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攝影有什麼技巧?

catcatkk


手機攝影這幾年發展非常快,拍攝能力也越來越強,大有完全取代小底卡片之勢:



說起手機攝影技巧,其實和相機攝影並沒有實質區別。但原理雖然相同,二者在硬件規格上的差別還是明顯的,主要就是手機感光器尺寸較小,畫質有先天劣勢,因此對算法的依賴比較強:



從經驗出發,給大家一些提示和建議,共同學習交流:

一、學會使用各種內置場景模式

現在的手機普遍內置很多場景模式,每種模式都包含了優化組合的拍攝參數和相應算法。比如廣受關注的夜景模式:




還有模擬虛化效果的人像模式(有的手機稱為“大光圈模式”):




二、學會通過切換不同的攝像頭實現最佳拍攝效果

為了彌補手機變焦能力受限的不足,很多手機加入了多個不同焦距的攝像頭,有的焦距短,適合拍攝風光等大場面;有的焦距長,適合拍攝花卉或其它特寫。在實際拍攝中,我們要了解不同焦距攝像頭適用的拍攝場景和對象,正確選擇合適的攝像頭來拍攝:





三、在自動拍攝不符合預期效果時,可以採用更專業的手動拍攝模式

為了滿足更加專業和個性化的拍攝需求,大部分手機都內置了手動拍攝模式,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調節對焦模式、快門、ISO、白平衡等參數,實現更理想的效果:

如果手機沒有內置手動模式,也可以安裝一些第三方app來實現類似功能:




個人經驗,僅供參考。關於攝影的相關內容,大家可以關注小k後私信下圖中各類關鍵詞,獲取小k為您整理的獨家攝影技巧,祝您攝影愉快🌹:



愛攝影、愛生活,致力打造最具價值的攝影自媒體。歡迎關注“小k印像”,瞭解更多攝影常識和技巧,共同學習進步🙏🙏


小k印像


攝影是光的藝術,放在手機也是一樣。由於手機體積的限制,鏡頭比專業相機更小,因此對光線的要求也就更高。對於手機攝影而言,器材、技巧、構圖是次要的,普通用戶絕大多數情況下根本用不上這些,只要有充足的光線就能拍出好照片。

1、要戶外不要室內。

目前智能手機的光圈在F/2.0左右,CMOS尺寸在1/2.5左右,相比專業單反的大鏡頭大底要小很多,高速快門時進光量有限,所以手機想要拍得好,充足的光線是必須的。不要依賴手機自帶的閃光燈,即使是單反自身的閃光燈也僅僅只是讓你“拍的到”罷了,想要“拍得好”環境光線非常重要。如果是拍攝室內照片,一定要保證足夠的燈光照明,有條件的用戶可以購買LED補光燈等設備,在拍照時獲得充足的光線。

2、要順光不要逆光

雖然逆光也能拍出很好的照片,但對於拍照技巧、構圖以及器材的要求很高,非專業人士很難把控。所以除非萬不得已,儘量不要逆光拍照,否則原本漂亮的女朋友就會因為曝光不準而變成“黑人”。如果一定要逆光拍照,可以嘗試將閃光燈強制開啟,為逆光下的人物面部進行補光。

3、要晴天不要陰天

雖然陰天戶外的光線也很充足,但由於手機的寬容度不比相機,在陰天下拍攝天空很容易變成慘白的一片,沒有任何層次感,在這種情況下是很難拍出好照片的。

4、要黃昏不要正午

即使是藍天白雲的天氣,也儘量選擇黃昏、清晨來拍照,避免在正午陽光最強的時候拍照。因為清晨的天空由於水汽蒸發的緣故,光線散射更強,此時藍天更藍、白雲更白。黃昏的日落則是攝影展最喜好的題材,此時面向夕陽可以獲得更加柔和的光線,背對夕陽則可以拍出唯美的剪影照片。

5、要三腳架不要手持

雖然絕大多數時候用手機拍照片時都是手持,但如果有條件的話,儘量使用三腳架來拍照。三腳架可以保持機身的穩定,這樣即使在室內或者光線不好的戶外,也可以保證畫面不出現抖動或者模糊。另外一些手機支持專業模式,可以自己設定快門時間,藉助三腳架就可以設置1秒甚至更低的快門,這在拍攝夜景時非常有用。如果沒有三腳架,使用普通的自拍杆也可以起到穩定手機的效果。

很多人一談到攝影,就開始科普光圈、快門、曝光、構圖等專業知識,其實這樣雖然也很重要,但是對於一般人來說太過複雜了。因此除非想要系統的學習手機攝影,一般情況下大家只需要記住一點:只要光線充足,拍出來的照片就一定不會差。


貓眼看數碼


手機攝影有什麼技巧?

我以前學習攝影的時候手機拍攝還沒有那麼發達,現在的手機拍照功能很強大,強大到可以跟市面上的卡片機相提並論。

手機拍照的優勢是便攜,打印小尺寸的照片畫質也過得去,最重要的是直接從口袋掏出來就能隨手記錄一切美好的事情。


無論是單反和手機其實攝影技巧是相同,只是實用工具不同而已,以下人像攝影是用手機拍攝的,技巧分享如下:

一、尋找適合的光源

攝影是一門用光的藝術,無論是手機還是單反光線充足才能獲得合理的曝光,想要拍出高畫質的照片是需要良好的光源,比如最容易拍是順光、最美的側逆光和後逆光、拍好看的照片是需要尋找合適的光源。

照明燈和太陽都是可以利用的光源,拍照要圍繞著這兩大光源進行,記得用HDR功能,能獲得更多的細節。

以下所有攝影作品都是用手機拍攝,有後期調試過:


二、嘗試不同的顏色

表達照要多嘗試不同的顏色,利用顏色來搭配讓畫面有對比、有衝擊。多利用不同的元素來豐富畫面的層次和美感,攝影不只是用光,還有是色彩。


三、讓畫面變得更加簡潔

在拍攝人像時,我們儘量選擇一些色彩乾淨、單一的背景進行拍攝,也可搭建一塊布則為背景目的就是為了避免雜亂的背景干擾畫面。

現在雙攝、三攝鏡頭已經普及了,背景虛化功能越來越強大,可以選擇用大光圈來拍攝,讓畫面變得更加簡潔,背景簡潔主體就凸顯了。



四、嘗試不同的構圖

構圖技巧有很多,三分法、對角線、曲線、對稱構圖技巧等等。拍風風光最常的是三分法、就算把畫面一分為三,前景、中景、遠景。

三分構圖方法:

利用框架來作前景,構圖打破常規,加上畫面的自然光線讓畫面有了層次感:



五、後期的處理

好看的照片是離不開後期的處理,在厲害的攝影師都是需要後期修圖的,現在已經是數碼時代了,不是膠片時代了,在說後期就讓攝影作品更加完美。

現在的修圖APP很多,如:美圖秀秀、手機版的PS、Sna pseed等修圖軟件。手機裡也自帶的修圖工具,可以調節明暗、加濾鏡等、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調整。


人像圖庫


一、構圖方法

構圖主要分以下幾類:

1.黃金比例構圖法

如何找到黃金比例?

以iPhone為例,在【設置】——【相機】中將網格打開

將拍攝的主體儘量放在“井”字的四個交叉點處,也就是中間這個方塊的四個頂點。這四個點是人類眼睛最敏感的地方,也有人稱為“趣味中心點”,通過【九宮格】來構圖,一般都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

比如這張圖

這種黃金分割線法則是最萬能的,往往都能拍出大片範兒的,他不需要你有多好的技巧,總是能給人舒服的感覺。

2. “5比5”構圖法

5:5構圖法,也稱作對稱法則,這種方法很簡單,大家都會用也都會拍,就是畫面正中垂線兩側和正中水平線上下基本對等,畫面平均,佈局平衡。

5比5這種構圖法對於背景要求比較高、需要空曠簡單,或者有縱深感才行,不是任何照片都能hold的住這種構圖方法。5比5構圖法的優點是能很好地體現出人和景的融合,缺點就是這種比例對於背景景色的要求會比較高。

這張照片不僅利用了對稱的方法,同時還將整個構圖按天空:地面2:1的比例,讓人看著很舒服、和諧的構圖方式。

3. 對角線或三角形

三角形構圖法是以三個視覺中心為任務或物體的主要位置,有三個點連線想成一個三角形的一種構圖方式,排出來的照片能很自然的給人一種持久、穩定又不失活潑。

4. 遠景留白構圖法

留白是近兩年非常流行的拍照方式,簡約又突出主題,在拍照的時候給主體之外留下足夠的空白,自帶文藝感的拍照形式。此方法實際為以上幾種方法的延伸,或黃金比例或對稱。

5.其他構圖

1比9”構圖法:這種拍照構圖方法比較劍走偏鋒了,對於拍照的背景同樣要求很高,拍出來的照片後期也比較難處理,所以小編建議除非條件適合、或者迫於無奈的情況下才這麼拍,否則能不這樣拍就不要這麼拍了,這種構圖方法適合景太大,人太小或被擠在小角落,這樣子場景用這樣的構圖拍出來才好看!

二、構圖技巧

1. less is more

主題不夠明確是一個大問題,而通過減法可以迅速的交代清楚主題。而對攝影有了深入瞭解之後,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已是基本功,而如何用最少的畫面元素構架起一個主題則是提升的關鍵。

比如這幅圖:

可以看到,這張照片的畫面十分雜亂,近處的馬路,遠處的防護板,再遠處的樓房,畫面沒有絲毫的規律可循,節奏感十分匱乏。我們並不知道這張照片要突出什麼,然而當我們近一點的時候:

這樣除去一些內容,這樣主體就很鮮明,而且我們可以發現近處馬路的線、遠處的警示線條、防護板上的紅白線條都是一些線條的幾何圖形,並且分佈狀態也有規律可循。

2. 近一點兒,再近一點兒

手機拍照的鏡頭是定焦頭,它是不支持變焦的;雖然有很多手機廠商說自己的手機支持變焦,但是變焦後拍出來的效果很差。所以在使用手機拍照時要儘量靠近被物體,但是並不是意味著瘋狂靠近,而是在鏡頭可對焦的範圍內儘量靠近,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會更加清晰。記住千萬不要用手機把景物拉近拍攝,拍出來的照片畫質很渣。而且,當我們缺乏拍攝思路的時候,不妨離拍攝對象更近一些,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比如上面那張圖,當我們足夠靠近的話,就可以發現維護板上點點的雨珠:

3. 低一點兒

通過拉低相機的位置,你會看到世界的另一副面孔。

仰拍可以讓物體顯得更高大。我們常常用仰拍的手法來拍建築,使建築更雄偉;用同樣的手法拍人,顯得人更高挑。

前景景物距離鏡頭很近,體積巨大、細節清晰,纖毫畢現地呈現在觀眾眼前,很有讓人身臨其境的代入感。

4. 換個視角

換個視角的本質在於發現我們在平視時發現不了的事物。

往下看看,並且正對著下面,會得到一些類似地圖的有趣畫面。

往上看看,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天空。

攝影師通過一些小聰明,可以演示不同的視角,帶來不一樣 的創意。

下圖2014年拍於某城樓,因為正門用鐵鏈攔著禁止行人通行

此篇簡單給大家介紹構圖的方法和一些簡單的技巧,不知道能不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此外還有一個小tip,就是多看大師的照片,提高審美,薰陶之下會對生活之美有不同的理解~希望大家可以記錄生活的美好。

前行便是擁抱美好。


Miss凡人精


手機已經迅速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像素以達到2000多萬,出門旅行,我們卻不想背單反?日常生活確實一部手機足夠了!今天我就為大家送上一些手機攝影技巧,讓你對美不勝收的風景不再存有遺憾。

1.學會留白

設計需要留白,拍照也需要留白。有時候照片不好看,就是拍攝到的雜質太多,只要畫面一留白,去掉多餘元素,便怎麼拍都好看了!



2.應時應景

不只晴天適合拍照,雨雪天也能拍出很美的照片。陰天的時候光線比較柔和,更容易拍到城市中那些少見的、具有故事性的畫面。



3.融入人物

人是很好的參照物,人物可以幫助照片增加比例感,有了對比才能反映出建築真正的大小,而且看的人也會產生自己也在場的感受。



4.發現細節

為了契合照片主題,去捕捉一些小細節。你可以嘗試捕捉雨滴在光亮的表面形成反射的特寫,在背景的搭配下,一張有力的照片就誕生了。



5.構圖乾淨

這一點應用在建築攝影上簡直再合適不過了,尤其是手機攝影,像素不如單反,為避免畫面雜亂模糊,乾淨的構圖顯得更為重要。

6.色彩紋理

對比強烈的色彩,總是能夠在第一眼就牢牢抓住攝影師的眼睛。在發現強烈對比的色彩元素之後,拍照時就只拍攝色彩,紋理也是一樣的道理。

7.正方形構圖

正方形四邊等長,給人從中心向外擴散的感覺,因而圖片的穩定性和均衡性很強,最為適合拍攝對稱的場景,特別是拍攝主體在畫面中心的時候。

8.利用倒影

利用倒影來拍攝建築或者城市,是增強作品畫面感最為簡單有效的方法,天然的對稱度,可以馬上提升畫面的美感。

9.抓住光線

光線是最奇妙的魔術手,能夠讓作品畫面產生出一種戲劇性的故事效果。有陽光的地方總會有影子,影子還能突出圖裡人物的靈魂。

10.選擇角度

不要總用水平的視線去觀察事物,抬頭看看你的頭頂上有什麼,再低頭看看你腳底的風景,儘量拍出空間的延伸感或者縱深感。

有時候,你不是審美不足,而是缺少技術,學會這10個攝影技巧,手機也能拍大片,趕緊馬克起來吧!


嘻嘎達


手機拍剪影技巧了解一下😄😄😄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39763873093cad88fe180\

二麥科技


一個小小的手機,也有無限的發揮潛力,下面光學法則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手機攝影的技巧。

使用手機相機的專業模式,感覺就像用單反

幾乎所有的安卓手機自帶的相機app裡都有專業模式,在專業模式中可以對ISO、快門、白平衡等參數進行手動的調節,從而拍出來不一樣的照片,有一定攝影基礎的單反愛好者,一定可以很輕鬆的使用這個功能。

這個功能在拍攝夜景時特別的有用,例如下面這張圖就是用專業模式拍攝的夜景。在相機專業模式中,我們首先要將ISO調節到最低也就是一百,這樣可以儘可能的控制畫面的噪點最少,並且延長快門時間。接下來將快門速度固定在兩秒進行試拍,根據照片的亮度來調整快門速度,經過幾次試拍之後,一定能獲得一個正確的曝光值,然後等汽車最多的時候重新按下快門就能獲得一張帶汽車尾燈光軌的漂亮夜景照片

用自動模式拍是什麼效果呢?請看下圖

下完雨的街道最適合拍攝,反射對稱

雨後的路面上難免會有一些積水的地方,我們可以用它來拍攝創意的對稱照片,當然不只是雨後路面的小水坑,遇到風平浪靜的湖泊河流或者是水塘都可以拍攝這種效果的照片

在拍攝的時候需要注意,如果這個水的面積比較小,例如路面的積水,那麼要把手機儘量的靠近水面,最低的機位才能拍下來最多的畫面。

什麼?大白天你讓我開閃光燈?是的,你沒看錯

在光比非常大的情況下為朋友拍照片,常常會出現下面這種場景。在黃鶴樓上,我的朋友讓我給他拍攝一張照片,相機的自動測光模式使得相機會自動的讓背景風光的曝光正確,而我朋友的臉因為沒有光線直接照射到,所以他的臉非常的黑。


怎麼辦呢?非常好辦,打開相機的閃光燈,不用擔心,閃光燈只會照射到前方兩米左右的物體,遠處的建築以及河流不會有哪怕一絲亮度的改變,而人物的亮度卻亮起來了,畫面看起來更加的均勻。

上面是幾個手機拍攝照片常用的小技巧,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大家。

如果覺得有用,請關注我。光學法則將持續為大家帶來攝影相關的問答以及頭條號。


光學法則


最簡單的技巧、最簡單的內容、最簡約的構圖往往給人最驚喜的視覺效果。

今天針對五種不同的拍攝類型講解如何做到極簡主義:

1.極簡風光——以純色為美

色彩單純,是表現簡約風格的一個小技巧,這點在風光攝影中尤為重要。

在戶外拍攝的時候,儘量把視野放寬,尋找場景中的主色調,任何場景都會有一個主色調,或者說有一塊純色佔據畫面的大部分位置,比如干淨的天空,比如林邊的一塊草地,或者礁石邊一片平靜的海洋。

這樣做的目的是,抓住了這張極簡照片的99%,但是還有1%在哪裡?那就是一個畫面中的點睛之筆,構圖中打破僵局的元素。

天空中可以是一朵雲一架飛機,草原上是一匹馬或幾隻羊,而海面,則可以是一艘帆船或捕魚人泊船用的幾隻木樁。

此時有這些動因在,畫面便瞬間激活,與純色背景的對比,才更顯極簡主義的靜謐之感。

2.極簡靜物——主體突出,活用景深

是什麼讓時間停滯,把光陰定格?

生活中的那些瑣碎之物,圍繞著我們,不動聲色,於無聲處記錄下歲月的步伐。

最能體現我們生活的,便是周遭的這些靜物,一個水杯,一盞路燈,牆角的老手風琴或者冬日裡屋簷下的冰掛,極簡主義也最容易在這些小物件上發揮的淋漓盡致。

3.極簡人物——除去一切雜物、雜念

人物極簡的攝影:留白。

攝影師說:“我們要簡約,不要簡單。”人物攝影在這一點上表現的尤為突出。

通過留白,體現畫面內人物的情感、思維、態度等。沒有內容不代表沒有思想,留白處能更好體現人物的內心。

相同的拍攝對象,留白能讓你的相片呈現一種全然不同的氣象。內容的缺失並不意味著關注的缺失。實際上,留白往往能提高關注度,因為它讓拍攝對象更為凸顯,能有效地誘發情感。

4.極簡建築——線條至上

極簡主義的建築攝影中滲透著這種“少即是多”的建築設計哲學,在處理手法上主張流動空間的新概念,將作品的各個細部精簡到不可精簡的“絕對”境界,不少作品結構完全暴露。

但是它們高貴、雅緻,使結構本身昇華為建築裝飾的藝術。

5.極簡生態——盯住一物,拋棄一切

生命中,那些光影交錯的瞬間,生命便在此綻放,一花一葉,一沙一蟲,為我們的極簡攝影提供了無限的可能,逆光、剪影、微距、虛化,統統是你手到擒來的武器。

除去一切影響視線的東西,讓你的拍攝主體儘量明確,顯眼,安靜。

對於攝影,是做減法的藝術!少即是多,每拍一張照片後,問問自己裡面是否還多了一些元素,自然而然,你的作品就能提升一個檔次!


彭城之窗


其實

手機攝影更加難

下面推薦幾個絕逼的手機修圖軟件

Cortex Cam是一款高級的拍攝軟件。它的優點在於低光下拍攝可以具有很好的降噪功能。

SlowShutter Cam可以讓你控制手機的快門速度,這樣就可以拍攝延時照片了。

Filter storm是一款十分專業的手機後期處理軟件,它的所有調整都是基於專業的照片修改技術,例如曲線(curves)、色相與對比度(Hue\\Saturation)。同時它還能模仿類似PS中的圖層蒙版技術對照片進行局部調整。

VSCO Cam,不必多說,這款軟件具備很多優秀的濾鏡,是照片調色的必備工具。

Union可以將不同的照片很好的拼合在一起,是製造雙重曝光效果的利器。

Hyperlapse from Instagram,這是一款視頻拍攝軟件,可以拍攝延時視頻並直接幫助用戶上傳到Instagram上。

攝影技巧:仰望拍照

很多攝影作品往往以其獨特的視角被人稱讚。不侷限於視線範圍的拍照是某些人一直推崇的拍攝技巧。細心的觀察某個地點,並時不時向下或者向上看往往會得到讓人驚訝的美麗畫面。正是因為某些人打破了常規的視角,才讓他的作品從大多數人的作品中脫穎而出。

充分利用線條的優勢

作為設計專業畢業的劉辰具備了很好的美術基礎,對點、線、面、形狀十分敏感的他在作品中也十分善於運用幾何線條與圖形。劉辰提到的leading lines(引導線)是攝影構圖中很重要的一個元素。可以發現在他的作品中,他有意識地將線條的位置處理的十分得當,並將線條作為構圖中的一個因素。他將許多被攝主體放在了線條延伸的方向,就是在運用線條將引觀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主體上。

放低姿態!放低!!

這是很多攝影人最容易忽視的簡單技巧。多數人的都只會選擇在自己的視線角度拍攝,因此大多數人的作品在角度上都比較相似。劉辰在拍攝的時候善於從不同的視角觀察事物,有時將相機放低會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畫面。在分享會現場劉辰還風趣的調侃道:“低角度拍攝唯一的挑戰就是要在大腦感到眩暈之前趕快完成拍攝。”

最美的總是免費的!黃金時間很重要!

所謂的黃金時間(golden hours)就是日出後一小時與日落前一小時。這個時間段被很多攝影師稱為拍攝的黃金時間。在這段時間內的光線十分具有戲劇性,同時也是一天之內物體投影最長的時候。在這個時間段拍出的照片具有十分獨特的光影效果,同時也很容易捕捉到漂亮的暖光影調。


洞察大千世界


所謂的攝影技巧性,是以後總結的方法論。這裡總結一點我小小的經驗,這對剛開始玩手機攝影的朋友有一定參考價值。技巧就好比理論知識,只有在實際拍攝中不斷地運用,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不要只侷限與自己的攝影小世界裡。

1、留意畫面中的關鍵位置和區域

如果拍攝一張照片進行分解的話會發現他是由多個元素構成的,主要有主體和背景,這兩者相互影響,但是由於主體元素的不可控性,很多時候就需要表現主體,這就需要拍攝者對視覺最佳位置的有一定了解,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我上一篇關於構圖法的教學。

2、少就是多

這麼說估計很多人都看不懂,在剛開始接觸攝影的時候,照片主題不明確是很多新手的問題,而通過減法就可以迅速地交代清楚主題。明確主題是手機攝影愛好者來說就是基本功,通過不斷地做減法減少畫面的干擾元素,讓畫面主題更為突出,則是提升攝影技巧的關鍵。拍攝的時候可以問一下自己:畫面中的干擾因素能不能再減少一些。

3、走近一點,有時候可以拍出不一樣的效果

“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拍的不夠近”,這句話在拍攝某些攝影題材的時候是非常有用的,拍攝距離夠近,拍攝的物體越具體越詳細,讓人感覺越熟悉,當然有時候也會產生不一樣的視覺效果;如微距攝影就是靠得足夠近,可以捕捉那些微妙的畫面;再如一些抽象的照片就是近距離的拍攝,但是視覺的衝擊力卻十分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