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的最後一站

那一個月,法國全境被“皇帝萬歲”的呼聲所淹沒

1814年4月6日拿破崙宣佈退位的時候,全歐洲的鬆了一口氣,從1793年土倫會戰中崛起的拿破崙在此後的20年時間中,始終是歐洲列國的夢魘。

失敗後的拿破崙被軟禁在厄爾巴島,路易十八重回巴黎,全巴黎人都在討論著新皇帝,彷彿拿破崙從未出現過一樣。但是,人們似乎忘記了,路易十八使用的馬車還是拿破崙的,只不過重新塗上了波旁王朝的徽記罷了。同樣的,法國也是隻是表面上屬於路易十八,人們內心真正的王者,還是拿破崙。畢竟,拿破崙20年的輝煌榮耀,還需要一場更徹底的失敗,才能熄滅依然在將領和老兵胸中熊熊燃燒火焰,不甘與不滿的火焰。

1814年,法國經濟持續下滑,通貨膨脹愈演愈烈,數萬名老兵和將領堂而皇之在巴黎咖啡館聚會,盼望著他們的皇帝能夠重返法國,帶領他們重溫昔日的榮耀。

與此同時,歐洲列國在打敗了共同的敵人 - 拿破崙以後,幾乎迫不及待地恢復了相互敵視的狀態。當然,這一點並不罕見,在20世紀以前,歐洲幾乎永遠處於這樣的狀態中,反法同盟在維也納會議上就瀕臨瓦解了。

1815年2月26日,拿破崙歸來了,他要用僅僅1000人,對抗整個歐洲。但是,法軍依然是拿破崙的軍隊,這種歸屬感與頭銜無關,與權力無關,與強弱無關。當波旁王朝的軍隊和拿破崙那支小的可憐的軍隊遭遇的時候,只需要一次衝鋒就可以打垮曾經不敗的拿破崙。

拿破崙站出來了,他扯開大衣,高呼著:“如果你們想開槍射向你們的皇帝,快射吧。”除了少數軍官,幾乎所有法軍都站在昔日皇帝的戰旗下,彷彿他們從未分開。各地法軍指揮官甚至等不及拿破崙的到來,就把自己的軍隊集結起來,望眼欲穿地等待著皇帝駕到。那一週中,“皇帝萬歲”響徹整個法國,甚至連以勇於暴動聞名全球的巴黎人,也加入了迎接皇帝的陣列中。

但是,拿破崙在全法國歡呼聲中歸來的時候,也有一絲潛流,那些本應對拿破崙最為忠誠的將領,已經厭倦了無休止的戰爭,他們寧願留在自己家裡,也不願追隨那個曾帶給自己榮耀,並親手將元帥權杖交到自己手上的皇帝了。

在1個月中,拿破崙重新建立起來的帝國,雖然看起來大勢所趨,堅不可摧,但是實際上可能更像一根被蛀空的樹幹。將這個國家凝聚在一起的,僅僅對於拿破崙勝利的記憶,當不敗信仰被摧毀的時候,這棵大樹會立即土崩瓦解。

滑鐵盧 - 從希望的巔峰到絕望的深淵

拿破崙歸來了,歐洲列國在壓力下,立即拋棄爭論,重新凝聚在同一面戰旗下 - “再一次、並且永久地粉碎這個篡位者”。法國的敵人,從四面八方發動了進攻。英國威靈頓率軍從北面挺近法國,普魯士布呂歇爾從側面提供援助,萊茵河方面的進攻由施瓦芩貝克指揮,笨重而緩慢的俄國軍隊正在橫穿德國而來。

拿破崙面臨的局勢非常危急,如果讓四路大軍集結起來,那麼法國人沒有任何取勝的希望,也就是說,這一次時間站在拿破崙的對立面了。唯一可能的取勝方式,是在四路大軍會和之前各個擊破。拿破崙率領著沒有經過充分訓練和裝備的法軍踏上了征程。在此以前,拿破崙甚至沒有足夠時間來照顧好自己的背後,朝廷上的群臣不僅僅是三心二意的,某些人毫不介意在適當的時候,給皇帝的背後插上一刀。但是,拿破崙已經沒有時間了,法國這一團亂麻,太需要一次勝利、一次巨大的勝利來清理。

可以仰仗的,只有拿破崙超凡的戰場洞察力以及軍隊指揮能力。畢竟在那個時代,除了拿破崙以外的其他將領,留給世人的印象,除了陳腐老舊,最好的評價也就是堅忍,頑強等字眼了。即使是打敗過拿破崙的庫圖佐夫和威靈頓公爵,似乎在戰場靈動性,創造性方面也乏善可陳。拿破崙在俄國的大敗,我們歸咎於俄羅斯的嚴寒,庫圖佐夫的焦土戰法,更多表現出來的是隱忍和決心;拿破崙在滑鐵盧的慘敗,我們歸咎於糟糕的天氣,壞運氣,威靈頓公爵僅僅表現出頑強,布呂歇爾僅僅表現得敗而不亂。是的,確實有一點點不公平,但是在那個時代,所有戰將都被拿破崙的光芒所掩蓋。

6月16日,拿破崙首先攻擊了布呂歇爾部,普魯士軍隊被擊退了,但是並沒有被殲滅,布呂歇爾率領軍隊緩緩退向布魯塞爾。拿破崙的下一個目標是威靈頓公爵,為了避免在發起攻擊的時候,已經退出戰場的普魯士軍隊重新加入戰局,拿破崙將1/3的兵力交給元帥格魯希。拿破崙註定為這個決定悔恨終身。

格魯希是以可靠、忠誠、忠於職守而著稱的元帥,雖然他不如德賽、克萊貝爾、拉納,但是這些傑出的元帥已經在過去20年的征戰中逐漸陣亡了,剩下的老將在自己的家裡,用冷冷的目光看著拿破崙的拼搏。能用的將領已經不多了。

坦白說,拿破崙給格魯希的命令並不是很明確:帶領部隊追擊普魯士軍隊,同時保持和主力部隊不脫節,具體來說,格魯希和拿破崙軍隊的距離,急行軍只需要3個小時。看起來,拿破崙希望一方面追擊普魯士軍隊;另一方面,留下了一個模糊地帶,如果拿破崙與威靈頓交戰的時候,格魯希是否需要回援?如果格魯希咬上了布呂歇爾的部隊,那麼應不需要回援,畢竟用1/3的兵力拖住布呂歇爾,已經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了;如果追趕無果,那麼應該迅速回援,畢竟在戰局最關鍵的時候,將1/3的兵力空閒不用,無論如何都是一種極大的浪費。歷史在這一秒鐘,將整個歐洲的決定權交到了格魯希手上了,雖然格魯希那時候滿是猶豫,他已經習慣於在皇帝的目光中作戰了。

這道命令如果落在一個靈活自主的將領手上,這將是一個清晰而富有執行彈性的命令。但是,在格魯希手上,這道命令的模糊之處,成為格魯希難以跨越的鴻溝。

戰場上的陰雨,使得皇帝浪費了一天時間,同時,連續3天的大雨,使得地面異常溼滑,糟糕的天氣使得拿破崙原計劃早上9點發起的攻擊,被迫推遲到11點。

戰鬥前,拿破崙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閱兵式,7萬法軍士兵同聲歡呼:“皇帝萬歲”。這是拿破崙輝煌20年中最為壯觀的一次閱兵式。但是,恐怕這時候誰都想不到,這是法軍士兵最後一次如此心悅誠服地向著他們的皇帝歡呼,這也是拿破崙最後一次如此坦然地接受士兵們的敬意。

戰鬥打響了,從11點到下午1點,法軍不斷向英軍發起攻擊,僅僅2個小時,損失兵力超過萬人,這樣的損失率令人咋舌,也能看出這兩支軍隊是如何堅決地投入這場決戰。經受了這樣駭人的傷亡,雙方都明白,勝利取決於誰先得到增援,拿破崙在焦急地等待格魯希歸隊,而威靈頓公爵指望布呂歇爾的增援,雖然威靈頓公爵知道布呂歇爾就在附近,但是那時候誰也不知道他的具體位置。

格魯希在6月17日開始追擊普魯士軍隊,始終沒有遇上敵軍。決定著戰局勝負的1/3的軍隊,徒勞地泥濘中跋涉。當滑鐵盧戰役打響的時候,震天的炮聲傳到了格魯希營地,規模之大,使所有人都毫不懷疑這時候皇帝已經和英軍展開了決戰。格魯希猶豫了,是立即增援皇帝,還是繼續搜尋不明行蹤的普魯士軍隊。最終,格魯希決定繼續無望的搜尋,而不是朝著炮火開進。格魯希是如此循規蹈矩,完全不敢越雷池半步,他認為既然皇帝沒有新的命令,那麼他應該繼續之前的命令。但是,格魯希越來越焦慮,普魯士軍隊哪裡去了?甚至當偵查兵告知他有可疑的跡象表明,普魯士軍隊可能直接開赴戰場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格魯希依然在等待著皇帝要求他回援的命令。可以這樣說,格魯希選擇了一條可以想象的最差的一條路。

格魯希的謹小慎微,使得拿破崙在最需要兵力的時候,有1/3的兵力無所事事地遊蕩在離開戰場僅僅3小時的小村子裡。下午1點,拿破崙得到報告,可能布呂歇爾率軍趕回戰場,焦急的拿破崙馬上寫信給格魯希,要求他不惜一切代價增援。與此同時,法軍內伊元帥率部發起了最後的攻擊,在這次攻擊中,法軍精銳的10000名騎兵全軍壓上,帝國的精銳用自己的血肉消融了英軍的防線,而在他們身後,拿破崙最為精銳,也是最後的後備力量 - 舊近衛隊發起了衝鋒,這批跟隨拿破崙南征北戰的老兵發動了最後的攻擊。而威靈頓也耗盡了所有預備隊,兩支軍隊已經耗盡了最後一點力氣。

在側翼的樹林中,似乎閃動著普魯士的先頭部隊,這是在格魯希追擊下逃跑的小股部隊,還是整支軍隊呢?突然,普魯士的側翼響起來炮聲,法軍歡聲雷動,他們完全相信側翼的普魯士軍隊已經被拿下了,拿破崙集結了最後一點部隊,向威靈頓核心陣地發起攻擊。如果在此戰中擊潰威靈頓的英軍,以及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隊,那麼也許這次勝利,將開啟下一個20年法軍的輝煌。

但是,沒過多久,側翼的炮聲停止了,在普魯士軍隊側翼出現的並不是格魯希的軍隊,而是兩支普魯士軍隊由於著裝不同發生了誤會。整頓後的普魯士軍隊大批大批地從森林中衝出來,毫無阻擋、堅強有力的攻擊落在法軍身上,已經筋疲力竭,完全靠著希望支撐的法軍幾乎在瞬間崩潰,幾分鐘之內,這支偉大的法國軍隊變成了一個失去控制、被人追逐的恐慌之流,挾裹著所有人,包括他們的皇帝 - 拿破崙。

拿破崙遭到了一次徹底、無可挽回的失敗!

滑鐵盧戰役的餘響

當天晚上,羅斯柴爾德家族靠著比其他人早一晚上知道拿破崙的失敗而大賺一筆;當第二天早上全英國人都知道威靈頓公爵的勝利的時候,全歐洲似乎只有一個人不知道這件事,那就是格魯希。當拿破崙心急如焚地等待增援的時候,他依然在搜索毫無蹤影的普魯士軍隊,當3小時路程以外的炮聲震耳欲聾的時候,他們甚至能夠感受到地面在震動,但是他們依然毫無作為,直到寧靜重新覆蓋這片區域。甚至到這時候,他們依然不知道到底誰取得了勝利。

直到第二天上午10點,法軍軍官才找到格魯希,結結巴巴地告訴他們:“不再有皇帝了,不再有皇帝的軍隊了,法國失敗了”。他們把這個軍官看成一個瘋子,一個醉鬼,他們打心眼裡不願相信這一切,特別是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他們僅僅是在旁觀,旁觀他們的皇帝從勝利的邊緣滑落,靜靜地看著曾經驕傲的戰友恥辱地逃離戰場,而他們什麼都沒有做!甚至沒有往戰場方向派出一個騎兵!

在絕望中,格魯希表現出一個卓越元帥的水準,理性、精幹、深思熟慮、僅僅有條,從5倍敵軍的包圍圈中將自己的軍隊一個不少地帶回了法國。但是,已經太晚了,這支軍隊,已經既沒有皇帝,也沒有敵人了。

格魯希在此後的歲月中,格魯希被任命為總司令,進入貴族議會。但是,曾經他可以改變這個世界,改變整個歐洲的歷史,當上帝把選擇的權力交到他手上的時候,惶恐的格魯希甚至都沒有做出任何選擇。由於他的遲疑,

而拿破崙經歷了這次徹底的失敗,被軟禁在聖赫勒拿島。不認命的拿破崙還組織了幾次越獄,但是都以失敗告終。在滑鐵盧戰役後的第6年,也就是1821年,一代戰神去世。

假如?

在關於滑鐵盧戰役的書籍中,除了近衛隊衝鋒的壯烈,除了英軍士兵的頑強不屈,幾乎都會提到“假如”。

是啊,如果沒有那場持續3天的大雨,沒有那泥濘的戰場,法軍就可以提前一天,哪怕提前2小時發起攻擊,那麼即使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隊趕回戰場,充其量也只能替英軍收屍。畢竟那時候英軍的戰線已經瀕臨破碎。

是啊,如果格魯希元帥能夠像任何一個他手下的軍官那樣,毫不猶豫地發動增援,僅僅3小時的路程,格魯希可以在戰局最需要他的時候投入戰鬥,那時候立即崩潰的將是英軍。

是啊,如果派出去追擊普魯士軍隊的將領是內伊元帥,在聽到第一聲炮響的時候,衝動的內伊元帥一定會立即回援,畢竟當你不知道幹什麼的時候,向著炮聲前進總不會是最壞的決定。

滑鐵盧戰役確實充滿了太多偶然性。但是,我總是覺得,就算拿下了滑鐵盧戰役,拿破崙失敗的命運也已經註定了。

是的,拿破崙靠著20年的聲望,振臂一呼就能傾覆一個王國,但是,這種靠著對某個人的聲望所形成的凝聚力,實際上是不穩定的,一次失敗就能徹底打垮這些信仰。就像拿破崙向滑鐵盧進軍過程中的法國將軍,就像滑鐵盧慘敗後的法國普通士兵。也許,在他們心目中,那座豐碑已經崩裂,他們之間的區別僅僅是,將軍們已經不需要一場慘敗來提醒自己拿破崙時代已經過去了,而普通士兵還需要一場決定性失敗才會死心。

說到底,滑鐵盧戰場上拿破崙的失敗有諸多偶然性,但是1814年拿破崙的失敗幾乎是必然的。一個只能勝利,不能失敗的軍隊,註定會脆敗,就像烏江邊的項羽,項羽在彭城下用幾萬騎兵一天殺掉20萬劉邦漢軍,創造了歷史上單日殺敵量的記錄,項羽麾下的江東子弟戰無不勝,擊敗了一個一個對手。但是,僅僅一次失敗,就是致命的失敗,歸根結蒂,沒有堅實物質基礎、缺少良好戰略環境的軍隊,即使百戰百勝,也難逃一敗,而那一次失敗,將再無翻身的餘地。

但是,即使如此,我依然欣賞項羽、拿破崙,銳利、易折。

選擇、假如 - 拿破崙的最後一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