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一農民家避雨,問他姓啥?老農回答後被立即封為“牧馬千戶”,為什麼呢?

秉燭讀春秋


歷史千奇百怪,老朱當了皇帝之後,一次隨性而為的工地視察就隨手完成了一個“精準扶貧”的大項目。一句話就讓一位本來可能至死都默默無聞的貧民老漢成為了可以子孫世襲榮華富貴的千戶大人。那麼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慢慢道來。

朱元璋可以說是一個比較懂得珍惜民力的皇帝。他當了皇帝之後並沒有像其他很多皇帝一樣登基之後就修建陵墓,而是等到了國家慢慢休養生息到了一定程度,百姓都安居樂業了之後,國家也有了錢,才給自己在南京選塊好地方修建了孝陵。


老朱辛苦了一輩子,也想死後比較舒服一些,於是建的也比較大,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皇家陵寢之一。從洪武14年開始建,一直到永樂三年才最終建成,用了20多年的時間。

那麼這麼大的規模的陵寢,肯定是需要有人來守衛的,除了孝陵衛之外,在修建的過程中,朱元璋還建立一個守靈的機構也就是牧馬千戶所,牧馬千戶所是用來幹什麼呢?其實不是用來養馬的,而是用來養梅花鹿。

養梅花鹿幹什麼呢?梅花鹿代表著一種比較吉祥的寓意,老朱從小放牛,死了希望能養鹿玩,顯得比較高級,他希望自己死後能有很多梅花鹿在陵墓附近陪伴著自己,也不會那麼冷清,於是圈養了上千頭梅花鹿,每頭鹿頸間還掛有盜宰者抵死的銀牌。


對於自己人生的句號,朱元璋還是非常在乎的。他常會微服到孝陵的建設施工的工地來視察建設情況。有一天他帶著隨從視察完之後,想去欣賞鐘山上的風景,便漫無目的的走到了一戶農家。此時突然烏雲變色,雷聲大閃,為了避雨,隨即進入了這家農戶家中,此時這戶人家正在燒飯,看見衣著華貴,氣勢不凡的朱元璋進來。先是怔了一下,很快就明白過來,深山野外有著華服者,非富即貴!便熱情的將朱朱元璋他們接待進來,還給老朱他們盛了一碗青菜豆腐湯。


朱元璋看著這碗青菜豆腐湯很是感慨。想一想自己從放牛娃到今天已經經歷數十年了。自從當了皇帝之後已經好久都沒有吃過這麼簡單,但又很溫暖的東西了。小時候無論是給地主放牛還是在寺廟為僧,都覺得能吃一碗青菜豆腐湯都是人間最幸福的事了,當時還想著以後長大了,爭取天天都能吃到青菜豆腐湯。可是現在每天都是山珍海味,卻什麼都吃不下了。

如今坐在破舊的農家小屋中,圍著溫熱的火爐,聽著窗外嘩嘩不停的大雨,看著這碗青菜豆腐湯,他反而激起了一種極為炙熱的食慾。三下五除二他就把這碗青菜豆腐湯給幹完了,吃完之後他似乎又重新找到了當年放牛時吃到這樣東西的那種幸福感。於是他很是感激這家農戶。他決定跟這家主人聊一聊,看能給他們一些什麼待遇!


這家主人跟朱元璋年紀相仿,在兩人的交談過程中,苦孩子覺得他的童年跟自己很是相似。他們都是放牛娃出身,後來都改行了。一個開始養千里馬,一個開始坐天下。老農還興奮的對朱元璋說自己養牛養馬那是一頂一的好手,從小就有一個算命的跟他說,總有一天他能成為最厲害的牧馬人!還因此給自己改了一個名字叫董茂。取自千里草茂盛之意,什麼馬都能讓他養的生龍活虎啊!

但是現在在洪武皇帝的治下,天下太平了。沒有什麼頻繁的戰爭,千里馬也就失去了它最大的作用,自己這個牧馬人也就沒有什麼用武之地。之後就隱居在這種山野之中,過著貧困不堪只能吃青菜豆腐的農家生活,脫貧實在是艱難啊。


老朱一想,此人對我有一飯之恩,談話之間又非常的投機,還有著相似的童年經歷,再加上老朱有一種懷念就是對青蔥時光的情懷,再加上最美不過夕陽紅的老年友情,本來就想賞賜他一些東西,他在我洪武朝失去了飯碗,導致下崗返貧,那是我大明的責任,既然如今他想脫貧,而且又有著一技之長,正好我孝陵缺一個牧馬千戶,那就給他一個天大的富貴吧,符合精準扶貧,送他一個世襲罔替的千戶。

於是老朱亮明身份,宣佈這一旨意。命隨從記下,待回宮之後予以正名。老農惶恐不已,下跪之後遲遲不敢謝恩,老朱於是非常的驚訝,問他為何不接旨。老農戰戰兢兢的答道,草民是牧馬人,不會養鹿,不敢接旨。朱元璋哈哈一笑霸氣十足的道:朕說是馬,他就是馬,是鹿也是馬!


不用擔心,等朕死之後,由你專門給朕看著這些長生鹿,有事兒沒事兒來看看朕,逢年過節給朕煮點青菜豆腐湯,你死之後,讓你的子孫世襲,與我大明同在,與這些長生鹿一起守衛朕的陵園,朕讓他們世代脫貧,一勞永逸的鐵飯碗!於是老農感激涕零,接下這份旨意。

有人說這個老農真的是大明王朝最大的“錦鯉”,平白無故的抽到了一份子子孫孫的榮華富貴,世襲罔替的清閒富貴養鹿千戶,那真是給個丞相也不換!


但其實,仔細想想他是個很聰明的人,懂得守株待兔,又善於洞察人心,並且抓住了機遇,畢竟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是久經考驗的至理名言!再仔細看看這其實是一個很勵志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在洪武年間:要想脫貧快,先住孝陵外!要想脫的好,談話有技巧!

【感謝觀看歷史好奇怪之野史閒扯第十期,沒事侃一侃,生活很美滿!瞎寫一篇,博您一樂,更多野史亂編,還請點贊關注看往期!】


歷史好奇怪




朱元璋被稱為“布衣天子”,他來自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所以他本能地和貧苦農民距離更近,而和官員的親近度非常一般。對一些違法亂紀的官員,特別是貪汙腐敗的官員,朱元璋恨之入骨,只要發現就會嚴肅處理。

有一次,朱元璋在一農民家避雨,問了老農姓名後,封老農為“牧馬千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朱元璋去孝陵,因為避雨,認識了一個農戶



朱元璋是一個重感情的人,對於自己的結髮妻子馬皇后,一直以來非常喜歡和尊敬。但是,1382年,馬皇后去世了,朱元璋的天感覺塌了。

馬皇后在當年9月葬在了孝陵,但這個孝陵當時主體並未完工,為了督促孝陵的建設,另外為了看看馬皇后,朱元璋次年春天去了孝陵所在地紫金山。

在紫金山,朱元看到了山花爛漫,看到了山鹿成群,看到了草木茂盛,於是決定設一“牧馬千戶”機構,相關人員很快就開始了調兵遣將,架構很快搭建起來了,但缺一個合適的領頭人。

有一天,朱元璋在視察完孝陵建設後,返城途中,下起了瓢潑大雨,不一會的功夫,朱元璋身上就被打溼了,而雨卻沒有停的意思。



無奈的朱元璋躲進了一個農戶家裡,男主人一看朱元璋渾身溼漉漉的,於是拿了一套乾淨的粗布衣服,給朱元璋換上了,然後兩人就家長裡短地聊了起來。從聊天的過程來看,朱元璋聊的很開心,因為自己就出生於農村,所以有很多的共同語言。

漸漸地,朱元璋有了欣賞之意,便問道:“你是做什麼的?”

農戶回答“一直給人做關於放馬、養馬的工作。”

“原來如此,你叫什麼名字?”朱元璋繼續問道。

“我叫董茂。”農戶回答道。

聽到這個名字,朱元璋有點驚訝,又有點若有所思,貌似有了主意,不久就回了京城。

農戶董茂被封官



朱元璋回去後,開始安排吏部官員,啟用董茂這個人,封董茂為“牧馬千戶”。當朝廷官員到達董茂家,宣佈了皇帝的意思時,董茂很驚訝,怎麼會這樣呢?

啥也不說了,先上任再說。

不久之後,董茂瞭解到,自己能擔任牧馬千戶這個職位,一是因為自己善良的行為,特別是給“那套衣服”的行為,深深感動了朱元璋,認為董茂品德非常好,可堪重用;二是因為董茂是養馬、放馬出身,做個牧馬千戶,這是專業對口,能最大限度發揮才能;三是董茂的名字,讓朱元璋加了分,“董”就是千里草,“茂”就是茂盛的意思,“董茂”這個名字,就是千里茂盛的草原,這樣的名字太對應“牧馬千戶”這個職位了。

牧馬千戶這個職位到底是幹什麼的呢?其實就是帶著人養馬養鹿,看守陵墓。關鍵是牧馬千戶這個職位,是可以世襲的。也就是說,董茂的一個舉動解決了自己的工作,也解決了子孫後代的工作。

董茂獲得的所有一切,其實就是對他善意行為的一個回饋,善良是一種品質,是一種能給他人溫暖的品質。

董茂的品德、行為和專業,配得起“牧馬千戶”那個職位,一切的取得都源於那份“善良”。



這個故事記載於清初褚人獲的《堅瓠集》,有人說,那是野史,野史怎麼了?正史不見得一定真,野史也不見得就一定假,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保持那份善良”,永遠!


藍風破曉


這是民間流傳的關於朱元璋微服私訪的一個故事。

故事說的是朱元璋在建南京明孝陵時期,有一次來看自己的墓地。古人都在乎死後會有盜墓者,因此老朱也在孝陵派了一支軍隊日夜把守。但是,軍隊是有了,可就是缺一個養馬的官。對於很多人來講,這是一件很難辦的差事,因為放馬的同時還得保證陵園中山清水秀。很多人都不願去,這讓朱元璋很頭疼。

這天正好下大雨,於是朱元璋跑到了孝陵附近的一農戶家避雨。朱元璋穿得富貴有仙氣,老農熱情地招待了他。朱元璋問老農叫什麼名字,老農說叫董茂。而朱元璋滿腦子都是養馬的事,這剛好點化了老農的名字,董字拆開就是千里草,名字又是一個茂字。朱元璋覺得這是上天賜給了他一位養馬官啊,加上老農又對這熟悉,朱元璋大喜,直接封老農為牧馬千戶,並且可以世襲。朱元璋太高興了,真是一塊風水寶地啊!要什麼有什麼。



故事講完了,但這個故事明顯是後人編的。

因為朱元璋的明孝陵在歷史上有明確記載,建文帝朱允炆是在朱元璋死後第九個月在成立了一個衛隊去守衛孝陵的,並在那設立了辦事處,而朱元璋生前根本沒有這個想法。並且上面故事中養馬世襲這件事也是根據建文帝頒佈的孝陵衛隊世襲而編撰的。孝陵衛兵採取世襲制,目的就是讓這些兵世世代代守衛孝陵,以保衛孝陵作為家族終生的目標。


這一代一代人守衛了孝陵276年,直到明朝滅亡。這之後孝陵立馬被肆意盜掘,清朝時又成了清軍與太平天國軍隊的戰場,至此殘垣斷壁,破瓦流磚。


讀文學史詩


朱元璋經過數年征戰,終於於1368年建立明朝。即位後也十分注重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力勸地方官員要體恤百姓,為官清廉。


召集天下流亡的難民,開荒墾田,獎勵耕種,興修水利工程,並且實行減輕賦稅政策,所以明朝初期農業發展得還算比較好。

但對於開國功臣朱元璋是不大放心的,於是又建立了“錦衣衛”,監督百官,偵察眾臣活動,朝廷百官人心惶惶,做事謹慎,朝政也還算穩定。

但朱元璋卻執意效仿先人,微服私訪,難道真的只是為了試探民情?還是另有打算?

朱元璋此去還真不只是去考察百官,體恤民情,還真有另一個目的:尋找一個忠實可靠之人來擔任牧馬千戶一職,並且負責看守自己的陵墓。

每個皇帝建朝之後便開始處心積慮的為自己打造陵墓,這便是明孝陵。

朱元璋在南京紫金山看中了一塊風水寶地,依靠著青山,風景優美,朱元璋喜不勝喜,便調動大批工匠著手修築。由於依山而建,規模甚是宏大,建築非常雄偉,並且派遣6000精兵來守衛陵墓修建。


在陵墓不遠處有一塊平坦之地,朱元璋便命人在此建設牧馬千戶所,供負責養馬的將士使用。

畢竟是為自己養馬守陵,朱元璋希望找到一個自己信任的人來擔任此職,這也是他微服私訪的重要目的。但由於一直找不到入眼的人,這個職位也就空了下來,這才有了躲雨封官之事。

當然朱元璋微服私訪,考察百官也是不可否認的。打小在農民家庭長大的朱元璋,其實比一般農民生活得更困苦。

所以朱元璋自然要多關心關心百姓的生活,以防地方官員貪贓枉法,禍害一方。雖說不能將貪官汙吏一網打盡,但至少也使他們收斂了些許,百姓生活也稍稍好一點。這才陰差陽錯遇見了老農。

當時只因回宮路途中遇到大雨,只好到老農家避雨。也只是由於攀談期間偶然問起老農名字,卻未曾想到他就是自己想要找來飼養馬的人。


朱元璋為何突然大發慈悲因老農幾句話,就如此信任他,並且封他為牧馬千戶呢?

朱元璋問起老農的名字也只是出於平常交談的話語,而當老農說出鄙人姓董名茂時,朱元璋便眉開眼笑了,大喜曰:“千里草,馬所宜也”。

原來董拆開了就是“千里草”,“茂”就是草木豐盛的意思。用了這樣的人來養馬,草木豈有不肥的道理?(這個理由實在是荒唐!)

老農固然不解,朱元璋也表明了自己身份,並封他為牧馬千戶,實行世襲制,負責管理明孝陵戰馬和守護明孝陵的工作。

對於老農來說,這是天大的恩賜,能吃上國家糧食,至少明朝不滅,祖祖輩輩都不用一年四季奔波忙碌。而朱元璋也找到自己想找的人,此次微服私訪算是皆大歡喜。

這個老農到底懂不懂養馬,史料並未記載,我們不做任何評價。但這老農確實是運氣很好,董姓人士千千萬萬,但他卻在此時遇到朱元璋,可見上天對他不薄。我們也應該為這個老農感到高興。


但與之相反的是另一個農民也遇到了朱元璋,與朱元璋也交談甚合,卻在吃完老農的西瓜後下令追殺,這到底又是為何?

朱元璋對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還算兢兢業業。除了每天在宮中處理政務外還要親自微服私訪,畢竟君舟民水,人民若是起義就可能是王朝更替,這一點朱元璋深有體會。

有一次朱元璋又到民間出巡,但是中午天氣炎熱,出巡隊伍甚是勞累又飢渴,只好尋一棵大樹休息片刻,再作打算。恰巧旁邊有一塊西瓜地,瓜農看到這一群人,出於好心,便挑了幾個瓜給他們吃。

朱元璋邊吃邊與瓜農聊天,瓜農話語之間甚是讓朱元璋洽意,不一會兒早已飢渴難耐的一群人狼吐虎咽地就將西瓜吃完了。朱元璋深知百姓之苦,便叫隨從給瓜農錢,但瓜農卻是委婉拒絕。

朱元璋不想欠一個老百姓人情,說出了自己的身份,想封他做個小官以此表達感激之情,但還是被瓜農拒絕了。朱元璋見此況也不好強求,道幾句感謝之言後便離開了。

▲配圖

朱元璋尋思著,作為一個尋常百姓,受到皇帝賞賜封官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但這個瓜農卻不貪圖錢財也不願入仕為官,卻以對此地日久生情推脫皇帝的欽封,談吐之間尚又有一番風味,可見不是一般人,若不是世外高人?

朱元璋在歷史上也算是個心狠手辣之人,對開國功臣趕盡殺絕,既然此人不能為己所用,留著或許是個禍害。所以朱元璋才剛走出百米不遠,便下令追殺瓜農,但瓜農早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同樣是偶遇皇帝,一個接受了封賞,一個未接受封賞,但結局卻截然不同。姑且不說這個瓜農是否是世外高人,且說朱元璋一句話可讓一個人榮華富貴,也可以讓一個人瞬間消失,可想而知封建社會的可怕之處。


史之策


“明太祖避雨封董茂”故事是明太祖微服私訪系列的一個,但是和“明太祖怒斬瓜農”之類的不一樣,這個故事很可能是真的。

故事的始末如下:

明太祖在生前就開始營建孝陵,並在陵園內養鹿千頭。這些梅花鹿的鹿角上都掛著銀牌,被稱為“長生鹿”——禁止捕獵,膽敢盜獵者一律償命!另外,因為孝陵有數千兵馬防護,自然也就會有一批軍馬。所以明太祖也在孝陵安排了一個牧馬千戶的編制,用來照顧軍馬和孝陵的梅花鹿。但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辦事認真的明太祖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來擔任這個差使。

直到某一天,明太祖微服出訪,來到了明孝陵附近,回程之時中途遇雨。 於明太祖就帶著隨從前往附近的一戶農民家躲雨。在賓主談話的過程中,明太祖得知這家主人名叫董茂。這“董”字拆開,上面是草字頭,下面是“千”和“裡”,所以董字又名“千里草”,明太祖得了這麼個彩頭由是大喜過望。當即下旨:“以董茂為牧馬千戶。”

最初記載這個故事的褚人獲在筆記《堅瓠集》中記載“偶因微行至陵所,歸途遇雨,憇於民家。問其姓名,曰:董茂。聖意遂注,曰:'千里草,馬鹿所宜。'”這個牧馬千戶其實就是個“弼馬溫”、皇家馬僮,其實不算起眼,雖然品級不高,為正五品,月俸十六石,屬於中級武將,但因為世襲罔替,可以說是實打實的貴族階層。而且董家由於是守護皇陵的千戶,有著許多特殊的福利。比如董家的房子壞了,官府會撥款為董家修葺——“即拜為千戶,以典斯牧,子孫世掌所印。門牆每壞,官府為之修葺”。

這段傳說被記載於明清易代之際的史料筆記之中,而且在此之前就長久流傳民間。被皇權保護的長生鹿、牧馬千戶、從天而降的幸運、所有的這些傳說都給我們傳達了這樣的信息——人民,實在是太需要一段能夠改變命運的“幸運”了。

歷史上孝陵衛的世襲武將除了五個千戶之外還有最高長官是指揮使,這一職務長期以來期為梅、蕭兩家世襲。 梅家為開國功臣汝南侯梅思祖之後,思祖之子梅殷,尚明太祖女寧國公主。靖難之役時,梅殷不僅拒絕歸順明成祖,而且還當著文武大臣的面,譏諷明成祖,因此離奇的被人擠下金水橋溺死。事後明成祖為了拜託嫌疑,只得厚待梅家,任命梅殷之子,也就是外甥梅永貞為孝陵衛指揮使。其後,梅家至少有四代七人世襲這一官職。 與梅家同一時期擔任孝陵衛指揮使的還有同為開國元勳之後的蕭家,以及孫、劉、鄒等貴族世家世襲孝陵衛指揮使之職。而孝陵衛這個被認為十分“神秘”的守陵大軍,其實就是一個貴族世家子弟掛職當差的福利機構。


孝陵秋色。見證太多的歷史。


陳大舍


明太祖朱元璋真乃性情中人,一高興,一個老農民家頓時福從天降,獲得了一個世襲罔替的千戶職位,這種幸運,真是祖墳冒青煙了。

話說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終日忙碌於國事,等到天下差不多安定下來,才著手考慮自己的陵墓建設,而他的明孝陵也是從洪武14年開始建造,直到朱棣當皇帝3年後才建成,期間歷時25年,調動了十萬軍隊和民工建造,陵墓周長45公里,不僅宮殿巍峨,佈置華麗,裡面還有松柏十萬株,有上千頭鹿,在陵墓內奔走覓食,很是熱鬧。

朱元璋到了晚年,眼看陵墓也修好大半了,他也開始為陵墓的一些細節做安排。

首先,皇帝最怕的就是有盜賊挖陵墓盜取財物,畢竟,歷朝歷代的帝王陵墓沒有不被盜掘過的,太祖皇帝可不願意身後也遭遇此事,於是,他設置了孝陵衛,建立專門的看守部隊。

明代,軍隊設置裡有衛和所,比如5600人設為一個衛,1120人設為千戶所,112人設為百戶所。

當時鐘山上,生活著許多的野鹿,它們成群結隊地在山間奔走覓食,看的皇帝真是龍心大悅,他下旨禁止民間捕獵野鹿,也不準老百姓到陵園區域內砍樹,另外他還決定在山下也設置一個千戶所的職位,利用鐘山這得天獨厚的良好條件來養馬,他希望養的馬也能像這些鹿群一樣,越來越多。

不過尋思了好久,這個養馬的千戶所的人選一直定不下來,這讓朱元璋很焦躁。

話說有一天,朱元璋出去轉轉,考察民情,順便去自己的陵園轉轉,看看施工進度,在半道上,忽然下起了大雨,身邊又沒帶什麼雨具,匆忙之下,他看旁邊有戶人家,就躲進去避雨。

朱元璋問主人家討了些茶喝,然後和主人家攀談起來,這一聊就聊得很是開心,朱元璋高興之餘,就問起主人家的姓名,老農民說,名曰董茂。

朱元璋一聽,就在心裡默唸:董茂,千里草,茂盛,那馬和鹿還不得養的好麼。

恩,朱元璋把董茂二字拆分一看,董字可以拆分成“草”“千”“裡”,如果讓他來負責養馬和養鹿,那肯定能養的很好,這樣孝陵就不會冷清了。

於是,朱元璋下旨,任命董茂為“牧馬千戶”,負責養馬養鹿,也負責看守陵墓的職責,這個職位世襲罔替,只要大明朝一直在,這個職位就子子孫孫一直傳下去,如果董家的房子壞了,朝廷也會撥款予以維修(即拜為千戶,以典斯牧,子孫世掌所印。門牆每壞,官府為之修葺。)

應該說,在恰當的時機,皇帝和老農民碰到一起,結果皆大歡喜,皇帝的慷慨令人欽佩,農民的幸運讓人羨慕,活脫脫一個君愛民、民愛君的動人故事。

當然,故事自然就是故事,這不過是朱元璋系列“微服私訪記”故事中的一個罷了,要麼想殺掉賣西瓜的農民,要麼又和寺廟裡的和尚扯上了關係,這樣一個日理萬機的皇帝,還要到民間處理這麼多事情,真是太忙了。


雲中史記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淮右布衣”,放過牛,當過和尚,前期這些職業都很接地氣,因此深受民間段子手喜愛,流傳在民間的段子層出不窮。

沒辦法,屌絲逆襲這種故事,從古到今,誰人都愛聽。

今天這個段子的歷史背景,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當上皇帝之後的事情。

什麼是“牧馬千戶”?

這就要牽涉明朝的馬政管理機構。

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知道自己的王朝仍有痛點,那就是戰馬很匱乏,不利於肅清北元、維護江山統治。

明初戰馬數量之少,能把朱元璋逼到什麼地步?逼到急了,朱元璋甚至規定“內外藩封將帥,皆以馬為幣”。鼓勵外國來朝貢時進獻馬匹。

戰馬都成為有貨幣屬性的物種,番邦來了,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咱只收戰馬。

從機構設置上來說,明朝設置了群牧監、太僕寺、行太僕寺等機構,專門從事飼養戰馬工作,太僕寺之下,又設牧監、群官等官職,各衛所也必須承擔養馬任務,從制度上鼓勵軍牧、官牧、民牧,以保證國防需要。

這個故事中的老農的“牧馬千戶”的主要職責,顧名思義,就是以千戶之職,承擔軍牧任務,這個牧馬千戶,隸屬於孝陵衛。

孝陵衛就是駐守在明孝陵的一級軍事保衛單位。

位於鐘山一帶的明孝陵是朱元璋在活著的時候就開始興建的,據說是朱元璋親自選定的自己死後的陵寢所在,他曾經看到鐘山一帶有許多野生的鹿生存,是大吉之地,“鹿馬蕃息”意味著子孫後代生生不息,遂下令禁止在此地獵捕、砍伐,成立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目的,自然是為了保護這片土地的清幽。

孝陵衛下面又專設“牧馬千戶所”,負責飼養戰馬、保護鹿群。

但這個牧馬千戶的位置一直沒有找到合適人選。

直到有一天朱元璋又來到鐘山視察孝陵修建進度,這一次他選擇了微服私訪,在孝陵周邊轉悠的時候,忽然遇上了瓢潑大雨,給他淋半路上了,幸虧前方不遠處就是一處農戶,朱元璋趕緊敲開人家的門,進去躲雨。


戶主老頭兒姓董名茂,世代務農,偶爾也打個獵改善一下生活,他看到朱元璋雖然身著布衣,但談吐非凡,非富即貴,也不敢怠慢,端出熱茶敬奉,看到朱元璋衣服被淋溼,又找出乾淨的衣物讓他換下。

朱元璋很感激,跟老農噓寒問暖,打聽人家的姓名。老農告訴了朱元璋之後,這老朱就不淡定了。

董茂,董茂,“董”字就是草和千里,“茂”者,盛也,單從這個名字來論,再適合做牧馬工作不過了!

就這樣,董老頭被飛來的皇恩浩蕩大彩蛋砸中了,被封為孝陵地區的牧馬千戶。子子孫孫世襲罔替,承擔著為孝陵養馬護鹿,休養山林的任務。

現在的南京孝陵衛地區,有沒有姓董的人家不清楚,但孝陵衛辦事處的很多周姓人家,確係是當年明朝孝陵衛世代傳承下來的後裔。


歷來現實


在朱元璋掃平天下,定都南京後。就開始計劃自己的身後事了,要選一處風水寶地來作為陵寢,庇佑後世子孫,以期待大明基業萬代相傳。徵召了許多的易學高能,風水大師,全國的山山水水塌邊無數,最終在孫權墓的旁邊選定了一塊地方,這個陵墓修建了三十年,動用了十多萬的民壯軍吏。


明孝陵,院牆周長四十五公里,園內亭臺樓閣,鱗次櫛比,高樓大廈,美輪美奐,氣勢恢宏無比。裡面十萬株珍稀名木,上千頭鹿,豪華無比。盜墓毀陵是那個朝代都避免不了的事情,朱元璋為此專門設置了守陵衛來保護陵墓。感覺有點冷清不熱鬧,於是就設置了一個牧馬千戶所,在陵園裡面養馬。

牧馬千戶所的主官是千戶級別的,在明朝也是中上層級別的軍官了,一時間,朱元璋也不知道派誰來擔任這個職位合適。一天,朱元璋微服私訪,在回來的路上,竟然下起了大雨,匆忙之中,他躲進了附近一農戶家避雨,與那農戶主人閒談之中,朱元璋問起農戶的姓名,農戶回應說自己叫董茂,朱元璋一聽,若有所思,嘴裡嘀咕道:“千里草,馬鹿所宜也”,原來,朱元璋將那農戶的姓氏“董”拆為“草”“千”“裡”,聯想到孝陵還缺一個牧馬千戶,這“千里草”來養馬,一定是個好兆頭,頓時大喜,當即下旨,命董茂為牧馬所千戶,且世襲罔替。



所以說起個好名字也是一門學問的,有一個好名字可以改變你的命運。甚至是子子孫孫的命運,因你而變。


冊小吏


朱元璋是我國曆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十幾歲時父母雙亡,被迫流落他鄉,靠著沿街乞討保住了性命,因此他的稱帝之路異常艱難。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朱元璋成為了歷史上的“明星”皇帝,話題無數,即便是修建皇陵,也有很多故事發生。



相傳,朱元璋為自己的陵墓選址之時,主持修建孝陵的官員上奏朱元璋說;孫權的墓葬擋在孝陵的前面,不如將孫權墓移開。朱元璋卻大度的說;“不用了,孫權也是一條漢子,留下來給我看門吧。”因此孫權墓被保留了下來。

後來朱元璋於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開始修建陵寢,到了公元1381年,朱元璋正式定名為孝陵。當時孝陵修建規模宏達,史料記載共計動用了10萬軍人和工匠,一直修到了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前後歷時共計達29年之久。



在修建孝陵的同時,朱元璋為了防止墓葬被盜還設置了孝陵衛。明朝初期,軍隊採用衛所制度,每衛有軍人5600名,衛下設置千戶所、百戶所等單位。其中千戶所分為左、右、中、前、後五個千戶所,每個千戶所統轄1120人。

當時朱元璋命令孝陵衛駐紮在紫金山的南麓,而紫金山周圍植被茂盛,有很多野鹿奔走覓食。朱元璋看到後,覺得紫金山周圍充滿了生機,可以在此為軍隊養馬,特地設置了“牧馬千戶所”,以“牧馬千戶”為此千戶所的最高首領。

牧馬千戶所設置之後,除了負責在孝陵周圍養馬和養鹿之外,同時還要防止農民上山濫砍濫伐,因此朱元璋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千戶長。



一次朱元璋微服私訪到孝陵附近視察,回程的時候天降大雨,朱元璋只能到一農戶家中避雨。在雙方寒暄之際,朱元璋問到了對方的姓名,農戶如實回答說;“我姓董名茂!”

朱元璋聽後非常高興,董字為“千里草”,而眼前的這個人又叫做“茂”,有了千里茂盛之草,何愁無法養活紫金山周圍大量的馬和鹿,這是個吉祥的預兆。

於是朱元璋亮出了自己的身份,並且把董茂封為了牧馬千戶所的千戶長。而且朱元璋下令董茂的職位可以世襲罔替,也就是說只要大明王朝不滅亡,董茂子孫後代都可以吃上皇糧。後來董茂的住宅損壞,官府都會派人修葺。從此董茂依靠著一個寓意吉祥的名字,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以上關於朱元璋修建陵寢的傳聞軼事,收錄於清朝褚人獲筆記小說《堅瓠[hu]集》卷四之中,因此兩個故事存在很大的戲說性質,基本可以斷定為虛構。


我是越關


朱元璋驅逐韃虜,趕走元朝,使得中原再次回到了漢人的統治之下,漢文化得以綿延不絕,堪稱當時的“民族英雄”。

在明朝統一天下後,由於古人十分迷信,視死如生,對自己的身後之事相當看中。天下穩定後,朱元璋就開始著手經營自己的地下宮殿“明孝陵”。

為了不破壞鐘山的原始生態,朱元璋下令不得隨意捕殺野生的鹿以及要求建立衛所,專門負責養馬,他要讓自己的孝陵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

有一次,朱元璋閒來無事,就想到自己的“地下宮殿”去看看工程的進度如何,是否有偷工減料的欺瞞行為。朱元璋微服出行,僅僅帶了兩個隨從,恰巧那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磅礴大雨,朱元璋就到了附近的一戶農戶去避雨。

閒來無事,朱元璋就開始和農民一起聊家常,比如今年的生成咋樣,對皇帝的感覺如何等等,到最後朱元璋詢問農戶的姓名時,讓朱元璋眼前一亮,此人就是我要找的“牧馬千戶”!

原來這個農戶就董茂,董拆開來唸就是“千里草”,茂自然代表茂盛,繁茂之意。這麼好的名字不就預示著自己的陵寢之地草木繁茂嘛,於是朱元璋龍心大悅,當場公佈身份並且封此人為牧馬千戶。

可見,一個好的名字有時候會給自己帶來多麼幸運的機遇,該農戶也從此走上了人生巔峰,牧馬千戶一職也世襲罔替,祖祖輩輩為朱皇帝守衛著他的地下宮殿。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