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笑傲江湖》中的高手不超過讀者所感知的範圍,那麼剛出場時的令狐沖對江湖人武功高低的見識如何?

於夢林


  

  越是優秀的作品,在寫作時越會貼近真實。

  不同的人受到自身實力、閱歷、地位、出身等等的約束,其看法會大有不同。

  令狐沖作為華山派年輕一輩大弟子,武藝不俗,算得上江湖中二三流角色。像欺凌福威鏢局如殺雞的青城派四大弟子,遇上令狐沖就變成了“青城四獸”。

  令狐沖知道東方不敗是天下公認的第一高手,知道少林派、武當派執武林牛耳,知道五嶽劍派中嵩山派最牛。作為一個江湖大門派掌門弟子,該知道的,他基本都知道。

  對於嶽不群的武藝,他曾經說站著打,師父嶽不群是天下第八,田伯光是天下第十四。這句話看似戲言,其實正是令狐沖心中的寫照。

  正派武林中,除了少林方證大師、武當沖虛道長,天下第一大幫解幫主,就屬五嶽劍派最為有名。五嶽劍派之中,他師父武功雖然不是第一,卻也絕不是最末。

  那時候的令狐沖還沒有接觸所謂魔教,對於魔教除了知道一個東方不敗,對其他所知甚少。

  不過綜合來看,將嶽不群放在第八,並非他信口胡說。

  不過,一個人的見識會隨著實力的提升而提升。

  令狐沖在跟隨風清揚學獨孤九劍的時候,風清揚曾經說,他平生之中只遇到三個高手。還曾說,令狐沖即便學全了獨孤九劍,還要有二十年的修煉時間,才能練到一流境界。

  在令狐沖看來,嶽不群、左冷禪已經算是一流高手,東方不敗、方證大師已經是頂尖高手。

  在風清揚看來,即便是方證大師、東方不敗,也不過剛剛進入一流。那個世界還有許多不世出的高手!

  我們常說,貧窮束縛了我們的想象力。其實,實力也可以束縛我們的想象力。只有實力達到了一定境界,才可能俯瞰眾生,走入另一個世界。


葉之秋


假定一個江湖人的見識分為三個部分,江湖閱歷、武功見解、謀略感知,三總分權重不一。

江湖閱歷基本及格。畢竟是華山派二代弟子的首座,整個正教二代弟子中的翹楚,由於《笑傲》的設置中,少林武當五嶽劍派一一幫所謂的“正派”並沒有從事江湖人物那些賺錢、殺人、越貨、依附政治力量的業務,大多數時間把修煉武功作為自己的本職業務。令狐沖屬於那些二代弟子中為數不多的、可以獨立行走江湖、獨立處理一般業務的人手,在江湖上有一定名氣,也有一些朋友。滿分10的話,在“正教”中,可得7分,放到整個江湖,6.5.

武功見解尚可。這一段時間內,書中能夠體現令狐沖對武功的見解的內容主要在和田伯光胡吹這一章節,所謂“站著打,我師父天下第八”,並非是令狐沖本質的認識,而是吹噓+個人崇拜的綜合表述,對田伯光的評價,則帶有糊弄+拍馬屁的目的 ,對自己的評價,也是自吹自擂+胡說八道,但總體來說,除了江湖上那些名不見經傳的隱士(如風清揚、梅莊四友)、日月神教中那些神秘高手,令狐沖在他有限的江湖閱歷中,對“高手”的武功判斷、梯次結構是基本正確的。他欠缺的,並非見識,而是眼界。畢竟他和一流高手、超一流高手並沒有真正的接觸。滿分10分,7分。

謀略感知。這一點我們的令狐瓜子就不行了,縱然他天資聰穎、靈活多變,但對江湖爭鬥的本質分析、江湖人的慾望認識、謀略技巧的施展完全不及格,甚至還不如他所鄙視青城四獸。他心目中就根本沒有“謀略”這根弦,瓜子兄就如同一個本本份份、老老實實從體校畢業的乒乓球省級單打冠軍,怎麼能理解世界盃上那些博彩公司的輸贏博弈呢?滿分10分的話,3分。

算一下,總分30,閱歷權重3.5,武功見解權重4,謀略感知權重2.5。


仲夏築夢團隊


見識很低,我就記得站著打我師傅天下第八


Witness爸爸疼大家


個人感覺金庸在塑造令狐沖時非常偏愛,連出場都使用了類似於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從各類側面信息來反襯出令狐沖的整體形象,武藝高強,灑脫不羈,俠義心腸。令狐沖出場階段,對江湖對武學的認知水平應當處於一個略高於普通武林人士的水準。對正邪之分和主流武林一致,對武功的高下,應該還停留在江湖熟知的招式和內功判斷標準。


欣欣向榮的笨蛋


《笑傲江湖》都是高手,最經典葵花寶典。

大家可以多去看看。


用戶104943083233


令狐沖自己在原著中說坐著打自己第二,東方不敗天下第一。其實在那時江湖都知道東方不敗是第一,後面的排名應該他自己認為自己師父嶽不群是高手,其他各四大劍派鼎足而立。


少恭屠蘇


他覺得師傅嶽不群很厲害,而嶽不群自己肯定不是這麼認為的。


A_瀋陽駕駛陪練


根據各位大蝦的名聲判斷


留石守護者


笑傲江湖看了一遍,差不多忘記了,不敢妄加評論。


素面朝天CSY


肯定認為他五嶽掌門最厲害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