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唯:永不抱怨的“文藝女神”

湯唯:永不抱怨的“文藝女神”

因為出演畢贛執導的新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演員湯唯再次成為眾人焦點。文藝氣質濃厚且電影作品不多的湯唯,每次出演總會引來別樣的關注。

這一次,湯唯依然很美

在《地球最後的夜晚》中,湯唯一人分飾兩角,影片的前半部分飾演“老大的女人”萬綺雯,後半部分則飾演檯球廳女老闆凱珍。

在飾演萬綺雯時,湯唯是性感的、頹廢的,帶有一些墮落氣質的。而當角色轉為凱珍時,湯唯又是瀟灑的、單純的,以可愛的成分取勝。兩個角色合而為一,恰恰構成了湯唯的整體氣質。自《色,戒》成名,到《北京遇上西雅圖》成為票房靈藥,一直有人討論湯唯更適合什麼樣的角色,什麼樣的角色又更貼近湯唯本人,這次《地球最後的夜晚》或許給出了一個答案,它讓觀眾看到了湯唯的成長與變化,也讓人感受到了湯唯內在氣質的恆定。

畢贛把電影拍得有些晦澀,但把湯唯拍得很美,影片前半部分湯唯身著一條墨綠色的連衣裙,在陰暗潮溼的背景以及溫暖光影的映照下,她宛若有了王家衛電影裡女性的那種神秘。

湯唯:永不抱怨的“文藝女神”

影片後半部分,湯唯身穿一件暗紅色的短皮衣,在臺球廳裡打遊戲、擺球、與壞小子們過招,像一株生長在野地裡生命力旺盛的野花。從女人到女孩,湯唯在《地球最後的夜晚》中充分表現了對角色出色的理解與駕馭能力。只要遇到好作品,湯唯的個性與美總會得到超常的展現。

命運感,是湯唯的標籤

湯唯身上總是飄忽著一種若隱若現的命運感,好運氣和壞運氣總是不自覺地圍繞在她身邊,而她因為影迷的喜愛與祝福,又總是能躲過壞運氣,為自己贏得力量,主控自己的命運。

通過主演李安的《色,戒》而一舉成名,對於年輕的湯唯來說,這是一次在刀尖上行走的機會。一方面,李安對她成功的塑造,為觀眾獻上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另一方面,出於對片中角色的某種偏見,以及對片中激情戲的想象延伸,也使得少數觀眾對作為演員的湯唯頗有微詞:花瓶、一脫成名、表演過火、對青少年有“不良影響”……各種負面評價不絕於耳。

《色,戒》之後,湯唯傳言被“封殺”,她帶著拍攝影片獲得的少量片酬與廣告代言費去了英國。這筆錢是一個英國白領一年的薪水,並不足以支撐她完成學業。為了賺錢,湯唯站在街頭表演另類時裝秀,用舊報紙拼裝成“時裝”,用油彩把自己的臉畫成京劇臉譜,到俱樂部陪人打羽毛球……沒人知道她在中國是著名的電影明星,而能夠毫無身段地在英國謀生、學習,也為湯唯糾正輿論偏見帶來了強大的支撐力,當她獲得與張學友合拍《月滿軒尼詩》合同的時候,有關她這段留學經歷的故事,在社交媒體上連篇累牘地報道出來,這個時候,湯唯已經可以做到完美地“上岸”了。

“湯唯歸來”在《月滿軒尼詩》公映時成為該片的一大亮點。當年這部電影未映先熱,證實了伴隨著時間的流逝,《色,戒》帶來的爭議已經顯得十分淺薄與可笑。湯唯在《月滿軒尼詩》中有種隱忍美,讓人忍不住將這種氣質和她此前不好的遭遇聯繫在一起,會激發觀眾的保護欲。這種保護欲一直延續至今,《月滿軒尼詩》之後,無論湯唯演什麼,無論她表演得優秀與否,都能夠得到觀眾的寬容對待,因為觀眾知道,湯唯經受過委屈,穿越過荊棘,大家有理由對她友好一些。

像湯唯這個年齡,比她更具“命運感”的女演員並不多,出演一個飽受爭議的角色,因為這個角色陷進輿論的旋渦併成為犧牲品,冥冥之中湯唯似乎註定要經歷這一遭,才能夠以平常的心態和熱忱的投入,來擁抱她所熱愛的電影事業。

湯唯肯定是讀懂了命運的滋味,對人生、藝術以及個人理想和追求,有了通透的理解。湯唯亦會感謝命運,意識到自己曾經的經歷,不但成就了她的名聲,也成就了她的演技。

文藝範,讓湯唯更可愛

2014年發生在湯唯身上的一件事,令人啼笑皆非。她竟然遭遇了電信詐騙,被騙去了21萬餘元,這個場景想來令人難以置信:在片場,湯唯接到了一個電話,然後,她給騙子轉了21萬餘元……當時,有不少網友罵她“傻”。

湯唯:永不抱怨的“文藝女神”

湯唯身上的確有傻呵呵的成分,但這並不怪她。她出生於一個藝術家庭,本身就對複雜的社會缺乏瞭解,再加上國外留學數年,已經養成了本能的對人的信任。如果是別的明星,知道被騙之後或許就選擇忍氣吞聲了,但湯唯不一樣,她選擇了報案,像個普通人一樣,通過報案嘗試挽回損失,並警示他人。

就算罵她“傻”的網友,也承認湯唯的可愛。事實上,現實中的湯唯並不像她的銀幕形象那樣低調、憂鬱,拍攝《北京遇上西雅圖》時,她自己也承認,這部電影裡的角色與現實中的她更為接近一些。

在生活中,湯唯就是一個有點搞怪和無厘頭的人,在《北京遇上西雅圖》中,她報復性地剝掉了外界強加給她的文藝形象,揚起文佳佳式的高傲頭顱,大聲宣佈:我是一個演員!沒癲狂過的演員不足以道人生。拍完兩部《北京遇上西雅圖》,湯唯宣告自己真正走出了《色,戒》的陰影……

湯唯在《北京遇上西雅圖》中飾演的是一個拜金女,走到哪兒都咋咋呼呼的,她在《色,戒》中的陰鬱與瘋狂、在《月滿軒尼詩》中的柔美與清新,都消失了。《北京遇上西雅圖》的看點,就在於湯唯如何把不被人喜歡的文佳佳變成受人喜歡的。於是,她的頑皮形象、淺顯的善良、偶露崢嶸的勇敢,以及恰到好處的柔弱,都分明在告訴大家,不要被她張牙舞爪的樣子嚇到,其實她是個沒有安全感的女人。

不被成功的角色形象束縛,是一名優秀演員的基本功,觀眾在銀幕或熒屏上看到某演員用十幾年如一日的口吻講著同一個腔調的臺詞時,都會忍不住為之感到悲哀。湯唯接演《北京遇上西雅圖》,大概就是看上了角色的性格,於是決心挑戰一下觀眾對她的固有印象。

出演了更多的作品,更多地面對大眾,結婚後坦然地敘述婚姻生活,更多的信息量讓湯唯的形象漸漸豐富、飽滿了起來。儘管大家已經確切地知道,文藝範不是湯唯唯一主打的形象,但多少還是期望她能夠向文藝片迴歸,因為在文藝片當中,湯唯似乎更唯美。

湯唯:永不抱怨的“文藝女神”

湯唯這種文藝範的養成,來自她淡然的人生態度,面對一些在別人看來無法承受之重,她表現出超越其年齡的成熟度,不抱怨,不飾演被迫害者的形象,不借機上位……這種力量源泉,除了可以從她的內心那裡尋找外,還可以說是文藝帶來的。與文藝息息相關的自由感,培養了貌似簡單純潔卻同時也沉靜到有些令人看不透的湯唯。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湯唯走紅這些年,從未在公開場合,對任何人、任何事物發出過抱怨的聲音,哪怕連一個抱怨的言詞都沒有。正是這位從不抱怨的女演員,以一種看不到的強大,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成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文藝女神”。

作者/韓浩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