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為什麼這麼說呢?

農人春香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說白了就是避嫌。

其實農村有很多俗語,比如:寧同小叔打鬧,不同伯老逗笑。<strong>

這種說法是弟媳要和大伯避嫌。因為大伯肯定已婚,明白男女那種事,所以弟媳和大伯如果經常逗笑,類似於調情,就很容易出事。

不過也有相反的說法,比如:寧往大伯腿上坐,不從小叔眼前過。

這種說法意思是,大伯畢竟是你丈夫的哥哥,年齡又大,社會閱歷豐富,只要有點人性是不會搞親弟弟的老婆。

但小叔子往往還沒結婚,血氣方剛,不知道男女的事情又很嚮往。

嫂子是小叔子最常遇到的女人,如果朝夕相處又不避嫌,就很容易出事。

以上說白了,都是讓女人在家裡和大伯、小叔子避嫌。

除了避嫌以外,還要刻意注意不要引起緋聞。

比如公公生病媳不扶。本來公公生病了,兒子媳婦為了盡孝,出門扶一下也是正常。

但關鍵這種事情,往往會引起別人的閒話。別人不見得知道公公生病,可能懷疑公公和媳婦關係不一般。

謠言一旦傳起來,想要平息就難了。

同樣道理,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也是一個道理。

這裡的姨妹不是那種沒出嫁的,往往是已經結過婚的。

姐夫死了,姨妹因為曾經說過姐夫關照,哭一哭也是正常。

但如果哭的太厲害,就會讓人懷疑姨妹和姐夫關係不一般。

因為古代確實有姐夫對姐妹通吃,一次娶了兩個的,比如陳獨秀。

但妹妹既然已經結婚嫁給別人,就要避避嫌,避免這種謠言。

說白了,這些農村的俗話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為人都有七情六慾,很多時候就是柳下惠也控制不住自己。適當避嫌是必須的,也是有利於家庭和睦的。

話說薩沙剛剛看過了電視劇《溫柔的背叛》


薩沙


我覺得這句話還是有些誇張,“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這其實是避嫌的一句話,我覺得人非草木,豈能無情,哭還是可以哭的,不要太誇張了就好。


其實姐夫和小姨子的關係很特殊,都有一個共同的“媽”,卻毫無無緣關係,通過姐姐的關係,彼此的關係拉的很近。我的家鄉有一句說“小姨子是姐夫的半個屁股”,意思是說姐夫和小姨子的關係是非常親暱的。

我結婚的時候,小姨子才11歲,那個時候小姨子就天天的纏著我,有時候寒暑假就住在我的家裡,就像親妹妹一樣,很多個晚上,她都把姐姐趕到一邊,非要我摟著她睡,如今小姨子已經結婚了,每次開玩笑提起這件事,她對象的臉都是黑的,沒辦法,咱是姐夫。



姐夫死了,小姨子怎麼可能不哭呢,非要壓抑自己的感情裝作若無其事嗎?我覺得想想姐姐,想想姐夫留下來的孩子,小姨子也會失聲痛哭的。


我是焱垚


農村俗語:“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事兒整的,咋啥也成了農村的俗語了呢?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在我們膠東農村的確有這樣一種說法,卻不是農村的俗語。為什麼說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這裡面有很多的說道。



我們膠東農村,有“小姨子是姐夫的一半兒腚”的說法,就是對於姐夫與小姨子之間關係的調侃。姐夫與小姨子之間是沒有半點兒血緣關係的兩個人,所以這姐夫死了,與小姨子半毛錢的關係也沒有,所以實在沒有什麼理由哭的死去活來。該哭的是姐姐,沒了丈夫,這以後拖兒帶女的日子該如何生活。

對於這姐夫與小姨子之間的關係,從古至今也是很微妙的。在古代,有姐妹倆同時嫁給一個為妻的。也有姐姐死後,小姨子嫁給姐夫填房的,都很常見。就是如今,這小姨子在姐姐去世後,嫁給姐夫的也不足為奇。

民間關於姐夫與小姨子之間的傳聞也並非少數。一來這姐夫看到青春靚麗的小姨子難免有一些想法,二來這處於懵懂期的小姨子對於自己至親姐姐的丈夫,也沒有戒備心。所以,那些有著“小姨子情結”的“姐夫們”也是熟知女人心理兒的老手。帶小姨子買買買、逛逛逛的,一來二去,這小姨子可真就成了姐夫的半拉屁股。

雖說這小姨子與自己半點血緣關係也沒有,但有了姐姐這層中間關係,於是小姨子也算是“自家人”了。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所以蠢蠢欲動的姐夫們便將目光瞄向涉世未深的小姨子。就是未得逞,礙於情面,小姨子一般是數落幾句,也不便聲張。萬一成功,但被姐姐發現,本著“家醜不可外揚”的原則,從姐姐角度講,兩邊都是自己身上的人,也就內部處理,或“關門打狗”,打開大門,還是自家男人。 所以從這方面來講,如果姐夫死了,姨妹自然不能哭的。

本來農村人就愛想想姐夫與小姨子之間的關係,出於避嫌,小姨子也不能哭。否則,看到姐夫死了,自己如果比姐姐哭的還傷心,那不更授人以把柄啦,很容易遭人議論。

綜上所述,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主要哭不得也是避嫌的一種手段。況且,本來與自己無血緣關係的一個人,就是死了,內心也不會有太多悲傷的,這也是人之常情。


建行漸遠


農村俗語“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為什麼這麼說呢?

怎麼說呢?這個老規矩,真的讓人尷尬,說又說不得,但確實存在這種現象。就像我們老家說的老公公不能進兒媳婦的房間,大伯子哥也不能進弟妹的房間一樣,其實也說不出什麼道理,不過是為了避嫌。


老俗話說“男女授受不親”,就連古代聖賢也是如是說的,比如小叔子和大嫂之間,除非是出現“嫂溺”的情況,也就是說,大嫂掉水裡了,小叔子才能施以援手搭救,平時是不能有身體接觸的。因此農村老俗話說“公公不搭媳婦肩,免得人嘴惹油鹽”,但對於老了歲數大了走不動路的老公公,做兒媳的還是可以施以援手勾肩搭背的,是為帶夫行孝道。

“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這句老話也是如此。除了說男女授受不親,再一個就是避嫌。在實際的日常生活中,其實姨妹和姐姐姐夫的關係,也算是最親近的人。民間有說法,叫什麼姨妹有姐夫的一半。不過作為農村俚語,有點粗俗,聽聽就好。很多的姨妹對姐夫是很仰慕的,就連擇偶標準也會說“像我姐夫這樣的男子我才嫁”。平時,姨妹吃姐姐的醋的現象不是沒有。

“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在古代和以前社會,為了保證家族傳承和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因此,農村老話說“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也就好理解了。因為姨妹和姐夫的關係,原本就存在著有曖昧機會的可能。如果在姐夫的葬禮上哭泣,會被外人看到嚼舌頭根子的,會說姨妹和姐夫有一腿,也會讓做姐姐的心生猜忌,影響姊妹之間的感情。

有人說古代的婦女不哭三夫,一就是姐夫,其他是姑父和姨夫,因為沒有血緣關係,都是姻親才有親戚關係的,因為沒有血緣關係的維繫,沒有哭的理由。其實“愛屋及烏”“兔死狐悲”,當姐夫死了,看到姐姐傷心難過,做妹妹的陪姐姐哭哭又何妨呢?


農村老俗話


題主下次再要提問題儘量說普通話,

應該是:小姨子為什麼不能哭姐夫?其實這是農村人比較講究的習俗,城裡人好像沒那麼多講究。

舉個例子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村裡有個王姓人家,姐姐嫁給新沂市那邊,姐夫是個裁縫,小姨子也想學門手藝,就到住進姐姐家,一學就是二三年,後來跟姐夫日久生情,姐姐整天忍氣吞生不久撒手人寰,再後來小姨子和姐夫順理成章結婚在一起。可孃家這頭論死"理"直到母親去世送葬那天,都沒讓這個女兒進門。按理說,姐夫是外姓人,沒有血肉之情,但非是姐夫都有非份之想,而是社會上愛開玩笑的人總會拿小姨子開涮,久而久之就變成姐夫與小姨子之間的障礙了,雖說姐夫和小姨子沒有血緣關係,可還聯著襟呢。


170937601劉捕頭


農村俗語: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農村,姐夫和小姨子的關係很微妙,比如有句老話說姐死妹填房,意思很明顯,姐姐盡不了的義務,小姨子得幫忙實現,有不少關於姐夫和小姨子的俗語。

說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主要是為了避嫌,小姨子也就是姨妹,平日裡是要和姐夫保持一定距離,不能給村裡那些喜歡嚼舌根的老孃們機會說三道四。

姐夫死了,如果姨妹哭天喊地的悲痛欲絕,很容易讓村裡人誤會,會說為什麼一個小姨子能哭的這樣傷心?又沒有血緣關係,莫非他們之間還有什麼別人不知道的關係和感情?

也別說農村很多人喜歡嚼舌根,村裡確實有這種小姨子跟姐夫不清不渾的事發生過,我們村有一村民家裡倆閨女,老大招了外地一小夥當上門女婿,後來那女婿把小姨子也發展成自己媳婦了,小姨子找婆家他都不讓找。



再後來這個上門女婿在礦山不小心出了事故,一命歸西,撇下老婆孩子,還有妻妹,妻妹跟著哭的死去活來,村裡很多老人前去看熱鬧,笑話姐妹倆共侍一夫,共哭一夫。

實際上這樣的事情很少出現,而當姐夫去世以後,妻妹哭也是心疼姐姐哭,看著姐姐哭的難受姨妹也會跟著落淚,真讓姨妹哭姐夫是沒有那麼撕心裂肺的,也難受但是不同程度的難受。

這年頭,身正不怕影子斜,管老人們怎麼說來著,姐夫也是家裡的半個兒子,怎麼說也是有感情了,難受還怕別人說什麼呢?沒那麼多講究的。


悠然見東山


農村俗語“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為什麼這麼說呢?

過去在咱們農村老話,俗語還真的很多,但是我個人認為這些農村俗語,老話也不見得句句在理,句句正兒八經的,就拿農村俗語"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來說話,自己的姐夫死了,姐姐從此失去了依靠,按照老來傳統婚姻習俗來講"好女不嫁二夫",這說明姐夫去世了以後,從此一個人獨守空房,還需要撫養兒女們成長,瞻養公婆百年,這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在姐夫去世,姐姐傷心欲絕的情況下,作為妹妹的我,人非草木,孰然無情,在鄰居們都感覺到暗暗悲傷落淚的情景之一下,身為姨妹的我難道連傷心啼哭幾聲也不行,也會被旁人笑話嗎?


"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是一句傳統的流言蜚語

在過去,咱們農村流轉著這樣一句關於姐夫與姨妹的俗語"姐夫撩姨妹,不是外邊人,老婆是討的,姨妹子是找的",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姐夫撩姨妹理當然,大家都無語可說,意思就是姐夫們從不把姨妹子們當人看,所以就出現了"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一語,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姐夫死了,你姨妹在一旁傷心欲絕,嚎啕大哭時,別人會懷疑你姨妹與姐夫有通姦之嫌,所以姐夫死了,你只能夠在姐姐一旁暗暗傷心落淚,決不可以哭出聲來。


"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非矣

在舊中國,禮教比現代社會更加的嚴格,男子的鋪房,女子們的繡房,不是一般外來人都可以進去自由的,再加上封建禮教傳統"男女有別,男女授受不親",更加束縛了人們的手腳,姐夫與姨妹必須要遠離而敬之。

不過到了現代社會,男女平等了,再加上現在農村家庭夫妻倆生育孩子們少,一般家庭都只有兩姊妹,或者是三姊妹,姐夫們都視自己的姨妹妹,如同胞姊妹,關懷備至,根本就沒有了"姐夫撩姨妹,不是外邊人"之說,同時也沒有什麼"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之事,一切都是無稽之談啊!

所以,七星老農個人認為,農村俗語"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是受封建禮教傳統的束縛了,在現代社會大家庭裡,大家兄弟姐妹姐夫們都是一家親了,根本就不存在"姐夫死了,姨妹不能哭了"之說,並且姐夫死了,姨妹傷心痛哭是一種人之常情,一種親情的體現,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都發表評論!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

這句話其實不算是農村俗語,只不過是農村的一個習俗,就是如果姐夫死了,那麼作為小姨子的最好不要哭,因為在村裡有句歇後語叫“小姨子哭姐夫——假悲傷”。小姨子跟姐夫說白了沒有多大關係,如果不是因為有姐姐這個中間人,小姨子跟姐夫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連一丁點兒血緣關係都沒有。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去世又怎麼會很傷心呢,所以說在農村會有這種說法,姐夫死了,小姨子不需要哭的多悲傷。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姐夫和小姨子好像是個梗,農村人在農閒的時候就愛成堆的坐在門口曬太陽、嘮家常,張家長李家短的,在大家嘴裡都成了趣事。姐夫和小姨子就是最需要避嫌的一組CP,包括兄長弟媳,嫂子小叔子之間,都是需要避嫌的,因為在過去農村人家裡窮,娶個媳婦真的是很困難的事兒,假設家裡老大去世,那麼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嫂子就再下嫁給小叔子,諸如此類種種,所以姐夫小姨子,嫂子小叔子之類的關係都要撇清,如果說姐夫去世了,小姨子一旁哭的十分傷心,那豈不是要惹人非議了。



其實都是農村的一些老習俗老說法了,面對親人去世,傷心是在所難免的,在那個時候誰還顧得哭得哭不得,因為有姐姐的特殊關係,姐夫通常都會對姨妹很好,假如真的姐夫去世,想必但凡有點兒良心的人都會很傷心吧。


小十六123


農村俗語“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為什麼這麼說呢?

民間還流行一句“牛屎馬屎不是糞,姑夫姨夫不是親”的俗語,說的都是像姑夫,姨失這些姻親都是沒有血緣關係的,算不上真正的親人!



姨妹就是老婆的妹妹,對於姐夫來說就是小姨子。姐夫對於小姨子來說,更是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如果不是姐姐的關係,兩個人會毫無瓜葛。而且小姨子和姐夫是同一輩分,年齡也大多相仿,如果關係過於親密,容易遭人非議,實際上也很容易產生不良的關係。不像姑夫和姨夫那樣,好歹是個長輩,年齡可能還會差的多。所以,姐夫相對於姑夫和姨夫來說,是一個危險係數更大的存在!



《奔騰的歲月》裡,劉立秋和劉立夏姐妹倆與周小強之間的恩怨,充分說明了姐夫與小姨子之間關係不可以太親密。

所以說,姨妹哭姐姐那是一種從孃胎裡帶來的親情,如果是哭姐夫的話,就有些不可思議了!還有可能遭人非議!

從前農村裡確有一些姐姐去世以後,娶了妹妹的姐夫,這樣照顧起外甥來,可能更能令人放心一些!那如果姐姐活著的時候,姐夫與小姨子之間是不應該眉來眼去的!然後,如果不是因為小姨子特別小,姐姐和姐夫撫養過小姨子的話,那小姨子也應該培養不出哭姐夫的感情來。

血濃於水,人之常情!旁人再近,也比不了親情!


村姑說村事


農村俗語:“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為什麼這麼說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來製作一串冰糖葫蘆,這串冰糖葫蘆是由幾個成語和俗語串聯起來的。

——捕風捉影——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杯弓蛇影——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智子疑鄰——


實際以上這五個像冰糖葫蘆串聯在一起的成語和俗語都有一個共同的味道,這個味道就是猜疑。

這五個——三個成語和兩個俗語命中的靶心都是避嫌。

吃了這串成語和俗語製成的冰糖葫蘆目的是想讓大家消化出一種東西叫做要知道避嫌。

姐夫死,姨妹哭不得這個行為實際就是要避嫌免得讓別人胡思亂想想出個不好的故事。

因為大部分人的眼睛真的和唐三藏一樣屬於肉眼凡胎只能看到表像看不到真相。

實際這三個成語和兩個俗語大部分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我還是要擇取其中的一句俗語來好好鑑賞一下。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是什麼意思?

當你路過人家西瓜地的時候千萬別不要蹲下身子去繫鞋帶,因為你蹲下身子去繫鞋帶的這個動作會讓瓜農誤以為你是去偷他(她)的西瓜。

因為你在瓜田裡蹲下身子繫鞋帶和瓜農在瓜田裡蹲下身子去摘西瓜的的動作相似度極高,瓜農蹲下身子的目的是摘西瓜,而你蹲下身子的目的是繫鞋帶,但是當瓜農看到你蹲下身子他(她)的直覺思維是不會想到你蹲下身子的目的是去繫鞋帶,瓜農會根據自己的常識判斷,你在他的西瓜地裡蹲下身子目的就是去偷他(她)的西瓜,到時你渾身是嘴都說不清,在那種是非之地儘量謹言慎行避嫌,鞋帶鬆了就鬆了,等走出那片瓜地再繫鞋帶不遲,千萬不要在西瓜地裡繫鞋帶,免得把說不清的是非招惹上身,黃泥粘在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

用武松交待給他哥哥武大郎的話就是:

在那種是非之地閒事莫管,無事早歸,免得招惹是非上身。

當你經過李子林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去整理頭上的帽子,免得讓人懷疑你抬手不是整理頭上的帽子,而是去偷摘人家的李子吃,因為摘李子和整理帽子的動作相似度高達百分之八十。

吃了冰糖葫蘆,品嚐到了“猜疑”的味道,現在來品嚐一下關於猜疑的幾個小故事。

A

兒童般天真可愛的猜疑。

有一名兒童這天在大門口看到一位中老年婦女拄著柺棍過路,他馬上跑出來站在路中間攔住中年婦女,“站住,把你的柺杖交出來。”中年婦女感到納悶,為什麼要她把柺杖交出來。



原來這名兒童的小姨恰好腿也被摔傷了,他小姨拄的柺杖和那名中老年婦女拄的柺杖一模一樣,小孩子因為剛出生沒多久天真見識少,他看到中老年婦女和他小姨拄得柺杖一模一樣,誤以為那名中老年婦女把他小姨的柺杖拿了,所以就攔在路中間要那名中老年婦女把柺杖退還給他小姨。

還舉一個兒童天真可愛般的猜疑。

我自己的外甥看到一輛三輪摩托車從我家門口過路就對著車裡的人喊:“外公,外公。”

為什麼我的外甥會對著三輪摩托車裡面的人喊外公,那是因為我爸爸也開著一輛三輪摩托車,當我的小外甥看到有三輪摩托車從我家門口路過,就以為是我爸爸開著三輪摩托車,所以他以他看到的表象——三輪摩托車判斷出三輪摩托車裡面的人是我爸爸,所以他看見三輪摩托車過路就大喊:“外公。”

是不是覺得我的小外甥的天真很可愛。

品嚐了兒童的天真現在來一點可笑的猜疑。

有一名蠢婦從家門口衝出來就攔住從她家家門口過路的婦女甲,硬是認為過路的婦女甲偷了她家曬在曬穀坪裡的魚腥草。



從她家門口過路的這名婦女甲被氣得火冒三丈,暴跳如雷。

為什麼這名蠢婦會猜疑婦女甲偷了她家的魚腥草呢?

原來這名蠢婦的魚腥草莫名其妙少了很多,也是無巧不成書,兩個“恰好”有緣湊在了一起組成了這一回可笑的孽緣,恰好蠢婦看到魚腥草突然少了很多,恰好婦女甲從她家門口路過,於是秀才遇到了兵,有理也說不清了,婦女甲被蠢婦螞蟥粘肉般黏上了,甩不掉、說不清、道不明。

蠢婦硬是賴在了路過的婦女甲身上,硬說婦女甲偷了她家的魚腥草。


實際上婦女甲只是從蠢婦家門口路過,壓根就沒有偷蠢婦曬在曬穀坪裡的魚腥草,蠢婦的魚腥草少了的原因是魚腥草被太陽曬乾水分縮小了體積,蠢婦因為愚蠢缺少常識,看不出魚腥草少了是被太陽蒸發了水分的原因,沒文化很可怕所以她的無知就認為魚腥草少了是被人偷盜了,恰好婦女甲從她家門口路過,於是這名蠢婦馬上“破案”出“偷”她魚腥草的賊就是路過她家門口的婦女甲。

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實際是一種另類版的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就是說要避嫌疑,免得讓其他人的大舌頭運用無限的想象力在大眾場合憑空演繹出一個題目叫做《姐夫和姨妹》這類少兒不宜的故事。

當姐夫死了,姨妹哭在別人的看法中會認為姨妹哭姐夫這個過程有玄機有內容,人對未知事物總是會往壞的方面想,姐夫死了,姨妹為姐夫的死哭,別人會認為姐夫和姨妹肯定背後有曖昧不可告人的關係,要不然姨妹為什麼會為姐夫的死哭得那麼傷心呢?

實際想想,做人真難,套路太深,自己本來一些正當的行為舉止、情感宣洩也得顧及他人的眼光,生怕別人的唾沫星子會淹死人。

人言可畏呀!

特別是那些無知的人的錯誤言行竟然能指鹿為馬劣幣驅逐良幣,本來一個正常的行為竟然會給那些不正常的風言風語和捕風捉影讓路。

看個電視劇情到深處自然而然激活淚腺眼淚就會嘩嘩地流,姐夫死了因為要避諱別人的捕風捉影姨妹竟然哭不得了。

世間的愚蠢太多,一個正常的行為竟然需要給愚蠢讓路靠邊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