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歷史:民國匪患

整個民國年間,社會都較為動盪,軍閥混戰,外敵入侵,土匪四起,一片混亂不堪的局面;豫西這片淨土也未能倖免,有統計,民國年間活動在盧氏這片山區的土匪有60多股,其中有的是被逼無奈當土匪的,也有趁亂取利的,甚至有的白天田間勞作,一到晚上就聚而為匪;少則數十人,多則數百人,殺人放火,危害一方,有些土匪真是罪大惡極。

這些土匪撈錢的方法有“飛葉子”“拉票子”。“飛葉子”就是把寫好的借條送到有名的財主那兒,要是不給,就武力解決。“拉票子”就是抓人,除了抓男女以外,有時候抓不到活的,就刨財主家的祖墳,把屍骨拿走,等主家來贖。在那個動亂的年代,真是視人命如草莽。

今天給大家分享個發生在民國12年的關於剿匪的故事。

當時,盧氏有一人,姓陳,在陝西為官,聽聞家鄉匪患嚴重,就向陝西督軍劉鎮華(音譯)請求派兵剿匪,這位督軍也沒推辭,派出數千人馬,由趙樹勳和郭金榜率領來盧氏剿匪。盧氏人民聽聞剿匪消息是個個歡喜雀躍,可是誰成想,是家裡有狼,這又來了虎。

“比土匪還要黑!”

這數千人馬,光每月軍餉就需將近三萬多,另外還巧設繳納各種物資和錢財,這些錢全部分攤到老百姓身上,如有不交,就派兵捉拿,免不了一頓毒打;更可氣的是,縣府和他們串通一氣,置老百姓死活不顧;“真是比土匪還要黑”

有壓迫就有反抗,老百姓紛紛起來反對這群所謂的“剿匪軍”,但是缺一領頭之人。盧氏東灣村有一人叫李仲美,此人出身書香門第,是當地一位醫生,施藥行醫,廣做好事,濟貧困,疏富貴,群眾稱之為"李善人";在老百姓的勸說下,成了反抗“剿匪軍”的領頭人;李仲美先是聯絡各鄉各鎮的名流,組成統一陣線,然後廣發反抗宣言傳單;期間,先後成立了“紅槍會”“硬豆隊”等民間力量上萬人;時機成熟後,在8月份齊聚盧氏縣城,城內的“剿匪軍”見此萬人陣勢,嚇得驚慌失措,緊閉城門,速發電報求救,當時河南督軍和陝西督軍聽聞後,也不敢武力鎮壓,派出代表和老百姓談和。經過談判,達成如下協議:1.郭金榜率領一部分人先行撤出盧氏。2.餘下部分人的軍餉及各種款項減半。3.不再下鄉催款抓人。 到了次年2月,趙樹勳卻不執行談判好的條件,恢復當初的惡行,這次更明目張膽,幹些土匪都幹不出來的勾當,姦淫擄掠不在話下。全縣老百姓再次聚兵到縣城,發電報到河南督軍和陝西督軍處,述說趙的罪行,要求趙出境;此時的趙樹勳已經歸鎮嵩軍管轄,趙的上級張師長建議調解,又再次談判,談判的結果就是不再讓老百姓繳納軍餉。可是,這個趙樹勳讓是惡行不改,不讓全縣老百姓交軍餉,那就讓縣城內的老百姓交,並且在縣城四周搶佔土地建造營房等;縣城內老百姓就向李仲美求救,又再次的召集人馬,第三次圍住盧氏縣城,這次採取圍而不打,斷其糧草;圍城月餘後,趙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趁上級再次調解時,“順勢下坡”離開了盧氏。

這件事還上了當時的許多報紙報刊,標題為《豫西盧氏縣民驅逐陝軍記》《河南盧氏縣民對軍閥之反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