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十可不可以用渦扇十五?

踏雪74896148


殲十是我們國家投入較早的戰機了,在戰鬥機上與美國的F16戰機相當,不過跟現在的五代機甚至是在其以後得殲11相比就有點差距了,目前美國的F16戰機在美國的空軍編制中就屬於打雜機型,當時我國研究殲十的目的就是在於制空,而現在的局勢顯然是不可能了,那麼一旦渦扇15研製成功,殲十能換裝嗎?現在我國發動機技術也是突飛猛進,渦扇15就是我說五代機殲20的目標發動機,在推力方面是十分強的,不過殲十想要裝備渦扇15,有專家表示:首先要解決其進氣口和進氣道的問題。

殲十可謂是我國戰機發展的里程碑,通過殲十的製造與研發,我國也是熟練的掌握了戰機的全部流程,為以後研發的戰機鋪墊了道路,並且其配套的發動機渦扇十也是十分強大的,對於我國發展發動機的技術,也是提供了很大的信心,當時軍方一度想用渦噴15來湊合,但是後來總工力排眾議,堅持研發渦扇十,才有空後來殲十的一陣輝煌。

而現在渦扇15若是研製成功,殲十怕是不能用了,渦扇15本質上就是為了提供給殲20使用的,雖然說渦扇15的型號與現在殲十裝備的發動機型號相同,但是其工作狀態相差太大了,不但推力比大,而且動力輸出曲線比之殲十相差的更大,如果殲十硬要安裝上渦扇15,那麼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整個氣動佈局都要進行大改變。

目前殲十已經是處於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了,對此如果再對其進行大的改造,那麼所付出的代價將是比想象的更大,不說會影響目前的空軍編制,安裝上渦扇15以後的性能也是無法預估的,現在也只是在推力方面計算出,會比現在的殲十更強,但是畢竟殲十整體佈局在那,最後的結果誰也說不好。

就比如當時殲8換裝渦扇14的教訓,所以說從目前看殲十要換裝渦扇15,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現在殲十戰機的數量也是很大的,如果要換,等於說是要改成一款新機型了,要把飛機拆了,重新加工,這圖的啥,換取那點性能提高,完全沒有必要。

現在一款戰機的發展是非常艱難的,並不是說一個好的配件的出世就可以將所有落後配件給換下來,有句老話說的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嘛,不能一味追求最好的,不然到頭來還是得不償失的。


楠竹一


技術上可行,但是殲10沒有必要、也沒有福氣用渦扇15。

今天(3月23日)是殲10首飛21週年的日子,21年前殲10在成都的驚天一躍,成為殲10家族輝煌的開端,也是我國戰鬥機研製攀登世界一流水平的開端。

21年後,殲10家族衍生出A、S、B、C數個型號,總產量接近500架。更重要的是,通過殲10項目,中國真正掌握了現代戰機研製全流程經驗,為後殲20乃至更先進機型的研發奠定了基礎。殲10的重大意義,怎麼說都不為過。

在殲10的發展過程中,發動機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在立項之初,殲10的配套發動機是當時尚在研發中的渦扇10。但是由於渦扇10研發嚴重滯後,軍方一度想用落後的渦噴15(米格23上R-29發動機的仿製型)湊合,但是雖蘇27引進的AL-31發動機挽救了殲10項目。目前交付部隊使用的所有殲10系列都是使用AL-31系列發動機。

關於殲10在研製階段換髮,還有一段故事。殲10在研製時是按照渦扇10的尺寸設計,而換裝的AI-31FN直徑比渦扇10更小,宋文驄總師力排眾議,從2012年生產的1013和1016的試用批殲10後就對後機身進行了修型處理,阻力更小,飛行性能更高。對比上圖和本文第一張圖片(首飛原型機還是按照渦扇10後的尺寸設計),兩者發動機艙的曲線明顯不同。

殲10雖然在立項之初以渦扇10為目標發動機,渦扇10也在原型機和2架殲10B上進行過測試,但是交付作戰部隊的殲10系列(包括B/C型)都是俄製發動機,渦扇10與殲10兜兜轉轉,卻是有緣無分,這也讓很多國發黨心裡不得勁。

至於本文討論的殲10能否使用更先進的渦扇15,筆者的觀點是:技術上可行,但是實際上沒必要。

雖然筆者也不知道渦扇15的尺寸,但是對於殲10系列能否使用渦扇15,殲20已經給出了答案。眾所周知,殲20的目標發動機是渦扇15,但是目前使用的是99M1發動機,這也是殲10B/C使用的發動機。殲20可以由99M1換成渦扇15,那麼殲10由99M1換成渦扇15也沒什麼解決不了的技術障礙。但是,無法通過現有飛機換裝的方式進行,因為渦扇15推力比99M系列更大,需要的進氣量也必然更大,進氣道的尺寸之類的飛發融合都得重新設計。

殲10的後續型號可以使用渦扇15,殲10在使用推力更大、性能更好的渦扇15後,飛行性能肯定會進一步提升。但是實際上沒必要,殲10後續型號使用渦扇15的概率非常低,基本上不可能,原因由如下幾個:

1、殲10未來在中國空軍中的角色。

殲10在研製之初是作為制空戰鬥機使用,但是隨著殲11系列和殲20這些重型機撐起中國空軍的脊樑,殲10將會同美軍的F16一樣,淪為打雜的角色,主要以對地攻擊和有限的國土防空為主,制空任務主要由重型機挑大樑。在這種情況下,殲10未來的改進應該以提高多用途能力為主,尤其是改善掛載能力。

筆者覺得這才是殲10未來發展的模板。

2、渦扇15將優先保證殲20系列使用,殲10系列沒那個福氣。

渦扇15作為殲20的目標發動機,各方面對其望眼欲穿。按照最樂觀的估計,渦扇15將在3年後定型、2025年成熟,之後將全力保證殲20系列的批量生產,像殲10這樣的“低端”機,怕是10年內都排不上。

而且,筆者懷疑殲10在發展到C型後,是否還有必要繼續持續改進生產。等到渦扇15成熟的時候,中國除了殲20,估計第二款四代機也會面世,中國將用四代機逐步替換所有3代機,包括殲10。至於成飛方面是否會以渦扇15為基礎開發出一型類似F35的單發中型四代機,那就拭目以待了,這某種程度上也算殲10用上渦扇15了。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渦扇15是為殲20配套的發動機,推重比更大,據稱在10一級。對於殲20來說,如果換裝渦扇15,其性能將會得到很大提升。但是對於殲10來說,如果換裝渦扇15,受限於原始設計,不能有效發揮渦扇15的優越性能。殲10是根據AL-31FN這種推重比8一級的發動機設計的,如果要換裝大推力的渦扇15,不光要加強機體結構強度,還要進行氣動修形,重新編寫飛控軟件。由於現在越來越追求飛火推一體,那麼還需要進行聯調。這樣下來,不光殲10需要大量的改進時間,而且還需要大量資金,這就會讓殲10的成本大幅攀升。對於一款中型非隱身戰機來說,實在費不著這麼大力氣。

而且殲10的原始設計導致機翼下方掛架佈置困難,所以即使換裝渦扇15,也不會讓掛架數量增加,戰鬥力增強不明顯。所以,渦扇15還是用到更適合它的殲20身上,對於殲10就不要用這種先進發動機去折騰了。(S)


聯合防務


J10換WS15不容易!可以參考J8II換裝WP14“崑崙”發動機的教訓。個人認為J10直接換WS15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分析如下:

首先,儘管WS10、AL31和WS15在外型尺寸上接近(實際上WS15尺寸稍大),但是空氣流量卻相差太大。WS15的進氣流量至少要比前二者大15%,這是什麼概念?J10的進氣口和進氣道需要重新設計才能匹配WS15的進氣需求,修改後的J10結構重量一定會發生變化。


J10換WS15變成J10D?有可能,但是需要付出的代價不小

其次,發動機工作狀態曲線相差太大。WS15作為四代機匹配動力,不但推重比大,達到10一級別,而且動力輸出響應曲線與WS10和AL31相差甚遠,這會導致氣動中心與重力中心配平發生較大的變化,整個飛機氣動佈局需要大的改變,得不償失。


F16為什麼不換F119?你以為美國人不如你聰明?



第三,發動機的剩餘推力如何轉化為飛機載荷能力、機動性。J10的翼載在三代機算比較大的,由於佈局限制,機翼面積不能夠做大的擴大,那麼發動機的剩餘推力就要全部轉化為飛機的超音速飛行能力了,J10結構能否承受,發動機性能能否得到最大發揮,如果大幅度修改氣動佈局設計,風險是否可以承受?如果換成雙發重型戰鬥機,這個矛盾更容易解決。


J10:三姨夫和太行,我永遠愛你

第四,WS15裝配J16或者改版的J11D更有價值。SU27氣動佈局特點,其對更換髮動機耐受性更強,儘管也需要調整氣動佈局,但幅度不如J10大。

雙發重型戰鬥機對發動機升級敏感性小,但是SU35換髮後,氣動佈局與SU27差距非常大,只是表面看不出來而已

F18“大黃蜂戰鬥機”由C/D型發展到E/F型,其發動機由F414代替F404後,推力增加30%,導致F18E/F機翼面積增加9.29平米,機身延長0.86米,翼展加寬1.31米,機翼前緣面積增大34%,水平尾翼也加大了,後掠角減小,翼載也相應減小了,進氣道也增加了10%左右並由圓形變為方形,可見變化之大,無異於重新設計了一架飛機,請問J10在保持基本佈局不變的情況下,能做這麼大的修改嗎?


實際教訓可以從J8II換裝“崑崙”發動機得出,由於WP14“崑崙”發動機性能與WP13存在跨越,本以為WP14可以給8爺性能帶來脫胎換骨的飛躍,真正趕超F16,但實際上換裝WP14以後,帶來的不是性能飛躍,而是各種問題,操作品質惡化,需要重新設計機體;而WS15與WS10存在跨代,另外J10的氣動佈局特性,換裝WS15帶來的問題恐怕也不會少吧。


曾經的驕傲J8II,有人說換“WP14”再不行就換WS10“太行”,聖人曰:胡說八道誰不會?


鶇飛天


從殲20三換菊花來說,殲十倒是能上渦扇15,而且不困難也不麻煩。但是具體上不上,啥時候上不好說。

渦扇15是國之重器,要優先給殲20安裝的。沒有一個事比這個更急。給殲20裝渦扇15,那是雪中送炭,給殲10裝渦扇15,只是錦上添花,意義有限。新發動機產量有限,殲10沒有什麼優先級。好東西全得上殲20。

圖一:殲20萬事俱備,只欠用渦扇15塞進菊花。

渦扇15是我國第一款推比能達到十的軍用噴氣發動機。殲20裝了它就能超巡,超機動。兩者是絕配。中國空防最大的壓力就是F-22和F-35,能對抗這兩個的,除了殲20就沒有了。殲10不管換不換裝渦扇15,都不能對抗F-22和F-35。

殲20先後上過俄羅斯原裝的AL-31F、99M1和WS-10B這幾款發動機來看,渦扇15的尺寸和重量,跟另外三款發動機差不多,不需要大改飛機的機身。這就是等於在說,殲10C和殲11B的換菊手術,沒有任何攻不下的技術難關。

圖二:殲10換裝新型發動機是必需的。但是不急。

出於穩妥考慮,渦扇15肯定需要搞幾架測試機裝上試試。看看會不會出毛病,如果出毛病了,得找到解決的辦法。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殲20,和殲11,都有可能改成測試飛機。

當然了,我國的殲10C和殲11B,還是比較新的,會服役很長很長時間,再服役20年大家都不用奇怪。這時殲10C和殲11B就必須要升級。那時渦扇15的產量應該上來了,殲20可能吃不完。於是在中末期升級時,順手換個渦扇15,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圖三:殲11B過個十年八年,也有可能會換上渦扇15。

裝上了渦扇15的殲10C,性能提升那是必須的。在航程和機動性上,包括載彈能力都會提升一大截。但是殲10C在那時就不是主力了,基本上輪不著幹防空的活,主要是扔扔炸彈舔地。


厲兵


這種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雖然在技術角度來說完全可以換裝,但是價值已經不大了,因為這種改動接近於重新設計,在殲20戰機的全面投產,我軍已經進入五代機,對上一代戰機的需求自然要下降,對此進行大改的價值也就顯得成了問題,尤其是在這款發動機實際上還沒有正式列裝的情況下,過早的考慮,給殲10換裝實際上已經沒有啥意思。

從時間角度說,更不許可,渦扇十五要優先安裝到殲20上,只有再有多餘的產量才能用於其他型號,這將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也許有了多餘的產能,殲10也差不多要停產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換裝這種新的發動機,更沒有什麼他的意思了。

這兩款發動機還是不太一樣的,一旦換裝性能提升倒是有可能,但是幅度還是非常有限,還會造成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維護體系要有所不同,為一款戰機配款兩款發動機,會讓維護很麻煩了,我們是否願意付出這樣的代價呢?

現在給殲10換裝渦扇十五發動機沒有什麼意義,只是簡單的錦上添花,不具備決定性的意義,所以可能性非常低,幾乎不會被考慮。


麥田軍事觀察


渦扇-15是中國正在研製的推比10一級先進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將是殲-20的“目標發動機”,比起現有的渦扇-10“太行”發動機,它的推比從8一級邁向了10一級,預計加力推力會在150KN以上,雖然研製的時間已經很長了,但渦扇-15目前仍然神龍見首不見尾。

(這張展板,起碼有10年以上歷史了)

一款新型軍用渦扇發動機,特別是大推力渦扇的研製過程是很漫長的。從核心機到原型機,從地面臺到高空臺再到飛行臺,技術狀態上從設計定型再到生產定型,要花10-20年時間,咱們的渦扇-10發動機從80年代研製,一直到2006年後才在國產殲-11B型戰鬥機上實現了批量裝機,走過了研製的全過程。

殲-10如果要換裝渦扇-15,如果兩臺發動機體積類似,那麼改動工作可以小一點,比如原本設計上使用AL-31FN的殲-10B的一架原型機可以輕鬆的把渦扇-10B和帶有推力矢量噴口的改進型渦扇-10B發動機塞進去,而無需任何改動。

但渦扇-15的全新研製的,從核心機來說,和“太行”的差異很大,“峨眉”的尺寸目前還真是處於高度保密狀態的,恐怕殲-10要裝的話,進氣道根據進氣量變化需要調整,機身直徑恐怕也會放大,設計改動量是比較大的。

從趨勢上來看,渦扇-15走完研製全過程後,首要裝機對象肯定是殲-20,因此發動機生產單位全力生產保證殲-20的裝機需要,還要多生產備用發動機,因此在渦扇-15於2020年後投入使用後,產能上能否滿足殲-20以外的其他機型的使用,還需要時間檢驗,所以殲-10用渦扇-15這件事,在短期內可能性是不大的。


用戶69771916656


不建議用,更別說渦扇15八字還沒有一撇。

渦扇10是殲10研製的時候,準備作為殲10的原配動力裝置,但在研製的過程中,卻大大低估了發動機的研製難度,渦扇10研製進度的落後,導致了殲10面臨沒有國產發動機可用的窘迫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只能請俄羅斯將AL31F改型為AL31FN“暫時”作為過渡,這一過渡就是十幾年,殲10第一批都飛報廢了也沒等到國產渦扇10。

圖:剛換渦扇10B的殲10

殲10為了適配俄羅斯AL31FN發動機,對後機身、進氣道都做了調整,而飛控、電氣系統都是跟著發動機走的,肯定也做過相應的改動。殲10前幾年就已經安裝了渦扇10B發動機試飛,但到目前為止也沒有批量生產型的殲10B/C使用渦扇10B發動機,到目前為止渦扇10B適配殲10的工作還在進行當中,還沒有結束。可見發動機的改型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動力裝置一換,各個系統都要進行調整,絕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完成的。

圖:
下至機匣的渦扇10為渦扇10B

至於我國下一代高性能渦扇發動機也就是渦扇15,既讓人望眼欲穿,又讓人無可奈何,“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我猜想在研製過程中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導致遲遲沒有下一步的動作。每隔一段時間總有新聞爆出,突破了渦扇15某一項關鍵技術。如果關鍵技術還沒有成熟,那至少說明核心機還沒有完全定型,核心機研製成功才說明發動機的研製走上了正軌。如果核心機從現在開始定型,那麼至少也要經過10到15年,渦扇15才能成熟可靠,可堪使用!

渦扇10從小批試裝殲11開始,到大批裝機殲15、殲16,走過了整整15年,以這個進度看,殲10恐怕是等不到渦扇15了。到目前為止殲10已經從A改到了C,所用的AL31FN發動機也改進到了AL31FN3型,還是離不開俄羅斯的發動機。



不過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以渦扇15為目標動力裝置,研製一款隱身版的單發四代機,好比美國既有雙發隱身戰鬥機F22,也有單發隱身戰鬥機F35一樣,這都是後話了。

目前還是老老實實把渦扇10完善好,讓殲10、殲20都換上國產發動機,至於渦扇15的事,不是我說喪氣話,還是等見到真傢伙再說吧。


一坑四彈


殲10不能用渦扇15,因為發動機的尺寸不一樣,太行和AL31之所以可以互換,是因為這兩款發動機不但基本性能是一致的,就連發動機的尺寸都是差不多的,所以換了不會對飛機的氣動外形產生影響,也不會需要重新測定飛機的基本性能,但是渦扇15不一樣。

殲10已經是一個性能非常成熟的平臺,不需要大改。


渦扇15涵道比肯定比現在的太行要大,發動機的進氣口直徑也更大,增加空氣流量,在這種情況下,渦扇15必然比太行要粗很多,如果換裝渦扇15,殲10需要擴大後機身的直徑,同時會因為後部的重量增加,需要在前部也增加設備或者直接上配重來平衡飛機的重量,確保重心不變,這樣對於飛機的基本性能影響就比較大了。

殲10戰鬥機的結構強度不是很高,這是制約他進一步提高的瓶頸。


氣動外形改變、發動機推力改變、飛機的空重改變,這就使得這個飛機不再是殲10了,而是一款新的飛機了,需要飛上天去逐步的試飛,摸準他的基本性能,比如速度、升限、爬升率、轉彎半徑等等,這樣一來,可不就等於新研發了一個飛機,這倒不如真的就去新研發一款五代中型機算了呢。

如果結構強度沒有問題,殲10早就改成圖中的樣子了。


如果是就現有的殲10,直接改進加裝渦扇15,那就更不可能了,因為如果要加粗機身,必須把現在的機身給切割掉,這會影響飛機的結構強度,要知道現在飛機大量運用一體化零部件,機身和翼身相接的地方很多是直接加工出來的,要換等於要把飛機拆了,重新加工製造,這可是圖啥了,費得這個力氣,換取的那點性能提高,完全沒有必要。


海事先鋒


殲10戰鬥機裝配渦扇15發動機,應該沒問題,尺寸都差不多。按照一般規律,是先確定發動機,然後確定飛機,這一方面,中國做得比較落後 ,下代飛機應該齊步了。裝不裝,關鍵是有沒有必要,產量能不能跟上?

渦扇15,即使量產了,殲20等的太久了,肯定是先裝,別的機型先靠邊站,包括殲10,殲11,殲15,殲16。也可能有FC31放大版的需要。

到了以後量產上來了,渦扇15也可能裝到其他戰鬥機上,比如殲11B,就可以改裝成,比蘇35還要先進的飛機。殲11B裝上推力矢量發動機,裝上有源相控陣雷達,除了不隱身,全都有了。

渦扇15的推力矢量是原裝的,推力比達到10,重量在一噸半左右。如果裝在殲10上,推力大了之後,需要各方面的改進,也包括軟件,屬於系統性升級。那時候的殲10應該叫殲10E或者D了,這要看國際客戶了。在國內,作用不大,因為殲10屬於防禦性武器,有系統配合。不像殲20是進攻性武器,隱身性是必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