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寧古塔有多恐怖?犯人到了後,連黃泉路都不害怕了

大多數清朝題材的影視劇,都會提到一個地方,就是寧古塔。大多數人都知道這是滿清統治期間,專門懲治官員及犯人的地方,這項處罰是比較嚴厲的,而且還挺恐怖的。

對於當時的犯人來說,去寧古塔等於是去了黃泉路一樣,兩者並沒有什麼區別。

寧古塔轄界在順治年間十分廣大,哈爾濱以南、以東皆歸其統。作為國防重鎮的寧古塔,是向朝廷提供八旗兵源和向戍邊部隊輸送物資的重要根據地,也是十七世紀末到十八世紀初,東北各族向朝廷進貢禮品的轉收點,因此寧古塔與盛京齊名。

清朝的寧古塔有多恐怖?犯人到了後,連黃泉路都不害怕了

原來寧古塔一開始的用途並不是專門流放犯人所在地,而是東北各族向滿清進貢品的轉收點。寧古塔最早見於文獻是《清太祖實錄》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上命巴圖魯額亦都率兵千人,往東海渥集部之那木都魯、綏芬、寧古塔……”

明代最後一任兵部尚書張縉彥1661年被流放寧古塔,在《寧古塔山水記》的《寧古臺》一文中說:“寧古塔者,名其地也,其山則曰臺,塔與臺音相近也,或以山形如臺,故名。”

清朝的寧古塔有多恐怖?犯人到了後,連黃泉路都不害怕了

寧古塔地理位置如此重要,最終是如何淪為流放犯人的地方的呢?康熙十五年(1676年),寧古塔將軍移治吉林烏拉(今吉林市),以原吉林副都統移駐寧古塔,戰略地位逐漸消失。

清朝初期寧古塔是吉林的一部分,屬吉林將軍所管轄,主要作為牧場及流放囚犯的地方,例如鄭成功之父鄭芝龍,就被流放到此地,一說被處死於此。

清朝的寧古塔有多恐怖?犯人到了後,連黃泉路都不害怕了

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爆發丁,吳兆騫被髮配到寧古塔。康熙二十年(1681年)經明珠、徐幹學、徐元文等朝廷重臣相救,納資贖歸,前後歷經23年。張縉彥稱,“流徙來者,多吳、越、閩、廣、齊、楚、梁、秦、燕、趙之人。”

王家禎《研堂見聞雜錄》稱“寧古塔,在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積雪,非復世界,中國人亦無至其地者。”

清朝的寧古塔有多恐怖?犯人到了後,連黃泉路都不害怕了

吳兆騫在給其母的信中說:“寧古寒苦天下所無,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風如雷鳴電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陰雨接連,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盡凍。雪才到地即成堅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方拱幹曾說:“人說黃泉路,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

清朝的寧古塔有多恐怖?犯人到了後,連黃泉路都不害怕了

從現有文獻記載中得知,寧古塔的環境不是一般的惡劣。據說到了八、九月份,寧古塔就開始下雪了,氣溫低到零下幾十度。而大多數流放到這裡多數是政治犯,他們大多是南方的文人出身,怎能受得了這苦寒之地。而且在這裡的犯人還有勞役的要求,所以到了寧古塔,跟去了黃泉路沒多大區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