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南通人都是遷移過來的,都是從哪裡遷移來的呢?

Me部分用戶


從南通的地名可以看出,如姜灶,袁灶,嚴灶秦灶這些地方以前是熬鹽生產海鹽的地方。從南通的方言可以聽出,如崇海啟話,金沙,南通城區,海安,地方方言區別很大,甚至聽不懂三五公里之外的方言。這在全國其他地方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幾百年前好多地方也是荒野蘆蕩,一望無際的灘塗。有從常州蘇州及其它地方遷移也有逃難過來的。我本通州袁灶人,據尊長輩說到我這一輩才第七代。


軍132537106


是的。我們如皋地區也差不多,大部分都是從蘇州地區遷移過來的。據說有兩次較大的移民,一是明朝初期朱元璋攻佔蘇州城要屠殺全城百姓,被大將常遇春私開城門大部分居民紛紛外逃其中很多人逃到我們如皋地區的沿江一帶。二是清朝道光時期,太平天國運動𣎴少居民也隨部隊渡江北上定居在我們如皋。我們林姓家族就是那時遷徒過來的,到我這一代連遷移過來的二代老祖宗也不過第六代人。所以,我們南通地區應該是一個移民地區。風俗習慣和人文口音都大相徑庭,真是𣎴足為奇。


用戶4202204686493


45年前人民路修路老汽車站\\往東到孩兒巷這條路上挖出來的骨頭罈子都是一排排的,一個罈子一具人骨,打開蓋子都是完整的頭顱擺放在最上層,罈子都是 土瓦色,每個罈子都有一米高,清一色的,數量驚人,不像近代人的故事,一直是個迷,小時候記得斷頭臺大大小小好幾個,現在都遺忘了,人民醫院那時候都是黑磚房,西邊草屋多,東邊黑瓦房的多,路都是羊腸小道,只有黃包車這麼寬的路,到處長滿了樹,解放以後馬路修寬了,建廠房也開始多了,回憶小時候的南通還是覺得以前的南通風景比現在美,到處是柳樹,古色古香的房子,我們上小學的城西學也是長長的走廊,黑磚玻璃瓦房,到中學就在馬路對面,老市一中就更漂亮了,學子靜坐教室只見老師手拿小竹條一路帶著我們畫江山,再說濠河,以前的水都是清晰的,經常赤腳在水裡撈蝦網魚,住在邊上人家淘米冼衣用水都是濠河水,夏天家家都搬個竹床在馬路邊上睡覺,大人聊天,小孩瘋玩,馬路上夜裡難得有個卡車開過,談不上有多少灰塵。可以這麼說以前的南通風景如畫,獨有的特色,任何一個地方都比不了的,原因都是從京城發配過來文官武官,他們帶著妻兒老小過來落地安家,腦袋瓜都是至高無上的聰明。為什麼南通方言跟內蒙古方言有相似就是因為內蒙古被皇帝收編。他們在京城被封為官人,犯了錯就發配到南通這塊島上來了,一來就是一大家子,落葉生根,慢慢擴大人口,以前的故事,以前古城現在的後人知道的太少了,哎!


一品奶奶


其實…再往前推…大家都是河南逃出來的…所以地域黑的時候,河南人往往都喜歡罵:河南人都是你爹…管他從哪兒來呢!往前100年的事情管不著,往後100年的事情管不到…

海安曹姓…聽說當年搞什麼曹操後裔還有磚家來考察…我爺爺招待的…估計是打發走了


朦朧半分醉


反正我爺爺告訴我,我們陸姓的人老家是江南蘇州的,其它姓氏我不懂


隨心所欲1305758548


9季13曹2吳加一刀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


回眸一笑38738


南通是元朝流放犯人的地方,其語言與周邊的完全不同。但與蒙古話有許多地方相近。來自內蒙的朋友說,你們這裡上海話揚州話南京話,一點都聽不懂。只有南通話基本上都能聽懂。


萬能2458353


南通成陸較遲,原先是海、江中的幾個沙洲,最初是囚犯流放地。來自五湖四海的人都有。宋朝範仲奄修到海堤,從這條海堤(公路)到現在的海邊也僅50公里左右。南通東南方的人來自吳語地方,說吳語,南通北方的人說江淮方言,通州及南通市區講南通話,南通方言口聲有六七種,有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聲之說。南通話在抗日戰爭中發揮過意想不到的作用,小日本只有幹目登眼的份,搞不清南通話說的是什麼。


西伯利亞狼143162836


啟東,海門及半數通州人為蘇南移民,主要是崇明島移民,這是清中葉以後發生,通州東部為明代常州移民,南通及通州往北,是遠古移民或當地人,主要是宋代及明初移民,很多人傳說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後代,那是胡說,別說太久遠了,明初時,這裡是朱元璋的牧馬之地,就是有犯人後代,早就是蒙古騎兵鐵蹄下的冤鬼了。我家為揚州移民而來,另這裡還有浙江和安徽的移民,主要是商人後代。


手機用戶61682623022


家姓丁,我們每年十月初一都要祭祖,俗稱“十月朝”,但生活周圍,好多姓氏的都沒有這個傳統,只是我也不知道我們從哪兒搬來的。對了字輩的話是“國、忠、孝、大、文、章”網友有相同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