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最強大時,到底是漢武帝時還是漢宣帝時?為什麼?

嶽曉瑤


漢朝到了漢宣帝時代,無敵於天下,可謂是最強大的時期。當然,這不是漢宣帝一人的功勞,而是大漢帝國經歷高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等幾位明君的開拓,漢宣帝繼承先王的事業,使大漢帝國之國力臻於鼎盛。

那麼,漢宣帝時代,大漢帝國究竟有多厲害呢?最重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把最強大的敵人匈奴徹底打趴下;第二,設立西域都護府,漢之號令行於西域。

第一,設立都護府,漢之號令行於西域

漢宣帝時代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就是設立西域都護府,意味著大漢帝國之號令行於西域。在宣帝時代經略西域的人物中,功勳最卓著的有三個:常惠、馮奉世與鄭吉。這裡說說常惠與鄭吉。

1、以夷制夷,雖遠必誅

漢宣帝即位後,對外經略的第一役,由駐烏孫使節常惠完成。由於龜茲國殺死屯田校尉賴丹,常惠以漢使身份,調七千名烏孫國的士兵,從北面發動對龜茲的進攻;調焉耆、危須、渠犁等國共計二萬名士兵,從東面發動進攻;調姑墨、溫宿等國的軍隊二萬人,從西面發動進攻。這支四萬七千人的雜牌軍,從三面對龜茲國同時進攻。大軍兵臨城下,合圍龜茲。常惠派人進入龜茲的都城,向龜茲國王問罪。龜茲王沒有辦法,交出殺死賴丹的元兇首惡姑翼。常惠下令將姑翼斬首,然後從龜茲撤兵。這就是“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之寫照。

2、爭奪車師,鄭吉光芒四射

西域向來是漢匈爭奪的重點。公元前67年(宣帝地節三年),匈奴人扶植烏貴繼承車師王位,車師投入匈奴人的懷抱,漢、匈車師爭奪戰不可避免。

鄭吉脫穎而出,成為光芒四射的英雄。匈奴人重新控制車師,對漢帝國在西域的事業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必須乘匈奴人還立足未穩之際,端掉車師。鄭吉當機立斷,徵調渠犁等國的軍隊,與屯田守軍一千五百人,共同出擊車師。鄭吉的神速反應,讓車師還沒反應過來時,聯軍已經兵臨都城交河城下。車師軍隊出城迎戰,結果大敗,鄭吉率軍攻破交河城。

此後,鄭吉與匈奴軍隊在車師交河城一帶展開血戰,當時匈奴軍有兩萬多人,而漢軍只有幾千人,強弱懸殊。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鄭吉幾乎是孤身苦鬥,憑藉非凡的才能,終於頂住匈奴人的攻勢。車師是進攻西域的咽喉要道,可以說,是鄭吉在匈奴的勢力阻擋於此,不能深入西域。

3、降伏日逐王,鄭吉威震西域

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決定向漢帝國投降。他與屯墾司令鄭吉取得聯繫,鄭吉馬上徵調渠犁、龜茲等國的軍隊五萬人,前往匈奴邊境附近迎接日逐王。日逐王率本部共計一萬二千人向鄭吉投誠,一起投降的還包括十二名匈奴小王與將領。

日逐王的投降改變西域漢匈兩國兵力的對比,鄭吉乘機把西域的匈奴勢力驅逐一空。匈奴人被迫撤銷了僮僕都尉。僮僕都尉是匈奴為管理西域而設置的,類似於西域總督之職。

鄭吉擊破車師,降服日逐王,威震西域。匈奴在西域的勢力被清除,漢帝國設立西域都護府,而鄭吉在西域所開拓的偉大事業,使他當之無愧地成為第一任西域都護。

第二,漢匈戰爭,以漢之全勝告結束

自西漢開國以後,漢匈戰爭不斷。從高帝到文帝到景帝,匈奴處於戰略進攻,漢處於戰略防禦;自武帝始,漢轉入全面進攻,在衛青、霍去病兩大軍事天才的表演下,重創匈奴。然而,到了武帝末期,與匈奴再度開戰,負多勝少,兩大強國之軍事力量又處於勢均力敵之狀態。這一狀況,在宣帝時期有了根本的變化。

1、五路大軍北伐匈奴

自張騫提出“斷匈奴右臂”計劃後,劉解憂公主嫁予烏孫王,漢與烏孫結盟,共同對抗匈奴。公元前72年(宣帝本始二年),匈奴人集結大軍,打算先發制人,向烏孫發動進攻。

嫁到烏孫的漢公主劉解憂寫了一封信,快馬向漢政府告急:“匈奴大軍已經集結待發,懇請中國皇帝火速派兵以救公主與國王。烏孫已經動員了五萬騎兵,準備竭盡全力,抗擊匈奴。”

西漢政府做出兩手準備,第一,派常惠出使烏孫,指導烏孫抗擊匈奴;第二,為了減輕烏孫的軍事壓力,同時出動十六萬大軍,兵分五路北伐匈奴。其中田廣明兵團四萬人,範明友兵團三萬人,韓增兵團三萬人,趙充國兵團三萬人,田順兵團三萬人。這也是漠北之戰後,漢對外最大規模的一次用兵。

公元前71年(本始三年),五路兵團分別從西河、張掖、雲中、酒泉、五原出發,北伐匈奴。五路兵團深入匈奴腹地二千里,實施大縱深的進攻。這次進攻引起匈奴的恐慌,遂以最快的速度撤退,躲到北方荒涼地帶。此次北伐,由於未能捕捉到匈奴主力,僅斬獲一千餘人,從戰果說是甚微,然而戰略意義極大。

正是大漢的北伐,令烏孫戰場壓力驟減,烏孫軍信心大增,而匈奴人則士氣沮喪,終於在西線戰場遭到慘敗。

2、常惠指揮烏孫兵團大破匈奴

漢軍的北伐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然而在西線戰場,常惠指揮的烏孫軍隊卻大獲全勝!

常惠出使烏孫,說服烏孫王以攻代守,因為南線漢軍投入五路兵團十六萬人,將大大牽制匈奴在西線增兵。在漢軍北伐的鼓舞下,一向畏懼匈奴在烏孫王聽從常惠的建議,反守為攻。烏孫的進攻,完全出乎匈奴的意料,因為幾十年來,只有匈奴打烏孫,幾時輪到烏孫進攻匈奴呢?

正是常惠的意志與決心,率領烏孫軍出其不意,攻其無備,打亂匈奴人的部署。烏、匈大戰的結果令人跌破眼鏡,常惠指揮五萬大軍,直逼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庭。右谷蠡王倉促出戰,竟然吃了大敗仗。這一戰,烏孫軍隊取得了令人難以想象的戰果。斬殺與俘獲匈奴兵四萬餘人,其中包括匈奴單于伯叔輩的長老、單于的兄嫂,還有小王、犁汙都尉、千人長、騎兵軍官等。除此之外,還俘獲了牛、羊、馬、驢、駱駝共計七十萬頭。

這是漠北之役以來,匈奴損失最慘重的一役!

張騫在數十年前提出的“斷匈奴右臂”的戰略計劃,終於顯現其巨大的威力,這一戰在匈奴歷史上,是關鍵性的一役,是匈奴迅速走向衰弱的標誌。

3、天災+人禍,匈奴迅速衰落

<strong>

烏、匈大戰,是匈奴走向沒落的開端。被小國烏孫打敗後,匈奴壺衍鞮單于氣急敗壞,親率數萬精兵,進攻烏孫。然而,匈奴一連串的黴運開始了。匈奴騎兵遭遇到最寒冷的一天冬天,軍隊被大雪困住,士兵大量凍死餓死,最後生還者只有幾千人。匈奴最精銳的部隊,沒有戰死在沙場,而是葬身於茫茫的雪地。

虎落平原,匈奴的命運開始轉折了,周邊幾個小國,開始張牙舞爪地撲上來了。北面的丁令、東面的烏桓、西面的烏孫,分別從北、東、西三面發動入侵,匈奴人疲於應戰,連戰連敗,又損失數萬名騎兵。與此同時,大漢帝國派了一支三千人的騎兵,攻入匈奴南部,如入無人之境。

緊接著,匈奴爆發嚴重的饑荒,餓死的人數,佔總人口的十分之三。然而,這只是開始。三年後,即公元前68年,又一場可怕的大饑荒席捲匈奴,全國餓死的人與牲畜,佔到總數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

匈奴虛閭權渠單于決定孤注一擲,親率十餘萬大軍南下,以狩獵為名,打算襲擊大漢,搶人搶糧。然而,這次入侵計劃很快就泡湯了,因為單于的一名手下,逃到漢地投降了,並和盤托出單于的計劃。老將趙充國臨危授命,統率四萬名騎兵,屯守於北方邊境。匈奴單于見計劃已經洩露,不敢發動進攻。

4、匈奴內戰分裂,呼韓邪單于歸附大漢

虛閭權渠單于去世後,匈奴國內的權力之爭越演越烈,最終分崩離析。公元前58年,匈奴進入五單于時代,內亂不止。經過四年內戰,最後剩下兩個單于,郅支單于佔據了匈奴王庭以北的大片土地,史稱“北匈奴”。呼韓邪單于南撤到大漠以南的地區,史稱“南匈奴”。

在軍事實力上郅支單于佔據上風,呼韓邪單于無法與之爭鋒。經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呼韓邪單于終於下了一個天大的決心,決心要歸順漢朝。

甘露三年(前51年),呼韓邪單于抵達長安朝見漢宣帝。漢宣帝給予呼韓邪單于最高級別的待遇,接待規格超過任何一國元首以及封國的親王。這是漢帝國史上最為光輝的一刻。呼韓邪單于的歸降,象徵著一百五十年來漢匈漫長的戰爭之後,匈奴終於認慫了。

呼韓邪單于得到漢帝國的鼎力相助,郅支單于知道已經無法與南匈奴爭鋒,惟一的出路,就是向西、向北發展。於是,郅支單于揮師西進,最後遷到中亞,呼韓邪單于遂佔據整個匈奴,繼續對大漢稱藩。漢宣帝去世後,陳湯萬里遠征,斬殺郅支單于,見證超級強國的超級強大。


<strong>


君山話史


如果對比漢武帝和漢宣帝的話,可能很多人會選擇漢武帝,畢竟他為大漢帝國的開疆拓土立下了豐功偉績,歷史影響深遠。但據後來的多項學術研究資料顯示,實際上,漢宣帝時期更勝漢武帝時期一籌,成就了最鼎盛時期的大漢帝國。


漢武帝的功績歷史不必多說,這裡重點先介紹一下漢宣帝的生平。

漢宣帝劉詢(公元前91年—前49年),原名劉病已(登基後改名為劉詢),漢武帝劉徹曾孫,西漢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4年至前49年在位,共25年。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在位期間,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史稱“孝宣之治”。

其實,漢宣帝童年趕上了武帝時期的“巫蠱之禍”,家族幾乎滅絕。自幼入獄的漢宣帝在獄中一呆就是數年,後來,漢武帝大赦天下,他得以出獄,住到了曾外祖母府中。成年後又混跡於長安市井。漢昭帝無嗣駕崩後,昌邑王劉賀做了二十七天皇帝被霍光廢掉,之後,劉病已被選中作為漢昭帝的繼承人,繼承了皇位。

漢宣帝即位時,漢朝是內憂外患:內有權傾朝野的霍光; 外有匈奴等遊牧民族等強敵環伺。

為了讓八方來朝,漢宣帝煞費苦心,他主要做了兩件事:首先是設立西域都護府;其次是利用匈奴內訌,使匈奴呼韓邪單于歸附大漢。在西漢時期的絲綢之路上,除了匈奴,還有一個對手就是西羌,其勢力範圍當時大體在河西走廊一帶。漢宣帝即位後,採納老將趙充國的策略,以武力打擊和分化瓦解相結合,有效地解決了羌人叛亂的問題,維護了通往西域和中亞的絲綢之路的暢通。

總的來說,漢宣帝設立了西域都護府,解決了匈奴和西羌問題,鞏固了絲綢之路,是第一位將絲綢之路納入國家行政管理的皇帝。


漢武帝與漢宣帝二人執政時期相比較。

1.人口數量:

漢武帝時期,人口最多時約為三千四百萬人,人口最少時約為一千三百萬人;

漢宣帝時期,人口最多時約為五千萬人。

2.糧價:

漢武帝時期,受對匈奴的戰爭影響,一石谷的價格上漲到百錢以上,甚至數百錢。

漢宣帝時期,糧食連年豐收,一石谷的價格降到只有五錢。雖然穀賤傷農,但這也說明漢宣帝時期糧食連年豐收,糧食儲備極度充盈。

3.匈奴:

漢武帝時期,自公元前133年馬邑之謀開始反擊匈奴,先後多次開展對匈奴的系列會戰,在公元前119年的漠北大決戰中擊敗匈奴,奠定了戰略上西漢對匈奴處於優勢的地位。但是,匈奴還沒有真正臣服,後期雙方仍有戰爭發生。

漢宣帝時期,公元前72年,漢朝出兵16萬,兵分五路征伐匈奴,這是兩漢歷史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騎兵出征,此役將匈奴打得落花流水。此後,經過10年左右的持續打擊,匈奴從此一蹶不振,對漢朝的態度也發生了根本逆轉。


史說新傳


漢宣帝時期。

漢孝宣帝劉詢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在位期間,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史稱“孝宣之治”,又稱“孝宣中興” ,史家稱西漢國力在其治下最為強盛。

漢武帝雖然消滅南越、猛烈打擊匈奴,但是由於用力過猛,導致武帝執政後期,社會出現動盪,民生出現凋敝,所以武帝及時轉入休養生息,維持了帝國的穩定。

武帝在位時期,向南消滅南越、向西南收服西南夷,向西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向北猛烈打擊匈奴,迫使匈奴出現分裂,向東消滅衛滿朝鮮,設置漢四郡。向東南開闢新航路,海上絲綢之路由此發端。

而在漢宣帝時期,匈奴在漢朝的不斷打擊下終於走向分裂。

前72年漢朝聯合烏孫大破匈奴,取得漢朝在西域的絕對優勢,前60年,漢朝在輪臺設置西域都護府,標誌著西域正式納入漢朝版圖;

前60年,漢朝平定西羌,並置金城安置降羌;

漢宣帝在位時期,社會經濟達到極盛,版圖達到極盛。<strong>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漢武帝剛即位時,漢朝十分強大。劉徹執政四十多年後,人口減半,相當於今天死了7億人,餓殍遍野,吏治腐敗,國家千瘡百孔,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

漢武帝后期,是西漢最貧弱的時期。

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張湯、杜周、江充。羅織罪名,製造冤獄,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盡。還重用法家桑弘羊大肆斂財。死罪可花錢免罪。賣官鬻爵。導致吏治腐敗,餓殍遍野,國家千瘡百孔。戶口減半,已經到了亡國邊緣。還沒滅掉匈奴。


劉病已在這個爛攤子上,整肅吏治。使政治清明。發展經濟,使人口增長。國富民強。 在西域建立都護府,使中國第一次對西域行使國家主權。


漢宣帝時期,漢朝國力、疆域皆達到鼎盛。大敗匈奴,匈奴單于至長安朝覲天子,向漢朝稱臣。 所謂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位漢土。

漢文帝與漢宣帝兩位英主,前者使漢朝賦予了華夏靈魂,後者使華夏挺直了脊樑。華夏民族因此被稱為漢朝。

漢文帝只有文治,漢宣帝文治武功。使漢朝國力達到鼎盛。

今天一定要拔亂反正,以正視聽:

漢武帝把一個安定強大、繁榮富庶的王朝,差點搞滅亡。堪稱一代熊主——狗熊的熊。而漢宣帝在這個爛攤子上,開創孝宣中興。使漢朝國力、疆域達到鼎盛。堪稱一代熊主!


楊朱學派


漢朝最強盛時,是在漢宣帝時期。

在漢朝的皇帝裡,漢高祖和漢武帝都非常著名,似乎漢宣帝是一個不太被人們關注的皇帝,正史上對漢武大帝一般都是大加褒獎和渲染,也降低了人們對其他漢皇的關注,人們對漢宣帝的事蹟不是很熟悉。

可是漢宣帝實際上一生功績卓著,品德高尚,而且漢王朝最強大的時期,就是在他統治時期。

漢宣帝名劉詢是漢武帝劉徹的曾孫子,他是西漢第十位皇帝,他在位時間不長,只有25年,但是史學家卻認為他在位時國家繁榮到了頂峰,而且他的文治武功,一點不比他的曾爺爺漢武大帝遜色。

漢武帝之所以名頭很響,原因很多,比如他在位長達54年,他上承“文景之治”,敢於啟動軍事力量打擊入侵邊境的匈奴,在捍衛民族尊嚴方面,是歷來被人們所稱道。

但是在他統治的後期,因深受巫蠱之禍而朝政混亂,以致於漢宣帝從小便東躲西藏,過得比較慘。

漢宣帝登基之初也沒有機會掌握實權,此時他收住適時藏住鋒芒,後來他真正掌權,距他登基之初已經六年。六年內漢宣帝容忍積蓄,讓他對朝政瞭解更清楚,他親征臨朝後,特別能體會民眾疾苦。

漢宣帝在位期間,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可謂“吏稱其職,民安其業”。在軍事上,漢朝徹底擊潰了匈奴力量,迫使其歸降漢朝,這時的疆域也擴張到了今天的中亞地區,並確立對西域地區的統治,史稱“孝宣中興”。

這時候的漢朝,綜合國力大大領先於世界其它國家,而且當時的武力強盛、經濟繁榮都比以往更甚。漢宣帝劉詢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這一點是不可辯駁的。

可惜的是,漢宣帝劉詢英年早逝,年僅42歲時,他就因病死於長安未央宮。

我以為,如果上天再能給他幾十年時間,相信漢宣帝一定能把大漢王朝帶到一個更繁榮富強的國力高度。


蘭闍讀書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首先帶入漢朝走上真正強國道路的是漢武帝,漢武帝開創了漢朝的第二個盛世“漢武盛世”,然而將漢朝帶入到極盛時期的卻是漢宣帝,漢宣帝開創了西漢的最後一個盛世,也是西漢最鼎盛與繁榮的時刻“漢宣中興”,也稱“孝宣之治”。

所以如果說漢朝綜合國力最鼎盛的時候是在什麼時候?答案當然就是漢宣帝時期,漢宣帝的“孝宣之治”將西漢的國力提到了極盛,在這時候西漢成為整個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四夷賓服、萬邦來朝無不彰顯著西漢的強大,《漢書》贊曰:“至孝宣之世,承武帝奮擊之威,直匈奴百年之運,因其壞亂幾亡之厄,權時施宜,覆以威德,然後單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稱藩,賓於漢庭。是時,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漢宣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選賢任能,賢臣循吏輩出,宣帝一朝就有著歷史上較為知名的“麒麟閣十一功臣”,包括大將軍霍光、大司馬張安世、車騎將軍韓增、後將軍趙充國、大司農魏相、太子太傅丙吉、太僕杜延年、陽城侯劉德、太中大夫梁丘賀、大鴻臚蕭望之和中郎將蘇武共十一人。宣帝在位十分的注意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他一改武帝晚期民間“十室九空”的悲催局面,在宣帝時期民間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繁榮時刻。在軍事上,漢宣帝一朝徹底的總結了漢匈之戰,最終的結果就是漢朝完勝,南匈奴臣服於漢朝,北匈奴郅支單于被陳湯斬殺被迫遠走歐洲,至此中華大地再無匈奴王朝,再之後宣帝設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各國,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可以說漢宣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賢君,經漢宣帝治理,國家經濟得到恢復,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國勢達到西漢鼎盛,四夷賓服、萬邦來朝,西漢終於迎來了最繁榮昌盛的時刻。

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漢武帝與漢宣帝之間,宣帝傳承於武帝,基本上漢宣帝在軍事和政治上都沿襲了武帝的執政理念,對外講究以攻代守,恩威並施,對內積極治國,可以說宣帝固然治理天下的能力很強,但若無武帝時期奠定下的政治和軍事環境,宣帝斷不能開創如此強盛的漢朝,或者說即使他能開創這盛漢,也不會如此的輕鬆。漢武帝時期,在政治上,他加強了皇權,採取主父偃的建議,施行推恩令,藉此徹底解決了前朝諸侯王勢力過大的問題,從他之後漢朝的諸侯王再也不能對中央帶來任何的威脅;在文化上,廢除了漢朝以“黃老學說、無為而治”治國的思想,積極治國,積極任用儒、法、道、陰陽、縱橫等各家人才,在劉邦之後幾乎西漢的所有名臣、名將都集中在武帝時期,包括董仲舒、汲黯、主父偃、桑弘羊、卜式、張騫、蘇武、衛青、霍去病、李廣、李陵、張湯、霍光、東方朔等等;在軍事上,武帝積極對付漢朝的最大外患—匈奴大幅提高軍人的待遇,也就在這時期先後出現了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優秀將領,並最終擊潰匈奴,收復河套並最終將河西納入版圖,促使由春秋以來漠北第一次出現“漠南無王庭”的局面,再之後武帝又先後吞併南越、閩越、夜郎、滇國、衛滿朝鮮等國,遠征大宛降服西域諸國,也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最終真正的成為雄霸東方的存在;在外交上,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並由此徹底的控制了西域各國。可以說宣帝若沒有武帝留下的“政治遺產”,“孝宣之治”就絕對不可能那麼輕鬆的就出現,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漢宣帝的確是中國曆朝歷代少有的最完美的明君典範,他治下的大漢也的確是漢王朝最鼎盛、最強大的時期。


以上僅僅只是我個人的觀點,若覺得說的蠻對的,請點點贊,關注一下哦!


澳古說歷史


儘管就後世的知名度而言: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固然是威名赫赫,但真要論漢朝綜合國力最強大的時代還是得算漢宣帝時期

漢宣帝一直秉承霸王道雜之的治國理念:一方面他廢除了漢武帝時期繁重的賦役和嚴苛的刑罰,但另一方面對作奸犯科的行為也絕不姑息養奸。對內他整飭吏治、休養生息;對外他設西域都護府,從而將新疆地區納入中華版圖,接見匈奴呼韓邪單于,止息漢匈之間的長年戰爭,又起用趙充國等名將平定西羌。對漢宣帝劉病已的功績《漢書》是如此記載的: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相比之下漢武帝時代儘管對外開疆拓土看似風光無限,但我們是以後人的眼光看待歷史——我們享受到了漢武帝開疆拓土的好處,但對身處這兩個時代的百姓而言:漢宣帝時代的百姓顯然比漢武帝時代更幸福——在漢武帝統治時期漢朝人口由此前的穩步上升一下轉變為“海內虛耗,人口減半”。與此同時漢武帝迷信神仙方術、好大喜功、嚴刑峻法,晚年釀成巫蠱之禍。

而漢宣帝劉病已可以說是中國曆代帝王中少有的完美之君:秦皇、漢武儘管對外開疆拓土,然而對內卻橫徵暴斂、賦役繁多,在他們治下的百姓遠沒漢宣帝劉病已治下的百姓生活幸福;宋朝皇帝治理下的國家儘管經濟繁榮,然而對外一直處於屈辱狀態;唐太宗李世民倒是文治武功絕卓絕——對內開創貞觀之治,對外滅東突厥掃除外患,然而在個人私德上卻有殺兄逼父的汙點。漢宣帝劉病已論開疆拓土不及秦皇漢武,論經濟建設不及宋朝皇帝,就知名度而言同天可汗李世民似乎相去甚遠,可以說他治下的華夏帝國無論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哪方面都不是十分突出,難能可貴的是儘管哪方面都不是十分突出,但哪方面都絕對不弱,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一段對外開疆拓土和國內經濟民生難得的協調發展時期,與此同時漢宣帝劉病已在個人私德上也是完美無瑕的,我們似乎無法從他身上找到任何缺點。另外即使單純以疆域而論也請大家記住: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是在漢宣帝時期,而不是漢武帝時期,而這一機構的設置標誌著新疆地區正式納入中華版圖。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領袖詩詞《沁園春·雪》中的幾個天驕人物。漢武大帝之時,漢匈戰爭漢朝扭轉了頹勢,衛青、霍去病一掃匈奴多年耀武揚威的歷史,漢朝不再以和親委屈求全。在漢武帝之前,因為漢高祖劉邦經歷“白登之圍”敗於匈奴,不得不採取和親應對匈奴,是漢武帝一雪前恥。但漢武帝的對匈奴戰爭,也嚴重消耗了漢朝的國力,雖然造成漢強匈弱的戰局,但匈奴並未被完全降服,漢朝的國力也並未到最強大時期。

漢朝國力最強盛時期,是漢宣帝劉病已時。實際上,漢宣帝時期,才是漢朝真正的揚眉吐氣時代,漢宣帝之前,漢匈戰爭互有勝敗,我們只看到了衛青、霍去病的赫赫戰功,沒有注意到匈奴實際上也有多次大勝漢朝的歷史。比如趙破奴2萬鐵騎受降城之沒,李廣利3萬鐵騎天山被圍,損失過半、李陵5千步兵浚稽山失敗投降,甚至還有李廣利7萬鐵騎燕然山全軍覆沒的悲慘歷史。為雪前恥,漢宣帝派兵十六萬發動了兩漢以來對匈奴的最大一次戰爭,終於一戰奠定了勝局。統治西域的匈奴日逐王投降漢朝,漢宣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天山南北、廣袤西域納入漢朝版圖,這才是漢朝國力最強大時刻。我們得記住一個人的名字,他的名字叫鄭吉,首任西域都護府長官,就是他破車師,降日逐王,使車師、鄯善、烏孫、大宛等西域諸國盡歸漢朝之列,給爭鬥七十餘年的漢匈戰爭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歷史春秋網


肯定是漢宣帝時期,這個基本毋庸置疑。

漢武帝時期的強大,是在軍事方面的表現,導致看起來很強盛,但是在經濟和民生髮展方面遠遠不如漢宣帝統治時期。

而漢武帝時期的經濟也主要是依靠前面幾位皇帝的累積,才使得漢朝看起來很富裕。自從漢武帝窮兵黷武以來,百姓民不聊生,晚年武帝昏庸,已經有了亡國的徵兆,幸虧武帝及時改正,才避免了亡國。


而漢宣帝則不同,這是一位傳奇的皇帝,自小在民間長大的他,在位期間很注重民生的發展,修補性的改正了武帝晚年犯下的政治錯誤,同時在軍事上徹底解決了匈奴,使得匈奴入朝稱臣。設立了西域都護府,真正的有效的控制了西域,使西域徹底控制在漢朝手中!

漢朝在宣帝時期才真正達到巔峰,不管是在軍事、經濟、文化、疆域各方面,都是武帝時期所達不到的。

我們之所以那麼推崇武帝,是因為武帝的強勢,敢於打擊匈奴,做了前面幾位帝皇無法做到的事情。武帝的強勢造就了當時漢族的血性,這是漢族最有血性的時期,這才是我們推崇武帝的原因。

但是,武帝取得的成就的確不如宣帝!


用戶50616838905


根據古代諡法,經天緯地曰"文",開疆拓土曰"武"。劉徹之所以諡號"孝武皇帝",是從公元前一百三十三年到公元前九十年,十一次征伐匈奴。漢兵得利,匈奴運颺,雪歷來國恥。復徵南越、甌越、閩越,皆內屬之,分兵下朝鮮,設玄菟、樂浪、真番、歸屯四郡統一之。遣使通西域諸國,天山南北亦羈縻於中國。文治方面"罷黜百家,表彰六經"。但晚年犯有嚴重錯誤,司馬光說":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之所以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託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也"。從司馬光所說"顧託得人",是指霍光輔佐漢昭帝、漢宣帝治國時期,調整了漢武帝時期的政策,人民得以休養生息,國力得到恢復而已。所謂"昭宣之治"遠不如漢武帝在位初期國力強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