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時大戰誰是世界第一軍事、經濟強國?美國?德國?英國?日本?

淡定生智慧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軍事,經濟強國無疑問是美國了,其次應該是德國。這種狀態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才有的,而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就這樣。當時美國工業總產量躍居世界第一,而德國成為了歐洲第一,毫無疑問是世界第二,英國則失去了“世界工廠”的地位。美國從1870年到1913年工業增長了8.1倍,德國增長了4.6倍,法國增長了1.9倍,英國增長了1.3倍。從4個國家工業生產佔世界的比重來說:1870年到1913年,美國由23%上升到38%,德國從13%上升到16%,英國從32%下降到14%,法國從10%下降到6%。



一戰德國戰敗,失去了1/8的領土,1/10的人口,65%鐵礦和45%的煤礦,大部分海外投資,商船和艦隊。軍隊也受到了限制:如陸軍不得超過10萬人,海軍不得超過1萬5千人,不許建立空軍,禁止擁有坦克,大炮,飛機等重武器。但到1934年德國就開始擴軍備戰,巡洋艦,潛艇,飛機,坦克,所有戰爭需要的一切,都在準備。當時到德國魯爾和來因區參觀的人,無不為德國軍火工廠的緊張生產感到觸目驚心。到1939年德國為建軍付出了900億馬克,軍費開支增加了9倍,佔到國家預算的3/5,已動員了98個師,生產了8295架飛機,軍火生產比英,法的總和還多了一倍。





二戰之前,美國對日本一直是採取綏靖政策的:縱容日本侵略中國;鼓勵希特勒禍水東移。以兩大洋為屏障,隔岸觀火,坐收漁利。從1931年到1939年間,美國運往日本的廢鋼鐵達1200萬噸。日本進囗的石油,機器,飛機零配件,汽車零配件,鋼,鐵合金等物質,美國佔到2/3。美國是日本真正的兵工廠。日美戰爭爆發時,太平洋上日美海軍力量的對比是:日本擁有航母10艘,巡洋艦38艘,驅逐艦112艘。而美國是航母3艘,巡洋艦22艘,驅逐艦54艘,日本在陸軍方面有51個師,約40萬人,空軍有1500架飛機。而美國在西南太平洋上,僅有300多架作戰飛機。此時美國的軍事撥款和平時期差不多,日本在太平洋上有顯著優勢。


從上面情況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是真正的經濟大國。這一位置不是二戰前才有的,而是一戰前美國就保持著這個優勢。兩次世界大戰,美國利用大西洋,太平洋的天然屏障,沒有受到戰火的干擾。還利用戰爭,大發戰爭財。在交戰各方打的精疲力竭後來收穫戰爭果實,使自己空前加強。而德國和日本雖然戰前軍事力量相對優勢,但本身資源缺乏,應對同盟國的多強聯合,最終的失敗是鐵定的。無論是德國還是日本,在戰爭的後期,戰略物質的短缺都對它們是致命的。從這一點上講,我們可以看到:戰爭打的是後勤,打的是經濟,是潛力。在這方面,蘇聯就是最好的例子。而英國雖然軍事,經濟上也還行,但畢竟是一個島國。如沒英吉利海峽,結果會和法國一樣。


天太2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是當仁不讓的第一軍事、經濟強國,納粹德國在二戰初期表現出極強的戰鬥力,但是仍然無法與美國相比。

德國在戰爭初期,一個月滅亡波蘭,六個星期橫掃法國,其他的西歐國家也紛紛落入德國手中,只有英國守著英倫三島勉強抵抗。

現代化戰爭,打的是資源和工業生產能力,這一點上,德國遠遠落後於美國,即使戰爭初期德國能夠取得優勢,只要開始進入消耗戰,德國必敗無疑。



飛機最高年產量:美國96308架、德國39800架,蘇聯40325架,英國26426架,日本28102架。

坦克最高年產量:美國3.7萬輛,蘇聯2.9萬輛,德國1.8萬輛。

除了武器裝備,另一項重要指標就是資源的生產和供應能力。


鋼鐵產量:美國8132萬噸,德國3460萬噸,蘇聯1800萬噸,英國1300萬噸,日本765萬噸。

石油產量:美國22985萬噸,德國200萬噸(最高1000萬噸),日本700萬噸(通過掠奪獲取),蘇聯2000萬噸。

發電量:美國2675億度,德國700億度,蘇聯323億度,英國382億度,日本386億度。

無論哪個方面,美國都遠遠超過德國,在德國閃擊蘇聯前期,蘇聯喪失了石油和鋼鐵產地,包括糧食其他的資源也嚴重不足,美國的援助解決了蘇聯的燃眉之急。

二戰末期,德國失去了羅馬尼亞油田,石油供應嚴重不足,物資全靠馬匹運輸,有限的石油只能讓給戰鬥機。

美國幾乎所有的物資都不曾短缺,美國士兵吃到吐的斯帕目午餐肉,被其他國家視如珍寶,美國海軍甚至還能夠吃到冰激凌🍦,當前線的德國士兵知道美國人能夠吃到巧克力的時候,他們明白戰爭就快結束了。

即使美國在戰爭初期損兵折將,但是美國面積廣闊,人口數量眾多,完全有能力重新武裝,擊退德軍。



現代化戰爭,拼的是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以及工業生產能力,如果這兩點落於下風,劣勢方很難取勝。


視野新觀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誰是第一軍事、經濟強國?美國?德國?英國?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國、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軸心國( 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其實,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世界範圍內各國軍事、經濟、文化等形成的綜合國力大洗牌,特別是大國之間的大洗牌。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誰是軍事、經濟強國?

一、英國與美國比較

一戰結束時英國已經不是世界第一,美國才是世界第一。1914年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就讓英國從輝煌的頂峰開始走下坡路了。在戰爭中,英國人力方面的損失本土陣亡的官兵就有71.5萬,再加上英聯邦其他國家的陣亡官兵,整個大英帝國的陣亡人數高達228.2萬。雖然疆域擴大了,但各個自治領的離心力日益明顯,大英帝國終於改組為英聯邦,印度等殖民地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如火如荼,再也無法平息下去。戰爭中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到120億英鎊,戰後英美之間的經濟差距更是進一步被拉大,而且戰爭中英國還向美國借了大約40億美元。到了1918年的時候,國際金融中心已經從倫敦轉到了紐約,英國的黃金儲備量1921年只有8億美元,同一時期美國的儲備則是25億美元,到1930年美國的黃金儲備更是增加到45億,幾乎相當於世界黃金儲備量的40%,美元在世界貨幣中的地位穩步上升。

軍事實力方面,二戰初期,以英國首相張伯倫為代表的英、法、美等國的綏靖主義者,為了維護既得利益,求得一時苟安,不惜犧牲別國利益,向軸心國妥協,妄圖將禍水引向蘇聯,坐收漁利。1938年9月的慕尼黑會議上,英、法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為代價,來取得所謂“一代人的和平”,更是達到了綏靖主義的頂峰。

1939年9月1日,德軍進攻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英法對德宣戰後,卻並未在西線對德軍發動大規模進攻,擁兵百萬卻按兵不動,聽任德軍放手進攻波蘭,導致華沙於9月底淪陷。在對德宣戰之後仍在繼續延續綏靖政策,希望德國在佔領波蘭後繼續向東,進攻蘇聯。沒想到1940年6月,德國在佔領波蘭後卻立即轉頭進攻法國,6月22日法國淪陷,這也宣告了綏靖政策徹底破產。

  綏靖政策沒能讓英國避免戰爭,從1939年9月1日戰爭爆發開始,英國就面對了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更為險惡的形勢。除了派往歐洲大陸的遠征軍一路敗退,在敦刻爾克丟棄了全部重裝備後狼狽地撤回了英倫三島。

最後對美國的援助都無力支付,特別請求不要堅持必須現金支付的原則。

  英國的國力已經在戰爭中消耗殆盡。在接受德國投降時,主導者是美國和蘇聯;在接受日本投降時,主導者是美國。英國已經毫無疑問地成為了二流國家,雖然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曾經不可一世的榮耀已經一去不返了。

二、美國與德國:

   二戰前美國經濟已是第一了,二戰時本土免遭戰火破壞,還大發戰爭財,經濟實力更加強大。這裡就只看看美國與德國的軍事實力比較。

二戰剛開始的時候美國除了海軍尚可軍事實力很弱的,由於美國實行孤立政策,自身十分安全沒有建立強大的軍隊。,一戰結束的時候美國軍隊高達數百萬,但結束後不久竟裁減至13.5萬。但是美國捲入戰爭後龐大的軍事機器使得美國迅速擁有了一隻極為強大的軍隊(戰爭中美國超過1000萬人加入軍隊,坦克飛機等的年產量(1944/1945兩年)就達到德國的整個戰爭的總和,戰爭結束時候擁有100多艘航母。兩者的工業和資源不成比例的。所以德軍的軍事素養高於蘇美,但戰爭打的是資源和工業能力,恰恰這兩者德國都處於下風。但二戰開始時德國軍事力量是第一的。二戰中幾乎是以一國之力與同盟國作戰,而且堅持了多年。所以二戰初期美國軍事常備實力是弱於德國的。但是軍事實力應該包含戰爭軍事潛力。這還是決定因素。

所以再比較一下這方面兩國的情況。

經濟潛力,1939年,美國的國民總收入是886.4億美元,德國416億美元、意大利70億美元,日本74.4億美元,美國比德國,意大利及日本之和還多出約58%。

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潛力,在決定戰場態勢的關鍵技術領域,美國的雷達技術,無線電近炸引信技術等也都領先於德國。 德國領先的技術卻恰恰起不到多大作用。美國發明瞭物流學和模塊化生產,其實創新不僅是科技方面的,在生產和組織方面的創新影響更加巨大美國在工業生產的效率是最高的.流水線作業,大規模生產的物資調配.這些都是無可比擬的.

這說明軍事潛在實力是德國遠遠無法比擬的。因而,有人認為德國軍事實力強於美美國,是不妥的。軍事實力還是美國第一。

至於日本,基本可以判定和美國不在一個層級上,因為島國國土資源有限,人口數量有限,科技和工業生產那也比不上美國。

這樣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如果要考慮戰爭潛力因素進入軍事實力估算,那二戰前美國既是經濟第一強國,也是第一軍事強國。





清空遠望史


毫無疑問,美國第一。只有德吹才把德國奉為第一,客觀看一下,德國實力其實一般般。

這樣看,你去看一下底特律的汽車工業,看一下德克薩斯的油田,就知道誰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了,這些東西,都是發展軍事的必備條件,而且,美國的這些條件其他國家根本沒法比。

槍炮一響,黃金萬兩

美國參戰最晚,戰爭前期,美國就是在發戰爭財,說是援助英國蘇聯,可是都是人家真金白銀換來的,美國只不過充當一個軍火商的角色,附帶賣一些軍需品。而且,美國是兩頭賺錢,和軸心國也有交易。

長期的軍火貿易,讓美國賺的盆滿缽溢。不光如此,美國參戰到戰爭結束後,又是狠賺一筆。錢賺到了,地位賺到了,勢力也賺到了。二戰,對於美國來說,就是賺錢來了,直接把曾經的世界第一拉了下去,自己取而代之。

強大的工業實力

美國的軍工產量,在當時世界上絕對的第一。1942年,美國就拿出了4.7萬架飛機,3萬輛坦克,這個數字快比上二戰時德國所有坦克產量了。平均每天128架飛機82輛坦克,也就是說,美國每天可以裝備三個飛行大隊和一個裝甲團。阿拉曼戰役,英國斷送了500多輛坦克,美國二話不說,直接拿出來600輛。

美國海軍,一天一艘軍艦,一個星期一艘航母。這就意味著,美國的武器裝備,根本就打不沒,打壞了還有,還能拿出來一大把。1944年一年時間,美國還拿出了10萬架飛機。美國鋼鐵產量更為恐怖,1942年,美國鋼鐵產量有8132萬噸。而同時期,蘇聯、德國、英國、法國、日本,加一起年產量也就5600萬噸。

這是什麼概念,這不是差距了,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沒法比,比不起,再比下去,仗就不用打了。

相比之下,德國算什麼,鋼鐵產量一般,汽車產量不足,後勤都跟不上,虎式坦克總共不到2000輛。德國的實力,其實是遠落後蘇聯的,蘇聯一個T34就生產了6萬多輛。

在當時,所有國家加一起,能和美國過過招,美國坦克不行,但是數量多,好虎難敵群狼,虎式坦克再猛,他就那幾個,打沒了,真就沒了,美國打沒了,沒關係,還有,還有一大把。美國的大後方可以為前線部隊源源不斷的造血、輸血。

美軍有武器裝備造,而且還能送過去,1943-1944,美國的兩千多艘船,晝夜不停地在運輸,不光保證了美軍的武器裝備補給,還保證了美軍有香菸有可樂等物資。這都是家底,這就是實力。在當時,美國不僅是世界第一了,世界第一第二第三都是他。


軍武文齋


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什麼我要說第一軍事強國是又波動的呢?我們先看看二戰的時間,大概是1939年9月1日到1945年9月2日,歷時6年。這6年間由於形勢變化很大,其第一軍事強國的變化也大,而且軍事也分多個領域,比如陸軍和海軍。當然還有空軍(但是部分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在內當時並未特別設立空軍,其飛機被分屬於陸航與海航)。

那在軍事上我就特別說一下二戰中的第一陸軍和海軍強國吧。

先說陸軍

1939年二戰爆發至1940年法國戰役時第一陸軍強國是法國,這個並不是法國的自吹,而是當時英國在內的諸多國家認可的。只是法國的軍事思想在一戰後偏於保守,而在30年代伴隨著USSR和德國的陸上實力的崛起,法國的第一陸軍強國地位受到質疑,而在1940年法國戰役法國則失去了這一地位。

1940年法國戰役至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或者到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世界第一陸軍強國是德國。伴隨著法國戰役的結束,德國又一次成為世界第一陸軍強國。這段時期我想並無多少爭議,只是在結束時間上略有爭議。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蘇德雙方的力量對比開始發生變化,德軍還喪失了大部分的主動權,而庫爾斯克戰役則打破了德軍在夏季對蘇軍作戰的心理優勢,同時也讓德軍徹底轉入防禦。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到43年德國的第一陸軍地位已經逐漸被蘇軍取代。

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後(保持到80年代末),世界第一陸軍強國是蘇軍。這一點爭議性也不大,庫爾斯克戰役後不可一世的德軍面對蘇軍開始了一系列的退卻防禦,43年年底的下第聶伯河戰役開始蘇軍與德軍開啟了接近一比一的戰損消耗,下第聶伯河戰役讓德軍本已不佳的狀況受這場大血戰影響更加惡化(德軍損失一百萬)。進入1944年十次斯大林突擊,讓德軍陷入徹底的被動防禦。後期德軍戰力最強悍的中央集團軍、南烏克蘭集團軍先後覆滅。

再說海軍

1939年至1942年世界第一海軍強國大體而言是英國,但是二戰初期英國的第一海軍強國保持的顫顫巍巍,在太平洋與印度洋被晚輩日本聯合艦隊多次擊敗。使不少人認為二戰初期的第一海軍強國應該是日本,至少也該是美國而不是英國。不過憑藉其悠久的底蘊使皇家海軍在噸位上居於第一,在水手素質上也是頂尖水平。但在海航這塊初期,英國要遜於日本。但英帝國的工業實力和造艦能力強於日本,勉強保持第一還可行(當然你也可以認為是日本或者美國)。

接著在1942年年底,或者說瓜島戰役期間美國海軍使世界第一海軍強國。日本在二戰中無意間成為了英美海軍第一強國交替的舵手。42年年底開始美國海軍規模開始大幅增加,到43年甩出規模第二的英國皇家海軍的兩倍有餘,而44年美國海軍噸位超過了其他國家的總和,進入45年美國海軍噸位更是突破千萬。而其戰略與戰術水平也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得到大幅提升。這段時期美國第一海軍強國的地位是沒有爭議的。

最後再說二戰第一經濟強國

二戰時期的第一經濟強國大體而言是美國。儘管在44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以前英國仍有金融霸權,但其第一經濟強國地位早在二戰前就已被美國超越。由於19世紀美國本土面積的擴大和各種領域的大發展,美國的交通、製造業、工業等領域大幅增強。1894年時,美國的工業生產已是世界第一,而受一戰影響,英美經濟發展此消彼長,接著在29年經濟大危機的應對上美國表現的也比英國好,這使美國的經濟實力已經慢慢居於世界第一,而在1944年美國又擁有了金融霸權,這使美國的第一經濟強國地位無可置疑。


黎塞留的野望


雖然很多人會說是美國,但是真要算起來,美國的這個雙第一還是要打不少折扣的,如果一對一對決,軍事力量上德國還是穩壓美國的。


雖然二戰德國戰敗了,但是要知道在二戰的大多數時期德國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在單挑同盟國聯軍的,這個聯盟裡有美國大兵更有英國大兵和蘇聯紅軍,雖然最終德國失敗了,但是不可否認德國在戰場上大多數時期都是壓著對方打的,可以說德國在戰場上沒有失敗,德國只是在政治和經濟上敗給了同盟國。

至於說日本,日本和德國唯一的交手是在一戰後期我們國家的山東膠州灣。當時為對付青島的德軍,日本聯合英國集結了其5萬精銳部隊,出動了60餘艘軍艦,把重炮和飛機等壓箱底的寶貝都拿了出來,而青島的德軍數量僅僅3000多人,加上奧地利軍隊和臨時武裝起來的僑民也不過5000多人,五萬對決四五千,日本傷亡兩千多,德國傷亡七百多。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日本和德國的差距。



在編制上,德國步兵師的人數大約是17000人,當然二戰後期縮減到12000人,而日軍甲種師團,作為絕對的主力部隊大約30000人,應該說德國的一個步兵師雖然說不能碾壓日本甲種師,但是打敗它還是沒有問題的,而如果是德國的裝甲師團那絕對是可以碾壓日本甲種師團的存在。德軍戰術上,無論單兵作戰還是分隊戰術都是遠勝日軍;裝備上,日軍更是落後於德軍,戰場上日軍坦克在德軍面前根本就沒有一點攻擊能力,反坦克炮、擲彈筒都是日軍坦克的噩夢;意志力上日本有個武士道精神,而德國更有法西斯精神。因此二戰時期德國的軍事力量可以說是無敵於天下。



至於經濟實力方面,美國就實實在在的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了,美國人擁有強大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產值和GDP世界第一。1939年美國工業產值佔世界工業生產的38.7%,二戰結束時美國的經濟總量已經佔到了世界的60%。二戰期間美國鋼鐵產量約6億噸,共生產坦克10萬輛,飛機29萬架、航母147艘,而且半數的武器無償提供給中國、蘇聯、英國等盟友,甚至在二戰前期美國還出售給日本德國大量經濟和軍事物質。

毫不客氣的說,二戰為什麼打的這麼慘烈持續這麼長的時間,主要的功勞就是美國在背後為世界各國提供巨量的物資,要不然就憑世界各國的這點家底了不起打個兩三年就撐不住了,所以從這我們就能看出美國的經濟實力到底多麼強大。


平凡de視野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


第一軍事強國,這個不好說,德國軍隊的軍事戰術很強;蘇聯人的軍隊“人海戰術”算無敵;美國軍事裝備(海陸空三軍裝備)相當厲害,除此之外,兩棲登陸相當厲害。


二戰的經濟強國非美國莫屬!

我們簡單看兩組數據:


一、美國二戰時對外援助總額累計達506億美元。


其中,蘇聯自1941年至1945年底,累計得到約109億美元的租借物資,佔總額的22%;中國累計獲租借援助約16億美元,佔總額的3%;英國所得最多,約在260-270億美元左右(因統計方式不同,上述數據在不同著作中會有一些差異)。


注意:這些美元換算成今天的價值只會更高!


二、根據蘇聯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史》整理:

蘇聯獲得美國的援助清單——

飛機:14018架

坦克,裝甲車: 22800輛

運輸車: 501660輛

摩托車: 30000輛

鐵路車輛: 13041輛

高炮: 7944門

衝鋒槍: 108293挺

無煙火藥: 130713噸

炸藥: 132237噸

鋼材: 2589766噸

鋁: 26110噸

石油: 2622357噸

化學品: 631017噸

艦艇: 672艘



美國光是對外援助的物資都碾壓德國、日本和意大利的總產值了!沒有美國,二戰同盟國很難取得勝利。


小林品歷史


美國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就超越了英國,成為了世界的霸主。雖然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綜合實力超過了英國,挑起了世界大戰,實行法西斯統治。但無論在經濟和軍事方面都沒有超過美國。因為兩次世界大戰都未牽涉美國本土,故而發了戰爭財。由於歐洲資本家為了躲避戰爭威脅,攜帶資金到美國投資,促進了美國工農業和科技水平的發展。德國雖經過閃電式的侵佔了不少領土,但都處在動亂中,遭到了被佔國家的抵制和反抗。特別是一大批科技人員湧入美國,使美國的科技水平迅速提高,軍事實力不斷壯大,不僅有強大的軍隊,而且還有先進的裝備,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二戰快結朿時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擲了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加速了二戰的結朿。所以說,美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經濟和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


趙建明Zhao


說起二戰中的第一強國,英國、日本顯然不能勝任,很多人會說是美國。不過要是論一對一單挑的話,美國不太可能會戰勝德國,或者說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慘勝!
那麼德國與美國哪個國力會更強呢?今天我們來講講:

德國!自第2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就是歐洲第一工業強國,歐洲第一經濟體。德國自希特勒上臺後,大力發展軍事、經濟,當時德國的工業產值就佔全世界的百分之十三。在二戰爆發後德國公司佔領了法國、比利時等國,工業產值佔全世界達到驚人的百分之三十。美國參戰前德國軍工廠源源不斷給前線提供武器彈藥。


而此時的美國,還未正式參加戰爭,保持中立,只是源源不斷上戰爭國提供各種戰備資源,發戰爭財。此時的美國工業產值與國力和德國差不了多少,為持平狀態。
不過二戰爆發後,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戰,這一刻美國的戰爭機器才全力開動。再加上後期美、英、蘇三國合力圍攻德國,大量轟炸機轟炸德國軍工廠,德國整體工業產值在大幅度下降,經濟受到重創。這是美國才與德國拉開一大段距離,也是後期德國戰敗的原因。

但是看看德國,面對美、英、蘇三國的圍攻,同樣戰鬥到了1945年。美、英、蘇三國合力圍攻也要用了三年時間才完全將德國擊敗,可見德國的國家實力不容小覷。總體來說,二戰前期國力、軍事實力的排名是德國與美國並列第一。到戰爭後期美國國力爆發出來,這時的美國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工業實力都遙遙領先世界其他國家,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強國。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軍器戰位


二戰時期的第一應該是美國無疑。蘇聯可以稱為第二。其實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世界上的美蘇崛起的格局就在形成了,冷戰時期重要的美蘇爭霸局面已經初現雛形,美國和西方各國都已經在考慮防備蘇聯的崛起了,甚至在二戰被德國挑起之後,英法還抱著德國代表西方進攻蘇聯的希望。


美國和蘇聯能夠名列前茅的原因是因為國土面積大,資源豐富,工業產能強大。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有了現代戰爭的雛形,聯合作戰和立體化戰場已經出現,大規模裝甲集群為代表的機械化戰爭時代已經到來,雷達、聲吶、導彈、航母、噴氣式戰鬥機等現代戰爭常見的武器當時已經出現了很大的發展。


在這個戰爭形態下,一個國家的工業產能和資源豐富與否就決定了戰爭的勝負。雖然開戰之前,美國在太平洋上的航母沒有日本多,還被日本偷襲了一個珍珠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一開始也確實很被動,但是足夠的工業產能讓美國在接下來的四五年裡生產了幾十艘航母,近千艘驅逐艦,這樣的產能讓日本根本無法抵擋。


蘇聯也是一個道理,雖然戰前裝甲集群沒有德國強大,坦克也沒有德國多,沒有德國先進,甚至一開始也和美國一樣遭到了沉重打擊,被別人一路殺到了莫斯科城下,但是蘇聯強大的工業產能在那些年裡帶來了超過4萬輛坦克,其中近3萬輛是著名的T34坦克,性能優越,一舉在陸地上壓垮了德國。


因此,不論是海權大國美國,還是陸權大國蘇聯,都是建立在資源和工業基礎上的,縱觀當時的各國戰爭能力,英國、法國、德國處於一個水平線,都是國內僅有一兩家可用的大型軍工企業,但是美蘇就不同了,著名的科研機構和製造企業一大堆,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