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有些話貌似心理學名言、雞湯,實則有誤導,小心被坑

心理學:有些話貌似心理學名言、雞湯,實則有誤導,小心被坑

文,王彥輝

還記得張國榮主演的電影《異度空間》嗎?張國榮扮演的醫生給大家做講座時說:“……我們的大腦除了思考與分析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功能就是收集資訊。從一出生,我們的腦部就開始接收各種資訊,累積知識與經驗……資訊經由分析並回灌輸至你的腦部……”

這些資訊、知識與經驗在大腦裡存儲著有什麼作用呢?就是指導我們的行動。所以,知識、經驗越豐富的人,行動越靠譜。正確的知識經驗促進行動的正確和成功;錯誤的知識和經驗導致行動的錯誤和失敗。所以,獲得正確的資訊、知識和經驗是非常可貴的。

心理學:有些話貌似心理學名言、雞湯,實則有誤導,小心被坑

錯誤的認識帶來危害

正確與否的區別標準是什麼呢?這個說起來恐怕要複雜一些,但有一個簡單的評判標準是“是否符合客觀實際”。也就是說,這個認識或知識,如果符合客觀實際就是正確,不符合客觀實際就是錯誤。

但是有一個現實問題是,有些人在評判時搞不清什麼是客觀實際,或者說不知道什麼是客觀實際,所以也就無法評判對錯了,這一點希望引起注意,必要的時候最好找自己信任的有經驗的人請教一番。

心理學:有些話貌似心理學名言、雞湯,實則有誤導,小心被坑

有些話貌似雞湯實則有害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很多資訊,有的正確,有的錯誤,而且有些貌似很有道理的話,一時還會讓人感覺很合心意,於是悄悄地把它納入到自己大腦中的知識經驗體系。而殊不知,這些貌似有益的“道理”卻有不少模糊的地方,甚至是非不清之處,這樣吸取後,可能在日後產生較大的麻煩,甚至給自己的行動帶來較大負面影響,以至較大的失敗也未可知。所以,我把這種語句稱為“心靈偽雞湯”或“偽名人名言”。我們對這樣的話、資訊,要細品細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好。

心理學:有些話貌似心理學名言、雞湯,實則有誤導,小心被坑

這就是我為什麼經常在微信心理群裡向大家發送一些語言段子,讓大家來評判其中對錯的原因所在。

今天我就介紹幾個從網絡中截取的“偽心靈雞湯”,一一分辨一番,看看能否獲得網友們的認可。

1、允許自己的每一種感受流通,愛自己,是接納自己的全部!當你接受自己的全部以後,你就接受了全世界。

點評:接納自己和接納世界有很大關係,但接納自己和接納世界是兩種情況,接納了自己不等於接納世界。所以光修煉自己還不行,還要修煉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只修自己是偏頗的。

心理學:有些話貌似心理學名言、雞湯,實則有誤導,小心被坑

2、人善人欺天不欺,別人怎麼說那是別人的事兒,我怎麼做是我的事兒,一切財富都是身外之物,兩袖清風,心無愧,自由自在,我相信善良會開出世界間最美麗的花。

點評:人做什麼事與天沒有關係,你善良或不善良,老天都不能有任何報應。社會與人是複雜的,單純的善良肯定不行,有時候你越善良別人當你軟弱,反而越受人欺負,要懂得保護自己。

心理學:有些話貌似心理學名言、雞湯,實則有誤導,小心被坑

3、我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一切都是為我服務的,我要帶著感恩面對人生當中所有的人事物。

點評:誰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如果以自我為中心,狂妄自大或唯我獨尊,肯定會大摔跤。而有些人事物是天賦你的權利,比如享受陽光、空氣、雨露,你不用感恩誰,好好珍惜就行。

心理學:有些話貌似心理學名言、雞湯,實則有誤導,小心被坑

4、跑步,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點評:生理疾病或心理問題,都有各自的根源,治癒它要找到根源和辦法,跑步只是一種運動,多運動肯定是有好處的,但沒有那麼大功力,而且功能有限,如果運動過度,還會有損傷。

心理學:有些話貌似心理學名言、雞湯,實則有誤導,小心被坑

5、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

點評:物質是實在的,不會欺騙人。精神和感情有時候是虛幻的,靠不住的,與其把希望寄託在精神和感情上,還不是獲得物質更實在、更可靠。追求物質並沒有錯,但人是要有一點上進心,有一點精神的。

心理學:有些話貌似心理學名言、雞湯,實則有誤導,小心被坑

6、所有的傷害其實都經由你自己的同意。

點評:很多傷害屬於意外,不是由自己決定的,把什麼不幸都攬在自己頭上既不客觀也無意義,只會增加自責。事情的發生,都有一定原因,合理歸因,分清自己的責任和外在的責任,適當處理,才是真正的堅強。

心理學:有些話貌似心理學名言、雞湯,實則有誤導,小心被坑

7、人之所以焦慮,是因為面對不完全知曉的事物時預設可怕的結果。

點評:人的焦慮原因有很多,不只是預設可怕的結果,而大部分可怕的結果不是預設的,而是很可能要發生,而不是單純想象出來的。比如考試不及格、應聘不成功、投資怕虧損等等。所以不能通過破除想象來解決,而應該針對問題原因合理想辦法或合理看待。

心理學:有些話貌似心理學名言、雞湯,實則有誤導,小心被坑

8、幾乎所有的焦慮都源於:不允許自己出錯。

點評:概括地說,所有的焦慮源於當事人走不出某個困境,這個困境可能是怕出錯,但更多的是怕受到危害。錯,只是產生危害的一種情況,其他如對疾病的焦慮、對意外災難的焦慮都是對危害的擔憂而不是對怕出錯的擔憂。

心理學:有些話貌似心理學名言、雞湯,實則有誤導,小心被坑

9、阿德勒說:“人類所有的煩惱,均來自人際關係”。

點評:阿德勒是弗洛依德的大弟子,後來分道揚鑣了。雖然阿德勒是大心理學家,但他的話也未必客觀。如果概括來說,人類的所有煩惱來自兩方面:一是得不到;二是受損失。能不能得到和受不受損失,有很大一部分與社會有關,也就是與人有關,而還有很大一部分與人無關,這方面就不是人際關係的問題。如果認同阿德勒的話,遇到問題全在人際關係上找原因,那就可能是南轅北轍、竹籃打水。

心理學:有些話貌似心理學名言、雞湯,實則有誤導,小心被坑

10、宇宙愛我比我愛自己更多

點評:宇宙和人一樣是客觀存在,但宇宙沒有思想也沒有感情,宇宙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沒有厚此簿彼之說,關鍵看每個人對外部世界怎樣對待和利用了。至於每個人愛自己,這本來是一種本能,但愛自己是一個需要理性認識和權衡的事情,需要有深度認識。一些人只看眼前或表面利益,以為是愛自己,其實是害自己。要想真正的愛自己,不是感恩宇宙,而是理性地認識自己和世界。比如吃,有些人以為多吃多佔就是愛自己,其實吃多了是對健康的危害,這和宇宙沒有任何聯繫。

心理學:有些話貌似心理學名言、雞湯,實則有誤導,小心被坑

11、如果我們感覺到受了傷害,那並不是別人傷害了我們,而是自己的願望傷害了自己。

點評:給我們帶來傷害的,有的是自己,有的是他人,這是可以經過一點思考而能明辨的。如果在這一點上劃分不清,那就成了敵友不分,犯了把所有問題都歸在自己身上的錯誤。給我們製造了傷害的,是自己,還是他人,要分清,才能制定不同的策略來防範和爭取權益。別人傷害了我們,我們要依法討公道;自己傷害了自己,要查找原因、吸取教訓。出了問題多找自己的原因,這是對的,但不能不分是非盲目把所有傷害的原因都扣到自己頭上。

心理學:有些話貌似心理學名言、雞湯,實則有誤導,小心被坑

上面對一些話的辨析你認同嗎?有什麼感想和看法,歡迎留言評論和分享。本文系生本能心理學王彥輝老師原創首發,圖片來自網絡,僅用於分隔文字便於閱讀,文圖無關,感謝圖片作者,如有侵權,請速告知,馬上刪除。【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