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明知呂后和戚夫人不和,為何不在臨死前限制呂后的權力?

周興健


劉邦在駕崩之前,曾經因為呂后和戚夫人不和而對呂后給予過警告,並且也對戚夫人被害的可能性做出了防範。

首先,劉邦在臨終之前曾經命令陳平和周勃前往追擊正在奉命出征的大將樊噲,樊噲最早追隨劉邦起義,後來還娶了呂后的妹妹呂嬃為妻,他相當於是“呂黨”中權利最大、威望最高的。而劉邦讓陳平“到軍中立斬噲頭”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呂后聯合武將樊噲,形成過大的權力網,這也是在殺雞儆猴——呂雉不要做出格的事。

其次,劉邦派耿直男孩周昌為趙國相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被封為趙王,而劉邦臨終之時自然是長期鬱鬱寡歡,趙堯看透了劉邦的心事——你擔心的就是戚夫人母子的安全唄,建議你現在找一個所有大臣(包括呂后)都害怕的人去趙國擔任相國,這樣戚夫人母子的安全便有保證了。呂后當政之後由於周昌的阻撓,果然有一段時間無法對戚夫人母子下手,後來她是先把周昌調走,才把戚夫人母子弄到長安城加害的。

另外,劉邦在決定不再更換太子之時,就曾經對戚夫人說過,劉盈現在是“羽翼已成”,這說的何嘗不是呂后呢?劉邦就算是想限制呂雉的權力,他也不能限制劉盈的權力啊。劉邦和呂雉老夫老妻,他們的政治能力對方最瞭解了,劉邦為了維護漢朝的長治久安,也必須讓呂雉出來垂簾聽政才行。


國史通論


劉邦晚年做了兩件事,就是為了解決戚夫人和呂后的問題的。

(1)周昌為相,保護劉如意。

周昌是西漢初期的大牛,打仗勇猛,在劉邦封侯的時候,周昌排名只有第十六,可是排名第一的蕭何,排名第二的曹參都很敬畏他,由於他為人耿直,堅持原則,劉邦都拿他沒辦法。

昌為人彊力,敢直言,自蕭、曹等皆卑下之。(《史記·張丞相列傳》)

劉邦晚年想立劉如意為太子,周昌堅決反對,態度激烈,劉邦無可奈何,呂后很感激周昌。

但是劉邦在決定不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之後,就為戚夫人母子的未來發愁了,他直言不諱的說自己就怕將來戚夫人母子會遭到不測,於是御史趙堯勸劉邦,讓周昌為相國,保護劉如意,劉邦聽從其言。

呂后兩次想加害劉如意,都被周昌擋了回去,後來呂后想出陰招,先將周昌召進京城,再把劉如意招來,這才害死了劉如意,繼而加害戚夫人。

是後戚姬子如意為趙王,年十歲,高祖憂即萬歲之後不全也。。。
高祖獨心不樂,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趙堯進請問曰:“陛下所為不樂,非為趙王年少而戚夫人與呂后有卻邪?備萬歲之後而趙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憂之,不知所出。”。。。
堯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堅忍質直,且自呂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獨昌可。”高祖曰:“善。”(《史記·張丞相列傳》)

(2)捉拿樊噲,要將他殺掉。

樊噲的妻子是呂后的親妹妹,本人戰功赫赫,是西漢初年的超猛大將,劉邦臨死前有人進言說,樊噲準備等到劉邦死後,將發兵誅殺戚夫人母子,劉邦大怒,命陳平和周勃去捉拿樊噲,將樊噲當場殺掉,但是陳平等拿了樊噲之後,劉邦已經死了,於是樊噲才沒有被殺。

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
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至則高祖已崩,呂后釋噲,使復爵邑。(《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3)劉邦內心是怎麼看待呂后的?

①對呂后。

劉邦想的是,死後劉氏江山首先要靠呂后扶持。因為劉盈是呂后的親兒子,劉盈性格軟弱,不足為帝,呂后殺伐決斷,所以不能過於限制呂后。

劉邦想的是,反正是你的兒子做皇帝,你當媽的能不扶持嗎?

劉邦沒預料的是呂后自己去玩權力的遊戲了,不帶她兒子玩了。

②對戚夫人母子。

劉邦想的是,周昌可以保護好劉如意,劉如意沒事,戚夫人也就沒事,果然周昌做到了,可是架不住呂后有陰招啊,最後還是害死了劉如意。

以上兩條都是推測。


師明禮閒聊中國歷史


劉邦不限制呂后的權力,原因有兩個:

一是劉邦對呂后在他死後能夠翻出什麼政治波瀾,並沒有經驗;

二是劉邦其實對呂后還是比較信任的。

很多網友都曾經疑惑,秦始皇有沒有封皇后,他的皇后到底是誰,可惜這方面的史料已經散失,但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秦始皇的皇后並沒有什麼值得寫的,可以在歷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事蹟。

↑呂后其實相當於做了皇帝↑

但呂后則不然,這個女人,不簡單!!

司馬遷在《史記》中,只有兩個非帝王人物寫入了本紀,分別是呂太后本紀和項羽本紀。呂太后幾乎是和武則天一個水平的女人,劉邦想要對付她,絕沒有那麼容易。

但問題反過來想,劉邦為什麼要對付呂后呢?呂后做了什麼對不起他的事情了嗎?當然沒有!

劉邦一度想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讓劉如意當,可是他卻沒有想過廢掉呂后的皇后之位,儘管呂太后已經失寵了,劉邦並未想著去對付她。

為什麼?因為呂后是自己人,政治上絕對牢靠的同盟,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幾乎大部分精力都用來平定各地方和功臣的叛亂。

呂后不但沒有和外臣勾結,反而幫劉邦殺了韓信,更是把已經廢為庶民的梁王彭越帶回長安,殺掉彭越後砍成肉醬分別賜給其他異性諸王,極大的震懾了這些異姓王。

這種手段,簡直比劉邦有過之而無不及。呂后之所以這麼做,當然不是為了什麼夫妻之情,她和劉邦的夫妻之情早就隨著劉邦的花心而煙消雲散,甚至到了見劉邦一面都很難的地步。

↑劉邦再寵戚夫人,也沒有打算廢掉呂后之位↑

但她有個兒子劉盈,而且還以嫡子身份成為太子,未來的皇帝。呂后所有維護漢室的行為都是為了扶助自己的兒子順利登基,這一過程也充滿波折和辛苦。

在留侯張良的幫助下,在群臣的支持下,劉盈的太子之位保住了。劉邦當然知道呂后殘酷的手段,所以他對戚夫人感嘆說以後她的命運只有天知道了。

有的答案指出,劉邦曾經在臨死前想殺死樊噲,也就是呂后的妹婿,以防止呂后做大,但其實這是無用功,只要劉盈仍然是太子並且即將登基,劉邦拿呂后沒有什麼辦法。

劉邦儘管出於政治家的敏銳嗅覺,想抑制呂后,那他為什麼不治罪呂后的弟弟呂釋之,驅逐呂后的侄子呂產,呂祿等人,而要拿樊噲開刀呢?擺明了只是殺雞儆猴,給群臣樹立個示範,給呂后立一個警鐘。

↑樊噲差一點就被劉邦殺掉↑


但樊噲被陳平和周勃保了下來,劉邦的苦心也破產了。

實際上,外戚集團一直是漢朝的致命傷,東漢更加明顯,它體現出皇權的矛盾:當皇帝年紀太輕或者性格過於軟弱,皇權會大部分轉移到皇太后手中,外戚集團自然會做大。

漢武帝劉徹臨死前殺死鉤弋夫人,扶立了年僅8歲的劉弗陵,可見劉徹早已深刻意識到這個政治癥結。

實際上,呂后死去,呂家覆亡之後,陳平等人就已經開始吸取教訓,他們之所以挑選漢文帝劉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劉恆的母親薄太后孃家力量單薄,皇權不容易被轉移到外戚手中。

並且,這個原則還成為一個不成文的政治規矩。

↑竇漪房對漢朝政治影響深遠↑

漢景帝的母親是竇漪房竇太后,這個老太后儘管孃家單薄,但仍然憑藉強勢的性格,較長的壽命,深刻的影響了西漢的政治格局。

劉邦時代,劉邦當然不可能預見到未來外戚集團對劉漢皇室的強大的影響,他之所以要殺樊噲,可能還是擔憂呂后強勢的性格,以及強大的政治能力。

但他總體上是對呂后放心的,畢竟劉盈是皇帝,呂后再浪也不可能讓呂家人搶走自己兒子的位置(後來的武則天也沒有這麼做)——侄子親近還是兒子親近?一目瞭然啊。

劉邦缺乏經驗,也是因為秦始皇這位始皇帝以及秦二世都沒有出現後宮干政的局面,他沒法向前人吸取教訓,假如把他放在漢武帝劉徹的位子上,可能他處理的會更好。

↑劉邦極擅學習,但有些東西學不到↑

此外,劉邦身後漢朝歷代的外戚問題,顯示出這不是皇帝殺掉太子的母親就能解決外戚問題的。

西漢最終還是斷送在有著超長壽命的王政君這位太皇太后的手裡。到了東漢時期,外戚更是成為無解的難題。

所以,要求劉邦解決呂后,限制呂后的權力,實在是對古人太過苛求啦。


我見青史多嫵媚


呂雉是劉邦的正妻。劉邦登基為帝、建立大漢王朝後,呂雉被封為皇后,其子劉盈為太子。而劉邦當時卻寵愛戚夫人,戚夫人也為劉邦生下一子劉如意,劉如意亦得劉邦寵愛。


一則劉邦覺得太子劉盈不像自己,覺得劉如意更像自己,二則戚夫人因為受劉邦的寵愛。所以戚夫人就勸劉邦廢劉盈而改立劉如意為太子。

劉邦於是也決定要廢了劉盈的太子位,而改劉如意為太子。不過當劉邦把這個想法說給大臣們後,卻遭到了大臣們的堅決反對。之後呂雉又為劉盈請來商山四皓。劉邦見到太子和呂雉羽翼已成,若強行改立太子,就會給剛建立的大漢帶來混亂,這是劉邦所不願看到的,所以最終劉邦就放棄了改立太子的決定,劉如意被封為趙王。

劉盈的太子之位雖然得以保存,但是戚夫人和劉如意畢竟威脅到了皇后呂雉和太子劉盈的地位,所以呂雉對戚夫人和劉如意是非常痛恨的。也一直想除去戚夫人和劉如意,只不過當時劉邦還在,她也只能把這痛恨埋在心裡。其實劉邦也知道呂雉的性格和為人,也知道呂雉和戚夫人之間的矛盾。


戚夫人本人也因為曾勸劉邦改立太子,這也給以後戚夫人得到悲慘的結局埋下伏筆。

那劉邦知道呂后和戚夫人不和,為何不在臨終前限制呂后的權利呢?

當初劉邦在反秦抗楚的時候,呂雉是為劉邦受了不少的苦難,呂雉在這段時間裡,一個人撐起了劉邦的家,對劉太公也很孝順。所以劉邦對呂雉不僅愧疚,而且感動。

在劉邦建立大漢、登基為帝后,作為正室的呂雉被封為皇后,劉盈被立為太子,劉邦因為對呂雉有著愧疚和感動之情,所以對呂雉參與朝政之事,雖然不滿,卻也沒有過多的限制。

呂雉多次參與劉邦除去幾個異姓諸侯王之事,在這幾件事中,顯示出呂雉的能力和手段,呂雉雖然手段凌厲,但她的確有很強的能力。


當時大漢初建,很多事情都是處在開始階段,呂雉雖然專權,對於劉邦而言,他覺得呂雉的確可以更好處理好當時的局勢。就這樣呂雉的權利也越來越大。

後來戚夫人希望劉如意為太子的事破滅,故而遭到呂雉的痛恨,劉邦也知道戚夫人和呂雉不和,也擔心以後呂雉會對戚夫人下手。

所以劉邦也曾經對戚夫人說過,在他駕崩後,讓戚夫人離開皇宮去趙王劉如意那裡。不過劉邦是讓戚夫人在他駕崩後才離開,豈不知劉邦一旦駕崩,呂雉就會掌權,又怎會放戚夫人離開呢!


劉邦雖然知道呂雉和戚夫人不和,但卻不能否定一個事實,就是呂雉當時是皇后,其子劉盈是太子。將來劉盈登基為帝,呂雉就是太后。就算劉邦在臨終前限制呂雉的權利,然而當劉盈登基後,呂雉同樣還是太后之尊。在說當時的呂雉權利已經很大,又能限制多少呢!


中孚鑑


到了劉邦起義之後,就和呂后分開了。在這期間呂后一直都是在劉邦的老家沛縣生活。而劉邦四海為家,帶著軍隊到處打仗。

到了楚漢爭霸的時候,劉邦和項羽相持在滎陽,而且劉邦一直都是處於弱勢,項羽是處於強勢。

在這期間,劉邦認識了戚夫人,當時的劉邦已經五十多歲了,戚夫人僅僅是個二十不到的小姑娘,她不但貌美,而且多才多藝,她不但會寫詞,譜曲,還會吟唱。可以說一個人就是一個樂隊。

劉邦也有這個愛好,所以,他們兩個興趣相投,更能玩到一塊去了。

到了後來,韓信收復了北方大部分領土,又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奪得了天下。

劉邦稱帝之後,就把原配呂后給立為了皇后,劉邦和呂后的兒子,也就是劉盈,也被立為了太子。

戚夫人雖然沒有呂后的地位高,但是,她始終得到了劉邦的愛。

劉邦在當皇帝后,每天都是和戚夫人生活在一起,兩個人還經常秀恩愛。

有一次御史大夫周昌去劉邦的家裡找劉邦報告事情,不小心就看到了劉邦和戚夫人秀恩愛。那時候正好是吃飯的點,戚夫人坐在劉邦的腿上,兩個人你一口,我一口正在餵飯吃呢,可見,這對老夫少妻,確實是恩愛的很。

因為劉邦寵愛戚夫人,呂后肯定有意見。但是,她有意見卻無處發洩。因為劉邦就不聽她的。

久而久之,呂后也就習慣了寂寞。

也許是她想開了,既然得不到劉邦的愛,那就不要他的愛了。只要自己能牢牢的抓住皇后這個位置,抓住兒子的太子的位置就好。

畢竟劉邦一死,她的兒子繼位,就成了皇帝。到時候她和兒子就是天下最為富貴的人。

可是,就在這時候,讓呂后痛苦的事情發生了。

戚夫人開始給劉邦吹枕頭風,要劉邦立她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劉邦覺得戚夫人說得有道理,他告訴戚夫人,說他覺得太子劉盈不像他,倒是劉如意和他很像。

劉邦開始有了立劉如意為太子的想法。

劉邦在廢劉盈之前,必須要徵求大臣的意見,因為在古代廢立太子,是關係到國家安危的一件大事,不是說你想廢就能廢的。

劉邦爭取的結果是,他所問的所有的大臣都不同意。

最後,呂后還聽了張良的意見,把商山四皓給請來了。劉邦見到商山四皓之後,再也不提廢太子劉盈的事情了。

後來,劉邦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劉邦死後,呂后就把戚夫人給製成了人彘,還把劉邦的愛子劉如意給殺了。

那麼劉邦明知道呂后和戚夫人有矛盾,為何他不限制呂后的權利呢?

說實話劉邦這個人,他只顧自己生前享受了。他根本就沒有想過自己死後,戚夫人的命運是如何。為何我會這樣說呢?

因為劉邦在臨死前,給自己的兒子劉如意安排了一個大臣,讓這個大臣去保護劉如意。

可是,對於戚夫人,他是一點叮囑都沒有。

在劉邦看來,對於他說,只要他們劉家的江山在,只要他的愛子劉如意的命在,就足夠了。至於戚夫人的命運究竟會如何,他已經不想知道了,因為他死後,戚夫人就和他沒有任何關係了。

還有就是,劉邦及時限制呂后的權利,也未必能如意。

畢竟劉邦已經去世了,以後的事情千變萬化,誰都不知道會成為什麼樣的。

正如劉邦臨死前讓周昌保護他的愛子劉如意,但是,最後劉如意還不是被呂后給殺了。

所以說呂后的權利是限制不了的,除非把她給殺了。


史學達人


漢高祖劉邦,本是沛縣一混混,四十多歲才娶到媳婦,也就是城中的呂公之女呂雉。而後便遭遇到了秦末動盪,諸侯紛爭。劉邦因為未能履行秦朝的任務,被逼無奈便帶著沛縣的那幫弟兄聚眾反秦,而自己一家也開始了膽戰心驚、顛沛流離的生活。

後來劉邦反秦成功,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了漢王。呂雉也隨著劉家老小一同被接到了巴蜀之地。他們原本想著能夠安定下來,卻沒曾想剛到蜀地不久,就又被劉邦拖著進入了更大的一場戰爭:楚漢爭霸。原來劉邦自來就不甘心只當個諸侯,他隱忍多年,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打倒項羽做皇帝。但項羽豈是等閒之輩,於是在楚漢之爭爆發不久,劉邦一家老小便被擄到了楚營,做了階下囚。

呂雉作為一個女人,經歷了無數次的顛沛流離,見慣了戰場上的血雨腥風。心智變得也越來越剛強,性情也變得越來越陰狠。如今誰也不知道她當年是如何在楚營的牢獄中熬過來的,但人們卻都知道,她回到漢營之後,性情就變的深沉了。再加上那時候劉邦正在寵幸戚夫人,對她母子異常冷淡,就更激發了她的仇怨和狠辣。

後來,劉邦終於戰勝項羽,統一天下做了皇帝,身為正室的呂雉也就成了皇后。但她顯然沒有隻做個後宮之主的想法,更何況戚夫人的威脅還始終存在。於是她開始像個男人一般,不斷的運用權謀,滲透到了政治軍事的方方面面。在那段期間,呂后不僅用計幫助劉邦除掉了韓信,以欺騙手段害死了彭越,還成功要挾張良,讓他幫他出了“商山四皓”的主意,徹底斷了劉邦易儲的念頭。

老謀深算的劉邦,自然知道這一切都是呂后的謀劃,他也深刻知道呂后的狠辣手段一點不比自己差。所以他在臨終之前,為了保住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特意將其派到了趙地避難,並委託了一名靠得住的心腹幫他。而且還特意立下了“非劉姓子孫不得稱王”的規矩,目的就是為了對呂后有所制約。

做出的這些舉動,充分說明了劉邦早就知道呂后會干政,但他所做的這些都只是對劉氏的保護而已。卻始終都沒有對呂后干政這個問題採取直接的應對舉措。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一向心思縝密的劉邦疏漏了這點呢?難不成真的是因為他老糊塗了麼?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劉邦之所以在臨死前沒對呂后採取限制舉措,最根本的原因正是看中了呂后的陰狠手段。當初他之所以始終不看好太子劉盈,就是因為劉盈過分仁弱,不堪君主重任。但當他看到呂后成功請到了“商山四皓”之後,便知道了一點,那就是:呂后才是他最放心的繼承人。

當時漢朝初建,對百姓需要休養生息,但對朝廷大臣卻要有足夠震懾。劉邦深知自己的那些兒孫都沒有呂后的手段和魄力,所以想要穩住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只能利用呂后。而呂后作為劉盈的母親,自然不會坑害自己兒子的江山。而如果貿然限制了呂后的權力,則勢必會引起她的反彈,造成朝局的不穩。他活著的時候,呂后都能與他分庭抗禮,他死了之後,那些劉氏兒孫自然不是呂后的對手。

所以,劉邦不僅沒有限制呂后的權力,而且還故意將戚夫人留在了宮中,目的就是想以後宮的糾紛稍稍牽制呂后的行動,使呂后弱化一下對自己兒孫的恨意。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太子劉盈居然沒過幾年就病死了,而被呂后直接掌控了朝局。但無論怎麼說,劉邦臨終前的盤算並沒有錯,而且是相當的有心機。


不枉人生6126528134


不是沒限制,限制了啊!他臨死前讓陳平去斬了呂后的妹夫樊噲,結果陳平磨磨蹭蹭的執行他的命令,好容易拖到軍營,陳平也沒斬了樊噲,二手把樊噲打入囚車,說是什麼樊噲是功臣,咋們不能擅自處置,應該回長安讓領導自己去處置樊噲。結果走到半路,劉邦死了,陳平馬上去巴結老闆娘。看見了嗎?劉邦的命令失效了,他想制裁呂后也未必制裁的了。長期的造反過程中,劉邦集團已經承認了呂雉老闆娘的地位,用現在的話說,她的地位是歷史造成的。劉邦早有以戚夫人的兒子如意替代呂后的兒子劉盈的意思。可是元老忠臣都反對啊!口吃的周昌面折庭爭,又是期期不可,又是期期不奉詔,弄的劉邦也沒法子,叔鬆通也反對,早就隱居的張良還出了請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太子的注意。劉邦可能是看見人心歸太子,實在不能易儲,就作罷了。既然不能易儲,那何必削弱呂后的勢力。


牛魔王78736374


怎麼限制,自打敗項羽之後,劉邦為皇帝,根本就沒舒服一天,從清理異姓諸侯王開始消停過麼,還沒有他在沛縣豐邑那些年,喝酒打架鬧事陪寡婦舒服,呂家你已經是吃乾飯的麼,呂雉可是正妻,劉盈可是嫡長子,後面那些沛縣的老夥計們,那可不是好惹的。劉邦是有換太子為如意的想法,但是後面這些人不要掂量掂量麼,戚夫人毫無背景啥勢力沒有,就一個劉邦喜歡如意。光憑這點是不夠的,我們看看唐太宗李世民,後期立李治,你以為他願意麼!不見得!劉邦還是沒有呂雉手腕毒辣啊!太猛了,說殺就殺,韓信彭越殺的一點都不含糊,劉邦一死,你覺得還有誰能保護戚夫人孃兒倆!


趙先森sir


劉邦心理十分清楚,他死後只有呂后能保劉氏天下。美人兒畢竟沒有江山重要。


順天府尹999


劉邦怎會知道死後會有這樣殘酷的事發生啊,他感覺後事安排很好,太子繼位很好,有商山四皓幫助太子治國,呂后又精明強幹,母子是最佳搭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