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長情”的人最容易受傷?

<head>/<head><body>

如果比起廣泛結交新的朋友,你更傾向於與舊相識們保持深厚的友誼,因為你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長久、不易淡去的,那麼你可能是一個長情的人。

心理學研究:“長情”的人最容易受傷?

“長情”一詞,指的是“對人或事物有長久的情感和堅持”。長情的人雖然能夠通過持續地投入感情和努力經營友情、愛情等關係來使雙方聯結更穩定、滿意度更高,但是也容易因為在時光長河中出現的不可預期的變化而受到困擾乃至傷害。

這是由於“長情”是人格特質、信念體系、社會學習共同作用的結果,是一個人身上相對穩定的特質。比如,長情的人自己對朋友的情誼一直從未淡去,但是其他的朋友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可TA無法選擇成為一個薄情的人,那麼TA便會因為朋友的生疏而感到受傷,甚至繼續將自己在回憶裡固步自封。

長情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1. 遭遇不對等關係

雖然長情的人會在與朋友分隔兩地後對對方保持著當初的感情,但是對方或許會很快融入新的交際圈、結交新的朋友,並不再在原有的這段關係中投入與過去相當的感情,或是對長情的一方做出回應。

這種情景也可能發生在親密關係中,而親密關係中的不對等也會帶給長情的人痛苦。無論是自己提出分手,還是對方決定先離開,長情的人往往會停留在已結束的關係的餘音中,成為遲遲無法走出來的一方。

當長情的人頻繁地在用心經營的長期關係中遭遇失望,則可能會出現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不再認為自己在關係中投入的感情會得到回饋,甚至開始迴避建立新的關係。

2. 容易陷入“情緒囤積”

囤積者指的就是過度收集物品並且拒絕扔掉的群體,然而,不僅物品會被囤積,人的情緒也可以。情緒囤積(emotional hoarding)指的就是對負面情緒過度積攢,且長久無法釋懷的現象

被囤積的負面情緒和回憶會使得囤積者變得愁苦、孤獨而虛弱。長情的人傾向於成為這種情緒囤積者。對於他們來說,明知道某些不好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很久,但他們仍無法放下內心的情緒包袱,無論是自己傷害了別人,還是別人曾經傷害了自己,他們都無法通過“放下”來獲得解脫。

心理學研究:“長情”的人最容易受傷?

為什麼“長情者”難放下情緒包袱?

1.他們擁有更鮮明的情緒記憶

我們的記憶可以分為兩大類:情緒記憶和事件記憶,情緒記憶涉及海馬體和杏仁核的交互作用,在回憶起事件時,伴隨著對當時情緒的生動回憶。

近年有研究表明,情緒記憶停留的時間要顯著長於事件記憶(Kuriyama et al., 2010),這進一步論證了情緒會強化記憶。

長情的人對於過去情感的長久記憶,源於他們情緒記憶的能力更強,即海馬體和杏仁核的交互作用更為活躍。他們記憶一件事時,更容易感受到其中的情緒。生理基礎決定了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事件,對長情的人來說都更為生動難忘(Levy & Anderson, 2002)。

2. “放下”對於長情者來說是不適的

長情的人會尤其重視情感和感受的價值。而放下即意味著他們不再重視,這違背了長情的人對於感情的態度,從而構成了認知失調,也就是人的行為在和自己的認知產生矛盾時,會讓人陷入不適的現象。

為了避免不適,人們可能會執著於符合自己認知的行動。比如,當在關係中心生委屈的時候,一個長情的人會認為,委屈是自己重視這段關係的證明,而一旦放下了這份情緒,也就意味著這段關係沒有那麼重要了。長情的人會繼續緊抓著回憶裡的情緒,潛意識裡向自己說明重要的仍然很重要。

3. “放不下”也可能是對變化的防禦

長情的人可能也是害怕改變的人。他們的情感投入,以及情緒包袱,有相當一部分是指向自己的幻想:這種幻想就是,世界沒有變,一切都沒有變——儘管現實中的那個人、事件和關係可能都早就變了長情的人用長情,來逃避面對變化帶來的未知,以及未知所帶來的恐懼和焦慮。

心理學研究:“長情”的人最容易受傷?


長情的人如何減少情緒負擔?


主要有以下三個方法可供參考:

1. 做出主動選擇

雖然我們很難去改變自身的特質,但是在面對具體事件時,我們仍然可以選擇直接面對現實。你要明白,不是你拒絕睜開眼睛,就真的能一直活在夢中。早點面對現實,你才能做好準備,隨著現實成長,從而對自己的人生擁有主動權。

2. 可以適當嘗試一些精神上的“斷舍離”

我們內心能夠容納的情緒是有限的。當我們開始感到負擔和壓力時,就意味身體和精神都在提醒我們,需要讓一些過去的情緒離開,提供更多的空間給當下和未來。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不妨

將情緒當作物品來對待,找到一些日常可以練習的方法,來“清理”過度堆積的負面情緒。

這些步驟可以包括:

· 接納現狀,並給自己足夠的耐心。

· 每天給自己規定一段時間,專注處理情緒負擔。

· 準備一個本子,將困擾你的負面情緒列成清單。可以像整理房間一樣慢慢來,為自己設置小的目標,一次只處理一項情緒或感受。

· 評估自己正在處理的情緒有多強烈,以及它給自己帶來的負擔有多沉重。如果可以的話,將這些思緒寫下來,或告訴能夠專注傾聽你的人,比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 觀察自身感受的變化,並做記錄。

3. 練習正念冥想

練習正念冥想可以使我們緩解壓力、覺察自我。對於減少情緒負擔,正念冥想既有短期的作用,也能帶來長遠的改善。可以說冥想是最能夠幫助人學會與情緒相處的頭腦訓練了。

心理學研究:“長情”的人最容易受傷?

你是一個長情的人嗎? (單選)
0人
0%
0人
0%
<button>投票/<button>

對於“長情”你還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和大家分享~

/<bo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