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劇新秀小旦的創新之路

秦劇新秀小旦的創新之路

4月3日,在市秦劇團(新疆秦劇團)上演的《鎖麟囊》中,優秀青年演員和妮娜飾演薛湘麟一角。 (記者蔣曉攝)

人物簡歷:和妮娜,哈薩克族,市秦劇團(新疆秦劇團) 優秀青年演員。1987年出生於烏魯木齊。2000年考入陝西省藝術學校新疆班學習秦腔戲曲表演,2005年加入市秦劇團(新疆秦劇團),主攻正旦、正小旦。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王暢彤)在市秦劇團(新疆秦劇團),青年演員和妮娜是出了名的認真,在戲曲表演工作中,她以傳承中華文化為己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通過閱讀文獻資料豐富自身文化素養,塑造出一系列靈動豐滿的舞臺人物形象,在傳承中積極創新傳統戲曲,讓秦劇這一古老的文化藝術,在首府舞臺上煥發新的生命力。

每一個細節,力求打磨到最好

4月3日,在市秦劇團(新疆秦劇團)排練大廳,鏗鏘有力的鑼鼓點伴隨著和妮娜清亮的唱腔從舞臺上透出來。

舞臺中央,和妮娜正在與同事們排練秦劇傳統戲《鎖麟囊》。作為一出秦劇經典劇目,對於演員的站位、步法、身段都有很高要求。

“我覺得在這個位置,我可以先轉身面向觀眾,再回頭半遮面,這樣顯示出主人公的含蓄……”和妮娜一邊和同事們搭戲,一邊討論著演出中的每一個細節。

本場演出將在週六與觀眾見面,儘管這出經典戲,和妮娜已不知排練了多少次,但為了給觀眾呈現出最好的舞臺效果,和妮娜還是一遍一遍研究著從上臺到亮相再到開腔的每一個環節,力求打磨到最好。

和妮娜說,古典戲曲中,唱的、體現的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這出戏講的是孝道。作為文藝工作者,傳承中華文化是大家的歷史使命,無論是否在舞臺上,都要通過自己將戲裡所表達的民族精神傳遞給更多人。

祖孫三代五位秦劇演員

和妮娜出生於秦劇世家,祖孫三代中加上她有五人都是秦劇演員,其中四位是國家一級演員。奶奶熊月玲更是秦腔界的著名正旦、花旦藝術家。

生在梨園世家,自然從小耳濡目染。1999年從藝之前,和妮娜已經在祖輩的教導下打下了秦劇演出的基礎,2001年首次參與大型演出,便獲得了陝西省第三屆少兒梅花戲曲演唱大賽省級二等獎。

2000年,和妮娜考入陝西省藝術學校新疆班學習秦腔戲曲表演,經過五年系統學習,2005年加入市秦劇團(新疆秦劇團)以來,經歷了從初出茅廬到優秀演員、劇團臺柱子的成長過程。

“一路走來,感謝每一位幫助過我們的老師,因為有了你們的培養,才有我們的今天。”感恩是和妮娜經常說的一句話,師從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馬藍魚(馬藍魚老師被譽為中國戲曲“吐火”第一人,人稱“火鳳凰”,由其主演的新編古典劇《遊西湖》是一代秦劇藝術愛好者的回憶)的她,一直以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為自己的楷模要求自己。

如今市秦劇團(新疆秦劇團)不斷引進人才,併為青年演員們提供了豐富的赴全國各地演出、學習的機會。

2019年初,劇院引進了老生、花臉等行當的多名青年演員,和妮娜也從受人幫助的新人,成為了幫助新人的前輩。

和妮娜說:“老師曾教育我,傳承不僅要教授藝術,更要培育人格情操,要有信仰要有情懷,才能有擔當。我也會把我的所學傳授給新的演員,大家彼此扶持,在藝術崗位上不斷努力,堅守奮鬥。”

積極創新,讓秦劇煥發新的生命力

憑著一股子認真勁,入行後和妮娜很快就唱出了名堂,並在秦劇現代戲中嶄露頭角。

2010年,和妮娜隨團參演秦劇現代戲《毛澤民在新疆》,並參加第五屆西北五省區秦腔藝術節,隨後該劇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播出。2018年,和妮娜榮獲《中國秦腔名師高徒傳承行動》“最受觀眾喜愛演員獎”……

“將傳統戲曲融入新元素進行表現,可以激活傳統戲的藝術生命力,也能夠獲得更多關注和認同。”和妮娜說,無論是現代戲還是傳統戲,每一個人物形象都具有多面性,為了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每次接到劇本,她都會查閱大量資料,或直接與人物原型進行接觸,豐富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從而達到塑造豐滿人物的目的。

戲外的和妮娜開朗、活潑,是一個“不安分”的人,一個表現就是不願意“吃老本”,為了演戲、為了演好戲,和妮娜養成了每天看書、看影像資料的習慣,無論是京劇、秦劇還是科教片、現代劇,只要是與自己所演人物有關的資料,她都會集百家之長,融會貫通於自己的表演中。

“我印象最深的演出經歷,是參演秦劇現代戲《軍醫莊仕華》,在劇中,我飾演莊仕華的女兒莊嚴。”和妮娜說,為了演好這出戏,他與莊仕華和他的家人進行了多次接觸,從一個家庭成員的角度瞭解人物,光是如何“笑”,她就練了七八種,冷笑、歡笑、怒笑……

就這樣,和妮娜和同事們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深入各族群眾中,秦劇現代戲《軍醫莊仕華》一經推出就獲得多項大獎,並引起觀眾廣泛共鳴,成為了既叫好又叫座的文藝精品。

“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文藝興盛。”和妮娜說,就像戲裡說的,人生路多坎坷禍福不定,有苦澀有酸楚也有歡欣,而作為秦劇文藝工作者的歡欣就是能夠活躍在舞臺上,通過自己的努力,多創作出文藝精品,為繁榮烏魯木齊文藝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讓秦劇這一根源古老的藝術形式,在首府舞臺上煥發新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