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上的亡國之君很少有特別昏庸的,反而都是才能出乾的人?

別酒怯流年


天地雖然大,它們的運動和變化卻是均衡的,萬物雖然多,它們的條理卻是一致的,百姓雖然多,他們的主宰者卻是國君!國君管理天下要以順應事物為根本而成事於自然,所以說,遠古的君主統馭天下,一切出自無為,順任自然而已!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我縱觀中國歷史,各個新的朝代統治階級取代舊王朝之後,他們統治人民的方法與原來的統治者並沒有什麼不同,等於一再的重複!亡國之說嚴重了?滅亡的只不過是某一個以家天下為核心的封建奴隸制集團為代表的朝代而已!從商紂王到隋煬帝到南唐後主李煜再到北宋徽宗到明崇禎帝!以我看來,他們不但不昏庸,還非常聰明有才幹!商紂王力能託梁換柱,又能獵殺豺虎!隋煬帝文武雙全,騎射文彩俱佳,還能註釋佛經!李煜乃丹青妙手,他與人合作繪製的百鳥圖卷,各種鳥雀描繪的栩栩如生!他所作的詩詞歷經千載,仍然讓人感嘆不己!宋徽宗在文物考古繪畫詩詞歌賦,包括園林盆景甚至蹴鞠上,都有極高的造詣!說起來最苦逼的就是崇禎帝朱由檢,他由信王變成大明皇帝,繼承的卻是一個千瘡百孔的江山!農民起義的烈焰,後金與歐州海盜的入侵,你們想一想這萬斤重擔,卻壓在一個根本沒有接受過儲君教育,也沒有從基層到中央任何行政管理經驗的青年身上!他硬是撐了17年!君非亡國之君,臣皆為亡國之臣!英國社會學家約翰福柯說:中間階層是最大黑洞,他們無時無刻不想方設法侵奪國家與人民的財富!從東漢末年到明末清末的歷史表明,新王朝建立後,因為經過戰爭,人口減少土地荒蕪,新王朝統治者都能瞭解人民的所需所求,所以把土地分給貧民,租借耕牛,農業經濟迅速發展起來!而王朝中後期,所謂軍功貴族與官僚地主階級,侵奪人民土地,還把應繳的賦稅轉嫁到人民身上!不交納者統統投入監獄!逼的人民死走逃亡流離失所!而像黃巢李自成張獻忠洪秀全等心懷壯志的野心家趁機煽惑人民反抗官府,太平天國起義時,有一首歌謠:上等之人該我錢,中等之人得覺眠,下等之人隨我去,好過租牛耕瘦田!才幹?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你有再大的才幹,那有什麼用呢?利益需要均沾,而所謂的燻跪們吃相都太難看了!背景?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有什麼背景?他二人皆為江淮布衣出身!用奇皇后一劇王禺的話說:沉溺酒色不思進取可喪一國,心懷天下整武撫民可立一國!一個成功的上位者,需要戒驕戒躁反省自身,周公吐脯天下歸心!


被動專家


其實亡國之君也就兩種情況。

一種是連權力都沒有,甭管有沒有能力,都沒有施展的機會。

這種情況,多是上一代君王時,國家已經沒落的全境烽火四起,這種末代皇帝只是舊王朝的臣子還有一絲巴望,才被推上去,或者原本就是傀儡。

比如漢獻帝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宋末帝繼位時,南宋朝廷已經四處奔波中。。秦朝末帝孺子嬰才剛上位沒多久,就被項羽砍了。

一種是昏庸、無能的,都是亂搞亡國。

典型例子就是桀、周赧王、陳後主、崇禎……

夏朝的桀,傳聞腐敗亡國。。周赧王聽信楚孝烈王,以天子之名聯合六國攻秦,被秦國攻克洛邑後殺。。陳後主,整天樂呵,國都就在長江邊,而長江是國家的界河,大臣也以為長江天險,最後在被隋朝斬首行動攻克國都。。崇禎,勤勞無能,心急、瞎指揮、好面子,用了17年把玩完明朝。原本應該算南明才是末代,不過北京被攻克沒多久,就被清朝接盤,法定繼承人下落不明,所以崇禎算末代。



所以說,末代皇帝,不是上一任皇帝昏庸無能,就是現任皇帝昏庸無能。中間出雄才大略的,基本都是什麼什麼中興,給王朝續命去了,比如唐憲宗的元和中興。

覺得那些末代皇帝不昏庸,估計是感覺崇禎勤勞,就以為他是一個有能力、但是還亡國的皇帝……


咱來了


一個王朝的滅亡,雖然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但是與國家滅亡時的那位“君主”有著直接關係。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並非都是“昏庸之輩”,但也不都是“才能出眾”的人。

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之間也有著他們的區別,有的屬於昏庸無道,自取滅亡;有的是局勢所逼,無可奈何;還有就是有著遠大的抱負,但是無法力挽狂瀾

  • 在三國時期,吳國的末代皇帝孫皓,這位皇帝算是歷史上比較有名氣的暴君了。

孫皓這位皇帝在剛登基的時候,表現還是不錯的,又是撫卹人民,又是開倉賑貧的,可以說,這個時候,孫皓還是有著“好皇帝”的樣子的。但是,時間不長,孫皓就開始享受生活了,不僅沉迷酒色之中,還喜歡殺人。這樣的皇帝,怎麼能夠振興國家呢?國家又怎麼可能不能亡呢?最終,吳國在孫皓的手上畫上了句號,被西晉所滅。

皓之淫刑所濫,隕斃流黜者,蓋不可勝數。……況皓兇頑,肆行殘暴,忠諫者誅,讒諛者進,虐用其民,窮淫極侈,宜腰首分離,以謝百姓。

  • 在歷史上亡國之君中,除了暴君,還有就是“局勢不受自己掌控”的所謂皇帝,比如東漢末年漢獻帝劉協。劉協是個苦命的皇帝,開始的時候就是個王爺,是因為董卓才當上皇帝,從劉協成為皇帝直至最後禪位,劉協都是屬於“牽線木偶”一樣,開始時被董卓控制,後來又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被曹丕逼迫禪讓。單從皇帝來說,劉協不能說是昏庸,他也想掌權做個實實在在的皇帝,他也不想做亡國之君,但是劉協沒辦法,局勢所逼。
  • 亡國之君還有一類就是屬於自己有著一腔熱血,有著自己的志向,但是還是沒有改變亡國的結果。如明朝崇禎帝,崇禎帝在繼位的時候,大明王朝已經是內憂外患,搖搖欲墜。對於這種情況,崇禎帝也是想要挽救這個王朝,他不沉迷酒色,事必親躬,但是局勢已經不可逆轉,再加上崇禎帝本人的性格問題,終歸是沒有力挽狂瀾、沒有振興大明王朝。

在歷史上的亡國之君,有屬於是昏庸的,也有相對來說有能力的,但是一個王朝的滅亡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或者說王朝的滅亡是類似於“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樣的一種大勢所趨。


說與山鬼聽


首先,歷史上的所有帝王除卻個別外,總體平均看待可以發現基本上都是合格的。周代八百年天下的天子有很多,我們記住了周文王和周武王而已,漢代的帝王何其多,我們基本上關注劉邦和漢武帝,唐代的帝王也不少,我們就記住了一個李世民;宋代的帝王,我們就記住了趙匡胤、宋徽宗……我們熟悉的不過是那些比較突出的帝王,他們遠遠高於及格線,而大多數的帝王都是正常的水平,而且能把一個國家治理得平平穩穩,才幹會低嗎?試想就算你不是很聰明,只是一個正常人,你身邊的朋友、臣子都是馬雲、馬化騰、國級或者副國級幹部,就算是一個傻子,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幾十年下來能力也絕不會低的。


其次,亡國之君作為帝王中的一份子,他們只不過處在王朝更替的階段而被我們所熟知,我們在看待王朝更替時注意到了他們,實際他們也是在帝王中的平凡一份子,也不過時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只不過他們生在了帝王家,如果你生在帝王家,只要不是太過分,我相信你也會是一個好皇帝。

最後,只能老生常談: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定乎?人定乎?


田間一書生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一個長期穩定的王朝裡,出現一兩個昏庸的君主是不會亡國的。在這些長期存在的王朝裡,往往有著成熟的制度體系和政治運行機制,即便統治者昏聵無能,整個國家還是能夠正常運行的。

以明朝為例,自明武宗以後,繼位的皇帝哪個是正常人?可明王朝依然又維持了很久,這就要歸功於明前期逐漸確立的內閣制。內閣制的好處就是可以在皇帝不出面的情況下,在首輔的帶領下處理政務,維持國家運轉。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如此明朝何以又滅亡了?那是因為明中後期政治體制逐漸出現畸形,宦官逐漸掌握了大權,原有的政治運行機制失靈,再加上內憂外患不斷,終於覆滅。

對於題主所說亡國之君多不昏庸,我並不十分贊同。陳後主,李後主哪個不是昏庸之輩。如果你想舉崇禎皇帝的例子,我要說崇禎皇帝即使不是“昏”君,也絕對是“庸”君。


千夜獨語


在古代皇權社會中,沒有制度的制約,所有權力集中在君主一人身上,能力越大的人越容易犯致命錯誤。以商紂王為例,他力大無窮,可以格殺猛獸,能拽住五頭奔跑的牛;他知識面很寬,能言善辯,“知足以據諫,言足以飾非”。這樣一個強悍君主,沒有人敢勸諫,身邊人只會投其所好,漸漸他就沉醉在自己的文治武功中,對潛在威脅視若無睹。比如說夏桀、隋煬帝都是這樣。這個說法不適用所有亡國之君,但是對許多由盛轉衰的王朝也適用,比如周幽王、唐玄宗等。


小盧談天說地



倒可倒


誰說的,這可不一定,亡國之君大多還是昏君

比如,夏 桀,商 紂,三國時期,吳國孫皓,蜀國劉禪,五代十國更是數不勝數。至於題主的意思,不過對於統一大王朝的亡國之君,確實大多並不昏庸,但有可能是弱君,一般統一王朝晚期內部矛盾基本無可挽回,所以歷史必須注入新鮮血液。


春夏冬樹


喜歡的玩具必須毀掉,不能扔掉。如果它重見天日一定是在別人手裡。這就是各朝代對棄臣不允許離京。重要原因。(善養和圈養)


俯瞰74402822


不忍生靈塗炭!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