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贏錢辦法,就是壓根不走進賭場

最好的贏錢辦法,就是壓根不走進賭場

如果你看過上世紀的港片《賭神》系列,你一定記得當劇情達到高潮時,周潤發演的“賭神”高進把自己閃閃發亮的籌碼全部推到牌桌中間。在大型賭場中,現金不能使用,而要事先兌換成籌碼,那麼賭場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最好的贏錢辦法,就是壓根不走進賭場

很多人一定會說,使用籌碼是為了方便,各種不同顏色的籌碼代表不同價值的現金,賭客下注一目瞭然。如果我們用行為經濟學的理論來分析,就會發現其中還有一些不瞭解的秘密。

進入賭場把錢兌換成籌碼時,賭客已經為自己設立了一個心理賬戶。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理查德·泰勒最早提出“心理賬戶”這個概念,他說人們總是傾向於把錢歸到不同的賬戶中,比如日常開支賬戶、娛樂賬戶、家庭儲蓄賬戶、人情來往賬戶……當賭客把錢兌換成賭場的籌碼時,他們就為自己開設了一個“娛樂賬戶”,在心裡已經決定拿這些錢用於賭場娛樂,即使手氣不佳,頻頻輸錢,也不會帶給人們特別大的痛苦,因為這些錢都是“娛樂賬戶”的錢,不是給孩子交學費或者買養老保險的錢,即便把這些錢輸光,也在心理承受能力之內。

如果走運贏了錢,這些錢就變成“贏來的錢”。通常情況下,這些贏來的籌碼會被用來繼續下注。

除了“心理賬戶”,使用籌碼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支付隔離”。經濟學家發現,現金支付這種方式讓我們最為痛苦,從錢包裡掏出鈔票的痛苦會抑制我們的消費慾望,而我們使用支付寶或者信用卡時,這種痛苦就大大減少。

經濟學家普利萊克和洛溫斯坦發現,在其他情況相等的條件下,消費者更願意提前而不是延後支付。這就像你的健身會員卡充了值,其後的一切消費彷彿是白得的;購買了迪斯尼樂園的門票後,裡面的娛樂項目彷彿都是免費的。若我們提前為一件事支付了費用後,就不再為此感到痛苦。

當賭客在賭場兌換完籌碼裝進口袋時,他們就已經把痛苦留在了服務檯。無論是概率上,還是心理上,賭客都不是賭場的對手,所以,最好的贏錢辦法就是壓根不走進賭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