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70周年 美国敲打俄欧

北约70周年 美国敲打俄欧

4月2日,在美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右)与到访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举行会谈。(新华/路透)

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记者沈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日迎来创建70周年,定于3日至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系列活动,包括北约秘书长在美国国会演讲和外交部长会议。

北约官员披露,外长会主要议题包括北约与俄罗斯关系、“负担分摊”即各盟国分担北约运行所需要的经费。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不准备出席这些活动,但就敦促欧洲盟友增加开支为自己“邀功”,希望北约盟友们支出“更高”。

再议黑海

根据北约发布的议程,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定于美国东部时间3日中午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发表演讲。

继北约秘书长首次在美国国会演讲以后,斯托尔滕贝格会晤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两人当晚主持一场北约“庆生”招待会。

北约外长会在美国国务院哈里·杜鲁门大楼举行。国务院一名高级官员2日在吹风会上说,外长会4日上午首场全体会议将“集中讨论俄罗斯”,预期通过一揽子关联黑海的举措,旨在增强北约在这一海域的威慑和防卫态势。其他涉俄议题有前俄罗斯特工去年在英国“中毒”事件和格鲁吉亚问题。

黑海局势去年11月一度紧张,俄罗斯在刻赤海峡扣押三艘乌克兰海军船只,指认乌方人员罔顾警告、非法进入俄方水域。

北马其顿共和国代表将以观察员身份列席北约外长会。这个巴尔干半岛国家10年前开始申请加入北约,由于北约成员国希腊反对它使用原宪法国名“马其顿共和国”,一直未能如愿。双方去年达成协议,马其顿共和国今年2月正式更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希腊不再阻挠它入盟。

美国常驻北约代表凯·贝利·哈奇森2日告诉媒体记者,美方希望北马其顿今年秋天加入北约,成为北约第30个成员国。

北约70周年 美国敲打俄欧

4月2日,在美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到访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不在画面中)举行会谈。(新华/路透)

重提费用

特朗普2日在白宫会见斯托尔滕贝格,随后在联合记者会上说:“我们联手合作,让部分盟友偿付他们理应分摊的(费用)。到某个时候,(支出比例)还应更高才是。”

他自夸道:“自从我当了总统……(北约防务支出)实现火箭式上升,我们必须保持这种态势。”

美联社报道,北约成员国防务支出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以后逐步下降,但从2014年开始持续上升。那一年,受克里米亚地区自行宣布脱离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刺激”,北约成员国设定一项目标,即10年内各自防务支出增加至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2%的水平。

特朗普2017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抨击北约机制“过时”,多次抱怨美国为“保护欧洲盟友”付出太多,批评德国等欧洲盟友军费支出“不达标”。

斯托尔滕贝格多次充当美欧之间“和事老”。他感谢特朗普“传达清晰信息”,“确实有助于”促成北约成员国增加军费。

特朗普2日再次点名批评德国“没有付该付的账”。德国政府现有目标是2024年军费开支增加至相当于GDP的1.5%。

美国常驻北约代表哈奇森说,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承诺德方将争取军费“达标”。她同时澄清有关美国政府可能向德国、日本等美军驻在国“额外收费”的报道,称对这类意见“不作考虑”。

北约70周年 美国敲打俄欧

2018年11月1日,士兵在挪威奥普达尔附近参加“三叉戟接点2018”联合军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于10月25日开始举行为期两周的“三叉戟接点2018”联合军演,这是北约自冷战结束以来的最大规模联合军演。(新华/法新)

回避尴尬

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1949年4月4日签署《北大西洋公约》,以建立一个对抗苏联的军事集团。北约官方数据显示,现有大约2万名军事人员参与北约在全球的行动,包括阿富汗、伊拉克、科索沃、地中海、巴尔干半岛、非洲等地区。

原美国常驻北约代表尼古拉斯·伯恩斯和道格拉斯·卢特在一篇以北约创建70周年为主题的文章中写道,北约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自创建以来第一次,美国总统层面没有发挥强劲有力、原则鲜明的领导作用”;盟友们视特朗普为北约“最紧迫、同时往往最难解决的难题”。

按照伯恩斯和卢特的说法,北约成员国首脑们之所以没有开会“庆生”,是因为担心特朗普“像过去两年与北约成员国领导人的每次会面一样,让与会各方陷入争议、不欢而散”,转而决定今年12月开一场小规模峰会,预期特朗普会参加。

这篇文章应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贝尔弗科学和国际事务中心要求联名撰写。

伯恩斯曾经是职业外交官,受前共和党籍总统乔治·W·布什任命,2001年至2005年任常驻北约代表。卢特是美国陆军退役中将,在同一总统执政时期任伊拉克和阿富汗事务助理国家安全顾问,2013年至2017年、即民主党人贝拉克·奥巴马执政时出任常驻北约代表。

蓬佩奥为特朗普辩护,称文章的论断“绝对错误”,现任美国政府为帮助“北约变强”付出良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