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很少有特别昏庸的,反而都是才能出干的人?

别酒怯流年


天地虽然大,它们的运动和变化却是均衡的,万物虽然多,它们的条理却是一致的,百姓虽然多,他们的主宰者却是国君!国君管理天下要以顺应事物为根本而成事于自然,所以说,远古的君主统驭天下,一切出自无为,顺任自然而已!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我纵观中国历史,各个新的朝代统治阶级取代旧王朝之后,他们统治人民的方法与原来的统治者并没有什么不同,等于一再的重复!亡国之说严重了?灭亡的只不过是某一个以家天下为核心的封建奴隶制集团为代表的朝代而已!从商纣王到隋炀帝到南唐后主李煜再到北宋徽宗到明崇祯帝!以我看来,他们不但不昏庸,还非常聪明有才干!商纣王力能托梁换柱,又能猎杀豺虎!隋炀帝文武双全,骑射文彩俱佳,还能注释佛经!李煜乃丹青妙手,他与人合作绘制的百鸟图卷,各种鸟雀描绘的栩栩如生!他所作的诗词历经千载,仍然让人感叹不己!宋徽宗在文物考古绘画诗词歌赋,包括园林盆景甚至蹴鞠上,都有极高的造诣!说起来最苦逼的就是崇祯帝朱由检,他由信王变成大明皇帝,继承的却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江山!农民起义的烈焰,后金与欧州海盗的入侵,你们想一想这万斤重担,却压在一个根本没有接受过储君教育,也没有从基层到中央任何行政管理经验的青年身上!他硬是撑了17年!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为亡国之臣!英国社会学家约翰福柯说:中间阶层是最大黑洞,他们无时无刻不想方设法侵夺国家与人民的财富!从东汉末年到明末清末的历史表明,新王朝建立后,因为经过战争,人口减少土地荒芜,新王朝统治者都能了解人民的所需所求,所以把土地分给贫民,租借耕牛,农业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而王朝中后期,所谓军功贵族与官僚地主阶级,侵夺人民土地,还把应缴的赋税转嫁到人民身上!不交纳者统统投入监狱!逼的人民死走逃亡流离失所!而像黄巢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心怀壮志的野心家趁机煽惑人民反抗官府,太平天国起义时,有一首歌谣:上等之人该我钱,中等之人得觉眠,下等之人随我去,好过租牛耕瘦田!才干?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你有再大的才干,那有什么用呢?利益需要均沾,而所谓的熏跪们吃相都太难看了!背景?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有什么背景?他二人皆为江淮布衣出身!用奇皇后一剧王禺的话说:沉溺酒色不思进取可丧一国,心怀天下整武抚民可立一国!一个成功的上位者,需要戒骄戒躁反省自身,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被动专家


其实亡国之君也就两种情况。

一种是连权力都没有,甭管有没有能力,都没有施展的机会。

这种情况,多是上一代君王时,国家已经没落的全境烽火四起,这种末代皇帝只是旧王朝的臣子还有一丝巴望,才被推上去,或者原本就是傀儡。

比如汉献帝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宋末帝继位时,南宋朝廷已经四处奔波中。。秦朝末帝孺子婴才刚上位没多久,就被项羽砍了。

一种是昏庸、无能的,都是乱搞亡国。

典型例子就是桀、周赧王、陈后主、崇祯……

夏朝的桀,传闻腐败亡国。。周赧王听信楚孝烈王,以天子之名联合六国攻秦,被秦国攻克洛邑后杀。。陈后主,整天乐呵,国都就在长江边,而长江是国家的界河,大臣也以为长江天险,最后在被隋朝斩首行动攻克国都。。崇祯,勤劳无能,心急、瞎指挥、好面子,用了17年把玩完明朝。原本应该算南明才是末代,不过北京被攻克没多久,就被清朝接盘,法定继承人下落不明,所以崇祯算末代。



所以说,末代皇帝,不是上一任皇帝昏庸无能,就是现任皇帝昏庸无能。中间出雄才大略的,基本都是什么什么中兴,给王朝续命去了,比如唐宪宗的元和中兴。

觉得那些末代皇帝不昏庸,估计是感觉崇祯勤劳,就以为他是一个有能力、但是还亡国的皇帝……


咱来了


一个王朝的灭亡,虽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与国家灭亡时的那位“君主”有着直接关系。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并非都是“昏庸之辈”,但也不都是“才能出众”的人。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之间也有着他们的区别,有的属于昏庸无道,自取灭亡;有的是局势所逼,无可奈何;还有就是有着远大的抱负,但是无法力挽狂澜

  • 在三国时期,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这位皇帝算是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暴君了。

孙皓这位皇帝在刚登基的时候,表现还是不错的,又是抚恤人民,又是开仓赈贫的,可以说,这个时候,孙皓还是有着“好皇帝”的样子的。但是,时间不长,孙皓就开始享受生活了,不仅沉迷酒色之中,还喜欢杀人。这样的皇帝,怎么能够振兴国家呢?国家又怎么可能不能亡呢?最终,吴国在孙皓的手上画上了句号,被西晋所灭。

皓之淫刑所滥,陨毙流黜者,盖不可胜数。……况皓凶顽,肆行残暴,忠谏者诛,谗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宜腰首分离,以谢百姓。

  • 在历史上亡国之君中,除了暴君,还有就是“局势不受自己掌控”的所谓皇帝,比如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刘协是个苦命的皇帝,开始的时候就是个王爷,是因为董卓才当上皇帝,从刘协成为皇帝直至最后禅位,刘协都是属于“牵线木偶”一样,开始时被董卓控制,后来又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被曹丕逼迫禅让。单从皇帝来说,刘协不能说是昏庸,他也想掌权做个实实在在的皇帝,他也不想做亡国之君,但是刘协没办法,局势所逼。
  • 亡国之君还有一类就是属于自己有着一腔热血,有着自己的志向,但是还是没有改变亡国的结果。如明朝崇祯帝,崇祯帝在继位的时候,大明王朝已经是内忧外患,摇摇欲坠。对于这种情况,崇祯帝也是想要挽救这个王朝,他不沉迷酒色,事必亲躬,但是局势已经不可逆转,再加上崇祯帝本人的性格问题,终归是没有力挽狂澜、没有振兴大明王朝。

在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有属于是昏庸的,也有相对来说有能力的,但是一个王朝的灭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或者说王朝的灭亡是类似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样的一种大势所趋。


說与山鬼聽


首先,历史上的所有帝王除却个别外,总体平均看待可以发现基本上都是合格的。周代八百年天下的天子有很多,我们记住了周文王和周武王而已,汉代的帝王何其多,我们基本上关注刘邦和汉武帝,唐代的帝王也不少,我们就记住了一个李世民;宋代的帝王,我们就记住了赵匡胤、宋徽宗……我们熟悉的不过是那些比较突出的帝王,他们远远高于及格线,而大多数的帝王都是正常的水平,而且能把一个国家治理得平平稳稳,才干会低吗?试想就算你不是很聪明,只是一个正常人,你身边的朋友、臣子都是马云、马化腾、国级或者副国级干部,就算是一个傻子,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几十年下来能力也绝不会低的。


其次,亡国之君作为帝王中的一份子,他们只不过处在王朝更替的阶段而被我们所熟知,我们在看待王朝更替时注意到了他们,实际他们也是在帝王中的平凡一份子,也不过时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只不过他们生在了帝王家,如果你生在帝王家,只要不是太过分,我相信你也会是一个好皇帝。

最后,只能老生常谈: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定乎?人定乎?


田间一书生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一个长期稳定的王朝里,出现一两个昏庸的君主是不会亡国的。在这些长期存在的王朝里,往往有着成熟的制度体系和政治运行机制,即便统治者昏聩无能,整个国家还是能够正常运行的。

以明朝为例,自明武宗以后,继位的皇帝哪个是正常人?可明王朝依然又维持了很久,这就要归功于明前期逐渐确立的内阁制。内阁制的好处就是可以在皇帝不出面的情况下,在首辅的带领下处理政务,维持国家运转。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如此明朝何以又灭亡了?那是因为明中后期政治体制逐渐出现畸形,宦官逐渐掌握了大权,原有的政治运行机制失灵,再加上内忧外患不断,终于覆灭。

对于题主所说亡国之君多不昏庸,我并不十分赞同。陈后主,李后主哪个不是昏庸之辈。如果你想举崇祯皇帝的例子,我要说崇祯皇帝即使不是“昏”君,也绝对是“庸”君。


千夜独语


在古代皇权社会中,没有制度的制约,所有权力集中在君主一人身上,能力越大的人越容易犯致命错误。以商纣王为例,他力大无穷,可以格杀猛兽,能拽住五头奔跑的牛;他知识面很宽,能言善辩,“知足以据谏,言足以饰非”。这样一个强悍君主,没有人敢劝谏,身边人只会投其所好,渐渐他就沉醉在自己的文治武功中,对潜在威胁视若无睹。比如说夏桀、隋炀帝都是这样。这个说法不适用所有亡国之君,但是对许多由盛转衰的王朝也适用,比如周幽王、唐玄宗等。


小卢谈天说地



倒可倒


谁说的,这可不一定,亡国之君大多还是昏君

比如,夏 桀,商 纣,三国时期,吴国孙皓,蜀国刘禅,五代十国更是数不胜数。至于题主的意思,不过对于统一大王朝的亡国之君,确实大多并不昏庸,但有可能是弱君,一般统一王朝晚期内部矛盾基本无可挽回,所以历史必须注入新鲜血液。


春夏冬树


喜欢的玩具必须毁掉,不能扔掉。如果它重见天日一定是在别人手里。这就是各朝代对弃臣不允许离京。重要原因。(善养和圈养)


俯瞰74402822


不忍生灵涂炭!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