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官場“不倒翁”,連升三級,兵敗被俘後絕食而亡

一個人但凡能在官場如魚得水,其能力也是非同一般的。清朝歷史上就有一位官場的不倒翁,其官路一直是暢通無阻。此人便是咸豐年間的葉名琛,而且有連升三級的記錄,葉名琛最後官至兩廣總督擢授體仁閣大學士。

葉名琛,是咸豐時期唯一一個長期擔任督撫,而又不斷被加封的地方大吏。葉名琛出自書香門第,從小就受到家庭薰陶,少年時期就曾“以詩文鳴一時”,不到18歲時,便考取了貢生,這在歷史上也是少有的。

此人是官場“不倒翁”,連升三級,兵敗被俘後絕食而亡

在考取貢生之後,在他26歲時,便考取了進士;38歲時,他就擔任了廣東巡撫,成為一方封疆大吏。咸豐年間,正是社會局勢變亂風起雲湧的時代,而葉名琛卻深受咸豐帝恩寵,這和他殘酷鎮壓起義及民變是有關係的。

咸豐年間,當時的中國民變四起,有很多省份的巡撫、總督都不能徹底解決,而葉名琛憑著鐵血手段,愣是每次都完成鎮壓任務。因此葉名琛的紅頂子是踩著許多逼上梁山好漢的鮮血上去的。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人為了謀取在華的更多權益,意圖打開廣東這個通商口岸,但是被時任廣東巡撫的葉名琛一口拒絕了。為了抵制英國的侵入,葉名琛私下組織了廣州紳民“平英團”,利用這些力量打擊英國人。

此人是官場“不倒翁”,連升三級,兵敗被俘後絕食而亡

後來為了鎮壓洪秀全的太平軍,當時的廣東總督調任鎮壓太平軍,葉名琛由此上位,升任為兩廣總督兼通商大臣。當時港督包令重提入城舊事,被葉名琛斷然拒絕,包令乃記恨在心。

後來,在廣州發生了“亞羅號事件”,在這次事件中,葉名琛做到了有理、有利、有節。當時英國人要葉名琛道歉,但他拒不道歉。此次事件過後,英國人無心談判,沒多久就炮轟廣州城,第二次鴉片戰爭由此爆發。

當時葉名琛的做法,遭到了西方輿論的一致譴責,卻得到了馬克思的高度評價。馬克思讚揚了葉名琛,他說:“ 確實,這個中國人如此令人信服地把全部問題都解決了。”

此人是官場“不倒翁”,連升三級,兵敗被俘後絕食而亡

馬克思甚至在《英人在華的殘暴行動》的社論中說:“葉總督有禮貌地、心平氣和地答覆了激動了的年輕英國領事的蠻橫要求。他說明捕人的理由,並對因此而引起的誤會表示遺憾。同時他斷然否認有任何侮辱英國國旗的意圖。”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葉名琛很不幸的被俘虜了。如此高官被俘,英國人倒也沒有虐待他。而且總督自始至終也保持了一種凝然的氣節。據《香港紀事報》載, 軍艦上所有軍官很尊敬他。

被抓後的葉名琛,之所以還留著性命,是為了等待晉見英國君主的契機,向英國君主闡明大中華的和平意願,並藉機去反問英國君主。然而葉名琛卻始終沒有等來這樣的機會,直到他死的那一天。

此人是官場“不倒翁”,連升三級,兵敗被俘後絕食而亡

後來葉名琛得知沒有機會面見英國君主時,便決定絕食抗議。他於二月二十九日得病不食,至三月初七日戌時病故。臨絕並無別話,只說辜負皇上天恩,死不瞑目。

葉名琛忠於大清,然而在他被俘後,咸豐帝不但不出面救他,反而解除了葉名琛在廣東的一切職務,生怕英國以葉名琛為人質,要挾大清朝。更為可恨的是,咸豐帝還下令讓廣東當局通知英方,葉名琛已為一介草民和罪人,其生死無關乎清政府的任何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