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這個“禁區”的景色雖美,但進去後卻難以出來

“旅”是旅行、外出,就是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中實現或到達某一目的;“遊”是外出遊覽、觀 光、娛樂,也就是為達到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來成為了旅遊。所以,旅行偏重於行,旅遊不但有“行”,且有觀光、娛樂含義。

西藏這個“禁區”的景色雖美,但進去後卻難以出來

近年來,旅遊已經成為了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了,當然,旅遊不僅能讓人心情愉悅,也能成為一種新型的“探險”方式,從自己熟悉的地方到另一個陌生的地方,人不生地不熟的,猶如探險般體驗著每 個地方的習俗與飲食。不過對旅遊的目的地產生好奇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對一些被禁止前往的地方產生好奇,那隻能進去後就難以回來了。

我國有四大無人區,分佈於青海、西藏以及新疆地區,由於環境惡劣,導致很多地方寸草不生,多面積呈沙漠戈壁,使得人類難以在此生存,所以無人區成為名副其實的“禁區”。

西藏這個“禁區”的景色雖美,但進去後卻難以出來

西藏羌塘無人區是四大無人區中,面積最大的一片,約近30萬平方公里。可能這些數字讓很多人不能理解這是多麼廣闊的一片土地,那簡單的解說了,一個遼寧省面積約為14.59萬平方千米,而羌塘無人區恰好是近兩個遼寧省的面積,換一種方式說,大家應該就能明白這片無人區是多麼廣闊。有科學 考察組提供了一組數據:在羌塘草原無人區,平均每一平方公里地面上不到一個人,所以,完全可以 想像羌塘無人區的狀態:更多的時候是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見不到人的身影。最重要的一點是, 在無人區裡面,手機就變成了一塊無用的板磚,在這裡是沒有信號的,你也無法發送任何消息,如果你一旦在裡面迷失的話,就很難再走出來了。

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生存環境惡劣的無人區呢。這其一在於它的海拔高,人們已經很難在這裡長期生活了,在加上這裡沒有植物的繁衍,很難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造成了氧氣稀薄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最重要的還是,這裡的溫差非常大,白天最高可達到30度左右的高溫,而夜間又會回落到零下十幾度的狀態。並且這裡的天氣總有龍捲風出沒的同時,帶來了漫天黃土之外,還經常伴隨著降雨。所以這樣的環境又怎麼會適合人類隨意進入呢?

西藏這個“禁區”的景色雖美,但進去後卻難以出來

說無人區荒涼,其實並非絕對沒有人煙,只是人煙極其稀少而已。而且羌塘無人區是賦有生命力的,羌塘的冰川、雪山、河流以及眾多高原植物。無人區雖然並不適合人類活動,卻正是因為這樣,這裡恰好成為了眾多野生動物們的天堂。藏野驢、野犛牛、藏原羚、西藏棕熊、黑頸鶴、藏羚羊、藏狐、高原兔、藏雪雞、西藏毛腿沙雞、雪雀等都在這裡恣意生存。

西藏這個“禁區”的景色雖美,但進去後卻難以出來

為什麼那些闖進無人區後的人,卻一直沒有消息了呢?

其實,人類在大自然前太渺小,無人區內有它的生存法則,並不是憑一腔熱血就能去戰勝的。熱愛戶外,敬畏自然,但要分清探險與冒險的界限。由於羌塘無人區極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所以 在羌塘無人區裡,還有部分地方至今都沒有地名,也沒有路牌指示,無人區內也沒有信號,人如果發生了意外,就等於陷入了“三無”境地:無信號、無道路、無給養,外人進去不僅難以找到位置實施救援,甚至還會再讓另一群救援人,迷失在這荒涼、恐懼的“三無”境地內。

西藏這個“禁區”的景色雖美,但進去後卻難以出來

名符其實的“禁區”,儘管有著壯美的自然風光,但還是千萬不要因為衝動而非法穿越,否則再美好的景物,也將只是曇花一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