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那些断舍离的“潜规则”


婚姻中那些断舍离的“潜规则”

在某个女性向杂志的问卷调查中“你想要断舍离的是什么东西?”一问中,最多的答案就是“丈夫”。这个答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假如换成男性的话,答案是不是“妻子”不好说,那么让妻子想要放弃婚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我认为想要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把“结婚”这个概念在理清一下。


我们经常说的“结婚”有三个观点:

·精神性的结婚

·动物性的结婚

·社会性的结婚


“精神性的结婚”如字面意思一样,是魂灵的结合。是真正意义上的两个人的爱情。只要是两厢倾情,互相思爱,即便是不再户口本上体现,也是精神上的结婚。

“动物性的结婚”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样,都需要性伴侣。据说即便总在精神上和社会上出现不和谐声音的夫妇之间,只要有肉体上有很高的契合度也不会分开。

“社会性的结婚”。户口本上标明结为夫妇这一行为的本身就是社会性结婚的重要要素。社会上很多未婚女性对结婚对象有“高收入、高学历、高社会地位”“颜值高”等高要求,这些要求其实是和“社会性结婚”挂钩的条件。也就是说,作为这种符合高要求的对象的配偶,自己可以获得社会性的利益和社会性的承认。另外,结婚并不是两个人结婚,而是两个家庭结合的问题,因此三者之中“社会性结婚”的比重逐渐增高。


婚姻中那些断舍离的“潜规则”

据统计,有八成的日本人一生当中经历过一次婚姻。从上面三个婚姻要素来看,这些人的结婚对象能全部满足三个条件的人到底有多少呢。

即使如此,我们究竟为什么对结婚怀抱着强烈憧憬呢?

本来结婚是“结不结婚”的问题,但不知何时被偷换成“能不能结婚”的问题,导致很多女性的自我肯定感下降。现在不管我们有没有结婚,一直在笼罩在“社会性结婚”的结婚制度的大伞下。

只要在这个伞下,我们就有安心感。只要走出去,就会被雨淋湿——流行的社会婚姻观念。实际上,有很多时候伞外的天空是晴朗的艳阳天,一望无际。这把“伞”可以置换成“日本社会的常识”。

比如说,在法国,想要和伴侣共同生活有三种类型:“结婚”、“PACS婚(在纳税和社保上享受与结婚同等保障的连带市民协约)[1]”、“同居(不受法律约束和保护的关系)”。作为一个信奉恋爱至上主义=精神性结婚的国度,这三个婚姻选择也极为有法国特色。

那在居住在日本的我们,要怎样来理解结婚呢?

融入到婚姻制度中,把婚姻当作人生的全部可以吗?

把婚姻制度为我所用进行人生设计,行得通吗?

摆脱婚姻制度的框架,选择自由超脱的人生行不行?

自问自答以上这三个问题,就能找到自己与“结婚”保持良好关系性的恰当位置。

不过,断舍离发源于瑜伽哲学的思想,因此总是站在动摇既成观念的立场上,最优先考虑那些因无意识中摄取的观念和价值观反而把自己困住的情况。

让人意识到这一点一个方法就是海外旅行。


婚姻中那些断舍离的“潜规则”

假如你稍稍迈出“伞”外,就立刻能明白,结婚观所代表的常识和价值观实际上不过是家常问题。在“伞”外会找到比“日本人式的结婚”观更为自由的位置来看问题。同时也许会庆幸自己生活在日本。

从这些角度来,想要挑战“结婚”这项“冒险旅程”,最重要的是像维护“空间环境”一样,不断地坚持“保养”和维护夫妻关系。重要的就是“保养”。也就是,通过家务劳动来体现对对方的关心和爱护。


婚姻中那些断舍离的“潜规则”


[1] PACS婚:全称为:Pacte civil de solidarité,是法国于1999年设立的一种新机制,其保障程度界于婚姻和同居之间。相当于中文中的“试婚”。

  • 本文选自山下英子新书《断舍离》


婚姻中那些断舍离的“潜规则”


全新断舍离,不止物品整理,50%以上修订

生活美学“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400万册“断舍离”畅销书系集大成之作

陈数、孙志勇(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作序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