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那些斷舍離的“潛規則”


婚姻中那些斷舍離的“潛規則”

在某個女性向雜誌的問卷調查中“你想要斷舍離的是什麼東西?”一問中,最多的答案就是“丈夫”。這個答案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假如換成男性的話,答案是不是“妻子”不好說,那麼讓妻子想要放棄婚姻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我認為想要理解這個問題,就必須要把“結婚”這個概念在理清一下。


我們經常說的“結婚”有三個觀點:

·精神性的結婚

·動物性的結婚

·社會性的結婚


“精神性的結婚”如字面意思一樣,是魂靈的結合。是真正意義上的兩個人的愛情。只要是兩廂傾情,互相思愛,即便是不再戶口本上體現,也是精神上的結婚。

“動物性的結婚”指的是人和動物一樣,都需要性伴侶。據說即便總在精神上和社會上出現不和諧聲音的夫婦之間,只要有肉體上有很高的契合度也不會分開。

“社會性的結婚”。戶口本上標明結為夫婦這一行為的本身就是社會性結婚的重要要素。社會上很多未婚女性對結婚對象有“高收入、高學歷、高社會地位”“顏值高”等高要求,這些要求其實是和“社會性結婚”掛鉤的條件。也就是說,作為這種符合高要求的對象的配偶,自己可以獲得社會性的利益和社會性的承認。另外,結婚並不是兩個人結婚,而是兩個家庭結合的問題,因此三者之中“社會性結婚”的比重逐漸增高。


婚姻中那些斷舍離的“潛規則”

據統計,有八成的日本人一生當中經歷過一次婚姻。從上面三個婚姻要素來看,這些人的結婚對象能全部滿足三個條件的人到底有多少呢。

即使如此,我們究竟為什麼對結婚懷抱著強烈憧憬呢?

本來結婚是“結不結婚”的問題,但不知何時被偷換成“能不能結婚”的問題,導致很多女性的自我肯定感下降。現在不管我們有沒有結婚,一直在籠罩在“社會性結婚”的結婚制度的大傘下。

只要在這個傘下,我們就有安心感。只要走出去,就會被雨淋溼——流行的社會婚姻觀念。實際上,有很多時候傘外的天空是晴朗的豔陽天,一望無際。這把“傘”可以置換成“日本社會的常識”。

比如說,在法國,想要和伴侶共同生活有三種類型:“結婚”、“PACS婚(在納稅和社保上享受與結婚同等保障的連帶市民協約)[1]”、“同居(不受法律約束和保護的關係)”。作為一個信奉戀愛至上主義=精神性結婚的國度,這三個婚姻選擇也極為有法國特色。

那在居住在日本的我們,要怎樣來理解結婚呢?

融入到婚姻制度中,把婚姻當作人生的全部可以嗎?

把婚姻制度為我所用進行人生設計,行得通嗎?

擺脫婚姻制度的框架,選擇自由超脫的人生行不行?

自問自答以上這三個問題,就能找到自己與“結婚”保持良好關係性的恰當位置。

不過,斷舍離發源於瑜伽哲學的思想,因此總是站在動搖既成觀念的立場上,最優先考慮那些因無意識中攝取的觀念和價值觀反而把自己困住的情況。

讓人意識到這一點一個方法就是海外旅行。


婚姻中那些斷舍離的“潛規則”

假如你稍稍邁出“傘”外,就立刻能明白,結婚觀所代表的常識和價值觀實際上不過是家常問題。在“傘”外會找到比“日本人式的結婚”觀更為自由的位置來看問題。同時也許會慶幸自己生活在日本。

從這些角度來,想要挑戰“結婚”這項“冒險旅程”,最重要的是像維護“空間環境”一樣,不斷地堅持“保養”和維護夫妻關係。重要的就是“保養”。也就是,通過家務勞動來體現對對方的關心和愛護。


婚姻中那些斷舍離的“潛規則”


[1] PACS婚:全稱為:Pacte civil de solidarité,是法國於1999年設立的一種新機制,其保障程度界於婚姻和同居之間。相當於中文中的“試婚”。

  • 本文選自山下英子新書《斷舍離》


婚姻中那些斷舍離的“潛規則”


全新斷舍離,不止物品整理,50%以上修訂

生活美學“斷舍離”創始人山下英子400萬冊“斷舍離”暢銷書系集大成之作

陳數、孫志勇(志邦家居聯合創始人)作序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