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朋友,都是從彼此麻煩開始的

真正的朋友,都是從彼此麻煩開始的

文|若杉

01

獨立?孤獨?

獨立,一直是一個被推崇的詞兒,所謂獨立,就是凡是自己搞定,不輕易麻煩別人。

在這個吃飯可以點外賣,搬家可以找搬家公司,修家電、修水管一個電話物業就到的時代,獨立,確實是一個不太難做到的是事兒。

但獨立久了,總覺得離孤獨越來越近。

你身邊是不是都有這樣的朋友:

你有需求他必定會盡心盡力的幫你;

一起逛街吃飯旅行,他也一定以你的需求為主;

你若幫他一點小忙,他必千恩萬謝,一定想辦法還回來;

你們一起聊天氣聊明星聊八卦,但一旦你吐槽起某個你們共同的朋友,他便抿嘴一笑,淡淡的說:“他呀,其實人挺好的”,你立刻閉了嘴不知道接什麼好……

時間久了,獨立的你和身邊怕麻煩別人的朋友,默默的活成了兩條平行線,大家都彼此客氣、獨立著,沒什麼不對,只是缺少了幾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親密。

這並不是朋友間最好的相處模式。我們渴望中的朋友應該是開心的時候可以一起笑,不開心的時候陪你哭,你有困難他第一時間幫忙,他跟你說“謝謝”,你反而覺得不自在,心裡想著“咱倆之間,客氣啥?”

每個人都渴望這樣的朋友,但這樣的朋友,是從彼此麻煩開始的。

02

人際交往需要吵吵嚷嚷的煙火氣

真正的朋友,都是從彼此麻煩開始的

我的來訪者小冉就是這樣一個人,她來訪的原因是覺得自己“孤獨,沒有朋友”。

小冉24歲,一看就是個標準的乖乖女,長頭髮,小眼睛,說話聲音低低的,像是怕嚇到我。來訪幾次基本上都是提前半小時就到等候區等著,僅有一次因為交通原因遲到了幾分鐘,都道了好幾次歉,儘管我一直回應“沒有關係”,還是能看到小冉臉上揮之不去的歉意。

起初我確實不明白,這樣乖巧得體的姑娘,為什麼會沒有朋友。但故事聽多了,也便慢慢聽出了端倪。

小冉大學畢業,跟一個女性朋友合住在一起,兩人一起吃吃玩玩,但一旦有什麼傷心事兒,小冉必定躲起來,看看電影,悄悄的哭一場,然後以一張笑臉面對朋友。相反地,朋友有事兒,比如最近為情所困,她必然全程陪伴,做起無微不至的知心姐姐來。

朋友請小冉吃了一頓火鍋,按照小冉的習慣,一定請回去,但因為月末手頭緊,小冉硬是幫朋友做了一個禮拜家務。

我問她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小冉說:”不這麼做,心裡不安,沒有人有義務對自己好”。這話是沒錯,但總覺得聽起來心裡酸酸的。

想來人與人的相處還真是門技術活,你若張揚跋扈,事事想佔盡便宜,必然沒有人願意與你做朋友;但若是太過客氣,打破了相處平衡的天平,便也成了阻礙友情發展的絆腳石。

試想,如果你身邊的朋友只聽你講自己的事兒,卻從不袒露心聲,你還敢跟她做朋友嗎?或者像小冉一樣,吃了人家一頓飯,就卑微的給人做起了保姆,下次哪兒個朋友還敢對她好。

人際相處,需要體諒包容照顧,更需要嬉笑怒罵和吵吵嚷嚷的煙火氣,因為那才真實啊!

03

“太客氣”的基因來自原生家庭

真正的朋友,都是從彼此麻煩開始的

小冉的“客氣”是有家族基因的,小冉媽媽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姐妹三人雖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也常常聚會,但聊得事情不過是東家長李家短,或是最近哪個電視劇比較火,對關起門來的自家事兒必是絕口不提。

三姐妹個個都挺孝順,想把外公接到家裡來住,但外公不願麻煩別人,執意不肯。單獨住且不說,就是哪個女兒買袋米給外公,外公也必問清楚了,把錢給女兒們。

在這樣的家庭長大,小冉自然而然的學會了為別人著想,只付出不敢提要求。可是她真的不希望別人為自己做點什麼?當然不是。只是習慣了忽略自己的想法而順從別人,心理學上,把這種類型的人叫“討好型人格”。

他們脆弱敏感,極易體察別人的需求與予以滿足,不是沒有需求,只是不習慣用語言表達,希望對方能如自己般感受到自己的需求並予以幫助;

他們害怕自己為別人“添麻煩”,在獲得了別人的幫助時總會受寵若驚,感覺自己承受不起或不配承受別人的幫助與恩惠。

他們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因此很少會表達自己的真正需求,總是試圖在別人面前營造出善良,平和,大度等“沒有攻擊性”‘的好形象;

他們在社交中表現得很“神經質”,因總會擔心自己會給對方造成什麼樣的印象、說哪些話合不合適、為對方考慮太多等,卻使得自己在社交交過程中無法坦然的表現自己,給人留下“不坦誠、不自然”的狀態。

而這些,都是小冉很難交到知心朋友的原因。

從根本上說,他們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足夠多的“無條件的愛”,在滿足別人的期許時才會得到誇獎和肯定,久而久之,便習慣了按照別人想要的自己而生活。而對小冉來說,更多了幾分在家庭中習得的意味,小冉的媽媽、外公,大概因為懂得為別人著想、做事妥帖得到了很好的社會評價。到小冉這裡,便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別人的良好評價。

因此,小冉沒朋友不是因為不懂得彼此照顧,而恰恰是因為照顧過了頭,失了真切!

03

“太客氣”有時候只是怕麻煩

真正的朋友,都是從彼此麻煩開始的

你有沒有在考慮朋友幫忙的一瞬間,內心閃過一個念頭:“如果這次他幫了我,下次他求我幫更大的忙,怎麼辦?”

想著想著,覺得與其欠別人一個人情,或者留有一個別人麻煩自己的由頭,不如花錢搞定,簡單省事。

於是,明明可以找幾個朋友幫忙搬家,最終還是決定花錢找搬家公司。

明明失戀想打個電話給朋友求安慰,最終還是決定“紅酒配電影”,一個人度過悲傷的夜。

這些,都沒有什麼錯,但是總不如幾個朋友搬完家後,再來一頓火鍋更暢快開心。

總不如趴在朋友懷裡哭一場,更覺得踏實安慰。

有時候,朋友是用來麻煩的。你麻煩他一次,他麻煩你一次,麻煩來麻煩去,彼此的感情才能走得更近。

《奇葩說》有一期討論“該不該給別人添麻煩”,羅振宇講了一段話我非常認同。

他說:“我們人類有一個最重要的合作機制,叫作協作,而往往協作是從‘給別人添麻煩’開始的,每一次給別人添麻煩的過程,都是一個發行‘社交貨幣’的過程,你發行的社交貨幣越多,有可能與別人協作的可能性越大,可完成的工作就越多”。

所以,“麻煩別人”本身也是與別人建立協作最重要的一個方式,不吝惜發行“社交貨幣”,亦大大方方接受別人遞過來的“社交貨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會越來越緊密。

而怕麻煩,則可能讓人活成一座孤島,雖然省了很多“麻煩別人”與“被麻煩”的可能性,但是,孤獨油然而至,與他人結成聯盟、合作的可能性也越來越低。

所以,如果你並不想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世界,不妨多多發行“社交貨幣”,讓你和你喜歡的人們,連得更緊。

The end

若杉

心理諮詢師,專欄作者

已出版作品《閱己:做自己的心理顧問》

個人公眾號:若杉生活(Rosan_lif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