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友善的邊境,盪鞦韆都能出國---中緬邊境趣聞


最友善的邊境,盪鞦韆都能出國---中緬邊境趣聞


瑞麗市西南約11公里,有一個世界少有的邊境人文地理景觀小寨——銀井。有名的中緬邊境71號界碑矗立寨中,國界線從該寨中央蜿蜒劃過,是個典型的“一寨兩國”邊境地區,從瑞麗至弄島的公路將同一傣族村寨一分為二,中方一側的稱為銀井,緬方一側的稱為芒秀。

最友善的邊境,盪鞦韆都能出國---中緬邊境趣聞


寨中的國境線以竹棚、村道、水溝、土埂為界,因此,中國的瓜藤爬到緬甸的竹籬上去結瓜,緬甸的母雞跑到中國居民家裡生蛋便成了常有的事,邊民們每月數十次地穿越神聖的國境線而渾然不覺。

最友善的邊境,盪鞦韆都能出國---中緬邊境趣聞


從中方的國門直接往前10米左右就是中緬71號界樁,界樁往前就是緬甸境。遊客在這裡越過一步就跨出了國境。此時,遊客只能往左側的小徑,沿向北而後向東彎曲的國境線,來到位於中國一側兩國邊民公用的井水旁,感受“一井兩國”的景緻,井的右側有一段很淺的、乾涸的小溝渠,這就是兩國的國境,如今,有關方面為便於管理,在溝邊的我方一側栽種了一排細竹,中間還留著一條橫跨小溝兩邊的一條小道,這是為方便緬甸芒秀村的村民“跨境”前來“一井兩國”打水特留的。

最友善的邊境,盪鞦韆都能出國---中緬邊境趣聞


中緬瑞麗段的國境線是彎彎曲曲、犬牙交錯且沒有明顯的界限的,有時一條小溝渠或是一個田埂,就是兩國的國界。

最友善的邊境,盪鞦韆都能出國---中緬邊境趣聞

在銀井"一寨兩國"景點,如果沒有中方一側威嚴的國門和值勤的邊防武警以及對面緬方高掛的國旗和緬方移民局辦公房,你根本就感受不到這裡是兩個國家,出入其間的兩國邊民就像隨處見到的情景一樣,騎著摩托車、自行車或者手扶拖拉機自由往來。

最友善的邊境,盪鞦韆都能出國---中緬邊境趣聞


寨子裡的"一蕩兩國"鞦韆坐落於國境線旁,對面就是緬方的芒秀村,坐上去輕輕一蕩,便可瞬間"出國"。

最友善的邊境,盪鞦韆都能出國---中緬邊境趣聞


寨子裡的老百姓語言相通、習俗相同,他們同走一條路,共飲一井水,同趕一場集,和睦相處。

最友善的邊境,盪鞦韆都能出國---中緬邊境趣聞


最友善的邊境,盪鞦韆都能出國---中緬邊境趣聞


最友善的邊境,盪鞦韆都能出國---中緬邊境趣聞


最友善的邊境,盪鞦韆都能出國---中緬邊境趣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