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憑藉鬼谷子“楗而內合”思想,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一霸

他憑藉鬼谷子“楗而內合”思想,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一霸

原文:策無失計,立功建德。治名入產業,日楗而內合。

註譯:策略上沒有失誤之處,便可以建功立業、積累德行。分清名分,確立上下秩序;使國富民強,百業興旺。

鬼谷子認為:“楗而內合”,即是思想相吻合、謀略被採用的結果。在歷史上,管仲就做到了這一點,讓我們看下他是如何輔助齊桓公建功立業的。

他憑藉鬼谷子“楗而內合”思想,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一霸

齊桓公二年,宋國夫人得罪了齊桓公,桓公對管仲說:“我想伐宋。”管仲說:“不可,凡不修內政者,對外用兵不會成功。”桓公不聽,執意出兵,誰知各路諸侯前來援宋,齊軍一敗塗地。

齊桓公三年,管仲向齊桓公提出一個諫言—出兵譚國,對其不遵禮法的行為興師問罪。譚國是一個小國,實力很小,但又很關鍵,果然所向披靡,齊國幾乎沒什麼損失就贏得了勝利,開拓了疆土,增強了自身的能量。

齊桓公五年,管仲再向齊桓公提出諫言—一與宋、陳、蔡、鄭、遂等國會盟,共同商討如何安定宋國。在這次會盟中,被邀請的遂國竟然拒絕參加,於是管仲建議齊桓公出兵,兵鋒所指,對方望風而逃。遂國因此而滅亡。

他憑藉鬼谷子“楗而內合”思想,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一霸

齊桓公六年,隨著管仲的內政外交,魯、宋、陳、蔡、衛先後臣服齊國。而這個時候,鄭國正發生內亂。趁此機會,管仲建議齊框公打著周王朝的旗號,邀請宋、衛、鄭三國會盟,大大提升了齊國的國際影響力。

齊桓公七年,管仲建議齊桓公以自己名義邀請宋、陳、衛、鄭又一次會盟。凡邀請者,無不歸順臣服。就這樣,管仲策無失計,一步步把齊桓公推上春秋霸主的位置。

你看,管仲遇到齊桓公這樣的明主,才決定“楗而內合”。首先內修政務,把齊國治理得國富民強、井井有條;其次外行霸道,見機行事,謀略層出不窮。

他憑藉鬼谷子“楗而內合”思想,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一霸

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齊桓公因他成為“春秋第一霸”,他也被稱為春秋第一相”,實現了自己德建名立的人生理想。怪不得三國的諸葛亮以管仲、樂毅自稱,最後諸葛亮遇到明主劉備也決定“楗而內合”,走上一條與管仲相似的路,可見榜樣的力量有多大。

如果我們不幸遇到的是不靠譜的領導和合作夥伴,又該怎麼辦?明天我們來具體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