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以後公司的財務賬本由稅務局統一做,統一報稅?

你的美獨一無二


非請自來。

如果對稅收管理有一定的瞭解就知道這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理由如下:

理由一:

稅務機關的義務是負責徵收、管理、稽查,並不負責企業的會計工作,《稅收徵收管理法》對此有規定。我們作為納稅人,其中的一項義務就是向稅務機關提供與納稅有關的信息(包括基於會計賬簿編制的財務報表)。

也就是說稅務機關需要做的接收企業提供的稅務資料,而不是代企業整理、編制相關的資料。

理由二:

拋開上述的規定不談。由稅務局統一“做賬”根本不具可操作性。未接觸過財務工作的可能想象不到財務工作是如何繁雜。看到這裡不排除有人會以什麼大數據,什麼自動化來說事。不錯,人工智能是很神奇,但再怎麼厲害也得安排一個人盯著。我倒想知道,哪個大型企業一個財務人員都沒有!

某一地區有多少家企業,多少個稅務局?1個稅務人員得負責多少家企業的賬啊?想想都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

理由三:

再退一步來說,技術上具備可行性。但企業的賬由稅務局來做,也毫無意義。再先進的財務處理系統,相關的數據還是需要人工操作(或輸入)。難道企業真的能完全放開手腳,不安排專門的人員負責嗎?

同樣一件事,企業派出一人,稅務局安排一人,豈不是浪費人力資源嗎?

理由四:

申報納稅只是企業財務處理的其中的一部分。具體職責,請參考什麼會計人員、出納人員等工作職責,最後一條基本是“負責領導安排的其他工作”,稅務局的人員願意不願意做這項哦?

理由五:

由稅務局做賬,企業投資者一百個不願意!強制?好吧,咱不玩了,去搬磚不行嗎?

還有更多的理由,都可以說明題目的說法不成立,篇幅所限,不再贅述。


龍門賬


不可能,天方夜譚!

一、全國多少家公司?幾千萬家,每天都有上萬家企業註冊成立。

稅務局有多少人?不到六十萬稅務人員。

平均每個人需要做100多家企業的賬簿!!!!

想什麼呢?

二、稅務局如何知道企業的經營狀況呢?怎麼實現為公司做財務賬本呢?

稅務局是幹什麼的?

稅務機關是管理與稅收相關的所有事物的組織;

稅務機關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徵稅,依法確定有關稅收徵收管理的事項;

稅務機關的目的就是按照稅法規定,將納稅人應交的稅款徵收入庫;

稅務機關是行政執法部門,雖然有辦稅大廳提供服務,但本質上重點還在徵收管理。

公司做財務賬本是為了什麼?

所謂會計,就是把企業有用的各種經濟業務統一成以貨幣為計量單位,通過記賬、算賬、報賬等一系列程序來提供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經濟信息。

公司賬本就是會計記錄公司經營情況的工具。

這是學會計的,第一節課學習的第一句話。

我認為這才是核心,公司財務的目的是為了企業的正常經營,更好的經營,是服務企業的;然而稅務只是企業應盡的一部分義務。因此,企業會計與稅務之間必然存在很大的差異。

這倆本來就是兩回事!!

我想題主的目的與大家的關注點主要落在了最後的 統一報稅。

目前稅務口徑與會計做賬制度存在很多差異,而我國的稅費種又比較繁多。

作為會計月初月底需要加班加點出報表,到了申報期還不能忘記申報各種稅費,做過的報表還不能直接用來報稅,需要再調整一遍。報了稅之後還得擔心有沒有漏稅,稅法基本每年都會變化,稅務稽查越來越嚴格,企業面臨的稅務風險越來越高。

作為財會人員,非常想讓稅務局直接告訴我,繳納多少稅款,企業交錢就完事啦。

有沒有這個好事呢?

這個還真有,但是是在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經濟不發達,就一個稅。

但是,我們要發展的方向卻是 歐美髮達國家,稅務會越來越專業,甚至個人繳納的稅款都需要專業的稅務師來進行搭理。

我們可以期待什麼呢?

目前我國的稅法還十分不健全,很多規定也非常模糊,導致稅務徵管很大一部分要看當地主管稅務機關的理解與執行,各不相同。

作為企業雖然害怕稅負過高,但是更害怕的是不穩定的稅法,害怕沒有標準不可估計的稅務風險,這才是對經濟最不利的地方。

相信經過不斷的進化與修改,我們的稅種會逐漸減少,稅法會逐漸明晰簡單,徵管更加規範,但這需要時間。正如我們的改革開放一樣,與時俱進,三十年前誰敢想我們現在的發展成果,此時的我們又怎敢說三十年後的公司與稅務!!!

正如美國國父之一富蘭克林所說的那樣:“世界上只有兩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稅收和死亡。

關注、轉發!


北辰說財稅


你要讓稅務局來回答這個問題的話,肯定是不可能,也就是說:企業的會計核算全部由稅務部門代理,這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呢?這種局面直接會導致:一管就死。那就意味著全社會的經營行為唯一的目的就是納稅,這種情況下,誰還有動力去經營呢?

會計作為企業的從業人員,他的工作目的是為企業獲取最大利益,這也是企業經營的目的。在紛繁複雜的財務和稅務信息中幫助企業安全地賺取最大化利潤是他的能力和價值的體現。試問:沒有企業的收入和利潤,哪來的稅收“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

再者,稅收工作能本很高的。截至目前,稅收還是採用稽查方式工作。你偷漏稅的可能性存在,因未被關注而僥倖逃脫的大有人在,因此,一旦被發現並實錘,就會面臨除補繳稅款外,還有不同程度的滯納金的合併處罰,藉此震懾其他的經營者。從效果來說,不一定最好,但從稅收基礎和稅收成本整體來看這無疑是最合適的方式。

綜上所述,題目所設想的形式是不可能出現的。聰明人怎麼會做“涸澤而漁”的蠢事呢?


星昕57147276


拋開財務分析與財務管理的需要,單就所謂記帳、報稅而言,隨著大數據、智能技術、區塊鏈,稅控技術等的不斷進步與完善,未來已經不是帳由不由企業來做的問題,而是記帳工作完全擺脫人工全自動智能化完成的問題,“帳”已經由簡單的帳本或者所謂電腦帳完全轉化為任意交易行為或符合規定的行為按照一定的合規方法轉化為財務帳的數據流。

就這個數據流而言,是在企業還是稅務局還是國家的某個數據中心由機器去完成和保存都其實已經不重要,因為除企業自身,這些數據對政府任一監管部門都是透明的。

所以,技術的進步最大的受益者是人,但最大的被挑戰者也是人。


凍頂雲仙


這是個笑話!說得太直白是不可取的!一種說得比較藝術的觀點,這是社會分工的不同,稅務局不可能給公司企業做賬、報稅!

一、社會分工不同

1、主管稅務機關是幹什麼的?

主要職責:組織實施稅收徵收管理體制改革;制定徵收管理制度;監督檢查稅收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打臉了,沒有為公司做賬這一條!稅務機關稱呼經營主體為”納稅人”!

2、公司財務是幹什麼的?

公司財務涉稅的崗位一般由稅務會計擔任,主要職責是:以稅法為標準,促使會計主體認真履行納稅義務,在稅法允許的範圍內,保護會計主體的合法權益。公司財務人員稱呼公司為“會計主體”!打臉了,稅務會計沒有把賬務核算交給稅務機關這一條!

二、稅務體系與財務體系的聯繫

1、均執行的是稅法等經濟法律關係,稅務機關側重於稅法,財務人員側重於稅法等綜合經濟法律關係。

2、均對納稅人的納稅義務和徵收繳納情況負有監督義務。財務人員是財政稅務部門廣義派出人員。

三、主管稅務機關能替代財務核算嗎?

1、第一個疑問,稅務機關是制度的制定者、是監督納稅人履行法定義務的國家強制機關。為什麼要代位核算?難道是稅務機關比公司財務核算更完整?監督這和實施者可以由同一角色擔任?

2、第二個疑問,公司願意把賬務全權交給稅務機關核算嗎?要是有企業說願意,這將是21世紀最大的笑話!

四、關於賬本

1、公司財務部門毫無疑問是有公司的賬本。稅務機關現在和將來有沒有所有企業的賬本?答案是肯定的,無論是現在還是可以預見的將來,稅務機關通過金老三或者金老幾,確實有一本賬!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每個納稅人建一本賬,是現實就存在的!

2、為什麼稅務機關有本賬,還需要公司財務做賬?細心的財務人員會發現,稅務機關的賬本業務憑證全部是發票!公司企業的賬本除了發票外,還有很多如工資表的自制原始合法憑證!稅局代位企業財務人員記賬、報稅不可能!


順通財稅段賢明


正規企業的賬本就是統一的,而且貼有印花稅標記。所以才有違規企業做“陰陽賬”。


麻辣SC


我覺得可以,公司所有錢都直接丟給稅務局,用錢去支取就好


憤青2000


讓別的公司代記賬? 估計此人者要麼沒開過公司,要麼不懷好心。


紐約上州


那我們這些會計豈不就成為了稅務人員,好了,我就盼著這一天的到來,終於可以吃上公家飯兒了。


綠光1816


目前的金稅三期的結果就是稅務局是公司庫管,所有的賬目稅務局一清二楚,根本不用會計做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