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玄禮是唐玄宗最忠誠的部下,為何關鍵時刻在馬嵬背叛唐玄宗?

歷史一書生


馬嵬坡兵變,楊貴妃被陳玄禮所率領的禁軍逼死,但直到唐玄宗生命的最後,他依舊對陳玄禮極為信任,由此可見,其中大有隱情。陳玄禮對唐玄宗的忠誠並沒有變,只是馬嵬坡事件背後的黑幕或者說陰謀太深沉。

一、馬嵬坡兵變前後的故事簡說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祿山在范陽起兵造反,短短一個多月,就已經攻下了洛陽城。安祿山坐鎮洛陽,其軍隊與哥舒翰的唐軍在潼關相持。據說,宰相楊國忠害怕哥舒翰謀害他,因此向唐玄宗進讒言,強迫哥舒翰出兵平亂。哥舒翰在河南靈寶附近大敗於安祿山叛軍,潼關失守。

得到這個消息,玄宗倉皇出逃(偷偷打開延秋門出逃),身邊只有幾個大臣、高力士、皇子、皇孫以及陳玄禮和他統領的禁軍,其他人一概被丟在了長安。第二天,得知玄宗逃跑後,唐朝西京留守主動向安祿山獻降。

玄宗逃到馬嵬坡(陝西興平附近),便發生了著名的馬嵬坡兵變。據說禁軍統領陳玄禮等人面對士兵不可控制的情緒,向太子李亨請命,要殺掉楊國忠及楊家的人(貴妃的姐妹)來負責,太子卻猶豫不決。

正巧,一夥吐蕃使者攔住楊國忠的馬,向他述說沒有飯吃。於是禁軍譁變,都說楊國忠和吐蕃人合謀反叛,於是宰掉了楊國忠,還幾乎將玄宗身邊的大臣殺盡(只有宰相韋見素父子勉強活了下來)。貴妃的姐妹、外甥們也都被殺掉。

高力士向玄宗報告了兵變的消息,而陳玄禮率領禁軍,逼迫玄宗要殺掉貴妃。玄宗不得已,下令賜貴妃自盡。

貴妃死後,亂軍的情緒才稍微安定,大家都不想跟隨玄宗逃往蜀地,但玄宗堅持要去。這時候,發生了當地老百姓遮留太子李亨的事件,太子在他兒子的擁護下,背離了玄宗,獨自北上,後來在靈武自立為帝,是為唐肅宗。玄宗不得已,只能自己去蜀地。

二、在馬嵬坡兵變中,這些人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其實很不清楚

說起來,資治通鑑把馬嵬坡描寫得很細,但原始資料呢,其實應該都是唐肅宗李亨即位後的說辭。李亨實際幹了件危機時候背棄他老爹的事件,卻被描述為受萬民群臣所請。然後,有了他在靈武自立為帝的事件。

李亨和他老爹唐玄宗的關係其實很微妙,首先,唐玄宗應該算是個有作為的明君(安史之亂前),但卻不是個好老爹。玄宗曾經因為猜忌,幹過一日殺三子的事情(前太子李瑛等三人)。玄宗立李亨為太子,不是因為他多喜歡這個兒子,恰恰是因為這個兒子看起來老實,而且年齡居大。但玄宗卻放縱李林甫、楊國忠等人對太子的攻擊,搞得李亨戰戰兢兢,甚至因為牽扯他的兩件大案而兩次離婚。

這樣的李亨,難道僅僅只是在馬嵬坡兵變中,扮演著陳玄禮陰謀的知情者的角色嗎?何況,這件事還牽扯到後來被認為是極壞的大宦官李輔國(他此時可是李亨的親信)。很多人懷疑,兵變的幕後主使,實際上是太子李亨。

這確實是很有可能的。從激發士兵的怨氣,到李亨的政敵楊國忠及楊家成為靶子、再到二十個吐蕃使者莫名其妙的出現(玄宗出逃連親人都帶不完,這些吐蕃人是從哪兒來的,怎麼突然出現去攔唐朝宰相?)、再到士兵譁變、玄宗身邊親信大臣被殺、再到百姓遮留太子、太子和玄宗分道揚鑣,這一切若說完全沒有預謀,倒真是太巧。

三、馬嵬坡背後的無間道,陳玄禮到底扮演著什麼角色?

先說一句,陳玄禮和高力士二人一生都忠於唐玄宗,這幾乎是沒有疑問的。唐玄宗靠政變,滅了韋后而奪權,陳玄禮就是主要參與者。玄宗的從龍舊臣,能夠活到最後,始終得到玄宗信任的,就是陳玄禮。後來,玄宗在長安被收復後回到京城,依舊讓陳玄禮負責他的警衛(此時,玄宗已經是太上皇了)。但唐肅宗和李輔國等人顯然對玄宗還不放心,於是發生了李輔國強迫玄宗從興慶宮遷到西內的移宮事件,李輔國極為兇橫,差點沒把玄宗給嚇死。與此同時,唐肅宗把他老爹最信任的兩個人,高力士和陳玄禮,一個調走、一個強迫退休。唐肅宗為什麼這麼忌憚這兩個人?因為這兩個人絕對忠臣於玄宗。

那陳玄禮為什麼又要在馬嵬坡逼迫玄宗,還要殺掉貴妃呢?

這個就只能是猜測了,但星火辰的猜測一定是符合邏輯的。

估計吧,李亨的原本想法,不但要通過亂兵殺掉政敵、以及玄宗身邊重臣,而且還要讓亂兵逼迫玄宗退位,但玄宗身邊畢竟有禁軍,這些人是受陳玄禮統領的。陳玄禮雖然在禁軍中有威望,但這些禁軍是跟著玄宗倉促出逃的,連家人的生死他們都管不著(要知道安祿山的叛軍快入長安),禁軍的怨氣絕不是陳玄禮一人能壓住的。李亨大概通過李輔國等人激發禁軍的怨氣,撒播謠言,讓陳玄禮也覺得禁軍要造反了。於是,陳玄禮不得不考慮禁軍們的想法,儘量滿足他們的要求,以免激發反叛,於是有了陳玄禮向太子請求誅殺楊國忠的事情(此事也可以沒有,不影響李亨的計劃)。本來吧,陳玄禮已經逐漸控制住士兵們的情緒,可被李亨安排的一夥吐蕃使者堂而皇之的出現,一下子激發了亂兵的情緒(亂兵中多半有李亨安插的人),於是叛亂髮生了,陳玄禮也無法控制。楊國忠等人被殺不說,亂兵要求一定要處死楊貴妃。陳玄禮只得向玄宗請願,殺死了貴妃。本來吧,李亨想通過禁軍的譁變,逼迫一意要逃亡蜀地的玄宗向他禪位(因為禁軍不想逃往蜀地,想回去找他們的家人,但玄宗不敢回去面對安祿山叛軍,李亨正好可以利用人心,塑造他願意光復天下的形象,迫玄宗退位)。哪裡知道呢,陳玄禮似乎看出了太子的野心,於是在殺死貴妃後帶頭向玄宗表示效忠,而且還暫時安撫了禁軍,讓他們跟隨玄宗入蜀。這樣,李亨大失所望,於是再出一計,脫離玄宗而自行北上,後來自立。

在這個事件中,陳玄禮不但無過,其實有功,因此玄宗對他的信任始終不改。

但唐肅宗登基後,玄宗已經失勢,很多真相恐怕再難曝露出來。


星火辰


靠著陳玄禮在禁軍中的關係,李隆基發動了唐隆政變,推翻了韋皇后的獨裁,推自己的父親李旦為皇,天下再次回到了李唐的手中。後來李隆基當了皇帝,陳玄禮也就跟著水漲船高,但從始至終,陳玄禮忠於朝廷,忠於大唐的心沒有變過。為了恢復李唐天下,他毅然和李隆基一起發動政變,而多年以後,他也毅然發動了馬嵬坡兵變。

剛開始當上皇帝的唐玄宗勵精圖治,任用姚崇、宋璟等人為宰相,政治一片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海外萬國來朝,開元盛世的大好局面正是由唐玄宗一手推動的。但是唐玄宗很快就老了,失去了年輕時的意氣風發,更是失去成為千古一帝的雄心壯志,他開始貪圖享樂,任用奸佞。唐玄宗晚年的時候非常寵愛楊貴妃,也正是因為楊貴妃的存在,他任用楊國忠、安祿山等奸臣,大唐王朝開始走向腐朽。安史之亂很快到來了,面對安祿山等人的叛亂,唐玄宗驚慌失措,再也沒有年輕時指揮唐隆政變、先天政變的鎮定自若,陳玄禮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老眼昏花的唐玄宗已經只知道享樂了,面對安祿山等人的大舉進攻,他已經無力再反抗,只想著逃,逃到蜀地去,四川易守難攻,他可以再那裡繼續享樂。唐玄宗變成這樣,陳玄禮認為楊貴妃和楊國忠等人要承擔很大的責任,看著曾經那個傲嬌的同班變成現在這副模樣,陳玄禮下定了決心。

當初為了推翻韋后,他選擇了和李隆基一起政變,現在為了挽救大唐,喚醒昏庸的李隆基,他決定發動馬嵬坡兵變。禁軍的火氣都很大,他們跟著唐玄宗逃亡四川,但他們的家人,他們的妻子兒女,他們的父親母親卻還在長安,還遭受著安祿山等人的摧殘,禁軍們胸口中的火需要發洩,陳玄禮很明白這一點。他推動禁軍的注意力,讓禁軍們將槍口對準了楊國忠,殺掉了楊國忠之後,他更是到唐玄宗的面前,請求唐玄宗殺掉楊貴妃,殺到這個紅顏禍水,殺掉這個陳玄禮眼中,大唐王朝的禍根。唐玄宗很不願意,但是迫於禁軍的壓力,他不得不殺掉了楊貴妃,此後太子李亨自立為帝,唐玄宗則一個人繼續逃亡四川。

等到天下太平的時候,唐玄宗再一次回到了長安,但這一次,他不再是皇帝,而是太上皇,就好像曾經的他逼迫著他的父親讓出皇位一樣。但是,陳玄禮仍然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陳玄禮也依然是他的朋友。陳玄禮出來沒有背叛過唐玄宗,他只是希望他的朋友不要走錯了路,僅此而已!


Ps:大家好,我是w芒果布丁w,覺得我的回答還可以的話,大家就順手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我唄!


w芒果布丁w


陳玄禮之於唐玄宗,是“潛邸”老臣,馬嵬之變陳玄禮在亂兵殺死楊國忠後,逼殺楊貴妃,實為楊氏兄妹自招之禍,玄宗晚年昏憒,即有他自身原因,也有楊氏的原因,以一人彈壓眾憤,更有太子態度不明確,陳玄禮兩難之中選其易,唯有殺掉楊貴妃,以平眾怒,避免矛盾惡化,造成更加惡劣的後果。

李家父子分道揚揚鑣,陳玄禮仍然追隨玄宗。他不但自始至終沒有背叛玄宗,還為他父子之間架起一座緩衝的橋樑,以至於回朝之後肅宗對他未免有感恩之心呢。


錢君史話


陳玄禮背叛唐玄宗的最大原因就是唐玄宗在晚年的時候對楊貴妃太過寵愛,寵愛的同時耽誤了朝政,不理朝政!

因為不理朝政始終沒有認清楚安祿山的野心,還一直被安祿山欺騙,以為安祿山是個忠臣!任用楊貴妃的族人楊國忠,實際上楊國忠就是一個奸臣,還不如李林甫,李林甫是弄權,但是能震住安祿山,能一眼就看透安祿山的心思,所以在李林甫生前是安祿山是最害怕他的!但是楊國忠就不行專權誤國,搞得民怨沸騰!安祿山也是現在這個時候叛亂的!

陳玄禮他們的思路就是,這一切都是楊貴妃的問題,沒有楊貴妃,唐玄宗就不會不理朝政,就不會重用楊國忠,所以他們只有逼死楊貴妃,不逼死楊貴妃,這一切就不會結束!

然後就為了大唐,為了唐玄宗能夠重理朝政,為了大唐能夠再次走向正軌就不得已說士兵譁變,逼死了楊貴妃!


鵬程日誌


對唐玄宗失去了信心,對他做的某些事極端不滿,認為跟他走沒有好的前途,為了自保,所以背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