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曹雪芹

戲說曹雪芹

“生於繁華,終於淪落”。 這是世人對曹雪芹一生最精妙的概括。

曹雪芹的家世從繁花錦簇之盛,一下子落入凋零落魄之境,使他深切地體驗著人生變幻無常,和世道的人心險惡無情,這樣的經歷,讓他擺脫了原屬階級的庸俗和狹隘,看到了封建貴族階層不可挽回的頹敗之勢,同時也帶來了幻滅感傷的情緒。他的悲劇體驗,詩化情感,他的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全部熔鑄到他一生中唯一的鉅著《紅樓夢》裡。

上海復旦大學的紅學研究者張慶善說:曹雪芹是中國最偉大的作家,他值得中國人民緬懷、紀念。因為他是《紅樓夢》的作者,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因為有了曹雪芹和《紅樓夢》,中國人面對著莎士比亞、巴爾扎克、普希金、托爾斯泰等等世界文學巨匠,而不會不好意思。因為曹雪芹的《紅樓夢》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藝術和永恆的魅力,可以與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學經典相媲美而毫不遜色,它永遠矗立在世界文學的珠穆拉馬蜂上,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 1 ~

原生家庭

戲說曹雪芹

曹雪芹,原名曹霑,約1715年生於江寧(今南京),祖籍遼寧鐵嶺。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是當時的江寧織造;曾祖母孫氏曾經做過康熙的保姆;

康熙三十八年(1699),曹雪芹的曾祖母68歲,皇帝南巡,以織造署為行宮,皇帝見了孫夫人,高興異常,因見庭中萱花已開(古人以萱喻母),於是親書“萱瑞堂”三個大字賜予她,懸掛在內院正廳上。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做過康熙的伴讀和御前侍衛,後做了江寧織造,併兼任兩準巡鹽監察御史,極受康熙寵信;

曹雪芹的父親,一說是曹顒,一說是曹頫。

曹雪芹的母親是馬氏。

~ 2 ~

成長經歷

戲說曹雪芹

出生

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當時就任江寧織造的曹顒在北京述職期間病逝。康熙下旨,把曹顒的堂弟曹頫過繼給曹寅,接任江寧織造。這一年的三月初七,曹頫曾寫過奏摺:“奴才之嫂馬氏,因現懷妊孕已及七月。”這裡提到的遺腹子就是曹雪芹。

曹雪芹於1715年4月26日(公曆1715年5月28日)生於南京江寧織造府。

在康熙、雍正兩朝,曹家祖孫三代四個人主政江寧織造達58年,家世顯赫,有權有勢,極富極貴,成為當時南京第一豪門,天下推為望族。康熙六下江南,曹寅接駕四次。不過,曹雪芹晚生了幾年,本人並沒有親歷康熙南巡盛事。

童年

曹雪芹小的時候,受到祖母李氏的寵愛。

因康熙的庇佑,還有曹家祖孫的經營,曹雪芹成長於康雍盛世,居住在南京的繁華地,過著紈絝子弟、錦衣玉食的生活。那時候的日子可以說是沒有煩惱,整日消遣作樂的日子。“每日只和姊妹丫鬟們一處,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棋,作畫吟詩,以至描鸞刺鳳、鬥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只在園中游臥,每每甘心為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閒消日月”。他終生都對這段幸福生活記憶猶新,在《紅樓夢》開卷第一回《作者自雲》中親切地呼曰“夢幻”。

小時候的曹雪芹十分淘氣,不喜歡八股文,也不願意讀四書五經,更加反感科舉、仕途。雖然父親曹頫嚴加管教,並且請了很多私塾先生教他,但有祖母的疼愛,他依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性子發展。

由於祖父曹寅曾監管揚州詩局,曹家有很多藏書。曹雪芹自小生活在一個富有詩書氣息的家庭環境之中,他博覽群書、愛好戲曲文學、精通養生、茶道等技藝。

由於曹家與蘇州織造李煦、杭州織造孫文成等有很緊密的聯絡,曹雪芹從小就走訪了蘇州、杭州、揚州、常州各地,對山水也十分熱愛。

童年轉折

雍正繼位後,曹家因祖上跟隨了八王的政治緣故,被新近得寵的兩淮巡鹽噶爾泰推波助瀾,在背後說了壞話。他說曹雪芹祖父:“訪得曹,年少無才,遇事畏縮。織造事務,交與管家丁漢料理……”

雍正五年,曹家開始遭遇變故。5月,因為進貢的物品奢侈過度,遭到斥責;6月,因江寧所織的御用衣服內襯掉色,被罰俸一年;12月初,山東總督參奏三處織造送龍衣途中,對驛站人員進行勒索、騷擾,降旨嚴審,12月15日,朝廷命綏赫德接管江寧織造曹頫,曹頫被罷職,入獄。次年正月,曹家被抄家。曹雪芹跟隨家人遷回北京,曹家從此一蹶不振。

而當時才只有13歲的曹雪芹還未成年便經歷了家族的慘淡劇變,體悟到了人生榮辱、世態炎涼和家族興衰。

~ 3 ~

曹雪芹與福彭

戲說曹雪芹

在曹雪芹的前半生中,不得不提的一個人物是他的表兄福彭。

福彭是曹雪芹姑姑的長子,第五任平郡王,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他聰明早慧,才華出眾,曾被康熙留在宮中培養,並深獲雍正的賞識,指定他為少年弘曆的宮中伴讀。乾隆與福彭私誼甚厚,視福彭為心腹知己。

雍正十一年四月,已主持朝政的乾隆任命福彭為軍機處行走,福彭成為了當時最年輕的軍機大臣。同年,又任命福彭為定邊大將軍,指揮清軍與準噶爾作戰。乾隆繼位後,立即召福彭回京,協辦總理事務處,這是在雍正帝喪期內代替軍機處的最高中樞機構。乾隆元年三月,福彭出任正白旗滿州都統。

在乾隆元年前後,福彭有心提攜曹雪芹,並使之重振老曹家。福彭安排了曹雪芹到正白旗營當差,當時曹雪芹二十一歲,風華正茂,成了正白旗營一名普通的前鋒。福彭對曹雪芹的這番安排可以說是用心良苦、深謀遠慮的,他希望曹雪芹能先在基層鍛鍊一番,然後再憑藉自己的權利,委以重任。

然而,曹雪芹對“前鋒”這種舞槍弄刀的差事並不感興趣,再加上平時沒有什麼事情可做多,曹雪芹就四處閒逛找人聊天,順便打聽一些奇聞異事。儘管那時的曹雪芹還沒有打定寫小說的念頭,但這些經歷和聽到的故事為他日後的創作積累了不少素材。

正白旗營所在地是北京的西山,那裡名勝雲集,風景秀麗。在正白旗營附近的櫻桃溝,有幾處別緻的景緻:一處是“元寶石”,一處是“石上松”,還有香山一帶出產的天然黛石。當曹雪芹在乾隆七年許開始構思、醞釀、創作《紅樓夢》時,櫻桃溝的“元寶石”“石上松”等意象,很難說不在他的腦海裡縈繞。

曹雪芹做了一段時間的“護軍前鋒”後,並沒有什麼作為,表兄福彭也對他的表現不是很滿意。福彭也看出了曹雪芹並不適合當兵,隨後幾經斡旋、給曹雪芹謀得了“州同”一職,相當於現在的副市長職務。但結果,依舊讓福彭十分失望,性格與仕途不合的曹雪芹再次被貶黜,有識者稱就如《紅樓夢》中賈雨村第一次被貶的情形一樣。

多少年後,曹雪芹真切地感覺到了自己辜負了表兄的期望,所以才有了《紅樓夢》開篇的那一大段作者自白,“背父母教育之恩、負師兄規訓之德,已至今日一事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記,以告普天下人。”

後來表兄福彭“英年早逝”,曹雪芹的生活也變得更加窮困潦倒。

~ 4 ~

曹雪芹與《紅樓夢》

戲說曹雪芹

乾隆九年(1744年),曹雪芹開始寫作《紅樓夢》的初稿《風月寶鑑》,歷時十年。曹雪芹自己說:“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從30歲的初稿開始,曹雪芹就來到了北京西山“抗風軒”隱居,十多年間,曹雪芹的生活非常清貧,連酒都沒錢買來喝。在貧困中他更增加了對封建制度黑暗,殘酷,虛偽命運的認識,增加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他立志把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對人生的見解和對社會命運的強烈批判都寫出來,最終,憑藉曹雪芹堅韌不拔的毅力,將舊作《風月寶鑑》“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完成了鉅作。

《紅樓夢》的別稱叫做《石頭記》,曹雪芹一邊寫作一邊以抄本的形式使其流傳,可惜直到他去世也沒有寫完。只有前面三分之二的初稿被保留了下來,餘下的幾十回也有一些初稿一直沒有流傳下來,後來高鶚續寫後面四十回,一共120回,全稿完成。

《紅夢樓》描寫的是愛情故事,卻不是描寫情愛本身,它寫的是賈林之間戀愛和婚姻的悲劇,並穿插了薛寶釵的愛情悲劇,小說之所以有那麼深遠的意義在於他不是孤立的去寫這個愛情悲劇,而是以賈林薛的愛情經歷為主線,寫出了當時四大家族的興衰歷史,又以賈府為重點,揭露了當時封建社會家族內部的矛盾和現實,以及種種黑暗和罪惡,對腐敗的封建社會統治階級進行了強烈的批判。

~ 5 ~

情感婚姻

戲說曹雪芹

曹雪芹的生活從富足到窮困潦倒,他都有經歷過。在生活中他有三任妻子。

第一位原配夫人是梅氏,她也是曹雪芹的表妹。梅氏生的楚楚可憐,嬌小美麗,自幼知書達理,愛哭鼻子。人們都說,林黛玉這個人物是揉進了梅氏的性格的。梅氏和曹雪芹是青梅竹馬,但梅氏能嫁給曹雪芹是十分曲折的過程。在曹家被抄家之後,曹雪芹又仕途無望,梅氏的母親十分反對這門婚事。兩人雖歷盡艱辛,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並生下了兒子,但可惜的是兒子年幼就患病死了,沒過多久梅氏也染病香消玉殞,給曹雪芹留下了一生的遺憾。正如《紅樓夢》中寶玉對林黛玉的念念不忘一樣,林黛玉是寶玉的最愛,梅氏也是曹雪芹一生的摯愛。

第二位夫人是柳慧蘭。她出身並不好,據說是一個歌女。但這個女子是一個個性很強,天資聰慧和能幹之人。因為做歌女,曾行走江湖,見過大世面的柳氏,對人生有著非同一般的感悟。在曹家家境破敗之後, 柳氏還一直非常支持曹雪芹的創作,並希望曹雪芹可以考取功名,對曹雪芹寄予了很大期望。但由於曹家得罪了當朝皇帝,曹雪芹也早知仕途無望,並沒有在功名之上用心,兩人的價值觀不同,所以經常吵架,但也能很快和好。

柳氏勤儉愛夫、是會持家過日子的人,但凡是有兩面,她越懂得經營,越會期盼著丈夫飛黃騰達。但由於常年的價值觀不同,不僅是柳氏對曹雪芹失望,曹雪芹也對柳氏有很多不滿。於是,有了《紅樓夢》中最受人爭議的角色薛寶釵的出現。據說曹雪芹將把對柳氏的不滿都寫在薛寶釵的性格上了。

第三位妻子是一位才女,許芳卿,是曹雪芹的紅顏知己。她是曹雪芹中年回江南帶回來的,更是他的助手秘書,幫他完成了《紅樓夢》。

曹雪芹的晚年生活過的並不好,曹雪芹四十八歲的時候,幼子得了天花,沒有藥物可以治療,即使就算是有藥物,曹雪芹也買不起。幼子就這樣去世了,之後曹雪芹自己也患病不起,最後沒有熬過去,沒有錢看病,去世了,據說曹雪芹死的時候是除夕,在這個高興的日子裡,他悄然離開。

~ 6 ~

素一說

戲說曹雪芹

人們常說,一個人童年的人生體驗造就了這個人一生的心理結構,對其個人氣質、個性、思維方式等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甚至引導和制約著一個人一生的情感、言行的發展。

基於此,對作家的人生經歷包括童年經歷的探索,也可以被視為打開作家創作心靈的一把鑰匙。

有人說從紅樓夢中就可以看出曹雪芹的生活,可以瞭解到當年曹家是多麼的繁榮。只有世家貴族出身的他,才可以對那些精妙奇異的景象描寫的那麼細膩,並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的確,曹雪芹的作品能夠如此出色,得益於家庭環境,曹家家學淵博,曹雪芹從小就生活在那樣的家庭環境裡,博覽群書為其奠定了深厚的創作基礎。

而接下來後期人生的大起大落、充滿戲劇性的人生體驗,那些家族災難的來臨,更加將曹雪芹的內心世界建立的豐富立體起來,於是他基於這樣深厚而豐富的內在與外在的積累,再加之內心一份對人生的慨嘆、不滿、憤怒與焦慮,才幫助他、促成他完成了這樣的鉅作。

對於能完成這樣史詩般鉅作的人,必然是擁有一份高尚而有趣靈魂的人,曹雪芹當之無愧。

曹雪芹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清醒如他,卻偏偏走不進世俗,沒有成就通達的仕途,選擇了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由此可見,的確是性格決定命運。據記載,曹雪芹的性格十分爽直、狂傲,甚至有人用“利劍”、“奇石”來比喻他的個性。而正是這樣的個性,也成就了他的鉅作、和後世留給他的頌揚。

眾所周知,在創作《紅樓夢》期間,曹雪芹早已不是溫柔富貴鄉的公子,反而是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家族的振興無望、身邊的親人朋友也相繼離世,從錦衣玉食到度日如年,他可以說是歷盡了人間冷暖。但就是這樣窘迫的境地,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寫作,沒有錢買紙,他把舊曆書拆開,翻轉了葉子做稿紙。書稿出版被官方渠道拒絕,他把稿子送給朋友傳閱,享受其中樂趣,並且他始終對寫作有自己的要求,批閱十載,增刪五次。

人的一生,一旦能夠走出時代的枷鎖、世人評說的束縛,遵從本心追尋一件自己認可的事情,那也就能如曹雪芹一般感受到大徹大悟了。為了完成《紅樓夢》,曹雪芹筆耕不輟、精益求精、淚盡而逝,他能享受逼人的福貴、也能忍耐世間的唾棄與白眼,即便舉家食粥度日,誓將自己鍾愛的事業憑藉與生俱來的驕傲與風骨進行到底。除了《紅樓夢》這樣的文化食糧、曹雪芹展現給世人的精神追求,也是值得後人反覆玩味、成為品鑑自身的最好參照。

物質的過於豐富、仕途、人生過於順遂,反而讓一個人陷入麻木,被動的向前奔跑。反而不得志、苦悶、痛苦之時,精神上得到了放飛,自我得到了反省。一代大師,必然是時勢造英雄的產物,但不是每個人經歷窮困潦倒都能成為大師、成就自我,唯有如曹雪芹一般,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才能將生命的價值與時代相結合,發揮到極致。而無論身處哪個時代,只要我們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都能讓這個時代成為對自己而言,最好的時代。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