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王”錢鏐: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錢鏐是中國歷史上,一直飽受爭議的一個皇帝。他是一位有作為的君王,但由於偏安在東南一帶,在古代的帝王中不是特別突出,千年以來,兩浙的人民甚至記不得錢鏐的真名,但他“海龍王”的雅號卻都知道。

在波光粼粼的杭州西湖邊上,矗立著一排軒昂的牌坊群,繞過這組牌坊,是一座氣勢雄偉的建築,紅色的粉牆圍起的山門上,“錢王祠”三個大字朗然醒目。祠內供奉著五代時期的吳越國王錢鏐和他的四個子孫,即五位吳越國王的塑像。

“海龍王”錢鏐: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傳說中錢鏐治理杭州時,修築海塘。因為湧潮洶湧,錢塘江海堤修築不成,部下都認為是潮神作怪。

錢鏐於是在八月十八在錢塘江前佈置一萬名弓箭手,並聲稱“假如潮水再來,那就不要怪我手下無情!”

一會兒,但見遠遠一條白線,飛速滾來,錢鏐命萬箭齊發,直射潮頭。那潮頭只好彎彎曲曲地逃走,最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直到今天,江水還彎彎曲曲地向前流去,象個“之”字,因此人家又叫這個地方為“之江”。

錢鏐晚年與僚屬們談起杭州城的變化,眾人盛讚杭城邑屋繁會,江山雕麗,湖海形勝,為天下稀有,全都是大王數十年精心治理之力也。

錢鏐卻很清醒,他說:“千百年後,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苟得之於人而損之己者,吾無愧歟!”

“海龍王”錢鏐: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而在歷史上的錢鏐,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建者。

他出生於臨安錢塢壠一戶世代以打漁為生的貧民家庭。他的父親錢寬,是個老實巴交的漁民。

相傳錢鏐出生時紅光滿室,伴有兵馬之聲,其父錢寬認為不祥,欲棄之屋後井中,但因其祖母憐惜而留下,最後得以保全性命,因而取奶名“婆留”(“阿婆留其命”之義),而這口井後來也被稱為“婆留井”。 

而錢鏐這個名字是他長大後取的,去掉“婆”字,以同音“鏐”字替代“留”字。

錢鏐自幼學武,擅長射箭、舞槊,又稍通圖讖、緯書。在錢鏐15歲時祖父、祖母相繼去世,家道日貧。

“海龍王”錢鏐: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第二年,他就開始販鹽挑米,侍奉父母。當時販賣私鹽是既賺錢又危險的事。雖然唐王朝嚴禁私人販鹽,對私鹽販處以重刑甚至極刑。

但由於鹽價過高,私運有非常可觀的利潤,鋌而走險者仍然大批湧現。官軍的圍剿、追捕,使私鹽販子的反抗力度也不斷提高,他們組成武裝,“多結群黨,兼持兵仗劫盜及販賣私鹽”。

錢鏐因為具有非凡的組織、指揮能力,史書中稱錢鏐“幼時與群兒戲木下,鏐坐大石指麾群兒為隊伍,號令頗有法,群兒皆憚之。”

這樣的人長大後被私鹽販子看重,推舉為領袖是很自然的事情。憑藉自己頭腦敏銳,處事幹練,在私鹽商販中有號召力者更是成為重要的政治人物。

名氣大了以後,很多人願意追隨他。錢鏐17歲時奔走兩浙,販運私鹽,目睹亂世,深知習武才有出路。

他在販賣私鹽之餘,亦不忘練弩戟,讀兵法,而且在販鹽途中,廣識民情,熟悉地形,這為以後在此行軍作戰提供了有利條件。

“海龍王”錢鏐: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南征北戰後終於從鹽販子一躍成為了皇帝。登基後的錢鏐為兩浙人民興修水利,專門設置了都水營使,來管理各項事務。

都水營使手下有撩淺軍,專門用來治河築堤,百姓遇旱時便運水種田,有澇時就將水引出農田。錢鏐的措施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他的一生擁有許多傳說與軼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陌上花開。這個故事與他的英武剛強無關,而是說他對妻子的綿綿柔情。

“海龍王”錢鏐: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這是他寫給自己夫人吳氏信上的一句話。夫人家鄉在橫溪郎碧村,夫人對父母一直非常孝順,即使富貴後每年歲尾也都要回孃家住上一段時間,看望並侍奉雙親,待來年開春後回到杭州。

錢鏐與這位糟糠之妻感情甚篤。儘管身邊珠翠環繞,曲意承歡者甚多,他也不會轉移對原配夫人的情感,夫人離開不久,便要寫信給她,以示思念之意。 

一年春天夫人未歸,春色將暮,陌上已是桃紅柳綠,百花爭豔。錢鏐寫信給王妃說:“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夫人接書後不覺惻然,道:“王爺邁,既有信來,命我歸去,安可有違?”遂傳諭即日登程,速返杭州。

“海龍王”錢鏐: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此外,錢鏐留下的作品不多,但流傳下來的首詩卻是與其本人息息相關,也讓我們見識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海龍王。”

錢鏐被封為吳越王后,衣錦還鄉,祭掃墳墓,大宴家鄉父老。

席間,錢鏐拿起酒杯,效學劉邦《大風歌》,作《還鄉歌》,可惜,鄉民卻不懂歌中之意。錢鏐於是再用土語高唱:“你輩見儂底歡喜?別是一般滋味子。永在我儂心子裡!”歌罷,滿座叫好。

巡衣錦軍制還鄉歌

錢鏐

三節還鄉兮掛錦衣,碧天朗朗兮愛日暉。

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遠來兮相追隨。

家山鄉眷兮會時稀,今朝設宴兮觥散飛。

鬥牛無孛兮民無欺,吳越一王兮駟馬歸。

錢鏐被封為吳越國王后,大興土木,晝夜不停,士兵都有怨言。有人在晚上在大門上寫道:“沒了期,侵早起,抵暮歸。”

錢鏐看到後,不怒且喜,命小吏在旁邊又加了一句:“

沒了期,春衣才罷又冬衣。”怨言頓時消失。

沒了期歌

錢鏐

沒了期,沒了期,營基才了又倉基。

沒了期,沒了期,春衣才了又冬衣。

雜詩

錢鏐

須將一片地,付與有心人。

黃河信有澄清日,後代應難繼此才。

傳語龍王並水府,錢塘借與築錢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