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有什麼詩詞?

18Coke


大家好,我寫的幾首清明的詩,請大家雅正:

《梨花風起正清明,敬祖商周始》(七絕.平水韻)

萬物生長當此時,

踏青潔淨正相宜,

清明敬祖商周始,

追遠郊遊自反思。

這首呢,描寫清明正是萬物生長的最好時節,因為空氣清新潔淨,踏青也正好,清明敬祖上墳開始與商周時代,古人有追遠慎思的戒訓,意思呢就是出去走遠一點,一方面祭祖,一方面正好反思自己!

我寫的第二首呢:

《梨花風起是清明.道是無晴似有情》(七絕.平水韻)

梨花風起是清明,

道是無晴似有情,

祭奠親人花落淚,

白雲點點見純貞。

這首意思呢,是講梨花開滿枝頭,風吹梨花的時節這好也是清明時節,風起有點陰,無晴似乎有情,梨花陪著祭奠親人落下花雨,有點像眼淚,點點白花見證了親人的純潔和堅貞。


飛揚卡特


我是初心初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寫了一首清明的詩,與大家分享。

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

前人創造紙錢香燭的載體,

後人傾注慎終追遠的深情。

公私並舉,勢愈盛,

今興獻花,情愈濃。

強烈,凝重,活躍,赤誠,

交織融匯在人們的心胸。

家人祭前輩,家族拜祖宗,

親者西遊永不會孤冷。

華夏緬先烈,神州頌英雄,

逝者冥界可閉上眼睛。

人們自發小,隨父母,長者,

效仿這必走的過程。

祖先留下了氏姓,

後輩起出了姓名。

二十四節氣,

都圍繞著生存,勞作,

只有清明,

人生的重要意義,

之深層還在於傳種,繼承。

世界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

三個竟然會灰飛湮滅,

只有中華,

保留髮揚著古老文明,

泱泱大國,傲視群雄。

我們不光有秦皇漢武,

還有衛青,霍去病,

還有蔡倫,畢昇,鄭和,張衡,

還有岳飛,花木蘭,梁紅玉,

還有趙一曼,靳尚志,劉湘,張自忠……

數不盡燦若星河的群英。

因此,北魏,元蒙,滿清,

侵主中原又被中原合併,

同化是其逃不脫的歷程。

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

太強盛!

善待吧,

這些群眾和百姓。

北京蘆溝橋的獅子,

南京紀念館的警鐘,

南海激昂的濤聲,

玉宇遊歷的衛星,

都在注視著清明所揮發的,

民族代代相傳的,

生生不息的魂靈。

天地揚浩氣,

江山沐春風,

真摯心情意,

輝耀日月星,

悲為寄哀思,

花須親手敬,

悼之抒豪歌,

昂首唱群英。

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今又清明,年年清明。







初心初山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清明之時,懷念仙去的父母,特寫幾句依此悼念;念雙親

2019-04-02

清明祭祖

念雙親

平素言語寡,

膝下少勾通。

不知父母心中想,

而今只留空悲切!

生前多忙碌,

堂中蹤影少,

日出日暮望窗外,

父母盼兒肝腸斷。

而今雙親去,

縱有錢財多,

功名利祿傳,

沒有雙親來亨甪,

兒的功績給誰看?

日夜間,

眼前晃動著,

父母離世時,

那牽掛的臉,

豈不讓兒心酸?

人世上,

別了雙親,

難相見。

人生若能生還?

兒願陪雙老百年!




百姓有嘯聲


我是萬方,我來回來回答這個問題。

清明時節,草長鶯飛,正是歷代詩人的大好時光,流傳下來的清明詩可以說不計其數,流傳最為廣泛的莫過於晚唐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是?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細雨紛飛,彯零的寒風細雨使人鬱悶,問路邊牧童,那裡有酒家?牧童指向遙遠的杏花開處。

清明節現在傳統四節之一,專為祭祀祖先的節日。家鄉風俗,從小一到清明,家裡的大人就帶上小孩拿香和紙錢還有編炮和水果飯食等,去到自家的祖墳上拜祭。在拜祭時我家鄉最重要的一個風俗叫”掛紙“,即把帶來的紙錢分成一小疊一小疊,在祖先的墳頭上從前到後依擺放,再在上面壓上土塊,聽大人們說那是為祖先蓋瓦。因為清明過後,我的家鄉即進入了漫長的雨季…

當然放偏炮和燒紙,還有擺供品都是必不可少的儀式。

清明是一個寄託哀思的日子…

清明懷母

四十三年一夢深,華山北望總傷心。悲催欲問前河水,流向鄱湖恨一聲。

這是我寫清明懷母詩,我母親在我十二歲就去世了,此後兄弟姐妹四人相依為命…

我是萬方,熱愛詩詞以及人生哲理。讀過我的文章請賜評、討論、點贊和關注!(如有想互關的朋友請私信與我)




萬方談人生


清明節對中國人來說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今天就給朋友們一起讀幾首傳世經典的古詩詞,一同感受一下古人面對清明節時的心情



清明節的古詩,可稱為文化瑰寶的是下面最佳的三首:
這是一到清明,最著名的一首,老幼皆知,張嘴就會。

這就是唐代大詩人杜牧的《清明》,詩的意思是:清明時節,細雨不停地下著,路上的行人心情有些茫然惆悵。想找人問問哪裡有酒家,牧童用手指著遠處的杏花村。

這是宋代黃庭堅的《清明》,詩的意思是:清明時節,春雷萬鈞,驚醒萬物,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春雨綿綿,使大地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開。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葬著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使活著的人心裡感到難過。詩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從死想到了生,想到了人生的價值。


這是唐代杜甫的《清明》,這句詩的意思是:清明節夜晚,微心習習,朦朧的月光,用碧玉做成的欄杆和用紅磚砌成的牆是刺史的宅府。一個人步行在迴旋的走廊中一遍遍的唱著一首歌,遠遠的聽著管絃聲,靜靜的賞著花。此詩展現了詩人留戀美景,深恐春天將去的微妙心理。

讀完這幾首經典的古詩後,我們就要在清明節期間上墳掃墓,緬懷先祖,然後趁著春暖花開,到效外踏青賞花,舒展一下自己的情懷吧!


觀觀園1看海


清明賦

劉曉林

溪泉易萎,煙霞難留。疑流光其無盡,惜年壽其未永。予逾三十而別母,及不惑又辭父。較短生謂之甚幸,比遐齡喚之餘哀。箇中滋味,莫可名狀。

四月至,六神飛。雖氣清而景明,然身弱而心悲。無意賞春園百卉,獨處思寒林孤塋。天公猶通人性,灑雨以添愁緒。循時以落,古今不違。悵望昊穹,雲變若前輩行影。凝視山林,風吟若先人言辭。寄託多鬼神之遣,幻化少情理之限。離夢窅如關塞,執手卻無今夕。唯凝慮以回首,浮想以相遇。

江湖浪跡,天涯勾留。弱冠出遊,睹他人機緣之殊勝,嘆一己才能之鈍劣。短侍雙親於故土,旋赴旋歸。少饈饌之養,多期冀之憂。罔聞四海傳說,弗曉五湖妙景。予每每思之,愧惱塞胸,枉為人子耳!故焚香不遵時令,叩拜不計禮數。或夜深祭母,或黎明祭父。膝軟淚傾,伏地失魂。

軒窗依舊,息燈猶影迷。庭院如昨,啟門卻人非。尋葬地以託念,燃紙花以寄心。生死一如,祈輪迴其鑿鑿。循環往復,願因果其實實。

浮生半世,別離聚散。緣滅曲終,夢裡相逢。廿一紀撰《清明賦》,心文同伴駕鶴千秋圖。



北宋詩人王禹偁的《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這是一首寫清明的詩歌,其中“蕭然”為詩眼,點出全詩的思想感情——寂寞冷落。
那麼,清明節的這種寂寞冷落從何體現出來的?


一無花無酒。清明節,草木萌發,萬物復甦,人們會去郊外踏青賞花。在大好春色裡,詩人呆坐家中,無花可賞,無酒可飲,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著實可憐。

二像野僧。詩人用“野僧”作比,表明自己沒有朋友來往,幾乎被世人遺忘,自生自滅,更顯悽苦冷寂之心情。

三乞火點燈讀書。詩人向鄰家借來新火,在清明節早晨點燈讀書,化痛苦為力量,有別於“蕭然”,另有“興味"在心頭。相信智慧之燈會照亮人生的前程……


全詩運用襯托、對比的手法,再現了古代寒士的困頓生活,給人悽苦之感,揭露出社會生活真實的一面。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清明節過得很熱鬧,有花有酒有朋友,卻沒有詩……


融融118


祭拜無私奉獻,一心為公黨中央領導胡耀邦同志!



新文藝復興


四月美景三月天,

桃梨芬芳花吐豔。

鶯歌燕語鳥聲喧

美景雖好無心賞。

呆立墳前問蒼天,

一人做事一人當。

連累無辜受熬煎,

人生都是爹孃養。

罰我沒娘為哪般,

把我趕出三年滿。

老孃想兒病痴呆,

淚撤相思苦無邊。

小七再見孃親面,

不識我心肝腸斷。

娘走兒我成瘋癲,

至今我也想不通。

不讓見娘心不甘,

淚流似雨魂難安🙏




我是小七15


清明~獻給母親

清明在春天的背後

灑了一地的淚水

像蒲公英的花

在荒野上飛

我來了

你在哪裡 母親

樹葉綠了

又一個輪迴

黃土壘成的土堆

無垠的岑寂

我來了

你在哪裡 母親

小鳥睜開惺忪的睡眼

柳枝泛青

還有那盛開的月季

所有關於春天的消息

風都會告訴你

我在塵世間

常常想你

淚流滿面

安息吧 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