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在發展到C型之後還有繼續改進的必要嗎?直接研發一種中型四代機怎麼樣?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沒有了!殲十的下一代替代品是殲31,這是目前已經定型的研發項目。殲10/殲11組合的模板就是美國的f16/f15組合,而殲31與殲20的組合模板則是美國f35/f22組合。因此,殲10發展到c級別就不會往下發展了,會準備開始給殲31讓路。

殲10的設計理念是上世紀80年代提出的。當時的作戰方式還停留在視距內作戰,而隨著空戰理念的發展,戰機逐漸往隱身化,超視距作戰方面發展。而殲10c雖然也增加了超視距作戰的能力,卻是不夠純正,在碰到四代機五代機的時候非常吃虧,這使得其失去了改款的價值。

其次,我們的大國軍隊建設理念使得我們需要繞過殲10/殲11。在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幾年,我們的空軍還停留在本土防衛上,但是往長遠去看,我們需要的不僅是能自衛的戰機,還需要能夠深入防空區,將敵人擊斃在起飛以前,目前的殲10/殲11是無法完成這個任務的。

好在我們的殲20殲31已經出來了,但是這兩款戰機目前還沒有完全完善,像航發電控雷達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下一代的改款機應該在他們二者中誕生。


優己


殲-10戰機是中國第一款國產三代機,目前已經發展出多個型號,包括殲-10A、殲-10B、殲-10C、殲-10S,甚至可能還有殲-10D,在去年航展上還出現一架特殊的殲-10BTVC戰機。目前殲-10系列戰機的裝備數量非常龐大,其中殲-10A戰機的裝備數量超過200架,殲-10B擁有50多架量產機,而殲-10C的裝備數量可能已接近100架,還在迅速量產裝備中,另外殲-10S的裝備數量也不少。

從殲-10戰機龐大的裝備數量和龐大的家族成員就足以看出這款戰機在中國的地位和作用了。那麼,殲-10系列戰機的性能水平究竟如何呢?我們可以將其和殲-11系列戰機進行對比談論。

眾所周知,殲-10系列戰機屬於比較典型的中型戰鬥機,而殲-11系列戰機擁有16噸左右的空重,比殲-10系列戰機重了差不多7噸,屬於典型的重型戰鬥機。在理論上來說,雙發的殲-11系列戰機應該對單發的殲-10系列戰機擁有比較明顯的多方面性能優勢。

但真相卻讓人大跌眼鏡,殲-11A/B戰機雖然擁有載重,航程等方面的優勢。但是它也存在機體結構強度低,沒有重載掛點,無法掛載重型對地打擊武器等問題,甚至連副油箱都無法掛載。加上殲-11系列戰機特別是殲-11A戰機的航電系統頗為落後,無法使用精確制導彈藥。一般情況下,殲-11系列戰機只能使用無制導火箭彈/普通炸彈進行對地攻擊。要知道,中國空軍裝備了數百架殲-11系列戰機/蘇-27系列重型戰機。但它們卻無法執行精確對地打擊任務,這無疑是非常浪費和遺憾的。

殲-10系列戰機雖然機體較小,航程短,載重較低。但其電子設備比較先進,裝備比較先進的航電系統。作為一款作為自主研發的三代機,殲-10系列戰機在掛載使用國產先進彈藥方面也擁有先天上的巨大優勢。所以,殲-10系列戰機不僅承擔空戰任務,還越來越多的承擔起精確對地打擊任務。例如殲-10系列戰機早就具備使用雷霆-2激光制導炸彈、鷹擊-91導彈、天戈250、GB250制導炸彈等先進制導彈藥的能力,遠程精確打擊能力遠遠超過殲-11系列戰機/蘇-27系列重型戰機。

簡而言之,殲-10系列戰機在服役後不僅分擔了蘇-27/殲-11系列戰機的空防重任,還極大提升了中國空軍的精確打擊能力,所以其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來看,在全球所有中型戰鬥機中,在發展改型數量和升級潛力方面,中國的殲-10系列戰機僅次於美國的F-16系列戰機,畢竟美國航空體系實力更加強勁。不過,中國最新的殲-10C戰機已經足以和美國最新的F-16Block70戰機比肩,除發動機以外在其他方面都絲毫不落下風。殲-10系列戰機已成為中國最為經典的一款三代機,未來其發展改進以及作戰任務轉變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科羅廖夫


題主這樣問,是因為忽視了一個很關鍵的點,那就是,殲10C以後要外銷的——所以,是否有繼續改進的必要呢?

殲10C的出口型號殲10CE(中航資料)

目前我國在戰機方面的研製水平,已經與俄羅斯、美國同處一個大檔次,也就是都已經研製出了4代隱身戰機,而且殲20已經生產了幾年。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殲10C已經不是最高端產品了,可以用於出口了,特別是在4代的FC-31都可以出口的情況下。以美俄這兩個先進國家來說,他們對保密的理解不像我們前面那麼保守,現有戰機的最新改進型,甚至是最新研製的戰機,都可以拿來出口。當然,個別特別珍貴的型號除外,比如F-22,不過,基本也就這一個型號了。


從出口角度考慮,殲10C當然有繼續發展的必要,比如進一步提升發動機、航電系統,增加保形油箱,增強掛架等等。目前巴鐵雖然有了FC-1的Block3型,但是其另一個主力F-16新型號的獲取難度已經越來越大(主要是美國的軍-援接近凍結或者不給了),2手F-16的購買也被美國限制了。這種形勢繼續下去,巴鐵後面就需要另一款3.5代戰機來逐漸取代F-16了。4代隱身戰機對巴鐵來說還早,殲10C以及後續型號是有機會的。

至於另一款中型4代機,我想題主問的應該不是FC-31這種,而是想要成飛搞一款單發4代機,類似F-35那種——這是可能的,不過需要時間,需要等WS-15發動機成熟,需要殲20的技術繼續沉澱和發展。此外,成飛也可能在FC-1的技術上進一步進行隱身修形。一切都有可能,靜待就好。


晨曦軍情


按照我國軍方的劃代標準,殲10C屬於三代改進型(三代半)戰鬥機,題主說的“四代機”是俄羅斯的標準,儒道之主一向以我軍方的劃代標準計,本文亦如此。按照殲10系列已發展出多個子型號,屬於作戰序列的有三個型號:殲10A、B、C。不考慮非作戰用機(比如八一飛行表演隊裝備的殲10AY、殲10A的雙座教練型殲10S等)的情況下,正在生產的只有一型殲10C戰鬥機。


裝備矢量發動機的殲10B戰鬥機(編號1034)

殲10A、B兩型都已停產,其中殲10B是殲10A的大改型,殲10C是殲10B的大改型。雖然殲10A也被稱為多用途戰鬥機,但實際上直到殲10C才具備真正的對空、對地、對海作戰能力。之前的殲10使用的都是俄製AL-31-F發動機,後來才用上了國產的渦扇10發動機——不再受制於人。還有一點:殲10C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及新型電子設備,並改進了進氣道設計,等等。綜合來說,殲10系列戰鬥機發展到殲10C才真正成熟起來。從殲10系列自身的技術水平、作戰性能等方面來說,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殲10B、C的對比圖

從發展趨勢上來看,在未來,我國的第四代隱身戰鬥機必將替代現有的三代及三代半戰鬥機。這是不可否認的事,但卻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實現的目標(可參考美國第四代戰機F22、F35的整個服役歷程)。目前,我國第四代隱身戰鬥機有兩型(可以稱為高低搭配):雙發重型的殲20、雙發中型的殲31。目前的現狀是:殲20已經服役,但發動機是其一大短板,尚未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殲31卻仍在研製之中,何時能夠定型仍然未知,更不用說什麼替代現有的二代、三代機了。



很多人也許會說“那不如干脆全部換裝成殲20算了”,來看看美國:F22只生產了8架驗證機+187架量產型,F35正在夜以繼日的製造之中,F35將來的裝備數量將是F22的10倍以上。F22的戰鬥力是公認的世界第一,美國空軍為什麼不全部換裝為F22?答案只有一個:沒那麼多的錢。總而言之,單從我國空軍的需求、發展上來說,殲10C在很長時間內仍有用武之地,現在說其沒有繼續發展的必要還言之過早。2018年11月6日開幕的珠海航展,中航展出了一款專門針對國際市場的殲10CE戰鬥機。


殲10CE就是在殲10C的基礎上發展出的外貿型,或者說是殲10C的外貿版。很顯然,除了我國空軍自用,殲10C還將對外出口。實際上,殲10C在航程、作戰半徑、載彈量、動力上還有很大的不足,還遠未到“沒有必要改進”的地步。實際上,殲10C最主要的作戰任務就是國土防空,它不僅能夠勝任這一任務,而且所需費用要比重型戰機低很多——我國空軍需要殲10C這類型的戰機。再有就是換裝四代機的時間問題,我國目前仍有近700架殲7、殲8系列等二代機急需替換,還有就是引進的蘇27、早期仿製生產的殲11需要替換。



也就是說:等著退役的戰機比新造出來的戰機數量要高,這也是沈飛重啟殲11B生產線最重要的原因。殲10C於去年才正式服役,短期之內還輪不到替換它——樂觀估計,那也得需要十幾至二十年的時間。因此,綜合目前的這些情況來看,殲10C仍有繼續發展的必要。再來說說題主的第二個問題:直接研發一種中型四代機怎麼樣?儒道之主的個人看法:這個問題是真不怎麼樣,絕對是一個餿主意!題主想必是不清楚:研製一款新型戰機的難度、風險以及所耗費的時間、物力等。



雖然對目前的成飛、沈飛來說,研製一款中型三代半戰機不存在著技術上的問題,但所需的時間、耗費的資源等卻少不了,而且風險也更大。更重要的是:出生就意味著落後,連出口的可能性都沒有。殲10C本已成熟,在它的基礎上繼續改進,不僅是沒什麼風險、難度,而且所花費的時間、資源等也要少得多。就我國戰鬥機的發展現狀來看,再去研製一款中型三代機,純屬是:脫褲子放屁!


儒道之主


我國有五代機中型機啊,那就是殲31,雖然殲31主要面對的是出口市場,但是都已經有兩架驗證機在試飛的殲31,完全不能說是沒有五代中型機吧。至於殲10C型往後會不會發展一種單發的五代機,我想是會的,但是肯定不是中型五代機,而會是輕型五代機。

圖為腹部進氣式的單發五代機,而且是帶鴨翼的版本,看上去就和殲10的五代型似的。


中型五代機過去是要解決重型五代機過於昂貴,且產量有限的問題,與其費勁的大量生產重型五代機,不如先大量生產中型五代機取得對其他國家四代機的絕對優勢,這是美國研發F35戰鬥機的初衷之一,但是在實踐中,F35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最高時甚至超過了F22的1.1億美元,達到了1.2億美元一架,現在雖然價格已經通過大量生產降低了,但是也還是有8000萬美元一架的單價,仍然昂貴。

然而再小的五代機也還是需要一個彈倉的,所以腹部進氣的五代機基本不會存在。


另外,中型五代機的重量不斷的提高,比如F35實際上最大滿載下的起飛噸位已經接近了30噸,所以已經達到了重型飛機的重量,只是還有一箇中型飛機的尺寸和名義了。所以有人指出,中型五代機的概念並不符合實際,實踐中也不存在,如果要大量裝備輕便、廉價的五代機,先取得數量優勢,增加五代機的部署密度和數量,那麼就應該大量生產一種輕型五代機。

圖為隱身設計的腹部進氣、單發、帶鴨翼五代機,確實和殲10挺像。


輕型五代機肯定不能再採用雙發作為動力了,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提出採用單發的形式製造五代機,比如巴基斯坦的AZM計劃,就是一架單發五代機,根據巴基斯坦消息,巴基斯坦選擇了我國作為AZM五代機研發計劃的合作方,這就意味著我國也會進行單發輕型五代機的研發工作,因此很可能會在現在有的技術上進行發展。

中型五代機的話,我國現在就有殲31.


殲10C的基礎很好,但是輕型五代機肯定不是殲10C改進而來的,因為五代機需要對設計進行較大的修改,比如取消腹部進氣道,挖出腹部彈倉,改變整個氣動佈局,提高隱身能力,所以本來就算是從殲10C的基礎設計出發,那也最終會大改出一架並非殲10系列的新型殲擊機。

圖為韓國的KFX五代機計劃,但是因為外掛武器,實際上還是個中型四代半戰鬥機,不是五代機。


因此,殲10C之後也還能改進,比如增加保形油箱提高航程,增加結構強度強化掛載,研發對地型,但是如果用他改出五代機,還是不可能的,五代機必須是新設計的,不然一定不會是五代機,總會留下隱身不好之類的缺陷的。


海事先鋒


殲-10C現在也是和殲-16,成為目前南北兩家戰鬥機生產基地大批製造的機型,這兩型三代半戰鬥機搭配殲-20,成為中國空軍從目前到2020年前的主要選擇。

殲-10C接下來怎麼改,軍迷都很關注,有不少網友提出會有殲-10D的存在,相比殲-10C,殲-10D的改進據說還要更大,比如會採用半隱形的保形掛架提升隱形性能,比如會採用渦扇-10的推力矢量版本提升本機高機動性能。

(掛載KD88空地導彈的殲-10C,感謝原作者)

但是我覺得這無異於大幅改動,從時間、成本兩個維度考慮都不划算,我軍空海軍現在還有不少二代機等待替換,殲-10C持續生產,依靠其先進的雷達和電子設備和四代標準的空空、空地導彈家族,是可以生產到2020年後的。

不過,現在殲-10家族中還在生產的是殲-10S雙座型,其雷達、航電都是以前殲-10A那個版本的,一直沒有改進型,我倒覺得殲-10S會有一個改進型出來,比如也採用DSI進氣道提升隱形性能,甚至在此基礎上研製一種雙座戰鬥轟炸機出來。


用戶69771916656


目前從殲十C所攜帶的新一代導彈、雷達、新型光電跟蹤設備……來看,這個型號總體性能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新型號,較之以前的B型算是深度改進。

殲十系列戰鬥機是我軍目前三種主力戰鬥機型之一,與殲11B/殲16、殲二十形成高低搭配,即便是將來殲二十有較大規模裝備量也不能完全替代殲十的位置!因為殲二十採購價格昂貴,也沒有數量優勢在低強度軍事衝突和日常巡邏當中使用費用也過高,比如:驅逐一架進入我國防空識別區的外軍偵察機,使用殲十已經足夠了……。
掛載“鷹擊91”的殲十戰鬥機,增加對地/對海能力,符合當今戰鬥機“一型多機”的發展軌跡!

殲十系列戰鬥機是我軍國土防空型多用途戰鬥機,替代的是殲七系列,中型戰鬥機在低強度戰爭、一般性中等距離巡邏、跟蹤在我防空識別區襲擾的外軍飛機……這樣的任務使用性價比要高於殲十一這樣的重型戰鬥機,由於我國國土遼闊、國境線長和鄰國也多,這也就需要一定數量的殲十,隨著我國航空工業的進步對於殲十的改進也日趨先進,現在的殲十C戰鬥機已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中型戰鬥機之一。


保型油箱型的殲十戰鬥機構想圖,目前F16系列、颱風系列 ,甚至F15這樣重型戰鬥機都配備了保型油箱,我軍殲十沒有配備是因為在我國國土內機場眾多,一次巡邏下來機內燃油夠用,相對於外軍的小規模空軍,我軍的戰鬥機數量是有優勢的!在機場擔任隨時警戒、戰備任務的飛機也多……也就不需要想小國空軍那樣飛機過長的滯空時間。

但是,由於殲十戰鬥機性能優異,將來有可能出口,對於購買殲十戰鬥機的國家來說,在不具備數量優勢的條件下確實需要戰鬥機在空中停留時間長一些,也就有必要在外貿型的殲十上面安裝“保型油箱”。

另外,當前殲十戰鬥機也開始往多用途方向發展,對地/對海上目標進行打擊也是它將來的主要任務,對地/對海作戰所使用的航空彈藥的重量普遍高於“空–空導彈”,這就需要將它們掛載在殲十的機腹部和翼根處的重型掛架上面,但這會產生一個矛盾,就是掛載了重型彈藥就不能掛載副油箱了!而殲十實施對地/對海任務中由於是滿載,需要將發動機的功率提升至最大,這樣會非常耗油的!沒有副油箱還攜帶重型彈藥會使得殲十的航程變得較短……如果使用機背“保型油箱”就能解決重型掛架是掛彈藥還是掛油箱的矛盾了,還能較好的解決航程的問題。
隱身型殲十,在目前有殲三十一這樣完成度較高的戰鬥機情況下,不大可能實施這個計劃,將非隱身戰鬥機升級到隱身戰鬥機是耗時費力還費錢的過程,其工程量不亞於重新設計一架新飛機!與其這樣不如完善殲三十一更加合理。

總之,殲十戰鬥機今後十年的發展除了繼續改進航電裝備外,設計安裝保型油箱是較大的改進,至於隱身型殲十不適宜發展。


皇家橡樹1972


修修改改繼續使用是軍事裝備使用的常態,如今美國研製的F-16戰鬥機都在往F-16V發展了,而且還不僅僅是新生產的型號,包括老舊的F-16A/B型都能使用F-16V升級套件進行改裝。

殲-10戰鬥機是中國研製的第一款三代戰鬥機,目前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大量裝備了這款機型。而現在最新的改進型號是殲-10C系禮。



目前我國對殲-10戰鬥機還是處在直接使用生產新型號的階段。未來不排除利用現有的機體進行改進,而改進的方式與美國的F-16V類似,利用成熟的套件進行改進。


除了殲-10之外,我軍已經裝備了殲-20這款具備隱身能力的戰鬥機,目前已經在作戰部隊有部署。殲-20戰鬥機是一款拳頭兵器,殲-10C戰鬥機與之相比有很大的技術差距。


航空視界


我是軍林縱橫!早前有媒體報道稱,中國空軍最新式殲10C已經開始擔負戰鬥值班任務。眾多軍事評論家認為,此舉標誌著中國空軍攻防作戰體系進一步完善。因為殲10C相當強!

吹牛?有數據為證!早在10幾年前的2006年,一次對抗賽中,殲10與一度認為不可戰勝的蘇27SK對抗,實現了先敵發現,先敵開火,4:0的戰績。到了殲10C相信綜合作戰性能更強悍!

殲20強悍

至於未來發展方向如何?直接研發一種中型四代機?其實,美國的F15、F16都用了超過半個世紀,真的沒有必要另起爐灶,在殲10C基礎上繼續改進也真的是很好的選擇。

軍事專家李莉曾經這樣評述殲10,作為新一代空軍主力戰機,在很多方面性能強勁,空中機動性能比較強,在近距離空戰中,大佔便宜。近距格鬥能力也有很大優勢。

話說回來,殲10C與殲20存在較大不同。要知道,早期型的殲10B空重約8.6噸,最大起飛重量約19.2噸,屬於中型機。而殲20呢?機長20.3米,翼展12.88米,高度4.45米,空重19391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7000千克。重型戰鬥機!

其實,如同美國不是因為有了F22和F35就放棄F15、F16、F18一樣,中國也完全可以借鑑這種思路。改進航電設備,配裝先進傳感器和機載武器,制空作戰、突擊能力和信息作戰能力必然可觀,真正將殲10打造成一款經典戰機!

多年後,我們評價,殲10真不錯!當年的選擇真好!


軍林縱橫


成飛籌劃的一款低成本隱身四代機就是半埋式彈倉,單發動力,就是在殲十c基礎上通過隱身修型,應用隱身塗料,大幅度的使用複合材料提高隱形能力而成,畢竟殲十c的隱身性能已經做的不錯,反射面積網傳0.5平方米,在其基礎上把彈藥隱藏起來,就可以將隱身能力再提一大步。而且換裝大推力的渦扇15,為做好矢量技術和紅外抑制做好動力儲備。就可以做出不錯的雷達,紅外,紫外全光譜隱身,而且具有超機動。遠距、近距格鬥性能都不錯的隱形戰鬥機,還有低成本和鴨式佈局等先天優勢,對付f35肥電應該沒問題,將與殲20形成今天殲十與殲十一的搭配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