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丁偉與李雲龍經歷相似,為何戰略眼光卻高於李雲龍?

《亮劍》裡丁偉的經歷李雲龍怕是比不了的。雖然李雲龍是主角,但是丁偉要比李雲龍的資歷,眼界,能力要高。

首先,丁偉的資歷要比李雲龍要高。

《亮劍》中丁偉與李雲龍經歷相似,為何戰略眼光卻高於李雲龍?

丁偉在接手李雲龍的新一團之前,曾經坐過一個重要職位,那就是紅28團團長。紅28團是“南昌起義”所果僅存的2000人後來到了井岡山和“秋收起義”會師後重新組建的班底部隊之一。而李雲龍起於“黃麻暴動”,後來兩人在長征時期,都是團長職務。因此兩人成為老戰友。而孔捷比李雲龍還晚,李雲龍手把手教孔捷放的槍。若不是李雲龍經常犯錯誤,孔捷是沒機會和李雲龍平起平坐的。但從這裡也說明了,丁偉“犯錯誤”也是常事,也是“後進分子”之一。

其次,丁偉是從去延安學習的路上被副總指揮截回來的,而李雲龍則不然。

《亮劍》中丁偉與李雲龍經歷相似,為何戰略眼光卻高於李雲龍?

去延安學習,在抗戰時時,很多八路軍中高級指戰員會被中途調回延安“回爐”。去的是哪裡?抗大。抗大大家可以瞭解一下,剛成立之初,門檻非常高,只有紅軍師以上的高級幹部才有資格參加。那會李雲龍和丁偉都沒資格。後來抗大”擴招”了,總校共培訓了8期幹部,創辦了12所分校、5所陸軍中學和1所附設中學。培養了近萬基層軍事幹部。趙剛這樣的投奔延安的熱血青年,就是抗大培養出來的。

但是丁偉是1941年冬天去的延安,那會抗大總校已經搬遷到太行軍區了,延安有一個抗大3分校。為什麼在這個時候,丁偉不就近去上總校,而要去延安上個分校呢?

那是因為1941年10月,八路軍工程學校和炮兵團教導營併入第3分校,11月11日,第3分校改稱軍事學院,專門開始抽掉基層旅團級軍事幹部,開始培養重兵器、大兵團指揮作戰人員。(雖然軍隊還沒有發展到那個階段,但是已經開始看來人才儲備,這和很多發展型公司招聘儲備經理是一樣的)所以如果丁偉去了延安,再回來是應該可以直接指揮軍、師一級作戰單位的,條件一成熟,立刻就可能成為軍長或者師長。

《亮劍》中丁偉與李雲龍經歷相似,為何戰略眼光卻高於李雲龍?

這一點在後來,李雲龍還是師長時,丁偉就已經提前成為縱隊司令得到了印證。應該是1943年,抗大總部回遷之後,丁偉差不多和陳賡同時期回去深造的,深造完就去了東北。不過因為丁偉不是主角,沒有提而已。

但是由於日寇開始掃蕩,嚴重缺乏基層軍事幹部,丁偉被副總指揮截回來了。從此和李雲龍混到一起喝酒吹牛了。

再次,副總指揮把丁偉放在晉西北,實際上是有戰略上的考量的。

因為李雲龍會打仗但是更會闖禍,喜歡戰場抗命,喜歡自己搞突擊隊,任意妄為。沒法指揮全局作戰,而孔捷雖然能打硬仗、惡仗,但人送外號“孔二愣子”,執行力沒得說,但缺乏戰場主動性。所以也沒法指望他指揮全局作戰。

在困難時期,和上級聯絡不暢,這時候就需要有一個有大局觀的人在這裡坐鎮,碰到突發事件的時候,大家要抱成一團,不能各自為戰。所以丁偉放在這裡就特別合適。他提出了“晉西北鐵三角”,三個團協防,互動,相互支援。

這為後來李雲龍攻打平安縣,解決了阻援問題。

而當時李雲龍的表現,實際上還是比較魯莽的,通訊兵問他要不要通知友鄰部隊,李雲龍大手一揮,”不用,我吃肉,你們愛愛來不來。”聽起來很提氣,但是從戰略戰術上講,若不是整個山西不分國共大家都替你阻援,怕是平安縣城沒打下來,自己獨立團遲早被援軍給吃了。

所以在戰略意識上,李雲龍和丁偉高下立判。

最後,理論上丁偉是“晉西北”鐵三角中唯一一個有條件(有文化)和機會(受到上級重視)走“文官路線”的。

《亮劍》中丁偉與李雲龍經歷相似,為何戰略眼光卻高於李雲龍?

李雲龍私塾肄業,䌩匠出身;孔捷農民出身,文盲一個。但是電視劇並沒有交代丁偉的出身 但是丁偉在和李雲龍岳父交談的時候,說話的水平,透露出來的都是書卷氣。他不但可以和田墨軒這種文人溝通順暢,而且能夠接受他的不同觀點,並引起思考。這說明丁偉身上是有一定的教育背景的。所以至少是受過中等及以上教育的。

只不過是丁偉能夠放得下身份和李雲龍混在一起而已。就和趙剛能和李雲龍混在一起的原因是一樣的。就是首先有本事,李雲龍看得起;其次能喝酒,能吹牛,沒有知識分子酸腐氣,和李雲龍臭味相投。

丁偉早先出身總司令的班底部隊;後來得副指揮賞識;又在東北林總手下屢立戰功。像他這樣有複雜背景的人,在歷史上還真不多。但是他並非是那種投機型人物,他是有實實在在的戰略眼光的,這和李雲龍天生會看地圖,會打仗一樣,應該屬於“天賦”。

所以和平時期,他和李雲龍、孔捷走出了不同的道路,最終做了北京軍區的參謀長。

《亮劍》中丁偉與李雲龍經歷相似,為何戰略眼光卻高於李雲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