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境外業務“一哥”易主,券商“出海”有的爭上游有的遇“浪打”!

去年境外业务“一哥”易主,券商“出海”有的争上游有的遇“浪打”!

近年來,內地券商加快了“出海”的步伐,特別是頭部券商進行國際化佈局蔚然成風。不過,在2018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和風雲變幻的海外資本市場,內地券商“出海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梳理發現,從目前已公佈的2018年年報來看,有的券商在海外業務上高歌猛進,如海通、中信、中金、華泰等龍頭券商仍是各領風騷;但也有部分券商遇到暫時困難,甚至經營出現了虧損。

券商境外業務“一哥”寶座易主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梳理對比了目前已公佈年報券商的境外業務(或子公司)在去年的經營情況,發現一個突出的現象,海通證券取代了中信證券,成為目前公佈年報的券商中,2018年境外業務收入最高的券商。

2018年,海通證券旗下境外業務實現收入65.93億元,同比上升35.3%;境外業務佔比已經達到28%,較2017年上升11個百分點。境外業務利潤為20.65億元,佔比為29.04%。

從年報來看,海通證券已經將國際業務平臺作為領先於行業的競爭優勢之一。其國際業務平臺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海通國際證券、海通銀行和自貿區分公司。其中,海通國際證券總部位於中國香港,以企業融資、經紀及孖展融資、投資管理、固定收益、外匯及商品、結構性投融資、現金股票及股票衍生產品等業務板塊為核心。2018年,海通國際證券在港股市場上表現亮眼,IPO項目承銷家數位列中國香港全體投行第一;股權融資項目承銷家數位列中國香港所有中資投行第一。另外,還完成了在紐交所和納斯達克的首單IPO項目,獲得納斯達克首家中資背景做市商資格。

海通銀行為全球企業及機構客戶提供廣泛的投資銀行服務,主要業務地點覆蓋葡萄牙、巴西、墨西哥、波蘭、西班牙。自貿區分公司是首批加入自貿區FTU體系的證券機構,成功實施了國內券商首單FT項下跨境融資項目。

另外,海通證券旗下的融資租賃平臺——海通恆信海外業務也開始發力。2018年海通恆信的海外業務全年完成5架飛機租賃,投放26億元。海通恆信目前正進行H股IPO上市。

去年境外业务“一哥”易主,券商“出海”有的争上游有的遇“浪打”!

而中信證券的境外業務2018年表現穩定。其境外子公司2018年收入為54.40億元,同比下滑3.04%,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14.04%。境外子公司實現主營業務利潤11.09億元,佔比為9.21%。

中信證券的境外子公司中,中信證券國際位於中國香港中環添美道,成立時間可追溯到1998年。2013年,中信證券國際收購了里昂證券,成為中信證券“出海”的又一重要平臺。目前中信里昂證券並不只侷限於中國香港,而是以中國香港為總部,並在亞洲、澳洲、歐洲和美國的20個城市營運。業務覆蓋另類投資、資產管理、企業融資、資本及債務市場、證券以及財富管理,在亞洲地區15家交易所擁有會員資格。

華泰證券2018年的海外業務收入佔比則進一步提升,全年公司實現境外業務收入20.33億元,佔總收入比例達12.66%,同比增長4.61個百分點。

在海外子公司中,華泰金控(香港)參與完成IPO項目8個、股票配售項目1個、債券發行項目11個,合計承銷家數20個,總交易發行規模約港幣430.95億元。同時,華泰金控(香港)還完成了2個財務顧問項目和14個結構性投融資項目。

另外,華泰證券於2016年收購的美國統包資產管理平臺(TAMP)AssetMark管理的資產總規模(AUM)達到448.55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目前平臺總計服務超過7500個獨立投資顧問、21.84萬終端賬戶。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Cerulli Associates及其他公開信息顯示,AssetMark在美國TAMP行業中的市場佔有率為10.20%,排名第三。

在港交所上市的中金公司也不得不提及,中金公司2018年海外業務收入達到35.52億元,同比增長32.98%,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達到18.75%。其中,在股票業務方面,公司推動機構化、產品化、國際化升級,年內股票業務板塊的海外業務收入佔該板塊的比重首次超過50%。2018年,中金公司共保薦了港股IPO項目9單,居市場第四,承銷金額50.60億美元,市場排名第二。美股方面,中金公司作為賬簿管理人主承銷中資企業赴美IPO項目5單,主承銷規模7.39億美元,排名市場第五。

國泰君安的海外業務收入也超過10億元。2018年全年,國泰君安境外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43億元,同比下滑19.51%。境外業務為公司貢獻利潤5.85億元。

5家券商去年境外業務出現虧損

不過,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並非所有券商的海外業務在2018年都一帆風順。從已經公佈年報的券商來看,至少有廣發證券、東方證券、西南證券、中信建投和中原證券5家券商的境外業務或子公司出現虧損。虧損原因多種多樣,有因為投資虧損,也有因資產減值準備拖累業績。

去年境外业务“一哥”易主,券商“出海”有的争上游有的遇“浪打”!

廣發證券去年境外業務(含港澳)虧損達到7.66億元,為目前已公佈年報券商海外業務虧損最多的,其主要原因是由於一隻海外基金的虧損。

東方證券境外業務虧損也達到3.49億元。公司主要通過全資子公司東方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開展相關境外業務,持有證券交易、就證券提供意見、期貨合約交易、資產管理、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等業務牌照。2018年淨虧損額達4.16億港元,摺合人民幣3.49億元。至於虧損原因東方證券未在年報中予以詳細說明,對火山君詢問虧損原因表示暫不給予回覆。

西南證券境外業務虧損也達到2.28億元。西南證券境外業務平臺是註冊於中國香港的西證國際證券,持有香港證監會核發的第1類(證券交易)、第2類(期貨合約交易)、第4類(就證券提供意見)、第6類(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第9類(提供資產管理)業務牌照。

2018年西證國際獲得5.7億港元的增資,並在投行方面取得一些成績,完成1.5億美元境外債及7.8億港元境外債的發行工作,年內完成2筆獨家保薦IPO及其承銷項目、2筆IPO承銷項目、1筆財務顧問項目和3筆美元債發行項目,但依然未能對沖較高的運營成本。

中信建投境外業務實現收入2.99億元,成本為3.53億元,出現了5432萬元的虧損。2018年,中信建投國際的投行做得不錯,在香港市場共參與並完成16單海外債券發行項目及1單結構性票據,總項目金額約58.18億美元,位居在港內地券商第9名。但境外融資融券計提了7104萬元減值準備,成為拖累公司境外業務業績的重要原因。

此外,中原證券去年境外子公司也出現了957萬元虧損。

券商仍然堅定不移看好國際化

雖然券商2018年的“出海”有輝煌也有曲折,但對於海外業務本身,各大券商仍然堅定不移地看好,並在人員配備上,也開始實施全球化進程。

如去年境外業務表現最好的海通證券指出:在間接融資體系向直接融資體系轉型、跨境投融資需求增加的長期趨勢背景下,在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過程中,經濟高速增長所積累的企業資產和個人財富將持續為資市場和券商發展提供巨大的潛力……預計未來行業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市場和客戶的國際化發展,將推動券商國際化進程大大加速,跨境聯動也將日益深入。

中金公司作為一家本身就具有國際化基因的券商,也提到了繼續深入海外業務佈局。年報中還特別提出,公司員工中23%的僱員、55%的董事總經理及65%的高級管理層擁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驗。

華泰證券則在年報披露的當日,宣佈向全球選聘職業經理人。選聘職位包括財富管理業務板塊、機構服務業務板塊(含權益投資、FICC等)、投資管理業務板塊(含私募股權投資等)、國際業務板塊、中後臺運營等,同時包括首席財務官、首席風險官、首席信息官等其他高級管理人員。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一度的證券公司分類評級也將在不久之後的7月公佈。目前海外業務佔比在新的券商分類評級中,還是有明確的加分標準——“證券公司上一年度境外子公司證券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40%、30%、20%,且營業收入位於行業中位數以上的,分別加 4分、3分、2分。”

從目前已經公佈的券商年報來看,海通證券達到了20%比例的加分標準,但絕大部分券商仍未達標。不過,這也是券商“出海”的必然經歷——從無到有,從局部影響力到全球影響力。

去年境外业务“一哥”易主,券商“出海”有的争上游有的遇“浪打”!

投資有風險,獨立判斷很重要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