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努力?雞湯可以喝,但你更要知道,真實的世界,從不完美

心理學從不高深,它就隱藏在你生活中的雞毛蒜皮裡,不管你發現沒有,它時時處處在你身邊。就像榮格所言:潛意識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卻將其稱為“命運”。

自律?努力?雞湯可以喝,但你更要知道,真實的世界,從不完美

什麼叫"完成目標"?一個人制定了早起的計劃,一年365天,只完成了200天,ta算不算完成了目標?

我發現不只是我,事實上很多人都有"假完美"特質。就是一件事一定要盡善盡美,百分之百的無瑕疵自己才覺得舒服。否則就覺得難受。總的來說,"放過自己"是件很難的事。

我爸就是典型的1號"完美型人格"。他每天都要擦兩遍地,除非他去了外地不在家。這種擦,不管是早晨四五點就起床奔波,折騰一天已經筋疲力盡,還是像現在這樣,因為拔牙而痛苦不堪,連飯也吃不下去,反正都要完成。一天擦兩遍地,雷打不動。

說實話我覺得沒什麼好擦的,別說一天兩遍,就是一天一遍也不是特別有必要。我爸為了證明是我是錯的,還經常讓我看他擦出的髒東西。在他的心裡,飯可以不吃,但地一定要擦。

這種對自己特別苛責的人,一般都活的比較累。他們對自己嚴格要求,不允許任何一點變化發生打亂自己的計劃,對其他人也比較苛刻,不管是"標準"的不統一——別人的標準一般都達不到他們的要求,還是對別人"懶惰"的挑剔,都讓與這類人的相處顯得比較辛苦。

還回到之前的那個問題。一個人計劃早起,一年365天,只完成了200天,算不算完成了目標?

這是我聽一個課程裡,那位主播問自己的話題。他的答案很輕鬆,當然算,憑什麼不算?

聽到這個答案,我很高興。跟我簡直是一拍即合。

自律?努力?雞湯可以喝,但你更要知道,真實的世界,從不完美

正因為我也有比較嚴重的假完美心態,所以才更能體會"完美主義"帶來的辛苦。幸虧,九型人格中的7號快樂型也是我的主要亞型之一,所以還沒有被"真完美"搞得心力交瘁而已。

完美到一定程度,往往伴隨著強迫。明明很累了,但就是無法控制自己達成自己心目中的"高標準",在這樣的心理驅動下,ta會不斷的踮著腳尖使勁夠自己的目標,直到達成為止,甚至更有可能的情況是,那個目標在雲端,永遠都夠不著。腳是用來平放於地面的,踮著腳自然是很累的。

在朋友圈,經常看見很多人發那種"你不自律,就要被淘汰"、"比你優秀的人都在努力,而你還在刷抖音"之類的文章。在我看來,這種文章除了販賣焦慮,實用的乾貨並不多。這類人,一般都特別注重自己的形象,也很少偷懶。他們的朋友圈,有各種雞湯,每天活力滿滿。經常可見的是堅持打卡的活動項目,例如健身、花式早餐、做面膜等等,從不間斷,給自己營造出一個"我是自律的"的完美形象,但同時我也看到,她們半夜12點還在堅持打卡貼面膜,而且還會告訴自己和別人"護膚,我是認真的",並感嘆自己"很忙很充實"。可問題是,在半夜12點,睡覺不是應該比貼面膜更美容嗎?

我從來不相信一個人能時刻保持高昂的鬥志和良好的心態,能毫不費力又從不間斷的完成自己的目標。

其實健身、讀書、早餐、美容……這些都是為自己服務的,當然可以曬出來,但若"曬"的目的,是為了敦促自己"自律"、"打卡",其意義就打了些折扣。真正的自律,是習慣,是動力,唯獨不需要刻意。

而別人的人生看上去再完美,也不是我的,跟我沒什麼關係。如果拿別人的"完美"對照自己的"不完美",那就更屬於沒事找事。事實上,很多人的焦慮都來源於此——對自己的苛求和與別人的對比。

自律?努力?雞湯可以喝,但你更要知道,真實的世界,從不完美

雞湯有云,自律的人,活的更高級。其實我不是很懂什麼叫高級。每天晨起,做一份營養豐富的早餐,就一定比今天有事,改在外面吃煎餅果子更加高級嗎?去餐廳吃一頓大餐滿足一下味蕾,一定比在圖書館讀一本書低級嗎?為什麼只有那種形而上的自律,才被定義為高級?

自律當然能帶給人很多好處,我能想到的最大的好處,就是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感。如果非要說高級,我覺得這種掌控感算一種高級情緒。而隨之而來的"成功"、"讚美",只是水到渠成的副產品,有或沒有,都不那麼必須和重要。但在我看來,大多數人把這個順序搞反了。為自律而自律,把苛求完美、從不例外也當成自律。人生的真相是,為了目標排除干擾是一種能力,但死磕目標把自己搞成假完美的人,則會失真,活的和僵硬而完美的塑料娃娃沒什麼區別。

完成的太辛苦,其意義也多半喪失。從某種意義上講,成人自律的口號是一種陷阱,而不自覺的追求"完美主義"則會使人陷入崩潰。

還有個雞湯叫,你必須很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費力。但問題是,我為什麼要"看上去毫不費力"?我要給誰看?

"看上去毫不費力",也是一種完美。不管背後的努力多艱辛多狼狽,我給別人看的,都是一副雲淡風輕的完美形象。

如果完美主義者能夠認識到完美是由不完美構成的,也許就可以從夢幻中解脫出來。

自律?努力?雞湯可以喝,但你更要知道,真實的世界,從不完美

而關於努力,我更願意這樣看待:它是一個過程,但卻不一定有好的結果。或者說,想要達成目標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但努力卻不一定能達成目標。

有的人已經很努力了,但因為結果不好,就否定了自己的努力,認為自己還不夠努力,否則就不會是"如此下場"。這種思維邏輯,除了帶來焦慮和自我攻擊以外,沒什麼過多的用處。

真相很殘酷,雖然有時候你已經明明很努力,但結果卻往往不盡人意。因為人生不如意,本來就是十之八九。媒體時代只會歌頌少數通過努力達成目標的"精英",卻很少有人告訴你,其實不成功是常態,成功才是意外驚喜。

過分追求努力的結果,就和過分追求毫無例外的自律一樣,只會導致心理的崩潰

如果努力了,還是不能毫不費力,難道就不努力了嗎?當然不是。努力是為了自己達成目標的付出,與"看起來毫不費力"沒什麼關係。

總的來說,人生只是過程,體驗即可。自律、努力都不錯,只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為了成長,還是為了體面?自律是一種自我管理,還是一種必須達到的標準?努力是為了自我激勵,還是必須達到的成功?

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沒有意義。人生的成功也只有一種成功:按你選擇的方式渡過自己的一生。小時候學庖丁解牛這個成語的時候,感受頗深。真正的解牛,既快又順,如行雲流水一般,根本不用費九牛二虎之力。我想人生也應該和庖丁解牛一樣,找到規律,順其自然,過猶不及。

別被販賣脆弱和焦慮的雞湯打敗,允許自己活得像一個真實的人,而真實,從不完美。

自律?努力?雞湯可以喝,但你更要知道,真實的世界,從不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