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不打遊戲了還一直關注相關的電競賽事?

我就是啥都不懂


個人認為這些人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從事電競或者說遊戲相關工作的人,或從事相關產業的人,比如說解說,主播,職業教練,遊戲策劃或是遊戲設計者,俱樂部老闆等等。他們不一定玩遊戲,但是他們要了解遊戲賽事。

還有一部分人是以前玩遊戲,現在不玩了,但是情懷這東西還在,他們還會關注相關的遊戲賽事,關注相關的電競俱樂部。


草根聊遊戲


生活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每個人都有過青春年少,沒有壓力的時候,但是隨著時間的度過,他們也都要成長,要開始養家餬口,要承擔起一個家庭的責任,成為妻兒的頂樑柱。

以英雄聯盟為例,這個遊戲至今已經近十年有餘,無數高中甚至初中就開始接觸這款遊戲的人,算算時間,也都差不多進入社會了,在學生時代,我們可以肆無忌憚,逃課,通宵,但是長大之後,這些都逐漸成為了奢望的東西,工作和生活是擺在面前的最大阻礙。

但即使是這樣,長大後的我們沒有辦法長時間遊戲了,但情懷這個神奇的東西,是會對人產生極大的影響的,那些曾經喜歡的選手,那些熱血沸騰的比賽瞬間,是不會隨著時間而被我們遺忘,反而會越發深刻的印刻在我們的心中。

WE奪冠會有人忘記嗎?OMG50血翻盤會有人忘記嗎?IG圓夢有人會忘記嗎?就像傳統體育項目一樣,許多人沒有辦法時常出去踢球,但依然會時常去關注一下自己曾經喜歡的戰隊或球星的數據,可能沒有辦法場場跟著常規賽去看,但是每逢大賽事,一定常常不落,這也是感情的一種體現方式吧。

情懷沒有變,喜愛也不曾消失,只是因為生活,表現的方式變化了而已,學生時代用玩兒來表達喜愛,長大之後用關注賽事來繼續自己的青春,但不管怎麼樣,玩兒的少了不代表不喜歡,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著自己還在。

希望筆者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大電競


題主說的這些人,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 前老玩家,之前接觸過遊戲,後來為了生活奔波不玩

  • 傳統玩家,即玩遊戲,又關注賽事的

  • 不玩遊戲,跟風找話題的

在17年的時候,國外遊戲產業大數據分析公司Newzoo就發佈一份產業報告,調查了幾個熱門電競遊戲賽場的受眾佔比。其中Newzoo預計當時2017年會有1.91億人經常性觀看電競賽場,1.94億觀眾偶然看,而這兩項數據是針對北美和西歐一些國家,全國範圍性直播賽事估計達到22億觀眾。

其中不玩遊戲的人佔比,熱門的四款電競遊戲均約佔到5成,而難度較高的CSGO賽事,更是達到57%。另外從觀看時常來看,CSGO這類節奏更快刺激程度更佳的遊戲,從比賽觀看的時長更好。

從這個數據也側面反應出,電競這個話題在全球熱度都十分流行,大多數人都有聽聞過電競,但是電競項目太大,許多人根本不會區分。拿國內的圈子來說,我曾經在茶餐廳就遇到過一位大媽,她搞個“電競休閒館”,結果把英雄聯盟貼紙粘到牆上週圍都是。

這種以電競吸引年輕群體的方式非常好,但是你一個電競休閒館總不能說英雄聯盟就代表電競,一個遊戲人物就代表電競。對於我們這些年輕電競愛好者來說,更喜歡的是單獨一款電競項目(遊戲)與一支戰隊,一個職業選手。

這也是國內有些人不打遊戲了還一直關注相關的電競賽事的部分原因,我身邊那些真正看比賽的觀眾,很多都是沒有精力去保持自己遊戲內的技術和知識,他們對於遊戲保持關注的最大途徑就是觀看直播和比賽。

同時也有部分人根本沒接觸過遊戲,就看過幾場比賽,就吹噓自己玩得多6,強行找話題,搞到我們都不好意思揭穿。

這也導致國內電競市場的混亂,對於一部分想要推廣電子競技到更寬泛的受眾群體中的人來說自然是好事;但對於一些想利用電子競技撈一筆快錢就走的人,就苦了我們這群受眾群體。

各位大佬覺得,為什麼有些人不打遊戲了還一直關注相關的電競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