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唯:永不抱怨的“文艺女神”

汤唯:永不抱怨的“文艺女神”

因为出演毕赣执导的新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演员汤唯再次成为众人焦点。文艺气质浓厚且电影作品不多的汤唯,每次出演总会引来别样的关注。

这一次,汤唯依然很美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中,汤唯一人分饰两角,影片的前半部分饰演“老大的女人”万绮雯,后半部分则饰演台球厅女老板凯珍。

在饰演万绮雯时,汤唯是性感的、颓废的,带有一些堕落气质的。而当角色转为凯珍时,汤唯又是潇洒的、单纯的,以可爱的成分取胜。两个角色合而为一,恰恰构成了汤唯的整体气质。自《色,戒》成名,到《北京遇上西雅图》成为票房灵药,一直有人讨论汤唯更适合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角色又更贴近汤唯本人,这次《地球最后的夜晚》或许给出了一个答案,它让观众看到了汤唯的成长与变化,也让人感受到了汤唯内在气质的恒定。

毕赣把电影拍得有些晦涩,但把汤唯拍得很美,影片前半部分汤唯身着一条墨绿色的连衣裙,在阴暗潮湿的背景以及温暖光影的映照下,她宛若有了王家卫电影里女性的那种神秘。

汤唯:永不抱怨的“文艺女神”

影片后半部分,汤唯身穿一件暗红色的短皮衣,在台球厅里打游戏、摆球、与坏小子们过招,像一株生长在野地里生命力旺盛的野花。从女人到女孩,汤唯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中充分表现了对角色出色的理解与驾驭能力。只要遇到好作品,汤唯的个性与美总会得到超常的展现。

命运感,是汤唯的标签

汤唯身上总是飘忽着一种若隐若现的命运感,好运气和坏运气总是不自觉地围绕在她身边,而她因为影迷的喜爱与祝福,又总是能躲过坏运气,为自己赢得力量,主控自己的命运。

通过主演李安的《色,戒》而一举成名,对于年轻的汤唯来说,这是一次在刀尖上行走的机会。一方面,李安对她成功的塑造,为观众献上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另一方面,出于对片中角色的某种偏见,以及对片中激情戏的想象延伸,也使得少数观众对作为演员的汤唯颇有微词:花瓶、一脱成名、表演过火、对青少年有“不良影响”……各种负面评价不绝于耳。

《色,戒》之后,汤唯传言被“封杀”,她带着拍摄影片获得的少量片酬与广告代言费去了英国。这笔钱是一个英国白领一年的薪水,并不足以支撑她完成学业。为了赚钱,汤唯站在街头表演另类时装秀,用旧报纸拼装成“时装”,用油彩把自己的脸画成京剧脸谱,到俱乐部陪人打羽毛球……没人知道她在中国是著名的电影明星,而能够毫无身段地在英国谋生、学习,也为汤唯纠正舆论偏见带来了强大的支撑力,当她获得与张学友合拍《月满轩尼诗》合同的时候,有关她这段留学经历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连篇累牍地报道出来,这个时候,汤唯已经可以做到完美地“上岸”了。

“汤唯归来”在《月满轩尼诗》公映时成为该片的一大亮点。当年这部电影未映先热,证实了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色,戒》带来的争议已经显得十分浅薄与可笑。汤唯在《月满轩尼诗》中有种隐忍美,让人忍不住将这种气质和她此前不好的遭遇联系在一起,会激发观众的保护欲。这种保护欲一直延续至今,《月满轩尼诗》之后,无论汤唯演什么,无论她表演得优秀与否,都能够得到观众的宽容对待,因为观众知道,汤唯经受过委屈,穿越过荆棘,大家有理由对她友好一些。

像汤唯这个年龄,比她更具“命运感”的女演员并不多,出演一个饱受争议的角色,因为这个角色陷进舆论的旋涡并成为牺牲品,冥冥之中汤唯似乎注定要经历这一遭,才能够以平常的心态和热忱的投入,来拥抱她所热爱的电影事业。

汤唯肯定是读懂了命运的滋味,对人生、艺术以及个人理想和追求,有了通透的理解。汤唯亦会感谢命运,意识到自己曾经的经历,不但成就了她的名声,也成就了她的演技。

文艺范,让汤唯更可爱

2014年发生在汤唯身上的一件事,令人啼笑皆非。她竟然遭遇了电信诈骗,被骗去了21万余元,这个场景想来令人难以置信:在片场,汤唯接到了一个电话,然后,她给骗子转了21万余元……当时,有不少网友骂她“傻”。

汤唯:永不抱怨的“文艺女神”

汤唯身上的确有傻呵呵的成分,但这并不怪她。她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本身就对复杂的社会缺乏了解,再加上国外留学数年,已经养成了本能的对人的信任。如果是别的明星,知道被骗之后或许就选择忍气吞声了,但汤唯不一样,她选择了报案,像个普通人一样,通过报案尝试挽回损失,并警示他人。

就算骂她“傻”的网友,也承认汤唯的可爱。事实上,现实中的汤唯并不像她的银幕形象那样低调、忧郁,拍摄《北京遇上西雅图》时,她自己也承认,这部电影里的角色与现实中的她更为接近一些。

在生活中,汤唯就是一个有点搞怪和无厘头的人,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她报复性地剥掉了外界强加给她的文艺形象,扬起文佳佳式的高傲头颅,大声宣布:我是一个演员!没癫狂过的演员不足以道人生。拍完两部《北京遇上西雅图》,汤唯宣告自己真正走出了《色,戒》的阴影……

汤唯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中饰演的是一个拜金女,走到哪儿都咋咋呼呼的,她在《色,戒》中的阴郁与疯狂、在《月满轩尼诗》中的柔美与清新,都消失了。《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看点,就在于汤唯如何把不被人喜欢的文佳佳变成受人喜欢的。于是,她的顽皮形象、浅显的善良、偶露峥嵘的勇敢,以及恰到好处的柔弱,都分明在告诉大家,不要被她张牙舞爪的样子吓到,其实她是个没有安全感的女人。

不被成功的角色形象束缚,是一名优秀演员的基本功,观众在银幕或荧屏上看到某演员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口吻讲着同一个腔调的台词时,都会忍不住为之感到悲哀。汤唯接演《北京遇上西雅图》,大概就是看上了角色的性格,于是决心挑战一下观众对她的固有印象。

出演了更多的作品,更多地面对大众,结婚后坦然地叙述婚姻生活,更多的信息量让汤唯的形象渐渐丰富、饱满了起来。尽管大家已经确切地知道,文艺范不是汤唯唯一主打的形象,但多少还是期望她能够向文艺片回归,因为在文艺片当中,汤唯似乎更唯美。

汤唯:永不抱怨的“文艺女神”

汤唯这种文艺范的养成,来自她淡然的人生态度,面对一些在别人看来无法承受之重,她表现出超越其年龄的成熟度,不抱怨,不饰演被迫害者的形象,不借机上位……这种力量源泉,除了可以从她的内心那里寻找外,还可以说是文艺带来的。与文艺息息相关的自由感,培养了貌似简单纯洁却同时也沉静到有些令人看不透的汤唯。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汤唯走红这些年,从未在公开场合,对任何人、任何事物发出过抱怨的声音,哪怕连一个抱怨的言词都没有。正是这位从不抱怨的女演员,以一种看不到的强大,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艺女神”。

作者/韩浩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