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為什麼我們在博物館的的玻璃櫥裡精心保存幾塊殘磚碎瓦,同時卻把保存完好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建築拆得片瓦不留呢?”

——林徽因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永寧古城

老建築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它為萬千家庭提供庇護和歸宿,更為歷史進程中的文化積澱留下見證和傳承。然而遺憾的是,國內的老建築大多已被現代城市蠶食,要麼為高樓大廈所取代,要麼被改造成面目全非的仿古商業街,丟失了原味,令人扼腕。

悠遊泉州時遇到的朋友對我說:去永寧吧,那裡有不一樣的閩南老建築且遊客稀少,稱得上是一處避世的所在。在那裡,你會找到淳樸而本真的“古早味道”。

從泉州出發,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抵達永寧,一面經過修復重建的壯闊城牆出現在眼前。明朝洪武年間,朝廷為抵禦倭寇侵犯而在永寧設立衛城,與天津衛和威海衛並稱“三大衛”。名將俞大猷曾在此抗倭,戚繼光曾五次馳援,鄭成功帶領來自永寧的士兵收復了臺灣……城東門外朝陽山上的“鎮海石”無言地見證了這一段段用鮮血著就的歷史。

六百多年前,泉州府因海上絲綢之路聞名天下,而永寧作為東南海防屏障,默默守護著內陸腹地的安寧和繁華。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重建的城牆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萬神朝拜圖

老街與商號

永寧古衛城依山而建,明朝留下的遺蹟所剩無幾,唯有一條保留完整的“老街”數百年來一直作為衛城的中軸線,串起無數人家的悲歡離合。

清末民初時,永寧以其港口地位對外發展商貿和航運事業,因而富甲一方,盛極一時。彼時,老街上商鋪林立,永進、霞源和興源三個商號富可敵國:永進的商行,霞源的當鋪,興源的榨油坊和磨房,以及三家各自擁有的船隊貫通南北,永寧往昔盛景可見一斑。

走在華僑捐資修建的四方石路上,一邊回味菜市口美味的面線糊,一邊尋找老店的痕跡。然而繁華落盡,時移世易,那些傳奇商號大多隻剩下口口相傳的故事藏於縣誌和各家族譜之中。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老街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貼在民居牆上的鎮宅符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城隍廟:明代時的老街入口

紅磚古厝

在多以青磚青瓦為特色的中國古代民居里,用紅磚和石頭砌成的閩南古厝別具一格。大約是“天高皇帝遠”的緣故,又或者是下南洋推崇的“冒險犯禁”精神,使得閩南人敢於違反封建禮制下嚴苛的建築規制,把皇家專用的紅色磚瓦用到自家,令官邸和鄉紳的家宅有著相似的外表,難以區分。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古厝

大夫第

永寧“大夫第”修建於清朝嘉慶年間,是“日茂行”商號的祖厝。“大夫第”,顧名思義,指的是士大夫階層的宅邸,須具有相應的科舉功名才能建造。中國傳統社會門第森嚴,各類建築有著嚴格的營造規制,因而大多格局嚴謹、內外尊卑有別。

大夫第坐北朝南,是一座二進式官邸,主人林元品是清代著名“郊商(注)”,其“日茂”商行主要從事對臺貿易,主營食鹽,曾是鹿港首富且對當地貢獻良多。林家因“克襄王事”(捐助軍需)而被嘉慶授封官職,於是在永寧和鹿港兩地分別建造了規模宏大、結構相似的“大夫第”。如今,林家後人仍然保留著嘉慶皇帝的聖旨原件,這是關於家族歷史以及永寧與鹿港淵源的珍貴見證。

想要進入大夫第一探究竟,卻被一隻忠心耿耿看家護院的大黑狗擋在了門外。幸運的是,剛好碰上主人回來,不知是林元品的第幾代子孫。他帶著我入內參觀,談到家族先人頗為自豪。

青石為基,紅瓦為頂,燕尾脊仰天而翹。中堂裡祭祀著祖先和神明,牆壁斑駁,頂樑上懸掛著“聖旨盒”。遺憾的是,經過兩百多年的風雨洗禮,大夫第因缺乏修繕而顯得破舊衰敗,唯有高挑開闊的門庭,屋簷上精緻的白鶴與梅花鹿圖案,以及窗格上古雅的四季花草雕飾,仍在默默昭示著昔日主人不凡的身份地位。

注:“郊商”是清朝時期臺灣重要的商業團體,負責福建、廣東與臺灣之間以及臺灣本地貿易。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大夫第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大夫第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中堂

日茂古厝

閩南的傳統紅磚古厝形似殿宇,雕樑畫棟,因而又被稱為“皇宮起”,以頂落屋架為計,通常分為五架、七架和十三架。被稱為“十三架”的日茂屋群原有六座古厝相接,結構恢弘,如今只餘四座卻仍然頗具氣勢。

日茂古厝是林家人居住的地方,修繕的比較粗糙。林氏風光不再,門當和戶對都沒了蹤跡,唯餘一塊仿製嘉慶皇帝御筆親題的牌匾懸在不符“皇宮起”美名的屋簷下。倒是院門口的三角梅開得豔麗活潑,不識人間遺憾的滋味。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日茂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日茂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御賜牌匾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古厝

隨著古厝群沿坡而上,背後還有一座“鶯山書院”,俗稱“大書房”,是日茂家族子弟的讀書之處。如今盛景不復,昔日書房變作起居場所,門內外掛著的衣服和菜籃與精美的雕飾相映襯,令人唏噓不已。幸運的是,書院的傳統紅磚建築保存完好,部分窗屏上的鎏金字畫清晰可見,以四季花鳥、八仙祝壽、二十四孝為主題的泥塑和木雕栩栩如生,屋脊上殘留的剪瓷雕飾精緻美好,皆是閩南民居里的上乘之作,令人忍不住想象百年前此間書院是何等的風雅清幽。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鶯山書院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鶯山書院木雕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鶯山書院木雕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鶯山書院木雕

離開時正碰上附近的小學生們中午放學歸家,遙想彼時的林家子弟大概也曾如此每日奔走、醉心學習吧。

鶯山書院外牆上的文字拼磚。“拼磚”是泉州古厝的一種建造裝飾技藝,據說是中世紀時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泉州,與阿拉伯建築裝飾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十三架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拼磚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拼磚

幹氏祖厝

另一處頗有來歷的老宅是“幹氏祖厝”。據明代《萬曆泉州府志》記載,第一代進入永寧衛城的幹氏,名為“幹八禿帖木兒”,是一名祖籍通州的蒙古人,曾率領永寧官兵隨鄭和下西洋,因功而受封世襲永寧衛指揮使。其子孫後來以“幹”為姓,居住在“幹厝巷”。如今的幹氏祖厝已被改建成了清末民初的建築風格,傳說裡面曾供奉過一頂明代先祖戴過的頭盔,可惜後來遺失,下落不明。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幹氏祖厝

永進古厝

“永進商行”稱得上是清代永寧海上貿易的執牛耳者,最鼎盛時期擁有幾十條商船,每年出海兩趟,趁著北風下到南洋,再順著南風北上青島和大連。當年的永進民居群沿破而建,共有十座大厝首尾相接,氣勢恢宏。如今大都已被拆除,唯有一條小巷自清代一直以“永進”為名,成為這段歷史最後的見證。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永進古厝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打鐵巷和永進古厝

永寧故事會館

永寧故事會館是一座清代紅磚古厝,過去是華僑商人黃際杏的故居。黃際杏一生跌宕起伏,非常傳奇,從一個十二歲孤身前往菲律賓打拼的少年成長為擁有多家商行的行業領袖。他的後人熱心公益事業,將老宅修繕後用作民間交流場所,讓人們得以更多的瞭解永寧的歷史和文化。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故事會館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拼磚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水車堵灰塑

集居古厝

所謂“集居”,即聚集而居,是普通人家合住之處,類似“大雜院”的存在。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集居古厝

路邊另有一座不知名的破落古厝門前長滿了雜草,主人家不知去向,但外牆上精緻如畫的磚雕卻透露出昔日風采。縱然已無人居住,桌上卻仍供奉著先人。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廢棄的古厝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先人牌位

被時間遺忘的明清古衛城:永寧與紅磚古厝

磚雕

永寧的古厝都頗有來歷,如今租賃給當地人居住,因為缺乏維護,很多都破敗不堪,令人惋惜。縱然如此,卻仍能從留存的細節之處窺見彼時的繁華盛景。希望這些老宅能像泉州南安蔡氏古民居那樣得到修繕,恢復原貌。

感謝永寧古城南門七號小院蔥頭提供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