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通鄉村 振興鄉村 甕安“通村村”帶來的不僅僅是便利

连通乡村 振兴乡村 瓮安“通村村”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

连通乡村 振兴乡村 瓮安“通村村”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

當第一縷陽光還在安睡,王濤便早早起床,拉開了一樓大廳的捲簾門。年初,他將自家二層小樓掛上了“通村村”綜合服務站高坪村站的牌子,成為甕安縣“通村村”的“城市合夥人”。

“7點鐘收貨,10點左右裝車,一天送一次。”王濤說。他口中的“貨”,是指從村民們手中收購的新鮮蔬菜,有蒜苗、小蔥、小白菜、菠菜、青菜薹、豌豆尖等等。堆在十幾平米的屋子裡,滿目琳琅。經過清理和分揀,這些“純天然時蔬”將被快速運往各大超市銷售。

此時,22公里外的甕安縣城,45歲的王昌友也很清醒。作為“通村村”黔南地區的負責人,同時也是甕安縣的建材“大亨”,他得好好思考一下今天該做的事情。進入“通村村”至今,投了百來萬,王昌友看上去並不著急。

“總的來說,這是項‘民生工程’。當然,肯定也是看到了商機的。”他笑,“短期內見收益不可能,我們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2017年底,貴州實現21817個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客運。但對於居住地特別偏遠的老百姓來說,仍然面臨著“找不到車”的困境。貴州省交通廳、貴州省運輸管理局聯合貴州智通天下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打造了“通村村”APP,方便群眾聯繫客運車輛,快速出行。

“通村村”在已打通鄉村道路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決了邊緣地區老百姓“出行難”的問題,同時構建直達村寨的物流體系,為群眾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但在甕安縣,從業者們看到的不僅僅如此。

服務鄉村“大數據”造福民生新嘗試

甕安縣“通村村”智慧交通調度中心寬敞的庫房內,工作人員正在打包貨物。每天,來自全縣的訂單商品將在這裡彙集,然後分發到各個鄉鎮、村莊。

“大多是一些日用品、副食品,油鹽醬醋、香料、紙巾等。”該中心物流部負責人張娜娜告訴記者,“通村村”的物流工作還剛起步,商品主要集中在一些小家用。他們的工作便是將老百姓從客戶端訂購的商品集中打包,發往鄉鎮調度中心,再由配送員送往村級站點。

连通乡村 振兴乡村 瓮安“通村村”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

工作人員正在整理群眾的訂單

“就像網購剛開始那樣,很多群眾還不習慣。不過,在嘗試了物流的便利後,大家也很樂於這樣買東西。訂單一天比一天多。”張娜娜說。

網上購物、網約車、直達小區的快遞、四通八達的交通、乾淨的居住環境、種類繁多的美食、豐富的娛樂活動,時代的發展具象於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段時間裡,農村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2017年,我們實現了村村通客運。2018年,‘組組通’公路修到了群眾家門口。交通的進步,為群眾出行帶來便捷的同時,也讓農村不在遙遠。但對於一些偏遠分散的村寨,還有一些客運盲點,存在路通人不通的現象。”甕安縣運輸管理局局長唐國春告訴記者,開展“通村村”這個項目,便是希望“解決偏遠群眾出行的最後難題”。

连通乡村 振兴乡村 瓮安“通村村”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

唐國春介紹甕安縣“通村村”建設情況

去年10月,甕安縣開始進行“通村村”的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已在縣城及鄉鎮建立了調度中心,並完成60個村級服務站點的構建,今年內將完成村級站點的全覆蓋。屆時,即便居住在最偏遠山村的群眾,與城市的“距離”也將縮短為從家走到服務站的十幾分鍾。

“得益於貴州‘大數據’的發展,才能夠讓這個項目快速成形見效。”唐國春表示,農村龐大的人口基數,想要精確地服務群眾,儘可能地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勢必需要龐大的運算。“這也是運用‘大數據’技術服務群眾,造福民生的一個嘗試。”他說。

以信息技術拉近城鄉的距離,用直達鄉村的物流系統,將虛擬與現實連接相互融合,讓老百姓切實享受看得見、摸得著的便捷生活。在甕安縣,以“大數據”為支撐,以交通為基礎,從連通鄉村到服務鄉村的“路”正逐漸清晰起來。

打通渠道從經濟上“共享發展成果”

“不僅僅是出行,還能做買賣。”在前往建中鎮高坪村綜合服務站的路上,王友昌對記者說道,用“通村村”App聯繫車輛,只是“基本操作”。

“老百姓要用什麼,可以在線上下單,我們負責配送。如果想要賣東西,我們的村級站點還負責採購。農村的新鮮蔬菜、臘肉,還有很多特色農產品,在城裡面可都是很行銷的。”王昌友說道。

连通乡村 振兴乡村 瓮安“通村村”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

甕安“通村村”線下超市

22公里,約半小時分鐘的車程。上午10點左右,我們抵達高坪村。綜合服務站門口,“合夥人”王濤和同伴們正在打整今天的“工作成果”。綠油油新鮮時蔬,整整齊齊碼上了幾大筐。旁邊,幾個“嬢嬢”坐在院壩裡聊天。

停好車,王友昌一馬當先,很是熟絡地介紹了服務站的成員,然後指著那幾大框蔬菜說道:“一會兒物流的車就到了,中午的時候,這些都要擺上超市的貨架。”

服務站有好幾個“合夥人”,都是當地人家,熟門熟事。攀談中,記者得知坐在院子裡聊天的幾個“嬢嬢”,原來都是當地的農產品“供貨商”。

“今天賣的是青菜,賺了60多塊。昨天賣了大蒜、小蔥,要貴一些。不過也沒多少錢,比不上城裡頭哦。”其中有人說道,然後,立馬有人補充:“不錯啦,一個月下來能有好幾百塊呢。”

连通乡村 振兴乡村 瓮安“通村村”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

高坪村“通村村”合夥人王濤在包裝臘肉

“現在每天上門來賣菜的人有30個左右,大概要收1000多塊錢的貨。”王濤告訴記者,今年初,他們剛建立高坪村服務站的時候“基本上沒什麼人”,他們還得挨家挨戶去收購。後來,大家嚐到了甜頭,都不用喊,每天一大早就揹著背篼過來了,“人一天比一天多。”

下一步,他們準備發動大家生產當地特色的農產品,比如酸豇豆、酸辣椒、鹽菜、香腸等,讓鄉親們“坐在家裡就能掙錢”,也讓其他地方的人“嘗一嘗甕安當地的味道。”

“我是甕安人,真心實意想給家鄉做點貢獻。”王友昌說,希望將“通村村”作為鄉村發展量身定製的一款線上服務軟件,通過完善農村物流體系,打通農村與城市的商業渠道,讓農村的老百姓不光從社會福利上,更能從經濟收益上共享新時代發展成果。

激活市場 為農村發展點燃引擎

甕安縣“通村村”村級綜合服務站的搭建正在快速開展,每隔幾天,都會有新的站點掛牌運營。從服務群眾出行,到構建鄉村物流渠道,“通村村”的合夥人隊伍不斷壯大,為鄉村的老百姓們提供貼近、貼心的交通物流服務。

但在甕安縣“通村村”的從業者們心裡,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

“現在是市場經濟,農村要發展,得想辦法融入市場。”作為“通村村”在黔南地區的代理人,王友昌說出了自己心裡的“小目標”,他想通過在農村引入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讓老百姓接觸、瞭解並最終熟悉現代信息化生活,然後逐步打通農村與城市之間的信息化商業渠道,發動老百姓進行農特產品生產,再進一步盤活農村閒置土地等資源,激活農村市場。

连通乡村 振兴乡村 瓮安“通村村”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

高坪村龍蝦養殖基地

在高坪村服務站旁邊,有一片水田,幾個漢子正在田裡勞作,田裡蓄了半截水,黑乎乎的稀泥沒到膝蓋。“這是我們的小龍蝦混養基地。”王友昌介紹到。“藕苗下午就到,蝦苗要在往後一些。”

像這樣的水田規劃了300畝,而這個項目,便是“通村村”的鄉鎮“城市合夥人”王君投資建設的。目前,已投入了差不多300萬。

在王君的手機裡存了幾張外地考察時拍下來的照片。茂盛的荷葉,鮮豔的荷花,幾座木橋、幾初涼亭。“我們想做成這個樣子。下面養小龍蝦,種蓮藕,上面是鬱郁匆匆的荷葉。荷花一開,就是風景。”他說。

连通乡村 振兴乡村 瓮安“通村村”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

王濤幫助來賣蔬菜的群眾“下貨”

“大數據”“大旅遊”,貴州打造山地公園省,農村無疑是最好的“花壇”。“鄉村旅遊結合地方特色產業,再通過信息技術打通渠道,激活市場。到時候,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鄉村經濟也就能發展起來。”王友昌說:“農村人踏實,看見了效益,就會死心塌地地努力。什麼好什麼不好,他們心裡敞亮。”

正午的太陽亮得刺眼睛,站在塑料棚的陰涼下面,王濤對記者說道:“我二十幾歲外出打工。這些年東奔西走,看了很多東西。外面當然也能掙錢,可還是老家踏實。王總很有想法,所以我們決定回來,希望能夠做番事業。”

“算是夢想吧。”他笑。這個“夢”字,他說得靦腆,但眼神堅定。

有一些夢想,生於奮鬥的路上。無所謂苟且,也不在意遠方。在高坪村,記者看到了這樣的夢:對家鄉的眷念,對未來的期許,在無數人汗水與希望的共同編織下,匯聚成一副美麗、富饒的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连通乡村 振兴乡村 瓮安“通村村”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
连通乡村 振兴乡村 瓮安“通村村”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