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昆明氣質沉穩,儀態雍容。高原明珠滇池亙古之前就孕育了智慧生命,楚人莊蹺入滇帶來一座城邦。千百年來,時間的車轍在昆明留下紛亂而清晰的腳印,城市按照自己的步調堆積著歷史。昆明,是沉澱傳統的移民城市。人的過往,人文的撞擊, 使昆明成型併成熟。千百年來,孫髯翁空闊無邊的滇池彼岸,究竟有多少高人韻士曾經登臨選勝,昆明的街陌巷道,住過多少名人高士?我們,從歷史的浪花裡擷採幾朵。

1袁嘉穀舊居

袁嘉穀故居位於石屏南正街22號,坐西朝東,佔地面積695.8平方米,建築面積875.9平方米,是一幢清代典型的木結構四合院民居樓房。故居內的陳設、展覽是瞭解石屏文化歷史的一個重要窗口。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袁嘉穀故居大門雕樑畫棟,一塊紅底金字上書“經濟特元”的直匾懸掛門頂。二重門頂一塊黑底金字的“太史第”橫匾映人眼簾,進入三重門是一幢四合院樓房。院子中央一棵枝繁葉茂的橙樹長年翠綠,每到秋天金黃的果實掛滿枝頭。上排堂屋牆壁正中掛著袁嘉穀任浙江提學史時的半身巨照,樓上陳列著袁嘉穀的生平事蹟、著作及書法作品,下排樓上展覽著石屏的歷史文物,兩邊耳房為袁嘉穀生前的書房,珍藏著他曾用過的文房四寶。 袁嘉穀故居居面積不大,但內涵豐富,可謂石屏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縮影,是石屏人瞭解本地文化歷史,教育和激勵後人刻苦學習、勤奮攻讀、拼搏進取的好地方,1993年,袁嘉穀故居被列為雲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2朱德舊居

昆明朱德舊居有兩處,相距不遠,坐落於昆明市華山西路水晶宮紅花巷四號和小梅園巷三號。紅花巷四號為木結構硬山頂中式建築的四合院,坐北向南,建築面積為380平方米,大門兩側分別立著一個雄獅,右邊有一塊大理石雕刻著“朱德舊居”。正房為二層樓房,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廂房各三間,倒坐五間。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小梅園巷三號系朱德親自佈局設計的帶花園中西式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一院,坐北向南,建築面積566平方米,正房面闊五間,進深二間,題名“潔園”,他在此潛心研讀革命書籍,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潔園”是朱德在雲南最後的住所,從這裡,朱德走上了投身共產主義革命的征途。1922年3月,唐繼堯回滇,重掌雲南大權,對朱德等發出了通緝令,朱德遂離開昆明經上海赴德國,將“潔園”託護國軍同事李雲谷先生代管。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現在舊居內陳列了20多種展覽複製品,擺放了朱德用過的木傢俱及用品,陳列出“朱德在雲南”的主題展覽。展覽以朱德在雲南13年的歷史為背景,共徵集珍貴的歷史照片100多幅,陳列了33塊圖文並茂的展板,全方位、多視角地展示了朱德委員長波瀾壯闊的一生。

3王九齡故居

王九齡故居位於昆明市翠湖北路3號(雲大正門斜對面),王九齡先生長期與家人居住於此。王九齡(1880—1951),雲南雲龍縣人。早年留日,在日本加入同盟會,積極投入反帝、反清革命運動。1920年起,王先生就與雲大首任校長董澤共同負責雲南大學的籌備工作。1922年東陸大學成立時,任學校董事會董事,並與時任省長的唐繼堯一同被選為雲南大學首屆名譽校長。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該故居建於1926年。1937年雲大租為教授宿舍,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剛留法回國的王士魁等初來雲大時即下塌於此。1952年為雲大所購買。1953年後,學校為著名教授劉文典在此設了杜甫研究室。 2002年5月,王九齡故居被昆明市政府命名並公佈為第一批“昆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建築”。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4盧漢公館

在風景如畫的昆明翠湖東南側,綠樹掩映著一幢別緻的法式建築,那就是雲南起義的領導者、原雲南省政協主席盧漢的住宅——翠湖南路4號盧漢公館。由於大門一直緊閉,一般都只能看下外景。私人宅院,請勿強行進入。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盧漢公館系兩層,磚牆、木屋架,部分鋼筋混凝土結構;其屋頂為陡坡影山平瓦,側面皆為正三角形,具有明顯哥特式的風格。牆體裡面及窗體十分講究幾何構圖的形式美,簡潔明快而富有變化。起居室設壁爐,主次臥室及餐室皆有落地式門窗與陽臺相通,東西側為三面體裡面凸窗。紅瓦白牆,配之以灰色邊框線條,和諧而美觀,是一幢採用新技術來滿足新功能和創新形式的近代優秀建築。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5石屏會館

“石屏會館”坐落於昆明市翠湖南路中和巷二十四號,依山(五華山)傍水(翠湖),居高臨下,氣勢宏偉,規模宏大,是現今昆明唯一一個保存完整的清代外地在昆建造的會館。石屏會館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至今兩百多年曆史。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由當時石屏在昆明的行商者和學生倡議,石屏在昆同鄉會發動社會各界人士集谷捐資,由雲南唯一狀元袁嘉穀先生和知名人士張芷江先生直接組織重建,主要目的是照顧石屏在昆明讀書的無住房學生和旅遊、行商之人住宿及商貿集會。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更令人驚喜的是,在這樣一個歷史悠久古色古香的老宅裡,居然還可以品嚐到地道的雲南美食。特別推薦館內美食——石屏豆腐,其獨特的風味在雲南全省享有盛名;此外如狀元乾巴條、龍穿風翅、科舉山珍卷、全榜題名等,都是值得一試的特色美食。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6聶耳故居

聶耳故居陳列館位於昆明市甬道街73、74號,和景星街僅僅一路之隔。1905年,聶耳的父親聶鴻儀大夫帶全家從玉溪遷至昆明行醫,在甬道街租下72號鋪面,經營藥鋪“成春堂”,同時在73、74號樓房裡與人合租居住。1912年,偉大的人民音樂家聶耳誕生,如今的聶耳故居陳列館二樓正是他的誕生之地。他在昆明成長,直到1930年7月離開昆明到上海後再也沒有回過故鄉。這裡是聶耳一生的“第一個家”。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經過修葺後的聶耳故居陳列館,大門前標有甬道街72號、73號、74號三個門牌。72號門牌上方掛有聶耳父親行醫的藥館“成春堂”的匾牌,73號門牌上方掛有“聶耳故居”的匾牌。陳列館儘可能地保留了聶耳故居清代官房的建築風格,同時將收集來的珍貴歷史資料與圖片向觀眾呈現。館內同時結合聲、光、樂等多媒體手段,播出與聶耳有關的紀錄片及音樂作品。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7蔡鍔將軍府(得意居)

蔡鍔將軍府在金馬坊西南側,金馬碧雞商場內,東寺街口的一條小巷中,現在更名為得意居,成為昆明的一家滇菜餐廳。巷口豎立著一塊大招牌,上書“得意居”三個大字,旁邊註明“雲南公館蔡”。在招牌的另一邊,則書寫了醒目的直行字:“蔡鍔將軍百年老宅,免費開放。”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得意居這個天井式四合院小樓分為三層,用青磚石建造,始建於清末,是坐北朝南的傳統建築,主房和兩廂房為三層,南房為兩層,構成走馬轉角樓。 該樓於 1998年12月20日開工修繕,於1999年9月9日竣工。大門左上方有個小匾額,上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建築,昆明市人民政府2000年”。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8昆明一顆印(懋廬)

“老房子”坐落在昆明景星花鳥市場旁吉祥巷內,是一座有150年曆史的真正的老建築,也是如今昆明屈指可數的完整保留了清代建築的營造特點及室內陳設的百年老房。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它始建於清代咸豐八年,公元1852年,走進老房子,撲面而來一陣濃郁的古色古香,整個院落的一磚一瓦、一石一木無不歷經百年歲月的滄桑和氣度證明了一種無法言說的深沉。環視一週,整個建築方方正正,符合了所有中國人穩重周正的審美快感。 天井被四方的房子所包圍,從高空往下看就像一枚工整的印章,這是最典型的雲南“一顆印”式民居。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院落坐北朝南,院內結構三明二暗,六耳一廳的房間佈局,雕樑畫棟、金碧輝煌。也是如今昆明屈指可數的,完整保留了清代建築的建築特點及室內陳設的昆明經典百年老房。現在的這裡是昆明一顆印老房子餐廳,置身其中,宛如時光倒流,一下把人帶入了100多年前老昆明人家。

9飛虎樓

“飛虎樓”原名“國慶大樓”,位於昆明市祥雲街,曾因飛虎隊租用作為民用航空公司而得名。該樓始建於1941年,為歐式風格的五層洋房,是當年陳納德領導的“飛虎隊”辦公樓,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2006年,“飛虎樓”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列為“昆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建築”。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如今這幢歐式風格的老房子經過重新裝修後已成為當地頗具人氣的主題文化餐廳。房子再現了上世紀40年代的室內裝飾風格,牆上一幅幅珍貴的老照片,更令人對飛虎樓的文化主背景印象深刻。陳納德將軍、陳梅香女士、尼克松總統、宋慶齡女士等與飛虎隊有密切關聯的人物,都展現在眼前。而天井吊頂上懸掛的飛機模型,是按照飛虎隊主力戰鬥機P40型,以3:1的比例仿照製作。如果打開電源,飛機上的螺旋槳就會開始旋轉,彷彿飛機隨時會起飛奔赴戰場。在這樣激動人心的飛虎樓用餐,吃的卻是地道的老滇味美食,歷史與現實交錯,令人生出別樣的感慨。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10祥雲街仁和祥宅院

祥雲街36號,金碧公園東北角的重點文物建築“仁和祥”,始建於1904年,原為國民黨滇軍第60軍184師師長張衝宅院(解放後曾擔任雲南省副省長),屬滇中合院式二層磚木結構的聯院會館建築,是清末民國年間昆明最優秀的傳統民居之一。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仁和祥”簷牆上開小窗的方式,既遵循傳統建築的特性,又滿足了會館的需求。院內“走馬角樓”的通道連接,使人不出院子就可到達院內任何一角而不影響他人;門窗、飛罩、掛落及柱礎上等構件上的雕刻,在以畫傳意地表達人們美好願望的同時,也固化了時代的文化信息。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以上名人舊居除盧漢公館、聶耳故居、朱德舊居,其他都打造成主題餐館,推薦石屏會館、一顆印品嚐滇菜。下面列出的梁林舊居、冰心默廬分別位於昆明主城北邊(北京路延長線北端)和呈貢,都比較遠,時間段的話建議再尋時間去。

11林徽因梁思成舊居

昆明市盤龍區龍頭村棕皮營有一幢非同尋常的住宅,它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一生之中唯一為自己設計建蓋的房子。1938年1月他們一家為躲避戰亂來到昆明,眼看著戰爭遙遙無期,他們借用龍頭小村一位叫李蔭村的居民的土地建蓋房屋,並約定一旦戰爭結束離開,所建的房屋無償歸李家所有。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這間小屋佔地80平方,三間住房坐西向東,兩間附屬房側坐東向西,中間隔著一條通道,自然形成了一個小小的院落。在林徽因的書信中曾這樣描述:“我們為了所需要的每一塊木板、每一塊磚頭和每一顆釘子而奮鬥,還得參加運送材料和實際的木匠活和石匠活。”可小屋建蓋完後他們只住了8個月就離開了昆明,這間小屋歷經60多年的風雨,已經破損不堪,引起了文物專家們的關注。(綜合)

12冰心默廬

冰心默廬位於呈貢縣城,原名“華氏墓廬”,是呈貢斗南華氏家族於民國初年修建用於守墳和追祭先輩時的歇息地,為一幢三間六耳的土木結構中式庭院。文學大師冰心在此居住時,取“墓”之諧音,改名“默廬”。默廬於2003年5月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10月經揭頂修葺後全面開放。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抗戰時期,為避日機轟炸,從1938年至1940年冰心和丈夫吳文藻攜兒女在呈貢默廬居住。這一庭院一時成為西南聯大校長梅貽琦及戴世光、陳達等文化名流和學生週末聚會的場所。冰心在這裡創作了呈貢縣立中學校歌,題寫了校訓,並創作散文《默廬試筆》,在香港《大公報》上發表,稱默廬是“一首華茲華斯的詩”。

隱藏在昆明城內的12座名居

除此之外,還有西山腳下的周培源舊居,徐霞客紀念館 楊升庵祠等等,都是值得一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