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只是逗樂嗎?既然把它作為藝術,就得有教育啟迪作用?

用戶2693844362389


花間詞的教育意義在哪?

蒙娜麗沙的教育義在哪?

酒文化的教育啟迪在哪裡?

煙文化的教育啟迪在哪裡?

性文化的教育啟迪在哪裡?

麻將藝術的教育啟迪在哪裡?

色情藝術的教育啟迪在哪裡?

偷盜藝術的教育啟迪在哪裡?

還有那些遊走在法律邊緣灰色地帶的行為藝術在哪裡?

憑什麼逗大家樂的相聲就得承擔教育啟迪作用?它隸屬於教育部?還是需要寫在課本上?或者和愛國主義馬克思主義放在一起?

那就是一個謀生的手藝,和木匠、演員、司機,車工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由於要求具備龐大的文藝儲備,說得出類拔萃,然後才能有一定幾率上升為藝術。可再怎麼升,基本就是逗大家開心,非要硬塞進去意義,就相當於正在滾床單呢然後翻出《資本論》來邊背誦邊耍樂一樣!

扯!

如果任何事物都要套上高層建築和意識形態的話,所謂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純粹就是扯淡了,我們也不用學那些知識了,每天只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美學就可以了。

比如姜昆和郭德剛,無仇無怨的偏掐在一起,圖什麼?就是立場不同,階層不同。姜昆是體制內人員,需要考慮意識形態,需要官方文藝具有存在感,所以反三俗的背後不是反三俗,而是“各為其主”,反過來也一樣,郭德剛人情冷暖嚐了一個遍,在人家最苦最窮的時候無人伸手,憑一已之力把相聲再次弄火,沒借任何人的光,自然也不需要承任何人的情。何況當年那些事情有多少是黑手誰也不知道。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一個開飯店的,只要菜做得衛生,做得飄香,就可以了。貼幾個歌功頌德的標語就可以,非得要揹負一箇中國飲食文化傳承者的身份,非得要在每個菜裡放一個災民種的土豆,那就是胡鬧!


亦有所思


堅決不同意相聲就是逗人一樂的藝術,有觀眾就是好相聲的說法。相聲作為一種藝術,必定要在公共場合表演,表演者站在舞臺上,就是公眾人物,他們的表演都要潛移默化地影響觀眾,《白毛女》中黃世仁逼死揚白勞,搶走喜兒,明明是一場戲,可是觸動了多少觀眾的心,以至於有戰士情不自禁的持槍怒起,要崩了演黃世仁的演員。現代劇目中,演容麼麼的李明啟,明明就是個演壞人的演員,結果讓多少觀眾吧她當做壞人罵得狗血噴頭。這說明,演員和他們的表演,對社會和觀眾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演員,表演都是要有原則的,誰也補能隨意胡來。至於說有觀眾就好,更是無稽之談,觀眾有很多種,有正人君子,也有下流小人,人們的喜好各不相同,演員的表演,到底是為了滿足人民的對藝術的欣賞和需求,還是要滿足一些下三濫觀眾的齷齪心理?到底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精神素質還是要追隨下三濫的人們進茅坑?有人把能賺錢發財的演藝說成是硬道理,這就更是強詞奪理了。開賭場,開窰子,開煙館都是暴利滾滾,趨者如雲,難道都是硬道理嗎?相聲演員在臺上或明或暗地渲染色慾,動作猥瑣,雖然贏得了一些人的喝彩和尖叫,難道就是藝術的魅力,就是演員的高水準嗎?現在社會上為什麼醜惡的現象沒人敢管,為什麼好人難當,意識形態的墮落就是根源。相聲即是一種文化藝術,就屬於意識形態範疇,就負有淨化社會。勸人向善的責任,因為,你站在了那個位置上。說什麼批評者不要道德綁架,說什麼尊重民俗,都是胡說八道,難道如今不要道德了嗎?難道民俗就是下流庸俗嗎?你們也太小看民俗了吧?


用戶4956903716549


看到這個題目,聯想到京劇《三岔口》,非常經典非常精彩。也特別注重演員的功底,必須是唱唸做打樣樣精通的好演員才能表演到位,這個劇目是國家京劇院出國演出的保留劇目。

可是《三岔口》有多大的教育意義呢?打來打去原來都是自己人,燈亮了才恍然大悟:打了半天是自相殘殺!

但是就是這個沒有多大教育意義的劇目,卻經久不衰的受到觀眾的喜愛。

以此類推,好的相聲就是把說學逗唱等十二門兒功課演出給觀眾欣賞,讓觀眾在業餘時間享受到開懷大笑的歡樂,基本上就達到相聲演出的目的了!

因此,覺得在相聲演出時,基本功還是屬於第一位的,當然觀眾在開懷大笑之後,受到啟迪受到教育,那是錦上添花了。



6985mzy007


關於相聲,我曾寫過一些東西,雖不很多,今後也不想過多去談論此類話題。但偶然看到了這個問題,瀏覽了一些回答,總覺得有些想法還是要說一說。

很多作者僅僅把相聲等同於逗樂,把教育等同於高大上,聽報告,意識形態,甚至上層建築,怎麼看教育都像是出氣筒,像頗為冤屈的小媳婦。對此,我實在不敢苟同。首先,教育有很多種,小到家庭教育,中到學校教育,大到社會教育等等,多了去了,它們都在教育範疇。教育可以是教書育人,可以是談天說地;有板著臉的強行灌輸,也有娓娓道來的潤物無聲;有表演的美感和啟迪,有聽覺的優美和遐想,亦有靜止不動的震憾。其次,藝術門類眾多,既是藝和術,總要讓人領略到美,欣賞到術,有所開悟。說穿了,就是我們常說的一一受教了。一幅漫畫,醜態百出,有人哈哈一笑,有人卻在一笑間看到靜中的動,靜中的美,甚至若有所思,有所頓悟。一首交響樂,有人聽到就煩,總覺得曲高和寡欣賞不來,但有人卻聽的津津有味,心情大好,放飛自我,遐想無窮,甚至會覺得音樂使人拋卻雜念,洗滌心靈。雜技魔術也是藝術,既能讓人欣賞到藝的精美,也能讓人感受到術的絕倫,甚至令人感嘆世間處處有高人,一招鮮吃遍天。這種感嘆,有人感嘆了就完,有人感嘆了會結合自已想想應該怎麼辦,誰能說這不是一種勵志的表現?《紅樓夢》好看,雅者看到的是美,俗者看到的是遍地汙穢。人生各不相同,點點滴滴見真功。

相聲也是一門藝術,它和其它藝術一樣毫不例外地有教育人的作用。相聲能夠教育人,不是我說的,但是我認同。老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過,相聲的確有教育人啟迪人的作用,我之前說的不太明白,可能有些偏激。

當然,相聲必須先做到搞笑逗樂,有人看有人聽才行,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談得上勸人向善開啟心智。

同時,也必須指出,任何藝術對人的薰陶都有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在潛移默化中淨化心靈,頓悟人生。您大可以單純娛樂,只為一笑,但我相信您一定會有自已的立場和評判。這種立場和評判,多多少少反映出一個人的“三觀"。學養的不同,內涵的多寡,自不知人立見。總之,一句話,相聲絕不僅僅是逗樂,而教育絕不僅僅是一本正經的套話空話。


碧水藍天657


首先,藝術絕不是為教育而產生和存在的。如音樂和舞蹈,大至起源於勞動的自覺和祭祀的規範整理。人面漁紋陶盆上的花紋要麼是氏族標記,要麼純粹是為了美。與教育無關。周公制禮樂,樂有了尊卑秩序。教育意義有了。西方文藝復興,似乎也承擔了部分作用。但你問畢加索,凡高,貝多芬,齊白石,楊麗萍,等等,他們作品想教育什麼,他們一準給你白眼。藝術的教育如春風,是潛移默化的。你能想象齊白石畫個蝦,再寫幾句你要好好做人嗎。回到相聲,內容諷刺或讚揚當然會賦於潛在教育。而一些中性內容,亦有可觀。如張雲雷的粉絲練評劇,她們需要花費時間精力,消磨了時間。總比打麻將,蹦迪泡吧更有益些。這不是教育嗎?至於有些屎屁內容,多了不雅,偶一為之亦不過。想教育人,先得把人招來。不然只有偉光正,沒有人聽,也白搭。人來了,聽多了,庸俗的內容聽了會膩,相聲演員自然要與時俱進的提高。





厚朴堂主卜令軍


相聲首先必須逗樂必須!必須!必須!知道為什麼嗎?

如果以後相聲不逗樂了!那叫朗誦!讀書會!

試想一下,以後舞臺上上來1到3人 我給大家表一段思想品德!

我用的著你麼?

相聲的教育意義體現方式不應是歌頌!而是諷刺!抨擊!歪說!

從相聲的歪理中能體會到什麼,感受到什麼,那就是相聲的教育意義!

足夠了!(非按歪的學那是個人的問題不是相聲的問題!)

雅也好,俗也罷,乾淨也好,髒也罷!

正因為相聲從古至今都包含在內所以稱之為藝術!只是什麼場合表演用什麼不同罷了!

你要非說俗的髒的相聲就不是藝術!

那照你們這麼說 莎士比亞就是教老百姓 不忠 不貞 不倫。

最該反的就是電影!就應該取締啊!


耿直的不講理


筆者認識到:“相聲”不但給人們帶來歡樂,而且是一門文化藝術,相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給人們帶來的啟迪。

一.相聲不單純是個搞笑逗樂的喜劇,而且是個傳播正能量的工具;

二.著名相聲大師郭德綱先生認為,相聲應該含有一定實際意義的搞笑劇目,在娛樂中給人一種無限的遐想與真情,郭德綱不愧為是“德藝雙馨”的著名大師。

三.讓人們聽完相聲之後有所感悟有所啟發有所思考;

四.相聲事業的發展,要靠像郭德綱先生那樣-探索與追求:

1.探索出一套突破老框框的,走進創新之路的“新相聲”;

2.追求人們所愛好的喜聞樂見的相聲模式和特色,觀眾的滿意就是“我”的追求-這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新慨念、新說法。

相聲事業任重而道遠,我們作為普通觀眾的一員,也要積極參與相聲事業當中,積極提出可實行的好的建議,為共同追求相聲的“真善美”與“樂趣逗”而努力!

插圖-來自筆者的一組書法。








祥禎


相聲本身就是集諷刺與幽默為一體的語言藝術,它是與時代同行,以高超的演繹技巧對現實社會中的不正之風,歪門邪道,不學無術等用語言藝術形式給予抨擊或嘲諷,使人們在愚教於樂中心情得到愉悅釋放,相聲演員也並非是高高在上的自我為是的教育家去教育人,說服人。身體健康需要高興,需要快樂,以增強免疫力,使之健康。楊藝講話“樂呵樂呵就完了”此話不假,人的心理要健康,別整天不高興,治這個,整那個,嫉賢妒能或羨慕嫉妒恨,相聲就是逗樂的,就是笑的藝術,不笑不樂那叫相聲嗎!所謂教育啟迪;不是用你去專門教育別人,而是人們在心情快樂中汲取所需養分。別把相聲看成是萬能的,和其它曲種意義都一樣,只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個曲藝形式而已。


孫齊信


相聲藝術來自於民間,之所以百姓喜歡,是因為他說的斗的都是百姓身邊故事,歇後的語言。逗樂的藝術同時也是諷刺藝術,相聲的素材都採於廣大貧苦百姓中的喜恕悲哀樂,述說百姓的心聲。自然,素材中就有對富人的褒貶,對損人利已為的諷刺。生活中人們用笑活吶喊心中的怨氣,聽相聲平息心的不平。他們是底層弱勢群體,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對富人的為富不仁,敢懟敢諷。相聲是玫瑰紅中有剌,刺寓美中。

笑料段子之所以可笑,述說的都是人們正常生活中的逆向行為。例如,一個人看手機不看路,頭撞電線杆,頭被撞破;走捷徑翻護欄把護欄搬倒,結果把自已壓在護攔下邊,住進醫院,快變成慢。有一次筆者出差,北京上車,拿票對號找坐,三人座坐兩人,一胖瘦,一對號我在中間,胖子佔二人座,我坐他坐一半,他全坐我沒坐。當時全車箱人都樂了。列車員給我一小板橙,解決了問題。所以相聲來源於生活,生活反映人的道德行為。

社會的存在決定人們意識,決定人們的價值覌,決定文學藝術的價值走向。

建國以來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的,所它的內容都是歌頌工農兵,歌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英模人物,批評那些不利於國家建設,人民工作和生活中的違反法律法規,違反公德的行為。

就說相聲。候寶林,郭啟如,劉寶瑞等老藝術家說的傳統相聲,《化蠟扦》用智慧教訓了不孝之子;《假行家》批評諷刺了不懂裝懂的人;《遊園驚夢》用個別人的可笑的遊人舉止,教育人們要遵守公德。他們將生活中的經常發生的違公德的事情,用相聲藝術浪漫的再現於群眾面前,賦予新的內函。教育人民,感動人民,讓人民群眾天天向上。

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的文學藝術不應當也不可能脫離現實,與新時代要求相背。在我們的生活中的負能量,如“霸座","碰磁",“酒駕"等等,需要用一種藝術行式,批評諷刺教育他們,轉變他們。而相聲小品則是最好的藝術行式。他們已經做到了。

純藝術的藝術根本不存,任何一個時代的藝術無不反映該時代人民的生活風貌。


王者孝


這個問題還在討論,是挺遺憾的。除非是棄船派!否則都希望國家不斷地進步下去,發展下去。那麼能說真話的就不說假話,更不說屁話。起碼說人話。有很多聽眾觀眾的人就必須清楚這些最基礎的做人原則。社會主義24字核心價值觀掛的到處都是。從當官的到老百姓都應該努力學習,有話語權的就應該努力宣傳這些道理。諷刺那些兩面派及智商固化在四十年前的人,諷刺那些溜鬚舔腚行賄受賄的人及各種不正之風。這就是說人話。不說那些只能使人更下流的髒話鬼話。不說迎合那些正在尋求低級趣味人的話。中國的問題多數是根植於數千年封建專治破壞了的政治生態土壤。這個不改變,談什麼都很難貫徹執行。不當棄船派就只剩下一條努力改變生態土壤一條路!珍惜你有觀眾聽眾的話語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