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後,刺殺李鴻章的日本憤青,後來結局如何?

高敏崇


1895年3月17日,隨著日軍登陸劉公島,威海衛戰爭結束,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標誌著中日甲午戰爭以清廷的慘敗收場。

1895年3月14日,在日方的指定下,李鴻章“作為頭等全權大臣,與日本商定和約”,帶領著兒子李經方、馬建忠、伍廷芳等人,從天津出發,乘船前往中日兩國的議和地點——日本馬關。經過5天的行程,李鴻章於3月19日抵達馬關。

(李鴻章畫像)

3月20日,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以及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在裝飾一新的春帆樓裡開始了談判。

談判進行得異常艱難,在數輪艱苦又屈辱的磋商後,李鴻章代表清廷和日本人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不但賠償了日本高達二億兩白銀的軍費,還割讓了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及附屬島嶼,承認了朝鮮“獨立”。同時開放了包括重慶、沙市、蘇州、杭州等數個通商口岸,容許日本人自由貿易,開設工廠。

也就在這個談判過程中,發生了日本憤青槍殺李鴻章的事件。

在第3輪談判結束後,身心俱疲的李鴻章走出了春帆樓。在隨行人員的陪護下,乘轎回到住所接引寺。

八抬大轎載著李鴻章,平穩地前行在日本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李鴻章心情煩悶,正閉目沉思。他對剛才伊藤博文的傲慢和咄咄逼人很是反感,沒想到日本人獅子大開口,提出的和約條款如此苛刻,這幾乎將他置於了萬劫不復之地。李鴻章想到這裡,不由得重重地嘆了口氣,這賣國求榮、喪權辱國的罵名,他是背定了。

正在此時,人群中一個日本青年迅速竄出,瞬間就來到了李鴻章的轎前,雙手按在了轎杆上。突然的變故,讓轎伕大吃一驚,慌忙停下腳步。轎子也因此重重地摔在地上,轎中的李鴻章被摔了個趔趄。

正當李鴻章掀開轎簾,詢問情況時,這個日本人突然拔出手槍,對準李鴻章的面門就是一槍。

(右為小山豐太郎)

因距離實在太近,加上李鴻章已是古稀之年,這一槍正中李鴻章面門。槍聲讓現場一片混亂,兇手乘亂逃脫。

李鴻章被日本警察和隨從迅速地抬到了接引寺,做了緊急救護。好在子彈未傷及要害,卡在了左頰骨裡。但仍導致李鴻章短暫昏厥,血流滿面。

在清醒後,李鴻章囑咐隨從保管好血衣,作為日本人行兇罪證。面對日本人的暴行和斑斑血跡,滿頭白髮的李鴻章仰天長嘆:“此血可以報國矣!”

兇手迅速被抓獲。此人名叫小山豐太郎,是一名深受日本軍國主義毒害的狂熱激進主義份子。

生於1869年的小山豐太郎,是日本沒落的門閥士族。21歲時加入了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有著瘋狂的日本民族主義情結。

在他看來,日本在取得了甲午戰爭勝利的情況下,就不應該和清廷講和,必須把戰爭繼續下去,直至佔領整個中國,讓“四億支那人在北京城的日章旗下跪倒”。

眼見李鴻章來到了馬關,和伊藤博文開始了談判。小山豐太郎擔心中日兩國達成停戰協議,所以決定鋌而走險,刺殺李鴻章,故意製造矛盾,阻止和談,讓戰爭持續進行。

但顯然他是一個無腦憤青,他沒有明白日本政府在這場戰爭中的真正意圖。

(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畫像)

雖然日本人在戰場上對清廷取得了勝利,但作為彈丸之地的日本,資源極度匱乏,國力孱弱,不足以長時間支撐日本的對外戰爭。同時,戰爭的負擔已經讓日本國內民眾苦不堪言,各地陸續爆發了反戰浪潮,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

所以,日本人發動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掠奪資源,獲取戰敗後清廷的高額賠付。經濟目的,遠大於軍事目的。

正當伊藤博文在談判桌上為日本攫取巨大的經濟利益時,這個小山豐太郎居然刺殺了李鴻章。這樣,日本政府在談判中,就陷入了些許的被動。

日本人一來害怕李鴻章借養傷為由,啟程回國,那麼談判就將中途夭折。二來這種行刺談判大臣的做法,卑鄙齷齪,授人口實,既會成為清廷談判的籌碼,也會讓日本備受國際輿論譴責。

於是,伊藤博文在聽說了李鴻章被刺的消息後,非常憤怒,大罵小山豐太郎“該匪罔顧國家大計”,說“寧將自己槍擊,也不應加害中國使臣”。

所以,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忙不迭地登門看望李鴻章,還專門派出御醫為李鴻章醫治,送上“皇后御製的繃帶”和“護士二名前去侍養”。

至於那個小山豐太郎,沒有被判處死刑,而是處以終生監禁,被流放到北海道。在1907年時假釋出獄,一直活到了1947年才死去。


張生全精彩歷史


受了幾年牢獄之災,1907年被釋放,一直活到1947年。

19世紀60年代之前,日本的天皇都是沒有實權的,1868年日本的改革派發動倒幕運動,使得幕府將軍將國家大權歸還天皇。

明治奪得大權時日本國內外矛盾重重,急需一場大的改革來拯救,1871年明治派出考察團出訪歐美,向西方學習。

小山豐太郎


這次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工業化道路,使日本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日本國內雖然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畢竟是一個島國,國內資源有限,如果僅靠國內的資源日本難以繼續發展,明治政府於是把目光投向了身邊其他國家,他們投向了亞洲最大的國家,他們也想其他列強那樣侵略我國。

在一系列試探行動之後,他們醞釀了一個大行動,於是甲午中日戰爭爆發。

戰爭爆發前,清廷內部圍繞著打與和進行了激勵地爭論,當時的直隸總督李鴻章和慈禧太后主張以和為貴,李鴻章是為了自己的淮軍與北洋水師,慈禧太后是為了自己的大壽不被打擾。

而以光緒帝、戶部尚書翁同龢、禮部尚書李鴻藻等人主張打,他們認為一個東瀛小國居然對給天朝上國開戰,無疑是雞蛋碰石頭、螳臂當車,而我王師必先發制人,與之決戰,將日本直接打趴,維護我大國顏面。

正在下沉的經遠號

當時國內大多數都是主戰,畢竟日本世受我們爆錘,突然要打我們,誰敢相信?誰會認為打不贏?

最後雙方談判失敗,於是在戰場上一決雌雄。

戰爭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陸上的軍隊也沒有打贏東瀛人,最後清廷只好派人向日本求和。

清廷請英美等國從中調和,但是日本人都拒絕了,隨著戰事的擴大,慈禧太后不顧光緒帝的反對,派張蔭桓、邵又濂兩人為全權代表,並請了一個美國國務卿為顧問,前往日本議和,日本此時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以這兩個人的資格不夠,將清廷代表羞辱回國。

後來日本人知道自己耗不下去了,畢竟自身資源有限,再耗下去戰爭的結果就會發生改變了。日本於是召回清廷,要求清廷派李鴻章前來談判,清廷遂改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前往日本談判,顧問還是原先那個美國人,李鴻章來到日本馬關。

談判的地點是當地的春帆樓,日本選春帆樓是有羞辱的意思的,春帆樓是日本出名的河豚料理店,河豚在春帆樓的廚板上任日本人宰殺,而李鴻章及清廷當時就猶如那砧板上的河豚。春帆樓

第一輪談判沒有結果,第二輪談判中,70多歲的李鴻章向比自己小了19歲的伊藤博文哀求,請求他想想辦法,將停戰條約減小一些。伊藤博文拒絕了李鴻章的請求。

一向氣傲的李鴻章如此卑躬屈膝地向別人求情,究竟是因為誰?

第二輪談判最終也沒有結果,3月24日,會談結束之後李鴻章返回使館,對於這個曾經的老大哥,日本人紛紛出來一睹芳容,在兩旁湧動地人群中,有濃烈的殺氣,但是心灰意冷的李鴻章一行人根本無暇顧及這些,他們腦海中想著接下來該怎麼談?或者想著在戰場有一場勝利來挽救這個局面。

正在李鴻章沉思的時候,人群中突然竄出一個人,他拿著手槍向李鴻章射擊,李鴻章的命大,沒有被打死,但是也傷得不輕,“入骨兩寸有餘”,這個傷對於一個七十多的老人來說,差不多是致命的,李鴻章當即暈了。

聞訊後日方的代表們大發雷霆,陸軍大臣大罵道:“該匪罔顧國家大計!”

伊藤博文怒道:“這比在戰場一兩個師團戰敗還嚴重,我寧願被打的是我!”

刺殺李鴻章的是小山豐太郎,是一個憤青,他不希望與清廷停戰,希望日軍打到北京去,打到光緒帝、慈禧太后那裡去。

由於自己只是一個浪人,無法改變局勢,於是想著刺殺李鴻章來中斷談判,激化矛盾,逼著政府與清朝繼續作戰。

小山豐太郎刺殺後躲在附近的酒館裡,不久便被捉住。

李鴻章醒來之後,看著自己沾滿鮮血的黃馬褂,欲哭?欲笑?當時的苦只有他們知道,他讓人將其保管好,這是日本理虧的罪證。隨後又命人給國內發了一封電報,電報的內容是“傷處疼,彈難出。”

馬關條約原件

李鴻章被刺的消息傳出,西方列強紛紛譴責日本,日本怕西方干涉,急忙派人前去探望李鴻章,還帶去了皇后親自做的繃帶。

隨後明治宣佈停戰,當伊藤博文告訴他這個消息時,李鴻章是高興地,最後日本又將賠款從三億降到了兩億。

雙方在馬關簽訂了條約,條約內容是我們的痛。

雙方一直沒有談妥的條約,最後因為李鴻章挨的那一槍峰迴路轉。而這個小山奉太郎成了日本政客的眼中釘,最後被判了無期徒刑,伊藤博文甚至想殺了他,但是1907年小山豐太郎被假釋,1947年8月死去。


司馬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刺殺李鴻章的傻鳥叫做小山豐太郎,是100多年前的無腦憤青。

小山豐太郎當時26歲,群馬縣人,他的家庭是武士家族,明治維新以後他的父親當過地方的議員,地位很高。

小山豐太郎從小體弱多病,因此輟學。閒著沒事,這傢伙接受了激進思想,加入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

小山豐太郎只是又激進思想的普通老百姓,對於軍事、政治和國家大事是一律不知道的。

甲午戰爭開始以後,日軍經過苦戰,終於擊敗滿清的海軍和陸軍,獲得大勝。

當時以日本的國力,不具備進行持久戰的能力,也不可能吞掉整個中國。

況且,日本是所謂後起之秀,實力相比其他列強還是弱的。

而當時英國、俄國、法國、美國在中國都有很多勢力,絕不容許日本自己在中國囂張,肯定會干涉。而當時日本還沒有對抗這些列強的實力。

所以,日本決定見好就收,撈一筆就退兵。

搞笑的是,日本媒體習慣於吹牛,日本老百姓認為皇軍是戰無不勝,可以輕鬆打下中國。

小山豐太郎也是這麼想的,認為日軍應該佔領中國

他後來回憶:一路追擊毫無骨氣的中國兵,鐵鞭遙遙北指……用不了半年,就能讓四億中國人在北京城的日章旗下跪倒了!

中國人多半似乎有著大國民神氣。視朝鮮為屬國,視日本為小國,唯獨自誇為世界之大國,就是這樣半身不遂的老大國民。顯而易見,不徹底地懲戒一下,不曉得什麼時候會製造麻煩。

結果日本軍政高層在攻佔遼寧營口和山東威海衛以後,就停止前進。

這不是日軍不想,實在是沒這個本事。

日本當時的軍隊總人數為7個師團,12萬多人,加上後備隊,不過22萬人。為深入中國大陸,日本已實際投入兵力17萬多,幾乎傾巢出動。更關鍵的是,作戰了大半年,又是在中國領土,日軍後勤遇到很大問題。所有物資都必須通過海運到中國,然後再由騾馬運到前線。這種後勤補給如果時間不長還行,持續快1年就受不了。

但日本宣佈停止軍隊前進以後,日本國內激進派都極為憤怒。

這些凱子狗屁不通,認為只要再打幾個月就會攻陷北京,甚至佔領全中國。

所以,這些人用盡全力組織日軍停止前進,小山豐太郎就是其中之一。

他們痛恨滿清,也痛恨國內的主和派大臣伊藤博文等人。

小山豐太郎聽說李鴻章已經來到日本議和,立即決定去刺殺李鴻章或者伊藤博文,破壞日軍停戰。

小山豐太郎在橫濱購買了手槍,可以裝5發子彈,帶著李鴻章的照片,寫下遺書,趕去行刺。

小山豐太郎路過廣島時,一度想去將伊藤博文殺掉,認為他是“好色的老狒狒”。但行刺伊藤博文難度太大,小山豐太郎只能放棄,轉而去馬關對付李鴻章。

他通過化妝,接近了李鴻章。

資料這麼寫:當在人群中終於看到李鴻章時,我覺得他比起照片上的形象,眼光更是炯炯射人,的確是偉人的風貌。年齡約有七十,真是老英雄的典範。從眼睛看其人悠揚不迫的態度,不由得佩服這眼睛比照片上還要犀利。真不愧是睥睨東洋的眼睛!

我從人群中擠出,直至轎前,手按轎伕肩膀。趁轎伕驚訝停進之際,我對李鴻章開了1槍。子彈射入李鴻章臉上,我轉身就跑,前後只有2分鐘。我躲進了一個當鋪,但當天就被警察抓住,捆了起來。

李鴻章當時正在和伊藤博文談判。

日本方面漫天要價,提出:日本軍隊佔領大沽、天津及山海關以及周邊所有城池堡壘;上述地區清朝駐軍解除武裝,武器彈藥交日本軍隊暫時管理;天津至山海關鐵路由日本軍隊接管;停戰期間日本軍隊的的駐紮費用由清朝方面承擔。

大沽、天津、山海關都是日軍還沒有佔領的地區,又是平津要隘,李鴻章無論如何不會同意。


就在雙方僵持的時候,李鴻章突然遇刺。這一槍正好打在李鴻章左眼下方一寸的位置,子彈雖然留在了體內,但並沒有傷及眼睛。雖然生命無憂,但根據國際法李鴻章是外交使節,在日本遇刺顯然應該由日本負責。

此時,國際社會也開始同情李鴻章,輿論導向中國。

伊藤博文他們也有些恐懼,怕列強幹涉或者李鴻章撂挑子,換一個二桿子來亂談判。

於是,日本方面一面嚴懲小山豐太郎,一面不再漫天要價,開始實際性的談判,並且命令日軍停止作戰。

小山豐太郎本來被判處死刑,後因民間輿論同情改判為無期徒刑,在北海道監獄服刑。

服刑12年後,小山豐太郎在1907年被天皇特設假釋。

搞笑的是,這傢伙壽命很長,一直活到1947年日本戰敗以後。

作為一個狂熱分子,小山豐太郎目睹了日本在二戰的全面入侵和慘敗。

至於有人說李鴻章捱了一槍,為中國省了1億兩白銀,這是不存在的。

因為賠款的談判,是李鴻章捱了槍以後的事。日本從3億兩降到2億兩,和李鴻章中槍無關,完全是談判的結果。


薩沙


從晚清中國的角度出發,應該感謝這位日本內推,不,日本憤青。他這一槍,讓當時國內的很多人以及後人,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首先,在晚清中國,因接觸了洋人思想,憎惡慈禧和李鴻章的一部分人舒心了。

雖然,他們認為慈禧夥同李鴻章搞的“家天下”,一直用公利在賠償,且從未被超越。以前在割地,現在在賠款,將來還會再賣國。

面對這種窩囊的狀況。這部分人對此卻一點辦法也沒有。因為高踞廟堂的,不是他們,他們無法懲罰慈禧和李鴻章,以發洩心中積蘊的憤怒。

而這個日本憤青,突然用最原始、最暴力、最黑暗的方法——刺殺,替他們懲罰了位高權重的李中堂,並間接的嚇了老妖婆一楞一楞的。賣國者被懲罰,雖不是出於己手一施,民眾也是很舒心的。

還有攝於主流輿論,從內心悄悄同情李鴻章忍辱負重、為國籌謀的一批人也舒心了。

李鴻章自鎮壓太平天國起,到簽訂《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等諸條約。這些人心裡想,李鴻章這一路籤下來,雖說都不外乎割地、賠款、尋求調停,但沒有李的外交才能和忍辱負重,很多事情不會有壞中比較好的結局。

況且,別人去幹,也未必會比李幹得更好。令他們不平的是,李越幹,其名聲卻在國人心中越來越臭。不是說,“弱國無外交”麼?李鴻章有什麼辦法,獨力去改變晚清時積貧積弱的現狀。

誓若帝師和鷹派翁同龢,一邊力主開戰,一邊卻因李鴻章曾替曾國藩,代筆參賅其兄翁同書,而對李恨之入骨。利用其戶部尚書的職權,卡住北洋水師的武備更新,堂堂的軍機大臣,竟不惜犧牲國家利益,以求洩私憤。這樣言不由衷的鷹派,大清真的需要嗎?

等到大清真的打輸了,翁同龢又死活不願意去日本簽訂和約,還是李忠君體國,接了這趟戳脊梁骨的差使,去日本談和交涉。

幸虧日憤小山豐太郎的一槍,來得及時,將李中堂徇國忘家、旰食宵衣的精神,展現在世人的面前。何況,日本攝於外國使節在本國受到槍擊,已引起國際輿論的譁然,還就真的為國家,賺回來一億白銀。

3億-1億=2億,看,只付了2億,為此咱老百姓少受了多少苦,日寇又少了多少強大的本錢。這真是世界上最昂貴一槍,讓李中堂撈著了。

年輕浪人洩憤、日本政府虧錢。李中堂的為國之心始昭然世間、青天可鑑,還順便撿了一條命,一舉好幾得。到簽約的最後,李鴻章還調侃老對手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一槍一個億,還不如叫那人多開老夫幾槍,伊藤博文有苦難言。這一槍,打得真讓這部分人舒心了。

當這個沒腦子的日本憤青,以子彈和自己的生命為代價,粗魯的綁架了日本高層,對大清國的既定國策之後,日本政府氣得簡直要抓狂。

以日本當時的財政,並不足以支撐與大清的長懟,而且西方列強對日本獨佔遼東的做法,也頗有微詞,準備干涉,心知肚明的伊藤政府準備見好就收。是人性的貪慾,又令日本政府想在談判桌上,再訛詐大清一下。

這個愚蠢的浪人突如其來的一槍,打亂了伊藤政府通過談判訛詐的企圖,並將伊藤政府置於深重的公關危機之中,而無法自撥。除了由政府出面向大清道歉外,伊藤不僅要親自去探望尚在醫院的李鴻章,還要送上皇后親手做成的繃帶,以示在外交禮儀上的沉重歉意。

日本政府為此氣得要命,伊藤博文親自下令判處搗亂浪人小山的死刑,由於日本國內有多種相較的勢力存在,法院在綜合考量之後,僅判了小山無期徒刑。1907年,日憤小山豐太郎被天皇特赦出獄。

一個國家,倒底需不需要”憤青”?“憤青”是怎樣形成的,又是怎樣以低成本,躍遷過無數的層次,達到去幹涉廟堂之籌謀,無疑是個沉重而現實的話題。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刺殺李鴻章的那個憤青,因為他衝動的舉動可是給日本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最終這個青年被法院判處無期徒刑,值得一提的是到了1907年的時候,該青年被天皇特赦,而這個時候李鴻章早已去世多年,這個小青年名為小山豐太郎,是個無業遊民,案發之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要求判處小山豐太郎死刑。

法院的法官卻不理睬首相的這個要求,將其判為無期徒刑,當然按照該國的律法來說,判處無期是正常的。值得一提的是小山豐太郎的這個舉動其實並沒有人支持,因為這樣做在國際上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日本人以他為恥,所以在當時不僅是該國首相要求判處死刑,社會各界都想要他死。

在李鴻章被刺殺的前四年,俄國皇太子也曾訪問日本,在當時俄國和日本可是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之上,日本人便想方設法招待俄國皇太子,改變他們對日本的看法,萬萬沒想到的是,有一部分日本人卻認為這樣不對,於是他們便要刺殺俄國皇太子,並且付出了行動,刺殺沒有成功,俄國的皇太子說日本人真是一群東方獼猴。

這事可是把日本人嚇得不輕,將刺殺者判處終身苦役,並且還寫了上萬封道歉信,其實哪個國家都不缺憤青,這些人完全沒有腦子,思想非常的偏執。殺李鴻章的青年,他就認為日本應該繼續進攻,並不應該簽訂合約,他認為只有刺殺了李鴻章才能停止談判,這樣兩國矛盾更深,戰爭才會繼續。

無論哪個國家都很在乎自己在國際上的名聲,即便是日本也不例外,他們也知道這樣接連出現刺殺事件影響自己的聲譽,所以日本人當時高呼判小山豐太郎為死刑,可惜最終法官還是堅持按照律法判其無期徒刑,後來他也幸運的被特赦了。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說到甲午戰爭,我們就想到了《馬關條約》,一想到《馬關條約》,自然而然就會想到兩億兩白銀這筆鉅款。

而事實上日本那次其實要價是三億兩,因為事先伊藤博文獲悉了清朝的和談底線,所以直接將賠款數提到了最高。

當時談判時,李鴻章也不在乎這三億兩,因為李鴻章最在乎的是臺灣能不能不割讓。

然而對於日本來說,臺灣本身的價值遠比白銀要重要,於是談判就陷入了僵局。

這個時候東京爆發了搶米風波,這使得伊藤博文不得不考慮要不要讓步,畢竟日本的國力實在是難以支持。

而這個時候,李鴻章被刺殺了。當時無論是明治天皇還是伊藤博文,都是大感情況不妙。

按照伊藤博文的說法,非常害怕清政府因此放棄和談,轉而出賣利益請求西方一到兩國調停,如此日本能獲得的利益將大打折扣。

事實上當時慈禧只要捨得堅持一到兩個月,利用外交手段逼迫日本讓步是極為可能的,但是慈禧立刻命令李鴻章,趕緊趁著日本理虧的時候,簽訂和約。

回覆李鴻章,若是日本一意要臺灣,那麼臺灣也是可以割讓的。

而刺殺李鴻章的那位日本憤青,名叫小山豐太郎,是一個新晉國民,也就是明治維新後誕生的日本人。

小山豐太郎由於接觸的思想,都是打敗清國,都是稱霸亞洲,所以面對李鴻章前來和談,他認為此時和談是非常不妥的。

小山豐太郎認為必須攻下北京之後,在進行和談,如此可以逼迫清政府同意割讓更多利益,假如不允許的話,也可以通過洗劫北京城來獲取補償。

當時日本國內看到清軍不堪一擊,其實就已經誕生過了滅亡中國的言論,揚言十萬帝國之師,可以打下長城以北。

更有一種以戰養戰的奇談,認為日本軍人只要登陸了中國,就可以通過劫掠和繳獲來不斷作戰,直到攻取整個中國。

小山豐太郎最後的結局是在監獄裡度過了自己的青春,被關押二十多年之後,才被當時的昭和政府釋放。

而出獄之後小山豐太郎便沒了消息。


小司馬遷論史


刺殺李鴻章的人叫做小山豐太郎,刺殺李鴻章未遂之後,被日本逮捕。本來被判處了無期徒刑,關押在了北海道地區,結果在1907年便被日本天皇釋放了。



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之後,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國力逐漸強盛,所以也想著像歐美國家一樣侵略中國,甚至還專門制定過侵略清朝的戰略計劃。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清政府應朝鮮請求派遣中國軍隊入朝。此時日本有意挑起中日戰爭,所以也向朝鮮調遣了大量士兵。

面對這一情況,李鴻章為了保存北洋軍的實力,所以希望中日雙方同時撤兵,並且企圖依靠英、美、俄等國調停。同時,慈禧希望戰爭不要影響自己60歲大壽,所以希望“以和為貴”。



面對日本的咄咄逼人,以及慈禧、李鴻章的苟且,國內主戰派群情激憤。在這種騎虎難下的狀態下,李鴻章既不敢從朝鮮撤兵,也不敢貿然動手。最終助長了日本人的囂張氣焰,挑起了戰爭,戰爭的結果大家都很清楚,中國一敗塗地,李鴻章積攢了多年的政治資本被徹底打光。

戰爭失敗後,慈禧派遣了戶部侍郎張蔭桓、湖南巡撫邵友濂為全權大臣,到日本求和。結果日本為了增加談判籌碼,正在全力進攻遼東、威海衛、臺灣等地區,所以說這兩個人不夠格,給打發了回來,並且指派李鴻章前往談判。



李鴻章到達日本後,首先要求在議和談判之前,日本應該停戰。而此時的伊藤博文並不著急,故意拉長談判時間。因為此時的日軍正在消化整個遼東半島,另外還調派了海軍入侵我國澎湖列島,意圖切斷大陸與臺灣的聯繫。

除了軍事行動,伊藤博文還在國內製造輿論,將戰爭的責任全部推到了清政府的頭上。並且說此戰完全因清朝而起,現在他們失敗了,派遣來和談的李鴻章傲慢自大,缺乏和談的誠意,完全沒有悔改的態度。因此阻礙的和平的進程,也阻礙了日本士兵回家的進程。

得到伊藤博文指示的日本媒體不斷地對日本民眾洗腦。使得日本舉國上下認為清朝懦弱無能,日本戰無不勝,戰爭不應該結束,應該消滅清朝。這其中被洗腦的便有小山豐太郎,典型的“憤青”。他出身於日本地方上的士族門閥家庭,父親還做過議員,成年後成為了日本激進的右翼組織“神刀館”成員。



當他得知伊藤博文準備和清朝派來的官員準備議和時,非常憤怒。他認為日本不應該議和,應該繼續作戰,拿下整個中國。為此他甚至一度準備刺殺伊藤博文,不過因為伊藤博文防衛過於嚴密,所以選擇了刺殺李鴻章。

1895年3月24日,李鴻章乘轎出行,小山豐太郎突然衝出人群,一槍打中李鴻章左臉,然後迅速跑到附近的一家商鋪躲藏,結果當日被抓獲。

得知李鴻章遇刺後,伊藤博文佯裝震怒,聲稱要處死小山豐太郎,結果經過法院宣判後,小山豐太郎僅僅被判處了無期徒刑。後來到了1907年,得到了日本天皇的特赦,小山豐太郎提前出獄。後來他一直活到了1947年,可以說親身經歷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崛起,以及消亡。



最後說一下所謂李鴻章遇刺後,日本免除了1億兩賠款的事情。

實際上李鴻章遇刺前,中日雙方並沒有商談賠款事宜。等到李鴻章遇刺時,日本政府明白事情的嚴重性,生怕西方列強的干預,所以也確實忙活了一陣。

等到李鴻章傷好以後,再次開始談判,日本人才亮出了底牌,要求清政府賠款3億兩。李鴻章感覺到數額巨大,所以向清政府徵求指示,詢問是否罷議回國,整軍備戰。日本破譯了李鴻章電報之後,得知了清政府的底線,又考慮到自身的實際情況,所以降低了一億兩白銀。



所以真正減少賠款的原因是日本權衡利弊的問題。如果日本真的有實力,並且鐵了心要3億兩,恐怕李鴻章遇刺身亡,日本也不可能會鬆口。


我是越關


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爆發 ,清廷耗費巨資打造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面對如此沉重的打擊,彼時清廷實際掌權者慈禧太后決定與日本媾和。1895年2月13日,清廷委任李鴻章為頭等全權議和大臣赴日商訂和約。

1895年3月14日,李鴻章率領伍廷芳、羅豐祿、馬建忠等隨員,以及其子李經方和美國顧問科圖達從天津港搭海輪赴日談判,5天后抵達日本本州西南的馬關。李鴻章一行和日方首席談判代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進行了7次交鋒。李鴻章在談判中極力維護清國的權益。日方也是態度強硬,寸步不讓。

李鴻章在來日的途中,屢屢接到清軍敗退的不利戰報,日軍已經佔據了中國北部的營口和南部的澎湖,對大清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中國已處於絕對的劣勢之中。因此,抵達馬關後,李鴻章便要求日方代表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外相)立即罷兵息戰。

伊藤和陸奧有恃無恐,堅決不應允停戰,而要先簽合約再談其他條件。

李鴻章再三請求,伊藤等人才提出停戰條件,要清方將山海關、天津、大沽口三地作抵押品割給日本,日方才許停戰。

李鴻章知道這三地是拱衛京畿之要隘,倘若抵押給日本,京城就無屏障之地,豈不是引狼入室?無奈之下,他提議暫時擱置停戰談判,先商榷和約條款。

伊藤博文是談判老手,精明過人,他看出中方代表的軟弱,於是獅子大開口,提出了一系列讓人根本無法接受的和約條款,還當面戲辱嘲諷李鴻章。弱國無外交,個人再強又有何用?李鴻章背靠著積貧積弱的清國,既不能反唇相譏,又不能俯首接受如此苛刻的條件,為維護中國的權益,他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還玩起了拖延術。

打太極,玩拖延,官場“老司機”李鴻章駕輕就熟,今天推明天再議,明天推後天再談,總之是一拖二推三不理,裝聾作啞和稀泥, 幾輪談判下來,沒有達成任何協議,雙方已陷入僵局。

時間一長,日方瞧出了李的小伎倆,乾脆不再搭理談判這事,反而指示在華日軍發動一波波新攻勢,日軍攻城略地,勢如破竹,相繼佔據了一座座中國城鎮。

總這麼拖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李鴻章心急如焚,卻無計可施。

李鴻章為維護大清的利益,也算盡了全力。他極力拖延,不想暗中卻惹惱了一位腦殘日本“愛國憤青”。小山豐太郎,又名小山六之助,日本群馬縣館林市人,父親是群馬縣議員,也算當地的顯赫人物。小山豐太郎16歲時考入慶應義塾,後因腳氣病休學,遂成了一位無業遊民,他思想激進,是軍國主義的忠實擁躉,從慶應義塾肄業後加入了右翼激進團體“神刀會”。

小山豐太郎真容


小山豐太郎是狂熱的右翼分子,他極力反對停戰,更不願意中日議和,加上他認為李鴻章故意使詐促和,心裡極度不滿,遂決定鋌而走險,刺殺李鴻章,挑起中日間更無法調和的矛盾,使戰爭繼續下去。

1895年3月24日,中日第三輪談判結束後,李鴻章步出春帆樓,在回行館途中,日本浪人小山豐太郎夾在看熱鬧的人群中開槍行刺,子彈擊中李鴻章左臉頰,血流不止。李鴻章不愧是身經百戰的沙場老將,他突然遇刺,卻並未驚慌失措,而是強忍劇痛,經隨行醫生簡單包紮創口後,他鎮定地回到了行館。

兇手小山豐太郎乘亂逃匿,不久就被日本警察抓獲。

中國談判代表被刺,消息傳出後,中外震驚,輿論大譁。面對洶洶訾議,日本政府在國際上大失體面,尷尬萬分。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自知理虧,很是惱怒,他曾說:“寧可我自己被刺殺,也不能傷害他國使臣”。他命法官立即審理此案,必須嚴懲兇手。出乎意料的是,法官頂住了首相伊藤博文施加的巨大壓力,沒有判處小山豐太郎死刑,而是判了個終身監禁(無期徒刑),後被押解到北海道網走郡監獄服刑。兩年後,遇天皇大赦天下,被減為有期徒刑,1907年被恩准假釋。小山豐太郎坐了12年牢,在1938年還出版過一本回憶錄,1947年病逝,活了78歲。他親眼目睹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興起和滅亡,也看到了美軍扔下的兩顆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造成的巨大破壞力,不知其內心作何感想?

李鴻章被刺後,為避免列強幹涉,日本政府不得不稍作讓步,將戰敗賠款由三億兩白銀減為二億兩。李鴻章捱了一槍,清廷為此少賠了一億兩白銀,不知是虧是賺?

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規定中國承認日本控制朝鮮並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兩億兩白銀等等。這樣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還是李鴻章付出了血的代價才換來的。說起這事是何等的荒唐可笑,卻又是千真萬確的歷史事實。之後,面對舉國上下的紛紛譴責與唾罵,為推卸責任, 清廷免去了李鴻章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的職務......

【插圖源自網絡】

【寫作辛苦 搬運必究】


鐵馬冰河wu


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求和,李鴻章在日本求和談判的時候,有一個日本憤青刺殺了李鴻章,此事一出,世界譁然,李鴻章趁機扭轉了完全被動的不利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還要感謝這個日本憤青的這一槍。那麼,刺殺李鴻章的這個日本憤青到底是誰,他後來的結局如何呢?



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軍一敗塗地,日軍威脅京師,慈禧太后慌了,急忙派李鴻章去日本求和談判。李鴻章一行人到了日本後,以伊藤博文為首的日本談判代表傲慢無禮,對李鴻章等人極盡羞辱之能事,李鴻章為了完成慈禧太后求和大計,只能委曲求全。在前三輪的談判中,雙方就停戰、割地賠款等事宜唇槍舌戰,一直無法達成共識,談判一度陷入了僵局。

1895年3月24日在第三輪談判後,李鴻章回住所的途中突然遭日本人小山豐太郎槍擊,造成李鴻章左眼下受傷,74歲的李鴻章血流不止,鮮血染紅了他的黃馬褂,李鴻章昏迷過去。此事發生後,日本談判優勢銳減,日本人慌了,擔心李鴻章會就此結束談判,也擔心其它列強就此干涉,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伊藤博文大罵小山豐太郎混蛋,一邊天皇、皇后親遣醫生和護士對李鴻章進行治療並給予慰問,另一邊承諾休戰21天。

清政府還是個慫蛋,並沒有就此結束和談,拖一下日本,或者再戰,而是選擇了繼續和談。在接下來的和談中,李鴻章趁著刺殺事件換來的微弱砝碼,與日本人又是一輪唇槍舌戰,最後日本人終於妥協了,他們對遼東半島的割讓範圍適當收縮,將原來要求的3億兩賠款減為2億兩,通商口岸減為4處。由於日本人事前截獲破譯了清政府的電報,伊藤完全掌握了清政府決意迴避談判破裂局面的底線,因此日本人態度很是強硬。最後一輪的談判中,74歲的李鴻章在長達5個多小時的談判中,費盡唇舌進行辯論,爭得一分有一分之益,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捱打,清政府腐朽無能,任由李鴻章這個74歲的老人又如何扭轉乾坤呢?不存在所謂的“洗白”,一切捫心自問,誰人願意落得一個”賣國賊“的名聲,遺臭萬年呢?在一定程度上,我們還有感謝小山豐太郎這個日本憤青,沒有他的話,我們的損失會更大。這個小山豐太郎是當時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的成員,小山豐太郎為了阻止和談,使戰爭繼續,又加上對中國人的不滿,因此選擇了刺殺李鴻章。

小山豐太郎槍擊李鴻章後,很快就在附近的小酒館被日本的警察抓捕。他對刺殺的事情,供認不諱,法院判處小山無期徒刑,禁錮於北海道網走郡。而在1907年,他就被釋放了,並且一直活到了1947年。


密探零零發


明治時期到昭和時期的日本,國內的民族主義伴隨著國際上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而勃興,是盛產憤青的溫床。

明治維新剛開始沒幾年,在琉球、臺灣和朝鮮的大膽嘗試就獲得了不小的成功,試探到了清政府的麻木思想和軟弱本質,未來在合適的時間內,與清廷來一場國運之戰,已成為全民共識,區別只是圍繞著最終要達成什麼樣的目的和具體進程快慢而已。

日本政府對於甲午戰爭的前景期許,只是要攫取最大化的權益,無非是儘可能更多的割地賠銀,割遼東和臺灣就已經很完美,吃進去再多的地就會面臨無法消化吸收的難題,畢竟經營這些土地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一定的財力,不能殺雞取卵,要先養好蛋雞。

但草根民眾卻被官方宣傳中的戰爭順利進程給挑起了胃口,黑船的屈辱、神風的護佑這些歷史和拖著醜陋辮子的“夷狄”被痛擊落水、西洋帝國主義干涉的現實交織在一起,使他們中的狂熱者相信,日本軍隊能夠做到再接再厲、一戰定乾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讓清廷倒臺、讓西洋列強閉嘴。

甲午戰爭收尾階段,日本之所以在東北戰場退回遼河東岸,並非軍力不濟,日本戰前籌集的2.5億日元的軍費當時用了剛剛過半,動用的軍隊數量是17萬,國內的常備兵和預備兵相加為近30萬,仍然有足夠的戰爭潛力,按照民間的狂熱支持情況來正常分析,進一步發行戰爭債券和募兵的阻力不大。

但是來自於列強的反對在逐步增加,甲午戰爭前期,英法德等國家出於自己利益,或認為日本可以被用來阻止沙俄在東北亞的擴張,或認為自己可以在中日交鋒中渾水摸魚,對日本的行為有一定支持力度或默許態度。但這種支持是有限度的,從日後的三國干涉還遼這一幕也可以看出,同樣出於自身的利益,他們不樂見日本的手伸的太長,對日本有可能的下一步戰爭升級持有抵制態度。

日本政府看的很明白,因此所持觀點基本上就是有限度戰爭,多撈錢撈地,幹一票大的就很好。

日本草根國民看的沒有日本政府那麼清楚,雪花般飛來的捷報助長了他們的“野心”,認為應該有更多的追求。

日本憤青小山六之助(原名小山豐太郎)也是這麼認為,他在日後還發表了自己的回憶錄,對自己當年刺殺李鴻章時的心態做過剖析:

他們有著對世界之大勢毫不介意的大國民神氣。視朝鮮為屬國,視日本為小國,唯獨自誇為世界之大國,其實分明是半身不遂的老大國民。他們就是“東洋和平”的癌,不堪容忍。李鴻章雖然是東洋之豪傑,但終究也是這樣的支那人......(萬一這次談判成功,日本退兵)他就會露出支那特有的本來面目,在從下關啟程歸國時坐在船上,他肯定會從海上遙遙睥睨東京的方向,吐出紅色的舌頭,嘿嘿地奸笑吧。

小山六之助被自己的這種合理想象“不由得氣炸了自己的胸膛”。

小山六之助當時的年齡是27歲,老家在群馬縣北大島,他的父親小山孝八郎擔任過老家的議員。作為家中長子,他從小患有自閉症,腦子裡總有很多幻想,表現未免有些神神叨叨,長大後症狀開始往偏執方面發展,他的父親對他選擇了放棄,廢除了他的嫡子身份。在日本,長子本來是繼承整個家業的唯一人選,由此可見他爸對他病情的絕望。

長大後的小山六之助沒有什麼固定工作,在各個政治社團裡充當打手,打架的時候放在前面做馬前卒,被關進過牢房好幾次。他後來加入了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在這個組織裡找到了很多同仁,為日本的前途整日操碎了心。

日清戰爭進入到關鍵時刻,小山六之助也一直緊張關注著形勢變化,當議和的消息傳來,他如喪考妣,不,比喪考妣實在要更為難過的多。

日本天皇委任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陸奧宗光兩位全權談判大臣與前來日本下關(舊稱馬關)的李鴻章展開談判,小山六之助認為必須破壞這次談判的進程,決不能讓清政府有喘息之機。理論上說來,只要幹掉他們三人中的任何一個,談判註定將無法進行下去,戰爭就會因此而繼續並升級,清國就會一舉覆亡。問題是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都是日本的精英政治家,“不是凡物”,刺殺他們,殊為可惜。

就這樣,小山六之助把刺殺目標放在了李鴻章身上。

不同於義和團對冷兵器的迷戀,小山六之助對於刺殺武器沒有選擇“神刀”,而是處心積慮的購買了一把手槍,然後開始鑽研李鴻章的路線,準備一擊致命。

日本政府對於李鴻章在日的安全防範工作也提高到了最高等級。從談判會場的春帆樓到李鴻章下榻的引接寺,步行的時間不過幾分鐘而已,這段短短的路程中,每五步,設立一名警察,每十步,設立一名憲兵,這條道路既有憲兵所、又有派出所,旁邊的大海里還有警方的快艇巡邏,可以說是密不透風。

但如此警戒力度,還是讓小山六之助抓到了空子。

1895年3月24日下午,天氣晴朗,市區西面的外濱町,李鴻章已經抵達下關五天,當天進行的是第三次談判,李鴻章大人乘坐的小轎子從談判地點往下榻地點走的路上。

有目擊者後來回憶了那一幕。

路邊圍觀的人群中,忽然跑出一名二十多歲的男子,迎面來到轎子前,轎伕有些驚呆了,該男子以左手按住轎子,右手拔出手槍,向著李鴻章的面部開了一槍。鮮血從李鴻章的臉上流了下來,李鴻章隨即用右手袖子掩蓋住傷口,表情鎮定,毫無驚懼,泰然自若。

小山六之助隨即逃向了路邊的小店,後來被趕來的警察和憲兵抓捕歸案。

下關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大清國使在大街上公然遇刺,伊藤博文震驚了,四年前沙俄皇太子尼古拉在日本遇刺的大津事件還歷歷在目,當時把天皇嚇得腿肚子都抽筋了,兇手也是混入警察隊伍的一名“愛國者”,以當時日本的國力,絕對抗衡不過俄國人,在國際上傳開,日本人又與蠻族何異!

今天的這一幕何其相似,這位李中堂明明是日本政府最喜聞樂見的對手,既能說了算,又有割地賠款的覺悟,你給人家弄死,讓清流派在清廷中佔上風,跟日本耍二愣子精神非要把戰爭進行到底,讓日本政府繼續破費不說,萬一引來列強的實質干涉,那可就太不划算。你這傢伙分明是給了列強一個寶貴的干涉口實啊,我們一直說大清朝是夷狄,你這豈不是暴露了我們也是夷狄作風,沒處說理!

當伊藤博文意識到小山六之助這個傢伙無非是一名有幻想症的憤青時,真的出離憤怒了,他痛罵眼前這個混蛋,“你這個混蛋,乾的好事!你這一出比戰場上被人家幹掉一兩個師團還要嚴重的多!”戰場上輸了可以扳回來,李鴻章這老傢伙死了可就全完了!六之助六老師,你這是送給對方的神助攻啊!“我寧肯你當時把我當成刺殺目標!”

伊藤博文隨後與審判官聯繫,想通過他的個人威望施加壓力,判處小山六之助死刑,但審判官堅持司法獨立原則,沒搭理他這茬,因為李鴻章沒被殺死,只能判殺人未遂,最後以此罪名判決了無期徒刑,與沙俄皇太子遇刺案的兇手一個結果。

這顆子彈進入了李鴻章的顴骨部位兩寸,看上去兇險,實際上由於先打中了眼鏡,勢能衰減,未能穿透骨頭,沒有幾天李鴻章的面部傷口就開始癒合,為了避免感染和其它風險,彈丸最後沒被取出,乾脆就留在了李鴻章的骨頭裡。

與大津遇刺案一樣,天皇和皇后都驚動了,皇后也送來了自己加工的繃帶,日本各界都來給李鴻章寫信道歉、獻禮賠不是,日本報界集資送來六十隻雞,下關當地漁業協會送來了章魚、海參什麼的,給李鴻章補身子。

李鴻章本人也覺得這款傷口很對得起朝廷,刻意保留了血衣後來呈獻給慈禧,坊間說李鴻章臉上挨的這一槍,給大清朝省了一億兩白銀,客觀的說,沒有直接證據。因為前三輪談判根本就沒有提過賠償數額,關於錢的事只是談到了停戰期間日軍軍費由清政府負責支付。直到李鴻章傷好開始第四次談判,日本才拋出了三億兩白銀的賠款數額方案。

小山六之助從1895年在監獄裡一直待到1907年,整整十二個年頭,此時的日本已經取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加上之前的日清戰爭得到的好處,連續兩次大型賭博活動都取得了圓滿成功,朝野上下愛國情懷爆棚,憤青們的過激被得到了某種程度的諒解,憤青群體得到了進一步壯大。這時候的李鴻章李中堂都已經去世六年多了,日本政府身上來自清國的壓力減輕了許多,大清還開始虛心學習日本的現代軍警制度,兩國進入了短暫的蜜月期。

為了防止小山六之助六老師所吹的牛逼把監獄裡的人們帶壞,日本天皇恩准對六老師予以假釋,他終於回到了家鄉。他一直活啊活到了78歲,活到了1947年,親眼見證了自己吹起的牛逼的最終垮掉,鬱鬱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