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家族,為何二世而亡?

絕世坑


大名鼎鼎的豐臣秀吉堪稱日本戰國史上最牛逼的人物,在他手上,日本獲得全面的統一。敢蛇吞象發動文祿慶長之役(中國叫萬曆援朝戰爭)侵略中國明朝的藩屬國朝鮮進而覬覦中原。豐臣秀吉是日本六百八十餘年幕府時代最出色的幕府將軍,他在日本家喻戶曉,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在世時,權傾天下位極人臣,死後日本卻深陷戰爭漩渦,最終於“關原之戰”被德川家康取而代之,豐臣秀吉家族二世而亡。




號稱“日本戰國三傑”之一的豐臣秀吉是實實在在的日本戰國時代大人物,他是繼室町幕府之後,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日本的著名政治家,一代梟雄。他的一生,簡直是教科書般的勵志模範。出生東海道尾州愛知郡貧農家庭,因為家窮,入伍做了個足輕(日本戰國時代的下級士兵的稱謂)。冥冥之中自有貴人相助,他遇到了同鄉,同是日本“戰國三傑”之一的治田信長,並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至此開啟了豐臣秀吉開掛的人生。


豐臣秀吉於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鬱郁不得志間回到故鄉尾張國(即尾州),在家鄉他以足利的身份成為尾張國領主織田信長的家臣。他從最卑賤最底下的雜役僕人做起,憑藉著自己多年在外漂泊流浪累積的聰明才智逐漸得到織田信長的信任和重用,從下級足利升為下級武士,此後在織田信長的提攜下,豐臣秀吉在治田家地位越來越高,藉著這個良好的發展平臺,豐臣秀吉此後發展越來越順,終成就一世英名,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後期的第一號權臣。




他的貴人織田信長也是牛人一個,尾張國在他的苦心經營下成為當時的日本戰國時代實力最強盛的大名。他野心勃勃,畢生為統一日本而不懈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年輕的豐臣秀吉逐漸展露頭角,在幾場大戰中都累立戰功。天正元年(1573年),織田信長擊敗了淺井長政,淺井長政自盡,淺井的舊屬歸織田家所有。時年三十七歲的豐臣秀吉因軍功受封近江國今濱城城主,領淺井故領北近江二十二萬石,將城改名為長濱城,開始躋身於戰國群雄之列。同時他取織田家名將柴田勝家與丹羽長秀名字中各一字創造出一個新苗字——羽柴,稱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這是他開始走向人生巔峰最重要的一段時期,軍功累積了巨大的政治威望,為他以後繼承織田信長遺志統一日本提供了雄厚的資本。




天正十年(1582年)發生了震驚日本的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遭到心腹家臣明智光秀的背叛,最終自殺而亡。他在世期間推翻了統治日本兩百餘年的室町幕府,日本差一步就可以統一了,但他不幸遭變而亡,真是英雄長恨空留遺憾。由於織田信長還沒有選定繼承人就死了(屍體一直沒找到),圍繞著織田家繼承人的問題,素來懂得收買人心的豐臣秀吉在了丹羽長秀、池田恆興支持的下掌握了治田家的大權,此後又通過一系列戰爭,將織田家內部反豐臣秀吉的勢力逐一消滅。天正十三年(1585年),豐臣秀吉進行四國征伐,降服長宗我部氏,同年降服越中國佐佐成政,就任關白。就這樣,豐臣秀吉用了三十多年時間成功的登上了日本的權利之巔。此後又通過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戰等幾場大惡戰於天正十八年(1590年)基本統一了日本,達到了前人所未企及的成功。




功成名就後的豐臣秀吉於天正十九年(1591年)將關白之位讓給外甥豐臣秀次,自稱太閣(前關白的尊稱),但依然手握大權。在他人生的晚年,也許是年齡原因,許多政策都大失人心,比如,不能認清他國的實力,過分自信,發動了一場決定豐臣家族命運的戰爭--文祿長慶戰爭(中國叫萬曆援朝戰爭,朝鮮叫壬辰倭亂)。




豐臣秀吉是一個有大野心的權謀家,在統一日本後,他萌發了征服朝鮮統治中原進而南進印度建立一個幅員遼闊的天下霸國的野心。文祿元年(1592年),豐臣秀吉出兵14萬浩浩蕩蕩渡海侵入朝鮮。於同年4月渡過朝鮮海峽,在釜山、慶州一線侵入朝鮮。戰爭初期,日軍以壓倒性優勢迅速席捲朝鮮王朝,朝鮮八道幾乎盡數淪陷。藩邦有難,作為宗主國的明朝怎能不仗義相助。同年,明神宗以遼東總兵李如松為援朝提督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為經略率領4萬多明軍入朝作戰,於次年在平壤之戰中大敗日軍。朝鮮名將李舜臣也通過水軍配合明軍再敗日軍,豐臣秀吉遂決定與和談。慶長元年(1596年)又再次起兵14萬來犯,明朝增兵至7萬,於1598年徹底將日軍趕出朝鮮半島。文祿長慶戰爭以日本的完敗而結束。


(德川家康像)

對外擴張的失利,對自尊心極強的豐臣秀吉是個不小的精神打擊。勞民傷財卻無功而返更是遭致朝野上下的巨大非議。文祿四年(1595年),豐臣秀吉賜死原定的接班人外甥豐臣秀次,並打算將年幼的次子豐臣秀賴作為豐臣家族的接班人。此時的他,身體健康已經出現問題,接班人之事早已刻不容緩。




慶長三年(1598年)8月18日,豐臣秀吉病死於伏見城。他死前,為了防止實力僅次於豐臣家的德川家康試圖謀反,乃命五大老(包括德川家康)輔佐年幼的次子豐臣秀賴。但這種安排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早有挑戰豐臣家族之志的德川家康怎會輕易罷手,慶長五年(1600年),以擁護豐臣秀賴的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與德川家康在關原地區爆發了日本戰國時代規模最大的對決,雙方共投入兵力15萬。最終以德川家康的東軍戰勝西軍而結束,西軍統帥石田三成最後被處死。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即徵夷大將軍之位,豐臣家從此日漸沒落。德川家康於江戶開府建制,建立江戶幕府(德川幕府),一代雄主豐臣秀吉二世而亡。


大國布衣


豐臣秀吉建立的王朝二世而亡,可以說是三分外力,七分內訌。

咱們先來說為什麼是七分內訌。

(豐臣秀吉畫像)

第一,豐臣秀吉沒有選好接班人。

豐臣秀吉雖然一生娶了15個妻妾,可惜他的生育能力實在不強,僅僅是第一側室南殿生了兒子石松丸,第二側室澱殿(淺井茶茶)給他生了兩個兒子豐臣鶴松和豐臣秀賴。而且石松丸和豐臣鶴松都很早就夭折了,豐臣秀賴又是豐臣秀吉57歲的時候才生的,等到豐臣秀吉去世時,豐臣秀賴才5歲。

豐臣秀吉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能長大成人,分別給他們取名“舍”“拾”這樣一些賤名。但是沒有辦法,最後只留下一個。

豐臣秀吉把關白之位最後傳給了年幼的豐臣秀賴,為豐臣家族的滅亡,埋下了禍根。這個禍根是多方面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豐臣秀吉一直沒有兒子,他曾試圖把關白之位傳給養子,同時也是外甥的小早川秀秋(也就是豐臣秀吉正室寧寧的親侄兒)。但後來有了豐臣鶴松以後,他打消了這個念頭。但是豐臣鶴松早夭,這時候,豐臣秀吉把關白之位傳給了他的另一個養子、外甥豐臣秀次(豐臣秀吉姐姐的兒子)。但是很快,側室淺井茶茶又給他生了豐臣秀賴,於是,他為了把關白之位傳給親兒子,不斷打擊自己的外甥豐臣秀次,逼他自殺,並清理掉豐臣秀次的勢力。

如果當初豐臣秀吉從整個豐臣家族的前途著想,把關白之位傳給小早川秀秋和豐臣秀次其中任何一個人,這兩個都是成年人,而且曾多次跟隨豐臣秀吉南征北戰,他們絕對是能夠把豐臣家族延續下去的。

而沒傳位的結果是,殺掉豐臣秀次及支持者,嚴重削弱了自身勢力。不傳位小早川秀秋,因此小早川秀秋後來成為豐臣家族的叛徒,直接導致在與德川家康的交戰中失敗。

第二,豐臣秀吉沒有處理好正室與側室之間的關係。

豐臣秀吉的正室名叫寧寧(北政所),是豐臣秀吉的患難夫妻,原本與豐臣秀吉關係不錯。但因為她一直不生孩子,又出生平民,使得豐臣秀吉後來娶了大量側室。最終這些側室中,他最寵愛給他生了兩個兒子的淺井茶茶。同時,淺井茶茶又出生貴族,可以說,豐臣秀吉的全部寵愛,都在淺井茶茶身上。

(淺井茶茶劇照)

這一種狀況,讓寧寧很不滿,她曾經還給當時的大名織田信長(那時候豐臣秀吉還只是織田信長的一員大將)寫信,控告豐臣秀吉拈花惹草。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她心中的不滿。

再加上後來,豐臣秀吉沒有把關白之位傳給寧寧的親侄兒小早川秀秋,而是傳給了豐臣秀吉與淺井茶茶的兒子豐臣秀賴,後來,豐臣秀賴繼位,淺井茶茶攝政以後,寧寧實際上成為了豐臣家族的分裂力量。而小早川秀秋的叛變,也與寧寧不無關係。

第三,豐臣秀吉沒有處理好老臣與新貴之間的關係。

老臣是以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為代表的尾張派,主要是武臣,是在豐臣秀吉還沒有成為大名前,和豐臣秀吉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新貴則是以石田三成、大野治長為代表的近江派,主要是文官。這兩派中,尾張派後來不受豐臣秀吉重視,因此他們自然地和同樣不受豐臣秀吉重視的正室寧寧站在一起。近江派則與淺井茶茶站在一起。

後來,在新貴近江派的石田三成為了維護豐臣家族的利益,向德川家康打響關之原合戰時,本來尾張派應該站在豐臣家族身邊,他們卻最後倒向了德川家康。再加上小早川秀秋在寧寧支持下的叛變,因此,這場決定豐臣家族生死的大戰,半天時間就結束了,德川家康最終取代豐臣秀賴,成為日本新的執政者。

第四,淺井茶茶對兒子修豐臣秀賴太過溺愛。

淺井茶茶怕兒子在戰場上受委屈,因此,就算兒子已經長大成人,她也不讓豐臣秀賴親自帶兵作戰,甚至不讓他出來見大臣們,從而造成豐臣家族群龍無首,在與德川家康的殊死搏鬥中,家族內部為了自身利益內耗,最後至於慘敗。

咱們再來說三分外力。

這三分外力就是老狐狸德川家康通過一系列運作,把權力從豐臣家族手中,運作到自己手中。他主要的策略有四點:

(德川家康畫像)

一是挑起豐臣家族內部的爭鬥。也就是豐臣秀吉正室與側室,老臣與新貴之間的爭鬥。二是消耗豐臣家族內部的財富。豐臣秀吉本來積累了大量財富,後來德川家康挑動淺井茶茶大興土木修寺廟,從而把豐臣家族財富消耗殆盡。三是瓦解豐臣家族的防禦工事。豐臣秀吉修建了一座大阪城,易守難攻。當時連豐臣秀吉自己都說,除非把大阪外面的壕溝填滿,否則根本無法佔領大阪。而德川家康最終慫恿淺井茶茶填了這條壕溝。四是德川家康把自己的孫女嫁給豐臣秀吉,麻痺淺井茶茶與豐臣秀賴的注意力,瓦解其鬥志。

正是通過這一系列四兩撥千斤的運作,德川家康最後被朝廷封為徵夷大將軍,逼死豐臣秀賴,取代豐臣家族,讓豐臣秀吉打下的江山二世而亡。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覺得日本戰國豐臣氏二世而亡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先天不足

豐臣秀吉出身卑微,在他飛黃騰達之前根本沒有世代效忠的譜代家臣,這是豐臣氏的先天弱點。秀吉由於沒有普代家臣,因而很多家臣完全是由於秀吉個人的能力聚集起來的。比如蜂須賀正勝、前田利家、黑田官兵衛、加藤正清、石田三成等人。他們侍奉豐臣氏時間短,彼此之間缺乏信任。要知道無論是前面的織田信長,還是後面德川家康,都是有譜代家臣的。特別是家康,三河武士的忠心帶來了強大的戰鬥力。

另外一個更要命的就是豐臣氏人丁不興旺,要知道在日本那個時候,血緣和婚姻是比較可靠的關係。豐臣秀吉同輩中男性只有秀吉和秀長而人,而秀長只有兩個女兒,秀吉更加悲劇,只有晚年的時候,才有秀賴(前面的石松丸和鶴松都夭折了)。豐臣氏直系親族人丁過於單薄,幼主過小,使得秀吉離世以後,權力迅速旁落。

2.政權根基不穩定

豐臣秀吉是在織田信長的基礎上完成了統一的。但是為了迅速統一,無論是九州的島津,還是奧州的伊達,都是靠著軍事高壓來使對手降服,並不是完全剷除。這使得地方大名中很多還是非常有實力的,比如德川、毛利、上杉。秀吉不過只是表面上維持著自己的統治,很多人並沒有真正臣服。

同時,豐臣秀吉自己的內部矛盾重重。以加藤正清、福島正則為代表的武功派和石田三成的文治派存在矛盾,雙方難以調和的矛盾最後被德川家康所利用,在關原之戰分裂成了東西兩軍。在秀賴出生以後,原本豐臣家的繼承人豐田秀次以謀反之名被流放,最後自殺。秀次作為公開的合法繼承人,生前已經有足夠的力量。秀吉在剷除他的過程中,牽扯了很多大名,客觀上削弱了豐田家的力量。

秀吉去世之前的“五大老,五奉行”措施只是秀吉臨終設立的機構,缺乏足夠的穩定性。一旦重要人物去世,或者發生內部矛盾,很容易崩潰,根本無法保證延續豐臣家政權。

3.德川家康處理不當

德川家康是非常有實力的大名,在他臣服以後,豐臣秀吉進行了轉封。原本德川家康只有5國,石高100萬石左右,轉封到關東八州以後,實力大大增強,石高上升到了250萬石。更要命的是,秀吉臨終以前讓前田利家為秀賴的太傅、德川家康掌握國政,從此德川家康就擁有了號令天下的合法性。特別是前田利家去世以後,沒有人能夠牽制住德川家康,使得德川家康成了最有政治影響力的人物。


歷史是什麼


你好!由冬眠蛇來回答此問題。

這個問題要從豐臣秀吉的崛起和傳承兩方面說起。歷史就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結合體,日本戰國時代,統一是必然趨勢,而豐臣秀吉,他也許就是日本戰國曆史上那個最大的偶然性。


豐臣秀吉出生在日本尾張地區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在等級制度嚴格的日本迅速崛起,並一統天下,不能不說是個奇蹟,毋庸置疑,他本人也深具才能和魅力的。但是豐臣秀吉統一的日本,或者說他建立的政權有兩大缺陷。第一就是不同於其他大名貴族,這個新生的寵兒缺乏支持他的譜代家臣,即幾代輔佐他們家的家臣,因為他並無根基,完全靠自己起家,他的家臣全都是新貴,這就讓他的核心成員對他這個家族的忠心度大打折扣。


第二,豐臣秀吉統一後的日本,並不是中央集權制度的國家,而是保留了大量地方大名勢力的一個鬆散的聯合。那些在地方上擁有大量土地和士兵的大名並不完全歸屬於豐臣家,他們只是攝於豐臣秀吉的實力或魅力感召而臣服,終豐臣秀吉一生,都沒能改變這種態勢,或者說是建立一種制度來制約,所以對於繼承人的要求就高了,可是,繼承豐臣家的卻是一個六歲的小孩子和他那不懂事的母親茶茶,一切似乎就早已註定。

下面來說說豐臣秀吉的繼承人問題。豐臣秀吉的原配寧寧沒有生育能力,但是在豐臣家卻舉足輕重!寧寧是在秀吉還沒發跡的時候就以武士養女的身份嫁給了秀吉,對豐臣秀吉的起步和發跡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長期以來,豐臣秀吉並沒有因為寧寧沒有生育能力而有所怨言,但是隨著歲數的增大,事業越做越大,卻沒有子嗣的短板暴露出來之後,豐臣秀吉不得不納側室以延續後代,但是第一個側室為他生的兒子卻夭折了,可以說,豐臣秀吉求子的路上卻與其事業成反比,充滿荊棘。


在豐臣秀吉一統天下後,五十多歲的他納了茶茶(淺井長政與織田信長妹妹阿市長女),先後為他生下兩子鶴松和秀賴,前者還是夭折了,只有幼子秀賴成活。而在秀賴六歲的時候,自己又病危了,要想既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又能讓秀賴長大後真正掌權,就必須設立一個能壓制各方的絕對忠心的輔臣,然而可悲的是,此時豐臣秀吉的選擇已經不多了。

豐臣家子孫凋零的問題在此時尤為突出。原本豐臣秀吉有一個親弟弟(一說為同母異父)豐臣秀長,在政治軍事方面都有傑出才能,可惜死在了豐臣秀吉前面,最糟糕的是,秀長也沒有兒子,那麼輔臣只能另外安排。



在豐臣秀吉沒有子嗣的空檔,曾考慮過自己的外甥豐臣秀次(豐臣秀吉大姐長子),讓他出任關白準備接位,可是秀賴出生後,秀吉又後悔了,更倒黴的是這外甥秀次很不爭氣,到處做荒唐事,被老百姓稱為殺生關白,秀吉一方面想讓親兒子繼位,一方面氣憤不過,將豐臣秀次一系全部屠殺,這對豐臣家是很大的打擊,此次事件之後,豐臣秀賴的地位得到正位,但他能依賴的親人卻不多了。


下面再折回來談寧寧。為什麼要談到寧寧?因為此時寧寧的態度幾乎決定著豐臣家的走向。豐臣家的崛起,寧寧有著無可替代的功勞,而且掌握著大量人脈,豐臣家諸如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石田三成這些人都是寧寧的養子,現在都是坐鎮一方的大名諸侯了,而一直隨豐臣秀吉打江山的諸如前蜂須賀正勝,黑田官兵衛等人也與寧寧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五大老當中的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等人,以及毛利家的關係(比如侄子小早川秀秋為毛利家養子)都非同一般,此時如果有寧寧坐鎮後宮,豐臣家還是穩如泰山,但是茶茶不能容忍寧寧的存在,在豐臣秀吉死後,就把她打發到廟裡去了。


至此,能夠成為小秀賴輔臣,穩壓各方的就剩下了一個前田利家,前田利家是豐臣秀吉最好的朋友,在地方上擁有百萬石的大名,中央也是五大老之一,而且是織田信長時代就成大名的武士,資歷,實力和威望都夠,也是豐臣秀吉死前託孤的對象,可惜的是,他沒能輔佐秀賴長大成人,在豐臣秀吉沒去一年後,就也掛了,這種偶然性真是誰也料不到的。

眼下,身為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就開始蠢蠢欲動了,因為困擾他奪權的障礙幾乎都沒有了,而且他還有豐臣家的一個內部問題可以利用,就是以加藤清正及福島正則等人為首的武功派和以石田三成及小西行長等人為首的文治派矛盾,這一矛盾由來已久,但是有諸多牛人在,沒有爆發的可能,然而此時,制約兩派的牛人要麼死了,要麼隱了,這一矛盾遂不可遏制的激化了,德川家康趁機發動關原之戰,聯合武功派將文治派擊敗,奪取了主動權,三年後,開創了德川幕府,一步步架空了豐臣家的權勢,並在關原之戰十六年後,攻陷了大阪,徹底終結了豐臣家。



綜上,豐臣秀吉家族人丁不旺,子嗣缺乏是二世而亡的主因,豐臣秀吉活著時候沒能完成中央集權,致使各地大名尾大不掉,終讓德川家康成事是次因,諸如武功派和文治派矛盾,侵略朝鮮等事也是原因的一部分。

感謝您的閱覽,喜歡本蛇回答的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史書上冬眠的蛇


豐臣秀吉,日本戰國時代的傳奇人物,雖出身於一介卑微的農民家庭,但他憑藉聰明靈活的頭腦、精益求精的幹事態度和波譎雲詭的戰國局勢,最終登頂全日本最高統治權力,成就了一番波瀾壯闊的輝煌霸業。可讓人為之感嘆的是——無比輝煌的豐臣家二世而亡,實在令人扼腕嘆息,箇中緣由值得後人深思。

豐臣秀吉繼承織田信長未竟的霸業,統一了各自相互混戰達百餘年的日本列島,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但有兩個方面的美中不足使得豐臣政權隱患頗深,一是德川家康的歸服只是建立在談判基礎上的成果,並非秀吉通過武力打下來的結果,家康在豐臣政權中始終是一個巨大而又難以駕馭的存在;二是盛行於古代日本根深蒂固的門閥觀念使得秀吉出身低賤的短板暴露無遺,在攀附足利義昭家門的要求被拒絕後,秀吉通過繼承名門望族足利氏的家門、開設幕府成為徵夷大將軍的計劃泡湯,只能轉而攀附皇室、賄賂公卿做了一個“關白”、“太閣”。



終秀吉一生,都未能建立一個穩固平衡的政治制度。相比於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設定《武家諸法度》、參覲交代、《禁中及公家諸法度》等固化制度來維護德川家統治的措施來看,秀吉明顯沒有相似的手段付諸於施政,臨終前設置的“五大老”、“五奉行”沒過多久,就因文吏派石田三成和武將派福島正則等人的矛盾激化,加之德川家康的來回挑撥,很快便被瓦解得七零八落。今川義元在桶狹間戰死家門便告敗落、織田信長在本能寺被迫自焚政權遂告終結,如今缺乏制度保障的秀吉幼子豐臣秀賴也步上二世而亡的後塵,實在也是情理之中。


導致豐臣政權曇花一現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豐臣秀吉兩次入侵朝鮮半島的軍事行動。統一日本後野心膨脹的秀吉妄圖以朝鮮半島為跳板,進而攻滅明帝國,實力與野心的巨大脫節最終使得全日本武士集團損失慘重。尤其是豐臣家的嫡系部隊,因秀吉懷著讓小西行長、宇喜多秀家、福島正則、黑田長政、加藤清正建功的心思,侵略朝鮮半島的多是豐臣家嫡系,損失最大的自然也是他們。秀吉死後2年,決定全日本歸屬的關原之戰爆的發,福島正則、黑田長政、加藤清正等猛將被德川家康拉攏,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宇喜多秀家、大谷吉繼等人寡不敵眾、獨木難支,終至於戰敗被殺,最後一批忠實護衛豐臣政權的強勁實力派被除。等待豐臣家的,是十多年以後大阪城上熊熊燃燒的無情火焰🔥


竹山清溪澗


豐臣秀吉,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16世紀基本統一日本,被稱為日本戰國三英傑之一(另兩位: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他開創了日本的新局面,但豐臣氏的統治並沒有能夠持續下去。他出身的侷限性和晚年決策的一些失誤,使得豐臣氏在風雲變幻的年代二世而亡。

首先,出身低微的豐臣秀吉就算掌控的天下,也難以建立幕府成為徵夷大將軍。豐臣秀吉,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出生於尾張國愛知郡中村鄉一個貧苦農家。幼年喪父,母改嫁。日本社會身份等級嚴明,下層階級甚至都不能冠以姓氏。豐臣秀吉就沒有姓氏,幼年只有名“日吉丸”,直到跟寧寧結婚後才敢自稱“木下”。侍奉織田信長後成為武士,改名木下滕吉郎。相傳豐臣秀吉因早年生活坎坷,缺乏營養,矮小乾瘦,所以,有人取綽號“猴子”。(《太閣素生記》)他頗有軍事才能,在織田家受到重用。織田信長死後,他在織田家的家臣內鬥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成為了織田信長的接班人。1585年,他擔任關白,後擔任太政太臣,賜姓豐臣。實際上,豐臣秀吉挾天皇以令諸侯,是實際掌權者。但建立幕府統治,他還是不敢貿然實施的。一是怕各大名以此為名挑起叛亂,二是他沒有源氏或者平氏家族血統。而之後的德川家康出身高貴,有源氏血脈,所以,得以建立幕府統治。從這一層面上,豐臣秀吉的路要難走許多。

其次,豐臣秀吉沒有能夠徹底消除德川家康的勢力。1582年本能寺之變,豐臣秀吉得到消息後就急忙趕回,最終打敗其他競爭者,接手了織田信長的政治遺產。這使得織田信長的兒子織田信雄十分不滿,他聯合德川家康與之對抗。但1584小牧長久手之役還是失敗了。德川家康也向豐臣秀吉投誠。豐臣秀吉沒有再打擊德川,德川家康的大部分家底得以保存,這為他後來的崛起奠定物質基礎。而且,德川家康沒有參加文祿長慶之戰,所以後期前田利、毛利輝元等大名的勢力消耗之後,無人能牽制德川家。這就為豐臣家的顛覆埋下隱患。

再次,豐臣秀吉為了統一亞洲的野心,貿然發動了征服朝魚羊的文祿長慶之戰。這場戰役,使得剛安定下來的日本再次陷入拮据境地。特別是日本被中國、朝魚羊聯軍打敗之後,豐臣秀吉的威望大減,其家族勢力和附屬的家族勢力都遭到了巨大消耗,而走向衰敗。相反,未參加戰爭的德川家族趁機崛起。

最後,豐臣秀吉沒有合適的繼承人。“殺生關白”事件,保全了豐臣的親兒子秀賴的利益,逼迫養子豐臣秀次切腹自盡。而豐臣秀次在豐臣家中已經是比較有能力、有威望的人物,他的死也牽連了豐臣家的許多大名,使得豐臣家族自身的勢力削弱,甚至後期豐臣家的家臣與豐臣家決裂,關原之戰中倒戈德川家,影響了關原之戰的結果。


國家人文歷史


我看過《德川家康》這部書(這本書不可當做歷史書讀,這本書有美化德川家康的傾向),大致瞭解這段日本戰國史,我的一個結論是:豐臣秀吉的二世而亡和秦朝的二世而亡多少有些相似。

第一點,豐臣秀吉晚年昏聵,在日本國內做了不少敗績;而秦始皇也是在統一 六國後做了不少敗績。而這些敗績,在豐臣秀吉在世的時候,還能由看起來比較團結的豐臣氏穩住,當老幹部豐臣秀吉(秦始皇)一死,各種內部的矛盾一一暴露,而又沒有可以結束這種混戰的人出現,自然豐臣氏一脈就逐漸衰落。

第二點,豐臣氏內部矛盾重重,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出現了重大失誤(秦朝也類似)。豐臣秀吉本來是沒有可以繼承家業的子嗣的,早期還比較清醒的秀吉從整個家族考慮,立秀次為新關白,但當秀賴的到來,讓這位思兒心切的老父親決意剷除秀次。而秀次本人也是跟隨秀吉多年的養子,處理朝政,管理天下都是沒有問題,遠強於秀賴,但最後被秀吉逼死

第三點,豐臣氏內部的隱憂(秦朝內部的隱憂)。石田三成與德川家康的對立,澱殿與北政所,是豐臣氏最大的兩個隱憂。石田三成個人是比較有能力的,對豐臣氏忠誠,而德川則有個人野心,自然兩人勢不兩立;澱殿作為秀賴生母,與秀吉的患難夫妻北政所,即妾氏與正室的矛盾,而兩人爭奪個人勢力則進一步消耗了豐臣氏的內部力量。在石田三成與德川的關原之戰中,三成就因叛將小早川秀秋而失敗,而小早川秀秋則是在北政所的指使下背叛西軍的。資關原之戰之後,天下大局已定,豐臣氏自此逐漸沒落。於此類似的,秦朝也是內部的殘酷的徭役,帝國內部的繼承人勢力分佈等等。


歲七夸父


嚴格說起來,豐臣秀吉並沒有基本統一日本。統一日本這件事,德川幕府通過一系列嚴密的制度建構,才算基本做到。

豐臣秀吉做到的,實際上是接收了織田信長的政治遺產,通過剿滅明智光秀的叛軍樹立威信,又取得公家官職加持,使大名們承認了他的地位,決定休戰而已。

這種狀態本身不穩定,全靠豐臣秀吉的個人威信和高超的政治手腕維持,換誰都沒有這樣的政治能量,也就是說,大名們效忠的是豐臣秀吉個人,而不是豐臣政權。

所以他一死,德川家康就開始和大阪耍賴皮,大阪方面也是無可奈何,武功派和吏僚派勾心鬥角,大阪方面同樣無可奈何。

最後五大老中勢力最強的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同時反水,大阪城破就是早晚之事了。

豐臣秀賴還是個孩子,北政所和澱夫人也沒有多少資源可用,石田三成又鬥不過老狐狸德川家康,敗局是註定的。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貿然對朝鮮發動戰爭。

豐臣秀吉發起這場戰爭有其考慮,天下暫時穩定,很多人就要失業了,軍火商、武士、忍者……等等,他們的手藝就是打仗,沒有仗打就難保他們做出什麼事來,所以要把戰爭機器發動起來,暫時穩定國內局勢。

但這麼一來,一是國內的改革無法推進,錯過了最佳時機,結果豐臣秀吉一死,大阪政權就只能被德川家康架在火上烤;

二是耗費巨大,對豐臣政權的威信是極大的透支,何況還沒打贏。因為過度消耗了政權的威信,所以石田三成再去談合作,就沒有那麼順利了。

反觀德川,一邊跟大阪方面博弈,一邊收回金礦、銀礦開始鑄幣,內政、外交一把抓,天下就坐得比較穩。


鍛彰趣義


豐臣秀吉以一介平民子弟的身份崛起於戰國亂世,完成了日本的統一,因此被後世譽為日本戰國三傑之一。然而他所開創的豐臣政權卻二世而亡,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豐臣政權從一開始建立就存在著先天的侷限性——古代日本沒學習中國的科舉制,而是一個由士、農、工、商等各階層固定組成的社會形態。在這種社會形態下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生來會打洞——原本作為平民子弟的豐臣秀吉是絕無出頭之日的。然而他抓住戰國亂世的機遇,成功崛起成為統一日本的“天下人”。可即使是他也無法一下推翻日本既定的階級固化形態,所以他不能名正言順地創建幕府,就任徵夷大將軍,這就使其政權自一開始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順。豐臣秀吉意識到:自己不能就任徵夷大將軍,也就無法名正言順地成為武士階級的主公。他想到的對策是向天皇朝廷靠攏,建立以關白為核心的文官治國模式。本來這是強化豐臣政權統治力的,但武士階級畢竟已統治日本數百年,此時依然擁有極其強大的力量。秀吉重用文官不僅沒能起到強化豐臣政權統治的目的,反而催化了豐臣政權內部文官和武士的對立,以致於在豐臣秀吉死後以石田三成為首的文官派遭到豐臣家武將勢力的圍攻,德川家康正是利用豐臣家兩派之間的矛盾最終消滅了豐臣政權。

其次豐臣秀吉沒能解決好自己的繼承人問題——他身邊雖從不乏女人,然而誕下男丁者卻僅有澱殿一人。偏偏澱殿誕下的鶴松卻於幼年早夭,此時已年過半百的秀吉已不對子嗣抱有希望,於是過繼外甥秀次作為豐臣家的繼承人。誰知此後澱殿又誕下秀賴,秀吉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繼位而逼迫養子秀次自盡並將秀次的妻妾子女全部斬殺,多家大名受到此事的牽連,同時豐臣家原本屬於秀次一系的那些輔佐的家臣也因此事受到牽累,無形中等於是豐臣家自斷臂膀自毀長城。

再次豐臣秀吉錯誤地捲入到朝鮮戰場——豐臣秀吉發動侵朝戰爭的初衷有三點:其一憑藉征服朝鮮的功勳洗刷自己出身卑微的尷尬;其二藉機擴張自己統治的領土;其三削弱地方諸侯大名的勢力。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德川家康等關東大名始終按兵不動,避免將自己的實力消耗在朝鮮戰場;反倒是親豐臣的諸侯大名們在戰爭中損失慘重。

最後豐臣政權的滅亡實乃時勢使然——豐臣秀吉儘管壓制了地方諸侯大名,完成了日本的統一。然而此時地方諸侯大名的勢力依然還很強勢,豐臣秀吉必須從制度上加強中央集權,消除地方隱患。問題是這麼做是需要時間的,豐臣秀吉沒能活到那一天。從小長於深宮婦人之手的豐臣秀賴又如何是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伊達政宗這些強勢大名的對手呢?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豐臣秀吉是一位有作為的大名,成就了從1537年到1598年的政治家。

他可以說是日本歷史上唯一最著名的人物。他以一個農民的身份觸發,實現了日本的基本統一,結束了戰國長時間的戰亂。

關於秀吉的根源或早期生活的瞭解甚少。他在1570年突然出現在33歲的歷史記錄上。他首先擔任織田信長的足輕。他能夠向信長證明自己的價值,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武士的將領之一就是武士指揮軍隊。他贏得了幾場突出的戰鬥。進一步鞏固他的地位,秀吉迎娶了信長的養女。

秀吉是一位偉大的戰略家,談判者和政治家。在1582年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和織田信孝殞命之後,他成功推出了信孝的兩歲的兒子三法師繼承。在一年之內,秀吉基本竊取了整個信長勢力,使他成為日本的事實領袖。十二年後,他作為領導者的位置出現在無處不在的地方,獲得了天皇的正式承認。然而,由於他的農民背景,秀吉從未被授予幕府將軍的頭銜。

繼續進行織田信長的活動,他繼續征服長期以來一直是獨立領域的九州和四國等省份。到1590年,他擊敗了所有傑出的地區大名,並在歷史上第一次統一日本。

統一日本後,秀吉立即入侵朝鮮。他還有一個瘋狂的夢想,征服中國這個多次成為日本夢想的國家。在4個月內,秀吉的部隊佔領了韓國的大部分地區,但當中國軍隊加入戰鬥時,他們最終被擊敗。

侵略朝鮮並戰敗對秀吉的威望造成了致命的打擊。

為了解決他的兒子潛在的繼承問題,秀吉進一步表現了他的殘酷行為,有了親生兒子秀賴,他逼死了關白豐臣秀次,秀次的31名家屬遇害,其中包括婦女和兒童。當秀吉死於1598年時,爆發了軍閥德川家康作為將軍出現的一場權力爭奪戰。這開始了在整個江戶時代統治日本的德川幕府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