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祖墳被毀,所以坐不了江山!

闖王”高迎祥死後,七十二營起義軍首領,死的死降的降,差不多全完了,僅存的義軍也只有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兩支隊伍,最強大的其中一支當屬張獻忠,他意志堅強,英勇果斷,大西政權。施膚縣出身的農民起義領袖,公元1606年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裡。幼年時家境貧困,讀書不多,曾隨父親販棗到四川內江。逐步顯露出“王者”的風範,他妻妾成群,花天酒地,歌舞生平。李自成也多次嗤笑鄙視他,張獻忠嚇的是驚恐萬分,立即帶兵逃走。自從稱為“順王”後,後來制定了新的軍規,凡有騎馬擾亂隊伍的斬首,騎馬踩踏莊稼的斬首,並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一時間,響應者百萬之眾,僅登記在冊的步兵四十萬,騎兵六十萬,兵馬強壯,紀律嚴明,張獻忠檢閱部隊時,老百姓看見有黃龍大旗出現,都趴在地上高呼萬歲。這時張獻忠當為“大順龍”的祥瑞之氣,已初露端倪。

張獻忠祖墳被毀,所以坐不了江山!

歷朝歷代的剿匪與反剿匪戰線,都不只是在戰場上,而是在多條戰線上同時展開,在剿滅張獻忠的過程中,明朝統治者深知民間的傳說可怕,張獻忠的家鄉施膚縣,甚至整個陝西人都知道張獻忠的出身不凡,此人的命是在“星星”的,不是凡人,他的命會與大明朝“相剋”,必須在他露出龍相之前,破壞他家的風水,斷了他家的“龍脈”,斷“龍脈”的最好辦法就是挖祖墳,於是,大明朝的統治者,在風水大師的指點下,派出一支秘密部隊,在規定的時查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堪稱一代梟雄。奇怪的是,兩人造反時幹得風生水起,一旦宣佈稱帝便很快完蛋,最後弄得死無葬身之地。

張獻忠祖墳被毀,所以坐不了江山!

對他們失敗的原因,歷史上各種說法很多,傳得最邪乎的是崇禎皇帝派人在他們的祖墳上做了手腳。

傳說明朝督師楊嗣昌圍剿張獻忠、李自成失敗,導致襄陽王、福王兩個藩王被農民軍殺害。楊嗣昌難辭其咎,不得不以自殺謝罪。臨死前,他給崇禎皇帝寫了一道謝罪表,其中說道:“臣不意獻忠釜底游魚,自成甕中躄鱉,乃能突破天網,囂張至是。臣雖萬死,亦無以謝陛下。然竊思之:二賊之獲邀天幸,屢敗不死者,或其祖宗塋墓足以庇之。願下詔該管州縣查毀,以助天討。”

張獻忠祖墳被毀,所以坐不了江山!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張獻忠、李自成之所以僥倖逃過明朝大軍圍剿,多次被打敗而不死,可能是祖墳埋得好,祖宗在冥冥之中保佑他們,請皇上下詔給所在州縣查明二人的祖墳並將其搗毀。

這顯然是一種下三濫手段,充滿了封建迷信色彩。但此時的崇禎似乎對鎮壓農民起義已無計可施,竟然採納了楊嗣昌的建議。雖然沒有公開下詔,但派了一名太監秘密去陝西,叮囑巡撫汪喬年照辦。

張獻忠祖墳被毀,所以坐不了江山!

張獻忠、李自成的出生地分別是施膚縣、米脂縣。汪喬年密令兩縣的縣令,查明張獻忠、李自成的祖墳,並將其掘毀。可張獻忠、李自成出生草根世家,世代祖墳沒有碑碣坊表之類的標記。造反以後,他們的家人和親戚不是被官府處死就是逃離他鄉,沒人知道兩家的祖墳究竟在哪裡。

後來,施膚縣知縣楊綽雲得到柳樹澗一位老農報信:曾經見到張獻忠到當地一座墳前掛孝祭掃。楊知縣立即帶人前去察看。

老農說的這座墳在一個山尾上,四周長有雜草,草叢中有一個微微隆起的土堆,土質鬆軟,顏色鮮豔。楊知縣叫人拔開雜草,照準土堆往下挖。挖到地下1米多時,果然發現一具棺材,棺木尚未腐爛。打開棺木,見棺內有一具屍骨,一股熱氣從棺內隨之溢出。

張獻忠祖墳被毀,所以坐不了江山!

移開棺木,又見棺材下面有一個洞穴,有熱氣從洞中冒出,如同蒸汽。沿著洞穴往下挖,越挖越暖,直到挖到山腳下。楊知縣找來幾個風水先生察看,幾個人都認為此處本不是什麼風水寶地,只因山脊暗藏著一股氣脈,墳地恰好在脈穴上,因而給後人帶來好運。要破掉這家人運勢,需用汙穢之物塞入洞穴之中。

楊知縣當即叫一個民工往洞穴撒熱尿,可穴內熱氣沖鼻,令人窒息,民工尿還沒撒完就暈倒在地。知縣又下令將糞水、狗血灌進穴內,將女人的經布往裡塞,再用鐵條、木屑和著泥漿封住洞口。最後,命人焚燒屍骨。

說來也怪,自從祖墳被挖後,張獻忠性格大變,喜樂無常。發怒時面目猙獰,神情瘋顛,身邊的人時常被罵或被殺。幕僚王又天通過占卜,算出他“犯在祖塋”,並告訴張獻忠。張獻忠不信,派人化裝成乞丐,潛回老家瞭解真相。在證實祖墳被毀後,張獻忠對楊嗣昌更加恨之入骨。後來打下武陵(今湖南常德),張獻忠殺了楊嗣昌的族人,刨了楊嗣昌的祖墳,並銼骨揚灰,以報此恨。很多事冥冥之中自我報應,張獻忠殺心太重,這樣的人做了皇帝國家會怎樣?小編腦補一下才能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