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的安祿山,為什麼會被自己兒子殺死?其中有什麼緣由?

食物驛站


結拜兄弟、定名安祿山

安祿山,生於703年,現在的遼寧朝陽人。原來姓康,名字叫軋犖山。

在安祿山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死亡了。安祿山跟隨母親到突厥人部族中生活。唐朝開元初年,安祿山與安孝節、安思順、安文貞一起從突厥部族中逃離。

逃離過程中,為了相互照顧,安祿山與安思順等人相約結拜兄弟,從此以後,安祿山名字就確定下來了。

貴妃取樂、洗澡嬉戲安祿山

安祿山特別聰明,為了讓楊貴妃高興、從而達到自己政治目的,他能夠不惜一切代價,甚至裝呆賣傻。

751年正月初四,楊貴妃突發奇想,要給自己的大兒子安祿山舉行洗三儀式。楊貴妃把安祿山召進宮中,命人把他的衣服脫光,象對待嬰兒一樣放進一個很大的洗澡盆中。

楊貴妃親自為他洗澡。洗完澡之後,又用特製的錦繡大襁褓,將安祿山包裹起來。然後,楊貴妃叫宮女們抬起安祿山,放到一個特別大的彩轎裡。宮女們抬著大彩轎在後宮的大花園中,轉來轉去。

安祿山在轎子裡學著嬰兒,不停地朝著楊貴妃奶聲奶氣地大叫:媽媽、媽媽,我要下來。

楊貴妃則跟在後面,象哄小孩一樣,嘴裡不停叫著:祿兒、祿兒,乖乖聽話。

宮女們都笑出聲了,楊貴妃也開懷大笑。安祿山越發裝出嬰兒的姿態、發出嬰兒的喊叫聲,逗得楊貴妃笑彎了腰。

寵愛段妃、安慶緒心中怨憤

因為博得了楊貴妃的喜愛,安祿山可以經常進出朝廷、皇宮,對唐朝的統治十分清楚,同時也獲得了唐玄宗的重用。

隨著管轄範圍越來越廣大,掌握軍隊越來越龐大,安祿山的野心也越發膨脹起來。

755年,安祿山發動了著名的安史之亂,給唐朝的統治以致命的打擊。

756年正月,安祿山超越本分職位,犯上稱帝,國號大燕。

稱帝之後,就要冊封太子。安祿山有十幾個兒子。大兒子叫安慶宗、二兒子叫安慶緒、三兒子叫安慶恩。按照宗法制,應該冊立大兒子安慶宗為太子。可是,在安祿山發動叛亂之後、還沒有稱帝的時候,安慶宗被唐政府殺死了。

安慶緒是第二個兒子,順理成章應該成為太子。可是,安祿山遲遲不發佈冊立太子的詔書。

安慶緒一直跟隨安祿山,在叛亂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無論從長幼排序、還是從軍功大小,安慶緒都覺得自己是當之無愧的太子。

但是,種種跡象表明,之所以遲遲不發佈冊立太子的詔書,是因為安祿山另有安排。

安祿山非常寵愛一個姓段的妃子。他冊封段妃為皇后,其地位超越原配夫人。

段皇后生了一個兒子叫安慶恩。段皇后利用感情牌,要安祿山冊立安慶恩為太子。安祿山同意了段皇后的要求,所以一直在等待合適時機冊立太子。

安慶緒看出來安祿山想冊立安慶恩為太子的想法,心中十分怨恨,但是,表面上沒有發作。他在等待機會,等待自己一招致敵於死地的機會。

伺候太久、李豬兒早想解脫

李豬兒,是契丹部落人。他10歲就被召來伺候安祿山。

李豬兒很聰明、也很狡黠。成為安祿山最親近的衛兵之後,安祿山捨不得讓他離開自己。

安祿山親自拿了一把快刀,把李豬兒閹割了。當時,血流噴濺而出,冒出幾升鮮血。安祿山用木柴燃燒後的餘燼塗抹到他的傷口上,過了一天一夜,基本就痊癒了。就這樣,李豬兒成為安祿山貼身宦官。安祿山很信任李豬兒,也很重用李豬兒。

安祿山很肥胖,尤其是肚子特肥,肚皮象裙褶一樣脫垂下來。安祿山每次穿衣服繫腰帶,都需要三個人幫忙。兩個人把他的肚子抬起來,李豬兒彎腰用肩膀頂著,兩個人再把腰帶繫上。

伺候人的生活是很煎熬人的。李豬兒苦苦熬著。

自古以來久病床前無孝子,何況還是服侍外人、而且還是一個出奇的大胖子。可想而知,李豬兒有多麼痛苦。李豬兒把痛苦埋藏在心裡面。

安史之亂之後,安祿山除了更加肥胖之外,眼睛又看不見了,近乎一個瞎子。長期臥床,背部長了癰疽。癰疽疼痛難忍,安祿山的睡眠自然不好。

疾病折磨、失眠煎熬,安祿山的脾氣越來越壞。他對待自己身邊的侍者就像對待豬狗一樣,想打就打、想罵就罵。李豬兒深受其害。

李豬兒有苦無人申訴、有恨無處發洩,只得忍辱負重。他想離開這個苦難的深淵,可是沒有機會、沒有膽量。他在心裡咒罵安祿山早日死去。

嚴莊謀劃、安慶緒殺父奪位

安祿山的病情越來越嚴重,脾氣也越來越暴躁。安祿山動不動就對自己的大臣動用刑罰。

軍師嚴莊也不能倖免,經常無緣無故遭到安祿山無情地用棍子打、用皮鞭抽。嚴莊對安祿山恨之入骨。

嚴莊雖然沒有怒形於色,但是,還是沒有逃過安慶緒的眼睛。嚴莊正是安慶緒需要的最佳人選。

嚴莊被重重懲罰的那天,安慶緒找到嚴莊,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與態度。然後詢問嚴莊對父皇有什麼想法。

兩人不謀而合,都十分憎恨安祿山,都想早日剷除安祿山這個大禍害。

嚴莊把自己精心謀劃的策略告訴安慶緒,安慶緒完全贊成,同意照辦。

嚴莊對李豬兒說:“你在服侍皇上的時候犯過哪些罪行,能數清嗎?你自己知道。如果不果斷做一件大事,過不了多長時間,你的死期就到了。”

李豬兒被嚴莊嚇得不知所措,趕忙請求嚴莊救他。嚴莊說:你聽我安排,不但可以保命,還可以升官發財。李豬兒對安祿山滿腔怒恨,答應服從嚴莊命令。

757年正月初一上午,安祿山正在接受大臣們的朝拜時,癰疽發作,疼痛無法忍受。安祿山不得不中途退朝。

嚴莊知道安祿山的病痛一時半會不會好的,一定會持續一段時間。嚴莊決定執行自己的謀殺計劃。

正月初五晚上,李豬兒一個人在服侍安祿山。嚴莊與安慶緒帶上一把鋒利的長刀,來到安祿山的臥室門外。

安慶緒站在門口,負責監視動靜,如果有人則立即阻攔,不讓任何人進入房裡。

嚴莊帶著刀悄悄進入房內,並把長刀交到李豬兒手中,示意李豬兒殺死安祿山。安祿山是看不見他們的。

李豬兒站好位置,對著安祿山的肚子用力猛刺一刀,鮮血汩汩往外流淌。

躺在床上哼哼唧唧的安祿山,在被刺進一刀時,搖著床邊的柱子大叫一聲:“這是家賊!”並試圖伸手去抽掛在床頭的那把刀。

說時遲,那時快。李豬兒連續猛刺好幾刀,每一刀都深深刺進安祿山的肚子裡面,安祿山的肚腸都淌到外面了,根本容不得安祿山還有伸手抽刀的機會。

一代叛將安祿山喊了一聲之後,再也沒有叫喊的力氣了,很快氣絕身亡、一命嗚呼。

知道父親已經被殺死,安慶緒命令自己的手下士兵在安祿山的床下挖了一個深坑,用毯子把安祿山的屍體包裹起來,並埋進深坑。

757年,安祿山被自己的兒子安慶緒派人殺死。

第二天上朝,嚴莊宣讀詔書:安祿山已經傳皇位給晉王安慶緒。安慶緒正式登上“大燕皇帝”的寶座。

安慶緒尊稱安祿山為太上皇。

安祿山尊稱嚴莊為兄長,朝中大小事務都先徵求嚴莊意見,然後再做決定。

安祿山歪門邪道之人,終究遭到不得好死的結局。

你怎麼看待安祿山被兒子殺死這件事?

我是:岳飛的飛。

歡迎批評,一起成長!


岳飛的飛


有道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陰險之人必有餘秧,”安祿山就是一個“跳樑小醜”,雖然謀反一時得手,但沒過多久就被他兒子安慶緒殺死了,安祿山因何被兒子殺死了?說起來還都是權力惹的禍。

權力為安祿山帶來的不是“福”。我認為是“禍”!

安祿山原來是唐朝邊將,當初這個鄉巴佬從邊陲來到皇宮總算開眼了,唐朝的富裕和繁榮讓他垂涎欲滴,哈喇子流出多長。這還沒完,唐明皇的“小心肝”楊玉環“如凝脂的皮膚,風姿綽約的身體”令他著迷。

安祿山為了得到更高的權力,挖空心思接近討好楊貴妃,一方面是為了接近皇帝,一方面是滿足自己的情慾。為了方便宮中走動,他認了楊貴妃為乾孃,實際這個乾孃比安祿山還小16歲。



圖:楊貴妃和唐明皇

安祿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據說自認了乾孃後,安祿山經常徹夜呆在楊貴妃的寢宮裡尋歡作樂。

唐明皇睜一眼閉一眼假裝看不見,任憑頭上綠油油一片。宮中大臣也提醒過李隆基:“安祿山這傢伙很陰險,看似憨厚傻不拉嘰的,皇上小心他有一天謀反!”李隆基總是笑笑說:“多慮了,誰造反安祿山也不會造反”。

安祿山這人確實能裝,他從745年受寵到755年發動“安史之亂”,十年如一日偽裝的毫無破綻,講真安祿山不當電影演員著實可惜。

有道是“狐狸再狡猾也有露出尾巴”的時候,安祿山再也壓抑不住愛江山更愛美人的野心了,終於在唐朝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聯合屬下史思明發動了“安史之亂”。




圖:楊貴妃

安祿山的叛軍勢如破竹很快攻下了長安,之所以這麼順利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其一唐朝武備廢弛,各地節度使割據稱雄,長安成了孤城,唐明皇成了孤家寡人,地方軍閥沒人拿皇帝當回事。

其二就是安祿山太會偽裝了,當安祿山造反時,地方上報了情報,當時唐明皇不相信這是真的。當兵臨城下時,唐明皇才迫不得已帶著妃子和子孫們逃亡四川。

安祿山雖然佔領了長安,但他沒有更多的兵力守住長安,於是回師洛陽,次年(756年)正月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年號聖武。

安祿山有名有姓的兒子十幾個,他最初寵愛的是二兒子安慶緒,安祿山稱帝后安封安慶緒為晉王,其長子安慶宗在謀反起兵時被唐軍殺死了。既然安祿山稱帝,按照傳統宗法制二兒子安慶緒成了“太子”。

安祿山也是這樣安排的,況且安慶緒也是他造反時的左膀右臂。但是隨後事情有點跑偏,安祿山造反時就患了眼疾,視力漸漸減退,到稱帝后發展到了雙目失明,同時又患有疽病。雙重打擊下,安祿山變得脾氣越來越暴躁,對左右侍從稍不如意,非打即罵。



圖:安祿山

比如安祿山對貼身伺候他的李豬就是如此,說實話李豬比他的兒子都孝順,安祿山很胖,有300斤左右,李豬都是每天為他穿、脫衣服,伺候的無微不至。儘管如此仍然逃脫不了挨打受罵。

對下人如此,對身邊的臣子也如此。安祿山有病養在深宮,所有的政令都有他的軍師嚴莊傳達,安祿山煩躁的時候,對嚴莊同樣是抬手就打開口就罵,全然不給軍師面子。

有人就問了,難道安祿山對所有的人都這樣嗎?當然不是,他對愛妃段氏就百依百順,對二人的小兒子慶恩很寵愛,段氏時常吹枕頭風讓他把小兒慶恩立為太子,安祿山放出風去打算“廢長立幼”。讓慶恩代替慶緒做“太子”。

安慶緒聽到消息後惶恐不安,他找到軍師嚴莊商量計策,嚴莊和安慶緒關係很鐵,嚴莊明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出於對自己前途考慮,嚴莊為安慶緒想出了一條毒計,那就是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殺死”安祿山,然後安慶緒繼位。



圖:安慶緒

二人用重金收買李豬,讓他動手殺死安祿山,畢竟他是最直接接觸安祿山的人。李豬本來就對安祿山心生怨恨,於是滿口答應了。

757年正月初五 深夜,安慶緒與嚴莊、李豬兒三人悄悄進入安祿山住所。李豬兒手持大刀直入帳內,對準躺在床上的安祿山腹部猛砍一刀,安祿山疼的大叫“來人呢”。但警衛早就被安慶緒買通了,一個個裝聾作啞無動於衷。安祿山躺在床上不能動彈,血和腸子流了一地,李豬乘機補了幾刀,安祿山很快死於非命,享年五十五歲。

安慶緒當即命人清理現場,用氈子把安祿山的屍體緊緊包裹起來,就像當初楊貴收她做乾兒“洗三”那樣。外人看不出安祿山是被砍死的。



圖:安慶緒

第二天早晨,嚴莊對部下宣告說:安祿山昨晚病危,臨死前遺詔讓安慶緒繼承皇位,軍國大事皆由安慶緒處置。隨即安慶緒繼承帝位,年號載初。尊安祿山為太上皇,三日後發喪埋葬了安祿山。

這正是天理昭彰,屢報不爽,安祿山對大唐不忠,他的兒子和近臣同樣對他不忠,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上天何曾饒過誰?安慶緒的皇帝也沒做多長時間,不久兵敗被殺。


秉燭讀春秋


安祿山率兵15萬,在范陽起兵,聲稱要誅殺楊國忠,部將史思明也一起反叛,史稱“安史之亂”,後安祿山攻陷洛陽,在洛陽稱帝,此時如日中天的安祿山怎麼都不會想到,一年之後竟然會慘死在自己兒子刀下,這又是為何?
歷史記載,安祿山在范陽起兵之後,身體就越來越差,體重增加,毛病也隨之增多,尤其是在稱帝之後,因為飲酒縱慾過度,眼睛變得越來越模糊,不僅如此,身上還長毒瘡,疼痛難忍,每日焦躁不安,脾氣也愈發的暴躁。

稱帝之後的安祿山很少出面,可以說是身居後宮,因為脾氣暴躁,經常毒打部下,所以很多將軍議事的內容都是通過嚴莊轉達,雖說嚴莊是安祿山身邊的大紅人,但是同樣逃不過鞭打。

另外還有宦官李豬兒,他主要負責安祿山的生活起居,也是被鞭打最多的人,怨氣一天比一天大。

安祿山有兩個兒子,長子叫安慶宗,在長安為官,安史之亂爆發,安慶宗便被唐玄宗殺死,次子名為安慶緒,也正是安慶緒殺了自己的父親安祿山,這其中緣由自然和安祿山自己有關。

安慶緒從小待在安祿山身邊,騎馬射箭無不精通,後安祿山又娶一妾氏,生下一子,名喚安慶恩,自此便將對安慶緒的喜愛轉移到了安慶恩身上,安慶緒本就以為大哥被殺,自己以後登基稱帝那是遲早的事,如今看這勢頭,萬一被弟弟安慶恩得了去,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安慶緒擔心自己被廢,另外嚴莊也怕宮內事變對自己不利,於是加上宦官李豬兒一起,策劃謀害安祿山。

這日,嚴莊本是去稟報事務,結果被毒打一頓,氣不打一處來,出門又遇見垂頭喪氣的安慶緒,夜晚,嚴莊到安慶緒寢宮,說現如今安祿山身體欠安,安慶緒又未正位東宮,萬一安祿山駕崩……

這一番話可以說正是如今安慶緒所要考慮的問題,他便詢問嚴莊有什麼方法,嚴莊直言,可以取而代之,萬一安祿山去世,登基的是安慶恩,這些年的努力豈不是白費?

於是便叫來李豬兒一起商量具體的計劃。

李豬兒說最近安祿山總是易怒,已經殺了好幾個侍女了,嚴莊問為何你沒事?李豬兒說自己十幾歲便照顧安祿山,安祿山有生氣的跡象,自己大不了捱打,但是自己知道他藏刀的地方,如果安祿山生氣後將手伸去拿刀,自己自然就會躲避。

公元757年的一個夜晚,這三人按照計劃逐步進行,先是李豬兒將他們二人帶到安祿山的帳前,再掀開帳子,正準備用刀刺向安祿山,卻驚醒了他,安祿山大怒,將手伸去藏刀之處,卻發現刀不見了。

就這樣,安祿山最後被殺死,第二天文武百官齊集,嚴莊宣佈,安祿山立安慶緒為太子,早日登基,然而安慶緒也沒有當多久的皇帝,之後又被史思明殺害,史思明又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所殺,這其中事情曲折,大家可以自己前去了解一番。


羽評郡主


安祿山放在今天絕對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演員,他在發動安史之亂之前,在李隆基面前表現出一副十分憨厚的模樣,讓李隆基相信他絕對不會謀反。安祿山還認年輕的楊貴妃為乾孃,然而楊貴妃比安祿山還小十六歲。


安祿山這麼做,除了想拉進與楊貴妃關係,從而獲得更大的權勢,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安祿山的個人私慾,他本是唐朝邊陲守將,受李隆基之命進入長安,看到長安的繁華,他無比羨慕,又看到唐朝第一美女楊貴妃,他也看上了這個女人。

於是他聯絡下屬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當地方官員上奏摺告訴李隆基安史之亂之事的時候,李隆基壓根就不相信,等到叛軍逼近長安之時,他才相信這是真的,帶著手下倉皇出逃。



安祿山在洛陽稱帝,二子安慶緒成為了太子。要是一直這樣也還相安無事,可是安祿山十分喜歡段貴妃,並且段貴妃一直讓安祿山封他們的兒子安慶恩為太子,被豬油蒙了心的安祿山竟然還答應了,所以安慶緒不得不痛下殺手。由於安祿山對身邊的人非打即殺,所以當安慶緒找到他們的時候,他們沒有猶豫便答應了,安祿山在深睡之時被身邊伺候的人用刀捅死。


麥地傳奇


安祿山本身就是胡人,按照他們胡人的傳統叫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於是,安祿山見了楊貴妃使勁磕頭,還認其為母,而見了太子卻不行禮。安祿山自己是這樣,他的兒子自然也是如此了。



安祿山范陽起兵,一路虎狼之兵,燒殺搶掠到達洛陽。安祿山於洛陽稱帝,國號大燕。安祿山這個人是一個二三百斤的大胖子。他不僅胖,而且脾氣也很暴躁,動不動就打罵自己的手下士卒,甚至是自己的兒子。

他的長子安慶緒也即是在安祿山的威嚴之下成長起來的,對於自己的這個爹並不是太有感情。更何況安祿山姬妾眾多,平時對他也不是特別喜愛。於是,安祿山當了皇帝之後,一直寵愛段氏,並且段氏還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安慶恩。



安祿山晚年因為肥胖,引發了很多病症,其中最嚴重的就是糖尿病。由糖尿病而引起的併發症導致其眼睛幾近失明。然而,安祿山並不收斂,仍然縱酒無度。在這種情況之下,段氏就不免要為自己的兒子打算,萬一安祿山有一天死了,她得讓她兒子安慶恩當上大燕皇帝。

這個情況讓安祿山的長子安慶緒坐立不安。本就對父親沒有感情,現在連繼承人的位置也不保,於是,權力鬥爭帶來的自相殘殺就讓安祿山死於非命了。安慶緒先是收買了安祿山最親近的侍衛李豬,打聽清楚了安祿山的對於廢長立幼的心思。後來便與李豬密謀誅殺安祿山。



他們趁安祿山熟睡的時候下手。聽到動靜的安祿山其實是可以做抵抗的。但是,糖尿病引發的併發症讓他眼神模糊,他在黑暗中摸索著掙扎了一陣,無奈這個胖子的行動不抵年輕人,便被自己的兒子給刺殺了。


傅斯鴻


安祿山、史思明的相關境遇,在那個時代是一種普遍現象。

從某種意義上,安祿山、安慶緒、史思明遇到這種事,一點也不奇怪,如果沒有遇到,才實在有點太奇怪了。

對此,不用看一片混亂、骨肉相殘近於瘋狂的兩晉南北朝,看看大唐的歷史就可以知道了。

唐高祖李淵時代,太子、親王(太子建成、秦王世民)並重,於是太子、親王跟仇敵一樣,最後親王火併太子、逼李淵退位了。

唐太宗李世民時代,太子、親王(太子承乾、魏王李泰)並重,於是太子、親王跟仇敵一樣,最後毫無安全感的太子,一心要火併李世民搶班奪權,於是被李世民廢了。

唐高宗時代太子、親王勢力比較弱,所以這種手足相殘的事,暫時沒有發生;問題是,它的後果更驚人,那就是唐高宗死後,李氏皇讓屠夫一樣的武則天差點殺光了,而且大唐也因此差點滅亡。

唐玄宗時代,太子李瑛率領全副武裝的軍隊衝皇宮;於是被唐玄宗殺了。這是前半章。後半章呢?太子李亨趁火打劫,提前上位了。

唐肅宗時代,太子一度計劃火併唐肅宗最親近的大太監李輔國、還有張皇后;結果被李被泌勸住了。當然了,這也只是前半章;後來太子上位,殺掉了肅宗的皇后、又殺掉了自己競爭皇位繼承權的越王李係。

只要我們知道這種時代背景,自然就容易理解安慶緒殺安祿山、史朝義殺史思明瞭。

當然了,更容易理解史思明殺安慶緒了。

在豪門大佬、軍方大佬林立的時代,一個人爬上皇位,通常就是與魔鬼在作交易。

因為在當時背景下,你爬上皇位,父子猜忌、手足相殘,那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一個弄不好,全家被亂臣賊子架著高大上的名義砍光,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事。

為什麼在豪門大佬、軍方大佬林立的時代,一個人爬上皇位,承受的代價、風險會如此之大呢?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皇帝雖然高高在上,但是有機會挑戰他權力的大佬實在太多了。

在這種背景下,皇帝不培養太子,太子上位後,就會領著全家上刑場;皇帝培養太子,太子就會想著搶班奪權。

在這種困境中,皇帝就只能設置一個更危險的防護措施,那就是讓太子、親王互相牽制。

但是不論怎麼折騰,一個弄不好,依然會讓亂臣賊子架著高大上的名義搶他們家的皇位。

其實,皇權類似的困境,直到趙匡胤時代才算終結。

趙匡胤為什麼能終結皇權的這種困境呢?原因非常簡單,隨著生產力發展,皇帝終於可以把行政、經濟、軍事系統不斷分割細化,豪門大佬、軍方大佬不再普遍存在了。

從此以後,行政、經濟、軍事系統的長官都變成了打工仔(什麼四世三公、血統、門第、藩鎮都成了歷史名詞)。

在這種背景下,軍政長官挑戰皇權的能力越來越弱了,而在這種背景下,皇帝自然不用通過重用諸王、外戚的方式鞏固皇權了。於是,皇族內訌、外戚專權、藩鎮之亂的事,不再是普遍上演劇目了!


趣向雜談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決策失誤、邊軍與地方駐軍應變不暇,安祿山大軍壓境,兵鋒直抵京畿一帶。 唐玄宗倉皇出逃,群龍無首的長安城就此陷落。自此,各地觀察使 、 安撫使 、節度使等等的地位水漲船高,半壁江山陷入混戰。

安祿山患眼疾,看不見東西,脾氣暴躁,經常虐打軍士,手下的嚴莊經常被打,懷恨在心。

757年正月初五,安祿山次子安慶緒因懷疑自己不是安祿山的繼承人(此時安祿山長子已死),意圖奪權,便教唆嚴莊挑撥宦官李豬兒(被安祿山閹割)復仇。

一日,嚴莊持刀和李豬兒進入帳中,安慶緒守在帳外,李豬兒用大刀砍中躺在床上的安祿山,安祿山摸索床頭的刀而不得,大呼曰:“家賊殺我!”腹腸流血數鬥,氣絕而亡。

安慶緒將其父安祿山的屍體在帳中掩埋,並封鎖消息,只稱安祿山傳位於安慶緒,尊其為太上皇。 後史思明殺安慶緒後即大燕帝位,補諡安祿山為光烈皇帝 。


戰圖封侯事


安祿山掀起了安史之亂,導致了唐朝陷入了藩鎮林立的割據之中,使唐朝走向了衰弱。

當然,安祿山結局也非常悲慘,被自己的兒子和親信所殺。說罪有應得有點過分,但是確實是安祿山做了一個不好的榜樣。

安祿山本來就是一個不忠不義之徒,悍然背叛了對他極其寵信的唐明皇,特別是安祿山曾經認楊貴妃做乾孃,唐明皇毫無疑問就是“義父”。

而安祿山犯下的罪行根本沒有立場,要求安祿山的兒子和部下,對安祿山盡忠職守。

安祿山為了權力和慾望能夠背叛唐明皇,那安祿山的部下和兒子,當然也可以為了權力和慾望背叛安祿山。

歷代帝皇為什麼都要推行以孝治天下?

“皇家無親情”大家都知道,這也是一個事實。歷代帝皇、皇子皇孫為了爭奪皇位、殺得血流成河,手足相殘、父子相殘,屢見不鮮。

但是不管通過什麼樣的手段上位,皇帝都要推行以孝治天下,並且力圖做出父慈子孝的樣子出來,給天下人做榜樣。

因為皇帝只有自己做到了“孝”,才有立場和底氣要求臣子們對他“忠”。

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奪得皇位,得位不正的皇帝將永遠揹負汙點,並且很難得到臣子們的忠心。

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誰也不能否認李世民的雄才偉略。但是就算是雄才偉略的李世民一輩子兢兢業業,縱容臣子直諫自己的過失,設立凌煙閣紀念功勳卓著的文武大臣,依然不能改變玄武門之變殺兄弒弟的惡行。

因為唐太宗李世民做了一個壞的榜樣,他的太子李承乾有樣學樣,也發動政變想奪取皇位。

可以想到這時候的唐太宗李世民跟唐高祖李淵一樣,感到深入骨髓的悲哀。

區區節度使、叛亂之臣,安祿山被部下、被兒子背叛,真的是理所應當。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安祿山之死,是因為他的兩個兒子也開始爭奪嫡位,也就是歷史上常見的“奪嫡之爭”。


安祿山偏愛小兒子安慶恩,早年已經被立為繼承人的大兒子安慶緒覺察到自己的地位不保,於是在部下的慫恿和支持下,殺掉了安祿山,繼承了安祿山的“大燕皇帝”之位。

安祿山之死是安史之亂重要的轉折點,之後稱帝的安慶緒無法控制所有的叛軍,史思明就不受控制,而且最終趁安慶緒兵敗之際殺死安慶緒,自己當了“大燕皇帝”。


史思明之死,同樣也是因為兒子也陷入“奪嫡之爭”,史思明也被其子史朝義所殺,內部離心,叛軍逐漸離心失敗。

真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象眼觀天下


史上弒父篡位的有之,如南北朝的劉勳、隋朝楊廣等。而安祿山被自己的兒子殺死則不止和兒子安慶緒對王位的覬覦有關,更多的是他自己的咎由自取。

安祿山本姓康,突厥人,因母改嫁安延偃,改名安祿山,投身軍旅因其驍勇被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收為義子。從此獲得與皇室接觸的機會,賄賂高官,李林甫一直幫他在唐玄宗面前說好話,連楊貴妃都收他為養子。讓唐玄宗誤以為他是個老實本分的忠臣。包藏禍心的安祿山卻背地裡私藏兵器和糧食,最終聯合史思明發動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

安祿山晚年肥胖,重達三百多斤,肚子垂至膝下,用手拖住才能走動,自己信任的宦官李豬兒帶領四個人方才能為他穿好衣服。因為肥胖,長年長瘡癤又雙目失明的安祿山脾氣越來越暴躁,動輒對人用刑,連謀主嚴莊和李豬兒也沒逃過。安祿山的大兒子安慶宗在安史之亂中死了,二兒子安慶緒又擔心安祿山把王位傳給寵愛的弟弟,於是夥同嚴莊,李豬兒把躺在床上的安祿山殺死了!可憐安祿山腹部被砍,腸流數鬥,死前才明白自己一世驍勇,沒有死於戰場卻死於家賊。



而安慶緒這揹著弒父罵名換來的大燕帝位沒坐幾年,就被史思明殺害,史思明繼位大燕皇帝沒多久又被他的兒子史朝義所殺!最終史朝義失勢自殺,大唐才回歸正統。


由此可見,老子來路不正的江山兒子很快就會學會怎樣奪取,即便聖明如李世民,他那麼疼愛的兒子李承乾還謀反篡位,何況安氏一族血液裡流淌著混血胡人的跋扈,有此下場也算是報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