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最强大时,到底是汉武帝时还是汉宣帝时?为什么?

岳晓瑶


汉朝到了汉宣帝时代,无敌于天下,可谓是最强大的时期。当然,这不是汉宣帝一人的功劳,而是大汉帝国经历高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等几位明君的开拓,汉宣帝继承先王的事业,使大汉帝国之国力臻于鼎盛。

那么,汉宣帝时代,大汉帝国究竟有多厉害呢?最重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把最强大的敌人匈奴彻底打趴下;第二,设立西域都护府,汉之号令行于西域。

第一,设立都护府,汉之号令行于西域

汉宣帝时代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设立西域都护府,意味着大汉帝国之号令行于西域。在宣帝时代经略西域的人物中,功勋最卓著的有三个:常惠、冯奉世与郑吉。这里说说常惠与郑吉。

1、以夷制夷,虽远必诛

汉宣帝即位后,对外经略的第一役,由驻乌孙使节常惠完成。由于龟兹国杀死屯田校尉赖丹,常惠以汉使身份,调七千名乌孙国的士兵,从北面发动对龟兹的进攻;调焉耆、危须、渠犁等国共计二万名士兵,从东面发动进攻;调姑墨、温宿等国的军队二万人,从西面发动进攻。这支四万七千人的杂牌军,从三面对龟兹国同时进攻。大军兵临城下,合围龟兹。常惠派人进入龟兹的都城,向龟兹国王问罪。龟兹王没有办法,交出杀死赖丹的元凶首恶姑翼。常惠下令将姑翼斩首,然后从龟兹撤兵。这就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写照。

2、争夺车师,郑吉光芒四射

西域向来是汉匈争夺的重点。公元前67年(宣帝地节三年),匈奴人扶植乌贵继承车师王位,车师投入匈奴人的怀抱,汉、匈车师争夺战不可避免。

郑吉脱颖而出,成为光芒四射的英雄。匈奴人重新控制车师,对汉帝国在西域的事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必须乘匈奴人还立足未稳之际,端掉车师。郑吉当机立断,征调渠犁等国的军队,与屯田守军一千五百人,共同出击车师。郑吉的神速反应,让车师还没反应过来时,联军已经兵临都城交河城下。车师军队出城迎战,结果大败,郑吉率军攻破交河城。

此后,郑吉与匈奴军队在车师交河城一带展开血战,当时匈奴军有两万多人,而汉军只有几千人,强弱悬殊。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郑吉几乎是孤身苦斗,凭借非凡的才能,终于顶住匈奴人的攻势。车师是进攻西域的咽喉要道,可以说,是郑吉在匈奴的势力阻挡于此,不能深入西域。

3、降伏日逐王,郑吉威震西域

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决定向汉帝国投降。他与屯垦司令郑吉取得联系,郑吉马上征调渠犁、龟兹等国的军队五万人,前往匈奴边境附近迎接日逐王。日逐王率本部共计一万二千人向郑吉投诚,一起投降的还包括十二名匈奴小王与将领。

日逐王的投降改变西域汉匈两国兵力的对比,郑吉乘机把西域的匈奴势力驱逐一空。匈奴人被迫撤销了僮仆都尉。僮仆都尉是匈奴为管理西域而设置的,类似于西域总督之职。

郑吉击破车师,降服日逐王,威震西域。匈奴在西域的势力被清除,汉帝国设立西域都护府,而郑吉在西域所开拓的伟大事业,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第一任西域都护。

第二,汉匈战争,以汉之全胜告结束

自西汉开国以后,汉匈战争不断。从高帝到文帝到景帝,匈奴处于战略进攻,汉处于战略防御;自武帝始,汉转入全面进攻,在卫青、霍去病两大军事天才的表演下,重创匈奴。然而,到了武帝末期,与匈奴再度开战,负多胜少,两大强国之军事力量又处于势均力敌之状态。这一状况,在宣帝时期有了根本的变化。

1、五路大军北伐匈奴

自张骞提出“断匈奴右臂”计划后,刘解忧公主嫁予乌孙王,汉与乌孙结盟,共同对抗匈奴。公元前72年(宣帝本始二年),匈奴人集结大军,打算先发制人,向乌孙发动进攻。

嫁到乌孙的汉公主刘解忧写了一封信,快马向汉政府告急:“匈奴大军已经集结待发,恳请中国皇帝火速派兵以救公主与国王。乌孙已经动员了五万骑兵,准备竭尽全力,抗击匈奴。”

西汉政府做出两手准备,第一,派常惠出使乌孙,指导乌孙抗击匈奴;第二,为了减轻乌孙的军事压力,同时出动十六万大军,兵分五路北伐匈奴。其中田广明兵团四万人,范明友兵团三万人,韩增兵团三万人,赵充国兵团三万人,田顺兵团三万人。这也是漠北之战后,汉对外最大规模的一次用兵。

公元前71年(本始三年),五路兵团分别从西河、张掖、云中、酒泉、五原出发,北伐匈奴。五路兵团深入匈奴腹地二千里,实施大纵深的进攻。这次进攻引起匈奴的恐慌,遂以最快的速度撤退,躲到北方荒凉地带。此次北伐,由于未能捕捉到匈奴主力,仅斩获一千余人,从战果说是甚微,然而战略意义极大。

正是大汉的北伐,令乌孙战场压力骤减,乌孙军信心大增,而匈奴人则士气沮丧,终于在西线战场遭到惨败。

2、常惠指挥乌孙兵团大破匈奴

汉军的北伐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然而在西线战场,常惠指挥的乌孙军队却大获全胜!

常惠出使乌孙,说服乌孙王以攻代守,因为南线汉军投入五路兵团十六万人,将大大牵制匈奴在西线增兵。在汉军北伐的鼓舞下,一向畏惧匈奴在乌孙王听从常惠的建议,反守为攻。乌孙的进攻,完全出乎匈奴的意料,因为几十年来,只有匈奴打乌孙,几时轮到乌孙进攻匈奴呢?

正是常惠的意志与决心,率领乌孙军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打乱匈奴人的部署。乌、匈大战的结果令人跌破眼镜,常惠指挥五万大军,直逼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庭。右谷蠡王仓促出战,竟然吃了大败仗。这一战,乌孙军队取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战果。斩杀与俘获匈奴兵四万余人,其中包括匈奴单于伯叔辈的长老、单于的兄嫂,还有小王、犁汙都尉、千人长、骑兵军官等。除此之外,还俘获了牛、羊、马、驴、骆驼共计七十万头。

这是漠北之役以来,匈奴损失最惨重的一役!

张骞在数十年前提出的“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终于显现其巨大的威力,这一战在匈奴历史上,是关键性的一役,是匈奴迅速走向衰弱的标志。

3、天灾+人祸,匈奴迅速衰落

<strong>

乌、匈大战,是匈奴走向没落的开端。被小国乌孙打败后,匈奴壶衍鞮单于气急败坏,亲率数万精兵,进攻乌孙。然而,匈奴一连串的霉运开始了。匈奴骑兵遭遇到最寒冷的一天冬天,军队被大雪困住,士兵大量冻死饿死,最后生还者只有几千人。匈奴最精锐的部队,没有战死在沙场,而是葬身于茫茫的雪地。

虎落平原,匈奴的命运开始转折了,周边几个小国,开始张牙舞爪地扑上来了。北面的丁令、东面的乌桓、西面的乌孙,分别从北、东、西三面发动入侵,匈奴人疲于应战,连战连败,又损失数万名骑兵。与此同时,大汉帝国派了一支三千人的骑兵,攻入匈奴南部,如入无人之境。

紧接着,匈奴爆发严重的饥荒,饿死的人数,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三。然而,这只是开始。三年后,即公元前68年,又一场可怕的大饥荒席卷匈奴,全国饿死的人与牲畜,占到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

匈奴虚闾权渠单于决定孤注一掷,亲率十余万大军南下,以狩猎为名,打算袭击大汉,抢人抢粮。然而,这次入侵计划很快就泡汤了,因为单于的一名手下,逃到汉地投降了,并和盘托出单于的计划。老将赵充国临危授命,统率四万名骑兵,屯守于北方边境。匈奴单于见计划已经泄露,不敢发动进攻。

4、匈奴内战分裂,呼韩邪单于归附大汉

虚闾权渠单于去世后,匈奴国内的权力之争越演越烈,最终分崩离析。公元前58年,匈奴进入五单于时代,内乱不止。经过四年内战,最后剩下两个单于,郅支单于占据了匈奴王庭以北的大片土地,史称“北匈奴”。呼韩邪单于南撤到大漠以南的地区,史称“南匈奴”。

在军事实力上郅支单于占据上风,呼韩邪单于无法与之争锋。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呼韩邪单于终于下了一个天大的决心,决心要归顺汉朝。

甘露三年(前51年),呼韩邪单于抵达长安朝见汉宣帝。汉宣帝给予呼韩邪单于最高级别的待遇,接待规格超过任何一国元首以及封国的亲王。这是汉帝国史上最为光辉的一刻。呼韩邪单于的归降,象征着一百五十年来汉匈漫长的战争之后,匈奴终于认怂了。

呼韩邪单于得到汉帝国的鼎力相助,郅支单于知道已经无法与南匈奴争锋,惟一的出路,就是向西、向北发展。于是,郅支单于挥师西进,最后迁到中亚,呼韩邪单于遂占据整个匈奴,继续对大汉称藩。汉宣帝去世后,陈汤万里远征,斩杀郅支单于,见证超级强国的超级强大。


<strong>


君山话史


如果对比汉武帝和汉宣帝的话,可能很多人会选择汉武帝,毕竟他为大汉帝国的开疆拓土立下了丰功伟绩,历史影响深远。但据后来的多项学术研究资料显示,实际上,汉宣帝时期更胜汉武帝时期一筹,成就了最鼎盛时期的大汉帝国。


汉武帝的功绩历史不必多说,这里重点先介绍一下汉宣帝的生平。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登基后改名为刘询),汉武帝刘彻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4年至前49年在位,共25年。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之治”。

其实,汉宣帝童年赶上了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家族几乎灭绝。自幼入狱的汉宣帝在狱中一呆就是数年,后来,汉武帝大赦天下,他得以出狱,住到了曾外祖母府中。成年后又混迹于长安市井。汉昭帝无嗣驾崩后,昌邑王刘贺做了二十七天皇帝被霍光废掉,之后,刘病已被选中作为汉昭帝的继承人,继承了皇位。

汉宣帝即位时,汉朝是内忧外患:内有权倾朝野的霍光; 外有匈奴等游牧民族等强敌环伺。

为了让八方来朝,汉宣帝煞费苦心,他主要做了两件事:首先是设立西域都护府;其次是利用匈奴内讧,使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附大汉。在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上,除了匈奴,还有一个对手就是西羌,其势力范围当时大体在河西走廊一带。汉宣帝即位后,采纳老将赵充国的策略,以武力打击和分化瓦解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羌人叛乱的问题,维护了通往西域和中亚的丝绸之路的畅通。

总的来说,汉宣帝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解决了匈奴和西羌问题,巩固了丝绸之路,是第一位将丝绸之路纳入国家行政管理的皇帝。


汉武帝与汉宣帝二人执政时期相比较。

1.人口数量:

汉武帝时期,人口最多时约为三千四百万人,人口最少时约为一千三百万人;

汉宣帝时期,人口最多时约为五千万人。

2.粮价:

汉武帝时期,受对匈奴的战争影响,一石谷的价格上涨到百钱以上,甚至数百钱。

汉宣帝时期,粮食连年丰收,一石谷的价格降到只有五钱。虽然谷贱伤农,但这也说明汉宣帝时期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储备极度充盈。

3.匈奴:

汉武帝时期,自公元前133年马邑之谋开始反击匈奴,先后多次开展对匈奴的系列会战,在公元前119年的漠北大决战中击败匈奴,奠定了战略上西汉对匈奴处于优势的地位。但是,匈奴还没有真正臣服,后期双方仍有战争发生。

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2年,汉朝出兵16万,兵分五路征伐匈奴,这是两汉历史中规模最大的一次骑兵出征,此役将匈奴打得落花流水。此后,经过10年左右的持续打击,匈奴从此一蹶不振,对汉朝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逆转。


史说新传


汉宣帝时期。

汉孝宣帝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之治”,又称“孝宣中兴” ,史家称西汉国力在其治下最为强盛。

汉武帝虽然消灭南越、猛烈打击匈奴,但是由于用力过猛,导致武帝执政后期,社会出现动荡,民生出现凋敝,所以武帝及时转入休养生息,维持了帝国的稳定。

武帝在位时期,向南消灭南越、向西南收服西南夷,向西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向北猛烈打击匈奴,迫使匈奴出现分裂,向东消灭卫满朝鲜,设置汉四郡。向东南开辟新航路,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发端。

而在汉宣帝时期,匈奴在汉朝的不断打击下终于走向分裂。

前72年汉朝联合乌孙大破匈奴,取得汉朝在西域的绝对优势,前60年,汉朝在轮台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版图;

前60年,汉朝平定西羌,并置金城安置降羌;

汉宣帝在位时期,社会经济达到极盛,版图达到极盛。<strong>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汉武帝刚即位时,汉朝十分强大。刘彻执政四十多年后,人口减半,相当于今天死了7亿人,饿殍遍野,吏治腐败,国家千疮百孔,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

汉武帝后期,是西汉最贫弱的时期。

汉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张汤、杜周、江充。罗织罪名,制造冤狱,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尽。还重用法家桑弘羊大肆敛财。死罪可花钱免罪。卖官鬻爵。导致吏治腐败,饿殍遍野,国家千疮百孔。户口减半,已经到了亡国边缘。还没灭掉匈奴。


刘病已在这个烂摊子上,整肃吏治。使政治清明。发展经济,使人口增长。国富民强。 在西域建立都护府,使中国第一次对西域行使国家主权。


汉宣帝时期,汉朝国力、疆域皆达到鼎盛。大败匈奴,匈奴单于至长安朝觐天子,向汉朝称臣。 所谓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位汉土。

汉文帝与汉宣帝两位英主,前者使汉朝赋予了华夏灵魂,后者使华夏挺直了脊梁。华夏民族因此被称为汉朝。

汉文帝只有文治,汉宣帝文治武功。使汉朝国力达到鼎盛。

今天一定要拔乱反正,以正视听:

汉武帝把一个安定强大、繁荣富庶的王朝,差点搞灭亡。堪称一代熊主——狗熊的熊。而汉宣帝在这个烂摊子上,开创孝宣中兴。使汉朝国力、疆域达到鼎盛。堪称一代熊主!


杨朱学派


汉朝最强盛时,是在汉宣帝时期。

在汉朝的皇帝里,汉高祖和汉武帝都非常著名,似乎汉宣帝是一个不太被人们关注的皇帝,正史上对汉武大帝一般都是大加褒奖和渲染,也降低了人们对其他汉皇的关注,人们对汉宣帝的事迹不是很熟悉。

可是汉宣帝实际上一生功绩卓著,品德高尚,而且汉王朝最强大的时期,就是在他统治时期。

汉宣帝名刘询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子,他是西汉第十位皇帝,他在位时间不长,只有25年,但是史学家却认为他在位时国家繁荣到了顶峰,而且他的文治武功,一点不比他的曾爷爷汉武大帝逊色。

汉武帝之所以名头很响,原因很多,比如他在位长达54年,他上承“文景之治”,敢于启动军事力量打击入侵边境的匈奴,在捍卫民族尊严方面,是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但是在他统治的后期,因深受巫蛊之祸而朝政混乱,以致于汉宣帝从小便东躲西藏,过得比较惨。

汉宣帝登基之初也没有机会掌握实权,此时他收住适时藏住锋芒,后来他真正掌权,距他登基之初已经六年。六年内汉宣帝容忍积蓄,让他对朝政了解更清楚,他亲征临朝后,特别能体会民众疾苦。

汉宣帝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可谓“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在军事上,汉朝彻底击溃了匈奴力量,迫使其归降汉朝,这时的疆域也扩张到了今天的中亚地区,并确立对西域地区的统治,史称“孝宣中兴”。

这时候的汉朝,综合国力大大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而且当时的武力强盛、经济繁荣都比以往更甚。汉宣帝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这一点是不可辩驳的。

可惜的是,汉宣帝刘询英年早逝,年仅42岁时,他就因病死于长安未央宫。

我以为,如果上天再能给他几十年时间,相信汉宣帝一定能把大汉王朝带到一个更繁荣富强的国力高度。


兰阇读书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首先带入汉朝走上真正强国道路的是汉武帝,汉武帝开创了汉朝的第二个盛世“汉武盛世”,然而将汉朝带入到极盛时期的却是汉宣帝,汉宣帝开创了西汉的最后一个盛世,也是西汉最鼎盛与繁荣的时刻“汉宣中兴”,也称“孝宣之治”。

所以如果说汉朝综合国力最鼎盛的时候是在什么时候?答案当然就是汉宣帝时期,汉宣帝的“孝宣之治”将西汉的国力提到了极盛,在这时候西汉成为整个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四夷宾服、万邦来朝无不彰显着西汉的强大,《汉书》赞曰:“至孝宣之世,承武帝奋击之威,直匈奴百年之运,因其坏乱几亡之厄,权时施宜,覆以威德,然后单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称藩,宾于汉庭。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汉宣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贤臣循吏辈出,宣帝一朝就有着历史上较为知名的“麒麟阁十一功臣”,包括大将军霍光、大司马张安世、车骑将军韩增、后将军赵充国、大司农魏相、太子太傅丙吉、太仆杜延年、阳城侯刘德、太中大夫梁丘贺、大鸿胪萧望之和中郎将苏武共十一人。宣帝在位十分的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一改武帝晚期民间“十室九空”的悲催局面,在宣帝时期民间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时刻。在军事上,汉宣帝一朝彻底的总结了汉匈之战,最终的结果就是汉朝完胜,南匈奴臣服于汉朝,北匈奴郅支单于被陈汤斩杀被迫远走欧洲,至此中华大地再无匈奴王朝,再之后宣帝设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各国,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可以说汉宣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贤君,经汉宣帝治理,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国势达到西汉鼎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西汉终于迎来了最繁荣昌盛的时刻。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汉武帝与汉宣帝之间,宣帝传承于武帝,基本上汉宣帝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沿袭了武帝的执政理念,对外讲究以攻代守,恩威并施,对内积极治国,可以说宣帝固然治理天下的能力很强,但若无武帝时期奠定下的政治和军事环境,宣帝断不能开创如此强盛的汉朝,或者说即使他能开创这盛汉,也不会如此的轻松。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他加强了皇权,采取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借此彻底解决了前朝诸侯王势力过大的问题,从他之后汉朝的诸侯王再也不能对中央带来任何的威胁;在文化上,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积极任用儒、法、道、阴阳、纵横等各家人才,在刘邦之后几乎西汉的所有名臣、名将都集中在武帝时期,包括董仲舒、汲黯、主父偃、桑弘羊、卜式、张骞、苏武、卫青、霍去病、李广、李陵、张汤、霍光、东方朔等等;在军事上,武帝积极对付汉朝的最大外患—匈奴大幅提高军人的待遇,也就在这时期先后出现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优秀将领,并最终击溃匈奴,收复河套并最终将河西纳入版图,促使由春秋以来漠北第一次出现“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再之后武帝又先后吞并南越、闽越、夜郎、滇国、卫满朝鲜等国,远征大宛降服西域诸国,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最终真正的成为雄霸东方的存在;在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并由此彻底的控制了西域各国。可以说宣帝若没有武帝留下的“政治遗产”,“孝宣之治”就绝对不可能那么轻松的就出现,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汉宣帝的确是中国历朝历代少有的最完美的明君典范,他治下的大汉也的确是汉王朝最鼎盛、最强大的时期。


以上仅仅只是我个人的观点,若觉得说的蛮对的,请点点赞,关注一下哦!


澳古说历史


尽管就后世的知名度而言: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固然是威名赫赫,但真要论汉朝综合国力最强大的时代还是得算汉宣帝时期

汉宣帝一直秉承霸王道杂之的治国理念:一方面他废除了汉武帝时期繁重的赋役和严苛的刑罚,但另一方面对作奸犯科的行为也绝不姑息养奸。对内他整饬吏治、休养生息;对外他设西域都护府,从而将新疆地区纳入中华版图,接见匈奴呼韩邪单于,止息汉匈之间的长年战争,又起用赵充国等名将平定西羌。对汉宣帝刘病已的功绩《汉书》是如此记载的: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相比之下汉武帝时代尽管对外开疆拓土看似风光无限,但我们是以后人的眼光看待历史——我们享受到了汉武帝开疆拓土的好处,但对身处这两个时代的百姓而言:汉宣帝时代的百姓显然比汉武帝时代更幸福——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汉朝人口由此前的稳步上升一下转变为“海内虚耗,人口减半”。与此同时汉武帝迷信神仙方术、好大喜功、严刑峻法,晚年酿成巫蛊之祸。

而汉宣帝刘病已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少有的完美之君:秦皇、汉武尽管对外开疆拓土,然而对内却横征暴敛、赋役繁多,在他们治下的百姓远没汉宣帝刘病已治下的百姓生活幸福;宋朝皇帝治理下的国家尽管经济繁荣,然而对外一直处于屈辱状态;唐太宗李世民倒是文治武功绝卓绝——对内开创贞观之治,对外灭东突厥扫除外患,然而在个人私德上却有杀兄逼父的污点。汉宣帝刘病已论开疆拓土不及秦皇汉武,论经济建设不及宋朝皇帝,就知名度而言同天可汗李世民似乎相去甚远,可以说他治下的华夏帝国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哪方面都不是十分突出,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哪方面都不是十分突出,但哪方面都绝对不弱,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一段对外开疆拓土和国内经济民生难得的协调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汉宣帝刘病已在个人私德上也是完美无瑕的,我们似乎无法从他身上找到任何缺点。另外即使单纯以疆域而论也请大家记住: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是在汉宣帝时期,而不是汉武帝时期,而这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华版图。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领袖诗词《沁园春·雪》中的几个天骄人物。汉武大帝之时,汉匈战争汉朝扭转了颓势,卫青、霍去病一扫匈奴多年耀武扬威的历史,汉朝不再以和亲委屈求全。在汉武帝之前,因为汉高祖刘邦经历“白登之围”败于匈奴,不得不采取和亲应对匈奴,是汉武帝一雪前耻。但汉武帝的对匈奴战争,也严重消耗了汉朝的国力,虽然造成汉强匈弱的战局,但匈奴并未被完全降服,汉朝的国力也并未到最强大时期。

汉朝国力最强盛时期,是汉宣帝刘病已时。实际上,汉宣帝时期,才是汉朝真正的扬眉吐气时代,汉宣帝之前,汉匈战争互有胜败,我们只看到了卫青、霍去病的赫赫战功,没有注意到匈奴实际上也有多次大胜汉朝的历史。比如赵破奴2万铁骑受降城之没,李广利3万铁骑天山被围,损失过半、李陵5千步兵浚稽山失败投降,甚至还有李广利7万铁骑燕然山全军覆没的悲惨历史。为雪前耻,汉宣帝派兵十六万发动了两汉以来对匈奴的最大一次战争,终于一战奠定了胜局。统治西域的匈奴日逐王投降汉朝,汉宣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天山南北、广袤西域纳入汉朝版图,这才是汉朝国力最强大时刻。我们得记住一个人的名字,他的名字叫郑吉,首任西域都护府长官,就是他破车师,降日逐王,使车师、鄯善、乌孙、大宛等西域诸国尽归汉朝之列,给争斗七十余年的汉匈战争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历史春秋网


肯定是汉宣帝时期,这个基本毋庸置疑。

汉武帝时期的强大,是在军事方面的表现,导致看起来很强盛,但是在经济和民生发展方面远远不如汉宣帝统治时期。

而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也主要是依靠前面几位皇帝的累积,才使得汉朝看起来很富裕。自从汉武帝穷兵黩武以来,百姓民不聊生,晚年武帝昏庸,已经有了亡国的征兆,幸亏武帝及时改正,才避免了亡国。


而汉宣帝则不同,这是一位传奇的皇帝,自小在民间长大的他,在位期间很注重民生的发展,修补性的改正了武帝晚年犯下的政治错误,同时在军事上彻底解决了匈奴,使得匈奴入朝称臣。设立了西域都护府,真正的有效的控制了西域,使西域彻底控制在汉朝手中!

汉朝在宣帝时期才真正达到巅峰,不管是在军事、经济、文化、疆域各方面,都是武帝时期所达不到的。

我们之所以那么推崇武帝,是因为武帝的强势,敢于打击匈奴,做了前面几位帝皇无法做到的事情。武帝的强势造就了当时汉族的血性,这是汉族最有血性的时期,这才是我们推崇武帝的原因。

但是,武帝取得的成就的确不如宣帝!


用户50616838905


根据古代谥法,经天纬地曰"文",开疆拓土曰"武"。刘彻之所以谥号"孝武皇帝",是从公元前一百三十三年到公元前九十年,十一次征伐匈奴。汉兵得利,匈奴运飏,雪历来国耻。复征南越、瓯越、闽越,皆内属之,分兵下朝鲜,设玄菟、乐浪、真番、归屯四郡统一之。遣使通西域诸国,天山南北亦羁縻于中国。文治方面"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但晚年犯有严重错误,司马光说":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之所以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也"。从司马光所说"顾托得人",是指霍光辅佐汉昭帝、汉宣帝治国时期,调整了汉武帝时期的政策,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国力得到恢复而已。所谓"昭宣之治"远不如汉武帝在位初期国力强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