退休後的人不在其位就不應該享受級別和職稱上的工資待遇,你認為可行嗎?

喻毛yumao


退休之後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拿一樣的養老金,才是公平呢?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搞明白“養老金”究竟是一筆什麼錢。

是社會救濟金嗎?如果是的話,那當然應當人人一樣,而不要管其從前曾為社會付出了什麼要付出了多少;但事實上,“養老金”並不是社會救濟金,相反,這是社會對退休者退休前向社會進行投資、儲蓄的一種合理回報。就是說,養老金決不是社會和下一代人對退休者的恩賜,而是社會和下一代人對退休者投資、儲蓄的一種償還。所以,退休者領取養老金是心安理得之事,而發放養老金,也不過是社會對退休人員跨代付出(退休者幾十年繳納稅金、所儲存勞動)的跨代支付而已。

退休人員的跨代付出不一樣,所以按照“多勞多得”原則,社會對他們支付的養老金,當然也就不會一樣了。

認為“退休了養老金應人人一樣”,是對幾十年做了更多跨代付出者的最大不公平,是對多勞多得原則的背棄,是對養老承諾合同(儲蓄與取款額度相等)的否定,所以,在社會發展現階段這是極不合理和極不可取的。


老周99p9


樓主您好,享受退休以後級別上的工資待遇和職稱上的工資待遇,主要是事業單位編制的人員才有這部分待遇的享受?從我們國家1992年開始正式繳納養老保險以來,實際上這個企業職工退休之後並不享受這方面的待遇了。

這也就意味著事業單位從2014年開始正式繳納養老保險起,也就不享受這個事業單位編制的一些職稱待遇,所以說2014年之後實際上已經定向的完成了和企業退休職工的並軌工作,但因為這部分事業單位中人,他在2014年之前參加這個工作,所以說不可以將他之前參加工作的年限抹殺,所以稱之為事業單位的中人!

也就是說等這部分中人陸續的退休完畢之後,那麼也就意味著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退休待遇不再享受職稱工資待遇和職務工資待遇的補償,也就和這個企業工人的退休之後,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這個退休金的標準是一樣的。


社保小達人


不是可不可行,而是完全必要。

什麼叫級別?什麼叫職稱?不就是與工作有關係才有這樣的稱謂、這樣的區別、這樣的要求、這樣的待遇嗎?工作時,由於崗位、地位、能力等的不同,將級別和職稱用於工作,用於福利待遇等,是可以的,也是能夠理解和接受的。退休了,就與其他人一樣了,就不能再享受特殊待遇了。因為,沒有崗位支撐和工作需要了。

事實也是如此,如果退休以後仍然享受級別、職稱等方面的待遇,就意味著人與人在地位上的不平等,意味著退休存在著退而不休、權力地位仍然保留的問題。那麼,就難言公平。

市場經濟下的公平,決不是靠嘴來說的,而必須靠行動來體現,靠政策來支撐。政策公平、行動落實,才能真正體現公平、實現公平。所以,退休以後,不管在崗位上的地位有多高,職稱有多麼耀眼,都應當與普通人一視同仁,享受相同的福利待遇。如果要想有所區別,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為國家、為人民做出巨大貢獻、突出貢獻者,政策明確規定可以享受特殊待遇的。否則,必須一律平等。


譚浩俊


企業大部分退休工資都較低,但公務員、事業單位也要按分類、分行業、分地區來看,公務員工資一個正科級按二線城市最差城市來說;還要分省、市、區級等級部門,區級40年工齡公務員退休只有4000多元,事業單位也同樣如此,34年工齡環衛工人退休也只有3100元。只有央企、國企、外企、電力、水電、銀行、電信、移動、證券、燃氣、天燃氣、菸草、殯葬行業等退休高的7000元一10000元左右,平時一年節氣福利也不少。其實在職職工工資同樣要分地區等級拿,有的一年20一30萬,有的一年只有4萬左右,公務員也沒有超過7萬元。所以企業不要一味強調公務員、事業單位並軌不錯,但更要打破行業傳統制壟斷。特別是媒體、娛樂圈更不用說。這才是真正不公平時代。


遊41923886


退休後的人,不管你是什麼職稱,也不管你是什麼級別,當你退休的那一刻起就不再享受原崗位上的工資和待遇,我認為可行。

我認為可行不行呀,因為會有很多人為此大聲說“不”!

有人會說:我為國家工作了一輩子,退休後就該享受原崗位工資和待遇;

也有人會說:我已經把我的青春和全部力量都獻給了國家和人民,老了,退休了,國家應該給我原崗位工資和待遇;

還有的人會說:我每日的工作環境是餐風飲露;我工作起來沒日沒夜的;我的工作是早去晚歸的,怎麼退休了,享受原崗位工資和待遇過分嗎?

其實,這些說法都是一種倚老賣老,為自己向國家邀功的表現。我問你,你在崗位時,你該長的工資一分錢也沒落下吧!你工作突出時,國家改獎勵的獎勵你了,該表章的表彰你了吧,還有什麼理由心理不平衡,還有什麼理由向國家伸手要不合理的待遇呢!


在這方面,我倒是很欣賞一些先進國家此方面的規定與做法,就是總統退休了也是一樣,更別說一些其他人,在這方面沒有任何人敢搞特殊化。

為此,在我國,我更希望以下人員能得到國家的終身獎金和待遇;

1 、功勳卓著的科學家 、講授 ;2 、為了國家利益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犧牲或與犯罪分子英勇搏鬥,身殘的公安戰士或武警官兵 ;3 、為搶救國家財產而犧牲在工作崗位的職(員)工 ;4 、為了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做出貢獻的老紅軍以及老幹部、老戰士等。

既然你退休了,其實,你就是一名退休人員,就要享受國家給你發的退休養老金。別有什麼想不開,也別沒事心裡總在犯嘀咕,事事都想去沾點便宜。只有不貪不佔才能平安健康,你說呢,各位尊敬的朋友。


蜥蜴小哥有話說


個人認為,退休後應該享受一樣的待遇。

因為在職在位時,由於工作性質、崗位不同,工資收入就不一樣。比如公務員和企業職工相比,公務員工資要比企業工人的工資高了很多。崗位不同,貢獻不一樣,待遇也就不一樣,這可以理解。貢獻大的就應該拿高工資,理所應當,無可厚非。

但是,退休後,無論是何種崗位,何種職業,都步入了人生的老年期,都應該享受幸福的晚年。說貢獻,都為國家做過貢獻。如果把公務員、事業、工人以及其他各行各業的人比做一臺機器。那麼工人就象是顆螺絲釘,很普通,很渺少,但也是機器正常運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現在這臺機器老了,不能運轉了,退休了,但你能說螺絲釘沒有為這臺機器能正常運轉貢獻過嗎?

國家對作出特殊貢獻的科技工作者給予的特殊津貼,就是退休了,也應該享受。

而公務員、事業編、企業工人由於分工不同、崗位不同,在職在位的時候工資就已區別對待了。既然同樣是退休,就應該一視同仁。


那就是我6179


這純粹是紅眼病!

按這些人的理論與德性,其年老的父母不會好過。因為父母老了,不能工作了,所以應該死,最起碼不能吃穿比其兒孫好,只能吃殘飯餘菜棄糕,住爛舊房,睡破床蓋爛被。

按這些人的理論與德性,御磨殺驢是天理。一個人還年輕可利用就用,就養,老了不能用就“殺驢”。

這種是什麼人呢?基本是少壯不努力,別人努力用功,他笑對方是笨蛋傻瓜,不懂生活不會享受。到別人成功了,享受到社會國家的厚愛了,他覺得自己被拋棄,憤燒不平,眼長期紅腫!

還有一種人,本來的是低智又懶,所以歷來見不得他人好,怨無怨地,情願別人也與他一樣“活該”。

還有一種就是更加人渣!從小到大吃父母,偷搶騙賭嫖,無壞不做,自己父母又上上兩種人,老了沒有或很少養老金,見到他人父母幾千一個月,恨得咬牙切齒,眼腫得足球大

世界既公平又不公平,多勞多得,但就是不能人人“平等”一一不勞者不努力者也與他人一樣領高薪


手機用戶5990100835好


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之前,機關退休人員的退休工資是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這也就出現了一種情況,在臨退休前,通過提拔職務或者晉升職稱提升工資,來增加退休後的待遇。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之後,養老金主要和工齡以及退休前每個月的實際繳費情況有關,而臨時提拔只能影響提拔後那一段時間的繳費工資,因此對養老金的影響微乎其微。

所以說,其實現在退休後已經算是不享受級別和職稱上的工資待遇。但是,級別高和職稱高的人,因為平時的繳費基數更高,在相同工齡的情況下,養老金肯定也更高,這也是合理的。如果退休後大家的養老金都是平均分配,那會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而退休後,更應該提倡的是人和人之間的平等,不論退休前職務如何,退休後都是普通老百姓。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專業技術職稱不是人人都能獲得的,有職稱的,必然是有了規定要求的學歷、專業年限、論文發表、培訓、繼續教育學時等等的嚴格要求,通過一系列評審或考試考核才能獲得的。即使獲得了專技職稱,還受編制、評聘等因素的限制,真是不容易。

專業技術人員在崗在位時,發揮了本人擁有的專技特長,為單位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甚至在某一領域擁有極佳研究成果,為經濟建設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政府對這些專業技術人才作出可以自願延長5年退休的政策也是極正確的,可以繼續發揮專技人員的特長,繼續服務單位。

到了這些專技人員退休時,從情、從理、從法說,應該繼續享受退休前的比例工資待遇,作為退休金,安享晚年。


hfq1


現行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人們為什麼意見大?我認為,一是主要針對企業的養老制度造成的退休職工與企業退休的主要管理者的退休待遇的較大落差。因為,在企業經營活動中,職工沒有話語權,國企領導人都是上級任命,其在職期間,不但待遇是職工幾十幾百倍,養老保險繳費也是最高檔(所謂的多繳多得),而這些人把持的企業,對職工無一例外都是按最低檔(所謂的少繳少得),由此造成在養老待遇上明顯不公。而私企,利益最大化是其基本出發點,其老闆在法律上沒有義務和責任對打工者提供好的養老待遇,一般能夠給你繳低檔的養老都算守法(勞動法〉的老闆(當然也有不繳和多繳的例外)。因此,現行的養老制度的基礎"多繳多得,少繳少得“就是脫離社會現實,體現的是社會性不公平,特別是上級任命的國企的掌權人,往往就是搞垮企業造成職工下崗失業,或者無所作所為慘淡混日至退休,其在職高待遇,退休待遇高,自然會引起廣泛的不滿。二是,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待遇的雙軌制,機關事業單位就沒有所謂多繳多得,加之前段時間鬧哄哄的並軌。反映出來的退休制度的嚴重社會不公,這裡理由不再復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