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縣都有哪些民間故事或者傳說?

通渭關注


通渭縣,隸屬於甘肅省定西市,位於甘肅省中部,在這個只有40多萬縣城人口的小縣城,人們從骨子裡痴迷和鍾情字畫,據不完全統計,約有150萬件書畫收藏在通渭的私人家中,從宋代米芾,明代仇英、董其昌,清代冷文煒、鄭板橋、左宗棠等歷代書畫大家的真跡,到現當代張大千、舒同、朱乃正、溥傑等藝術名師的經典之作,縣內均有收藏。這些書畫的真偽,都由全國很多有名的書畫名家鑑定過,滿滿的精品。這種全縣皆畫的奇特現象, 形成了有名的通渭現象。

定西通渭從古至今流傳著很多動人的故事,其中現代玄幻小說蓮花山傳說就非常打動人心. 該作品以流傳於武山、隴西、甘谷、通渭四縣的民間傳說故事為素材,將水簾洞景點魯班溝、蓮花山、粉潭寺、顯聖池、拉梢寺、千佛洞、說法臺、水簾洞石窟群表現的生靈活現,富有情趣,引人入勝。

  

這部小說主要講的是定西兩個少年救人祭天的故事.兩個少年,一個是農夫,名曰李糜,一個樵子,名日張榆。兩人雖未舉孝廉、秀才,但亦是能識字的山人。雖不富足,但腹有詩書,好扶貧濟困,倒也活的逍遙自在。某晚,兩個少年在墩嶺山上,吃的半酣,各攜酒一罈,徐步而回,突見風雨大作,只得夜宿青煙寺,夢見有一金甲神人,捧玉帝聖旨一道,敕命滿福黎庶,於明朝祭獻金童玉女一對,以解寅已之犯,從爾後可保此地安康,二人稱奇。

  當夜,定西百姓都接到玉帝旨意,天不亮便聚到青煙寺,商議祭天之事,但誰都不願送出自家骨肉,正在左右為難之時,忽見寺門外來了一男一女兩個乞討小兒,皆十四、五歲年級。無奈之下,竟也是順水推舟,將二人打扮整齊,抬上轎子,送到蓮花山頂。說也奇怪,這兩個孩子也不哭鬧,一路只是歡喜耍子。祈禳完畢,正要將二人祭獻之時,忽聽仙樂飄飄,異香撲鼻,兩個小孩子化作一道清風而去。 原來,這兩個小孩子就是李糜、張榆裝扮的。他們夢見玉帝旨意後,化裝成乞討小兒去祭天。此舉感動了玉帝,便讓他們做了巉口的行雨使者,並向關水龍君下旨一道:

  “敕命司雨神,馳雷掣電行; 及時施恩澤,普濟滿福城。”

  但關水司雨龍君總是會在寅已相沖的日子降下冰雹。李糜、張榆作為行雨使者,便守在墩嶺山上,李糜手執種地的鐵鋤,將雹雨拔向西天,張榆手持伐木的大斧,將雹雨拔向東天。於是千百年來,巉口一直風雨和節,五穀豐登。如今,那個祭天的土墩殘跡猶存,所以蓮花山又叫墩嶺山。

這就是定西通渭的蓮花山傳說.



魂在路上


我的老家就是甘肅省定西地區通渭縣北城鄉蘆中村的,說實話小時候的老家確實是挺窮的,我記得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應該是85年左右吧,那時候我和我的三哥都在上小學三年級,我三哥比我大三歲,因為家裡困難上學比較晚,我們上學的時候我和我三哥輪流一人一天給家裡放羊,因為家裡的大人要幹農活,家裡的養的羊沒有人放,我三哥好不容易把三年級上完因為家裡的羊實在沒有人放,三哥就不上學,徹底的在家開始放羊了,我88年上完小學,考上了我們北城中學,最後父親也沒有讓我去讀初中,那一年我已經14歲了,本來上學就完,在四年級的時候留了一級,所以上完小學就14歲了,我記得89年剛過完年我就和我們莊裡的一起打張掖市的磚廠去打工,那一年我15歲,結果在磚廠一個多月,不但沒有掙到錢,連回家的路費也沒有,我是從張掖扒火車回到家的,在家幫父母幹了一年的活,90年又到新疆的哈密斷斷續續打三年的工,在哈密挖過銷,在農村蓋過房子當小工,打過土塊,92年十月份回家,家裡人讓我去當兵,沒想到還真的去當兵了,在部隊五年就復員了,因為想到老家的條件確實不好就沒有回老家,一直在新疆,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家,雖然這麼多年也很少回老家,“這期間經歷了父母和哥哥的去世”,但是對生我養我的家鄉從來沒有忘記,隨著年齡的變化,思鄉之情更加強烈,不過前幾年我回老家覺得現在的老家和我們小時候的老家完全不一樣了,在這裡真心祝願家鄉的親人和父老鄉親,生活越來越好!











逆進途中的堅強


通渭縣是一個體育先進縣,文化縣,尤其是中國的書畫之鄉。有關縣城移址由現在什川鎮的八里村古城遷至城關鎮有一個狐狸街旗的傳說。另外還有第三鋪的城牆灣村的李家山上有三個小土丘,傳說是當年老子路經此山倒的草鞋裡的三撮土,後來長成了此山的三個小土丘。神仙救人,菩薩救難,眾說紛雲。為了簡短,暫不一一敘說。故事多多,還請各位賢達不妨多瞭解通渭,年前還在通渭召開過中國書畫交流大會,容中爾甲被邀,歌唱了受大眾喜歡的藏民歌曲。通渭山川秀美,牛谷河徑入渭河。山巒峻美,河水清悠,華嶺林帶綿延百里。農家庭院,綠蔭掩戶,盆花隅置,書畫飄香。通渭雜糧美食應有盡有,縣城鄉鎮,高樓幢幢,農攤市貿,熱熱鬧鬧,一片生機。通謂雖小,但名氣不小。當今有三位科學院士,不僅是中國院士,還是世界的科研團隊領路人,英國皇家院的受寵院士。上清華北大學子還有不少。通渭歷史上還有詩人秦佳夫婦,人們敬稱的牛清天牛樹梅等名人。通渭還有南屏山,清涼山佛教寺院,建築古雅,清淨莊嚴。通渭是個好地方,是我的故鄉,是我難忘的生養地,我愛通渭。歡迎各位有意者來旅遊。謝謝!


蒲公英218


影響比較大的有三個民間故事:

一是精衛填海的故事。炎帝有一個女兒,名叫女娃。他十分喜愛她。炎帝因工作需要,得早出晚歸,卻不能帶上女娃。一天,女娃決定自己駕船去找父親,卻被海浪打翻小船,女娃沉入了海底。為了報仇雪恨,女娃每天都銜石頭,決心要填平大海。她的行動感動了海燕。最終兩人結為夫妻並繼續填海。

二是八仙過海的故事。一天,八仙在逢萊閣飲酒後,決定不乘舟,各顯神通過海。他們在海上都拿出了各自的本事。結果動靜過大,驚動了東海龍王。東海龍王將藍采和捉到海底。曹國舅的玉板大顯神通,正要下海底救藍采和時,南海觀音菩薩正好路過,並出面調停。最後雙方罷戰,東海龍王將藍采和釋放。

三是白蛇傳的故事。兩條小蛇分別叫白素貞和小青,她們降落人間,卻遇上一場突然而至的大雨。正不知所措時,一個叫許仙的書生撐傘為她們擋雨。白素貞和許仙一見鍾情,結為夫妻,後開了一間藥店為民造福,卻觸動了金門寺法海和尚的利益。法海和尚將許仙叫到寺中,威迫他與白素貞分手未果,就將其關於廟中。白素貞去救,也被法海震於雷鋒塔下。後來,小青苦練本領,救出了許仙和白素貞,使他們過上了幸福自由的生話。


wsz077


悟空問答應當高度重視,認真作答。但不瞭解通渭縣,不能完成作業。謝謝。


綠野萍蹤01


本老頭子連“通渭縣”所在何方都不知道,頭一回聽說這個名字,哈!孤陋寡聞至此,夫復何言哉!虧你看得起俺,千恩萬謝了!


西山逸隱



青溪書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