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小說】當自己的鐘納(上)

【企管小說】當自己的鐘納(上)

我和劉梧一起從總公司駕車回來,過去兩個星期以來,我們每天都要跑一趟。我們的心情實在不太好。現在我們已經掌握了事業部現況的所有相關細節,而整個情況實在不怎麼妙。唯一表現亮眼的是我們的工廠。不,我現在應該習慣把它看成唐納凡的工廠,而且工廠的表現也不只亮眼而已,這樣說實在太輕描淡寫了,我們的工廠簡直像是個救世主。

唐納凡成功的在客戶抱怨之前,就控制住整個局面。他還需要多花一點時間,贏回業務員的信心,但是有我在旁邊加一把勁,不必多久,就會萬事0K。

這座工廠太出色了,結果有一段時間,害我和劉梧都走錯了方向。我們根據事業部的報告得到的印象是,情況還不錯。但是當我們把唐納凡的工廠剔除開來,深入分析事業部的情況時,真實的圖像才浮現出來。這個圖像一點也不美,簡直就是大難當前。

“劉梧,我想我們做了我們都知道不該做的事情。”

他說:“你在說什麼呀?你根本什麼事情都還沒做。”

“我搜集了一大堆資料,上噸的數據。”

“對,而且這些資料都有一個問題。”他說,“老實說,我從來沒有看過這麼散漫的地方,每一份報告都漏掉具體的輔助性資料。你知道我今天還發現什麼嗎?他們甚至沒有一份報告說明逾期的應收帳款有多少。資料倒不是完全沒有,但是你相信嗎,資料居然散佈在至少三個不同的地方。你怎麼可能以這種方式營運呢?”

“劉梧,這不是重點。”

“這樣嗎?你知道,只要留心一點,我們可以把逾期的應收帳款至少縮短四天!”

“這樣就可以挽救事業部嗎?”我嘲笑他。

“不行,但是會有一點幫助。”他微笑著說。

“這樣嗎?”劉梧沒有搭腔,我繼續說,“你真的相信這樣就幫得上忙嗎?劉梧,我們到目前為止,學到了什麼?當你要求這個職位時,自己說過什麼話,你還記得嗎?”

他生氣的說:“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你難道不希望我把明顯的錯誤改正過來嗎?”

我要怎麼解釋給他聽呢?我再接再厲。“劉梧,就算你成功的把逾期的應收帳款縮短四天,但是有效產出、存貨和營運費用又會因此改善多少呢?”

“只會有一點點改善。”他說,“但是最主要的效益還是在現金上,你不應該看輕四天的現金。除此之外,要改善整個事業部,必須要靠很多小小的步驟。假如每個人都盡到自己的責任,加起來的力量就足以成事。”

我默默的開車,劉梧說的話不無道理,但是不知怎麼的,我知道他錯了,絕對錯了。

“劉梧,幫幫我。我知道改善事業部需要靠許多小小的改善集合而成,但是……”

“但是怎麼樣?”他說,“羅哥,你太沒耐性了。你知道他們是怎麼說的,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我們沒有幾百年的時間。”

劉梧說得對,但是我不應該焦急嗎?我們過去是靠耐性來挽救工廠的嗎?然後我明白了。對,我們需要很多小小的改善措施,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可以就此滿足。我們必須謹慎選擇我們要專心致力的項目,否則……

“劉梧,我問你,如果純為了因應內部需要,必須改變我們衡量存貨的方式,你需要花多少時間?”

“實際作業不是大問題,只要幾天的工夫就夠了,但是假如你指的是需要解釋所有的細節,告訴主管改善措施會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決策,那又另當別論了。假如採取密集作業的話,大概幾個星期吧。”

現在我可以理直氣壯了。“你認為我們目前衡量存貨的方式,對事業部現有的成品存量,衝擊會有多大?”

“很大。”他說。

“多大呢?”我逼他,“可以給我一個數字嗎?”

“恐怕不行,恐怕甚至連給你一個有意義的評估都辦不到。”

“我們一起試試看。你有沒有注意到事業部成品增加的情況?”我說。

“注意到了,但是何必大驚小怪呢?本來就會這樣,銷售量下降,利潤壓力愈來愈高,所以他們生產庫存成品,製造虛假的存貨利潤。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們可以把成品增加看成指標,藉此衡量我們評估存貨價值的方式會帶來多大的衝擊。哇,差不多七十天耶!”

“很好,拿這個和你應收帳款縮短的四天相比,你應該專注在哪一項工作上?”我窮追猛打,“更重要的是,對有效產出會有什麼影響?”

“看不出來。”他回答,“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對現金、存貨、營運費用的影響,但卻看不出對有效產出的影響。”

“這樣嗎?為什麼他們沒有推出新產品?你還記得他們提出的理由嗎?”

“記得。”他慢慢的說,“他們相信推出新產品會逼他們宣佈目前庫存的舊產品已經過時了,因此對他們的盈虧數字是致命的一擊。”

“所以,我們就繼續銷售舊產品,而不是新產品。我們不斷丟掉市場,但是這樣做總比將舊產品在會計帳上報銷要好得多。

你現在明白評估方式對有效產出的影響了吧?”

“對,我明白了。你說得對,但是羅哥,你知道嗎?只要花一點點額外的力氣,我想我們可以魚與熊掌兼得。我可以研究我們評估存貨價值的方式,同時也要他們多花一點心思在應收帳款上。”

他還是不明白,但是我想我現在知道該怎麼應付了。

“工廠的指標又要怎麼辦呢?”我問他。

“那才真是大麻煩。”他嘆了口氣。

“這件事會造成什麼損害呢?比四天稍微嚴重一點嗎?至於業務部還是根據正式的‘產品成本’和理想利潤來判斷市場機會,又怎麼說呢?更糟糕的是,他們會尋找任何能以高於變動成本的價格賣出去的東西,這裡又會帶來什麼損失呢?而我們和其他事業部之間的移轉價格(transfer price)又怎麼說呢?那才是真正的致命傷。你還想再多聽一些嗎?”

“停,停,停!”他舉手投降,“你說得夠清楚了。我猜我一直想解決應收帳款的問題,只不過是因為關於這個問題,我很清楚該怎麼辦,而其他的問題……”

“害怕嗎?”我問。

“老實說,的確有點害怕。”

“我也害怕,我也害怕。”我嘀咕著,“我們應該從哪裡著手?接下來該怎麼辦?應該把哪件事列為優先,哪件事第二?簡直是嚇壞人了。”

他說:“很明顯,我們需要有個流程。真糟糕,我們發展出來的那五個步驟結果居然不對。不……等一等,羅哥,不是這樣。

到最後,問題不是出在到處亂跑的瓶頸,而是我們對現存的瓶頸沒有足夠的保護措施。或許我們還是可以利用那五個步驟?”

“我不覺得可以,不過還是不妨試試。我們應該回工廠去試試看嗎?”

“當然。我需要打幾通電話,不過沒什麼問題。”

我說:“不行,今天晚上我有事情。”

“你說得對。這件事很重要,但是不緊急。我們可以等到明天再做。”(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